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今年的惊蛰为3月5日。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专家提醒,惊蛰节气应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记者采访中医专家了解到,惊蛰时节,气候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最好不吃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3日5日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此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营养专家提示说,公众可多吃“梨”加以预防。
梨怎样吃才有预防效果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介绍说,梨可生吃、榨汁、蒸食和煮粥。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因此,生吃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现的咽喉干、痒、痛、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
将梨榨成梨汁,或加胖大海、冬瓜子、冰糖少许,煮饮,对天气亢燥、体质火旺、喉炎干涩、声音不扬者具有滋润喉头、补充津液的功效。
冰糖蒸梨是我国传统的食疗补品,可以滋阴润肺,止咳祛痰,对嗓子具有良好的润泽保护作用。此外,煮粥时加入梨子,也可达到清热祛火的效果。
除了上述吃法之外,用梨加蜂蜜熬制而成的“梨膏糖”,对患肺热久咳症的病人有明显疗效。
营养专家提醒说,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梨。梨性偏寒助湿,多吃会伤脾胃,因此,脾胃虚寒、畏冷食者应少吃。梨含果酸较多,胃酸多者,不可多食。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频者,睡前少吃梨。血虚、畏寒、腹泻、手脚发凉的患者不可多吃梨,并且最好煮熟再吃,以防湿寒证状加重。另外,梨含糖量和血糖生成指数均较高,糖尿病患者要少吃,血糖控制稳定时可以每天吃150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