|
本帖最后由 像疯子一样自由 于 2012-1-6 10:42 编辑
如果说世界上最受关注的运动是足球,那么参与性最强的运动就是跑步了。
2008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免费对公众开放。每逢周末,这里便成为京城一景,平日稍显冷清的公园也会忽然之间冒出好多人不畏寒暑地在公园里跑步。今年奥森公园修了跑道,建了存衣处,在各种大型竞技体育赛事红红火火的开展之余,一个真正可供全民参与的跑步圣地诞生了,让人不禁畅想:跑步要火?
【北京马拉松看变化】
2011年度北京马拉松比赛在10月16日刚刚结束,在“迷你马拉松”组的比赛中,有一支团队格外引人关注,他们便是由冬日那、沙桐、于嘉、文栋、魏晓南、贺炜、朱晓琳、张盛等央视体育名嘴组成的参赛小分队,他们都顺利完成比赛。虽然只是4.2公里的迷你比赛,也是能说能练的一种巨大进步。
我从2000年开始接触北京马拉松赛,最早参加的是也是迷你马拉松。2000年北京马拉松由红河冠名赞助,后来或许因为红河企划部们发现跑步人群基本不抽烟或者慢慢把烟戒掉了,资金投入有去无回,于是后来不再赞助。其后三星、全日空、恒源祥各承接了几年的冠名赞助。时至2011年,北京现代集团冠名赞助。生产汽车的厂家赞助跑步,这会意味着什么呢?
倘若把目光放远点就可以知道跑步和开车并不冲突,世界五大马拉松赛之一的柏林马拉松多年来就是由宝马冠名赞助的,由此可知,买宝马、开宝马的和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有可能是一群人。
【发达国家看未来】
在经济、科技、现代化进程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电视剧《成长的烦恼》,主人公父亲杰森西佛是位心理医生,这部电视剧是1985年拍摄的,在那个年代的中国还远没有心理医生的概念。但是心理医生现在有了,只是大家还不太习惯去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在文化意识层面正快速接近发达国家,包括生存压力和与之相关的运动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了颇为强势的运动文化,但是散步的文化,而不是跑步的文化。“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一句传统谚语,然而却没有一句话会说饭后跑一跑。中国人散步的健康养生观念显然温和得多,这也非常符合当时相对缓慢的生活节奏。但是,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连散步也变得没有时间了。
其实,跑步早已经成为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今年9月份我去波士顿参加一个320公里的接力比赛,当时是中午抵达酒店,酒店对面就是麻省理工学院和查尔斯河,当时河边有很多跑步的人,在那个场景之下,我以为大概是美国人习惯午休期间跑步。但是次日清晨5点我出门晨练,依然发现河边有很多人在跑步,我想或许美国人习惯早起晨步。当晚和几位朋友聚餐后很晚才回家,却惊讶地发现河边竟也有人戴着头灯跑步!
查尔斯河畔让我看到了跑步在美国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这里和纽约的中央公园一样,都是全球闻名的跑步圣地,于是不禁会问,北京奥森公园何时才能成为其中一员呢?或许它正在成长。
既然我们可以预见生活方式和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我们在此也来看一下跑步的明天又有何妨?
【现代化的副作用】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心脏病就被称为人类第一杀手,在最近的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心脏病、癌症和肥胖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此外,骨质疏松也正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究其根源,这些都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平日里浏览网页便很可发现,英年早逝的精英阶层越来越多,亚健康的群体也在不断扩大,网络和电子化让工作时间无限延展,新科技改变了原本需要运动的生活方式,在外卖、物流等服务的不断完善中,“宅”也成为一种足以与外界沟通的生活方式。乔布斯走了,改变世界的伟大壮举却就此停留,人们开始由传统网络的固定宅变成了无处不可的移动宅,最必需的肌肉运动也不过是手指游戏,我们进化了几千万年的强健体格也正在闲置中面临生锈的危机。
其实,平衡是健康的根本,越是在现代化加速阶段,人体越是需要回归原始的运动以维系平衡。“酸了放点碱,淡了加点盐”的道理人尽皆知,但是坐久了动一动的原则却没多少人能够坚持。难怪有文章戏言,“椅子是健康的第一杀手”。于是,为了消解这些现代化的副作用,我们需要运动,这个“运动”不是指竞技体育的摘金夺银,而是人人可以参与的大众体育,其中最简单不过的就是跑步。
长跑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脑血管发病的概率,只要躲过了心脏病这个第一杀手,我们也就躲过了最为恐怖的健康威胁。
【精英榜样】
很多人认为跑步太简单,无以体现身份,属于档次不高的运动。实际上,跑步的确门槛很低,但是参与跑步的却不乏高端人群,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小布什就都是马拉松爱好者和实践者,我们也都曾在电视上见过他们带着大批随从,呼啦啦在华盛顿大街上奔跑的情景。在今年北京马拉松比赛中,央视媒体团开始尝试迷你马拉松,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据我所知,演艺界明星莫少聪参加过西藏半程马拉松,其难度也可以想象。
其实,我身边有很多企业的高管和精英也在参加跑步活动,在平日里,他们或许因拥有奔驰宝马豪宅名包而令人艳羡,但是更让人钦佩的是,他们可以参加世界各地马拉松比赛之后大秀奖牌。因此,跑步这项凸显个人能力和价值取向的运动将比身外之物更有影响力。
【“随大溜”就对了】
到了2011年,李嘉诚依旧蝉联华人首富之位,这位大富豪在华人历史上极具影响力,而他的商业之路基本锁定在世界人数最多的一群客户身上,也就是二战婴儿潮之后的一代。早期的塑胶和儿童玩具、再到后期的房产、美容保健品,这些都在特定时期符合了二战后出生这一代人的需求。实业公司的大趋势都是“随大溜”的,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一代人的刚性需求也绝对支撑得起任何一个产业。
新中国成立后共出现过三次人口高峰。建国不久我国出现了第一次婴儿潮,当时鼓励生育,人口增长率将近300%,但是由于当时人口基数小,因此绝对数量不大。第二次婴儿潮自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开始,这一波高峰从1965年持续至1973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对后来经济影响最大的主力婴儿潮。从1986年到1990年,中国主力婴儿潮成家立业,子女一代称作回声婴儿潮。因此,不论何种尝试只要满足这三波人口高峰的需求就必定是有前途的。
好吧,看看跑步是否在这三代人身上有刚性需求?建国后这一代人现在60岁左右,正处于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年龄,这群人终归是有时间的,体育大学赵之心教授不断推广的中老年运动恰好满足此类人群的需求。看看赛场便知,中老年跑步者已成为跑步的主力。而主力婴儿潮一代现在正值四十多岁,是当下社会经济的绝对主力,这群人中胖人很多,也有很多人需要减肥或者有一部分正在被迫锻炼。回声婴儿潮的80后恰逢人生中变数最大的年岁,买房立业娶妻生子的压力极大,靠跑步缓解压力也成了很多人的选择。换句话说,抱着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缓解压力三个目的去跑步的人群占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刚性需求明显。
如果说世界上最受关注的运动是足球,那么参与性最强的运动就是跑步了。跑步这项运动操作简单、门槛低,但又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对身心都有很大好处,而对此有需求的人口基数也非常大。无论怎么算起来,这项运动完全具备成为有前途行业的基因,因此跑步的明天如何就要看如何在细分市场里把握着眼点了。
【转自商业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