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时间补下山海关的游记:
从山海关车站出来,寒意还很浓重。倒契合了这份心情。
走路不到一公里,就是山海关的城楼。城楼高大坚固,青砖垒砌。主楼梁上“天下第一关”的大字,很远就能看得清楚。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城楼是现今修缮的,这减少了那份沧桑感。不过,隋文帝杨坚造“大兴城”的那种“天圆地方”口字布局的城市建筑风格还是沿存了下来。所以,山海关其实不仅是个军事设施,也还是一个城市,关内就有王家大院等典型民居大院和里弄。 沿老城墙根儿且行,欣喜若狂地寻找一块真正的老墙砖,触摸,能感受到岁月的风刀霜剑,闭眼,能听到金铁交鸣。我很享受这种感觉:时间穿越,与远古对话。
山海关最著名的景点---老龙头,离火车站约2公里,距秦皇岛市区约16公里,25路公交可到,票价1元。真正的万里长城第一关所在。这是一个纯粹的军事设施。明朝的戚继光抗倭,一个海防重点在烟台蓬莱,一个就在此。明朝开国大将军徐达,也曾在此点将,至今还有遗迹可寻。包括崇祯十四年任蓟辽总督,后终于投降多尔衮的洪承畴,也曾在此守备过。这里包括议事厅,点将台,把总署,军营,马厩,粮仓,牢房,甚至夫人房,都保存得完整。高大的城头,每隔一段距离都有士兵把守(当然不是现在)。城墙内外,寒林耸立,战士方阵一样。
老龙头,其实指的是入海的一段城头。这里有碉楼,炮台,还有当年真正的夯土护墙。如今,被保护在玻璃橱里,供游人瞻仰。乾隆帝当年到此,留下一方“一夕之多”的手迹碑刻,至今立在炮台一侧的淑碑厅,供后人凭吊。听说这个碑刻,当年有一半掉入海底,都是后人从海中捞起,重新拼接。现在细看,还能看到中间的断缝。至于那些故事,都被大海无声包纳了。
从老龙头的城垛往外,就是苍茫的大海。值此三月,海风还很烈,海浪击打岩石,声若奔雷。任何一个瘦小的身躯,站在这里也不禁会忘却寒冷,为之一震。这是大自然的力量,这是历史的厚重。你会忘记自己的渺小,会把自己当成一个与生俱来的战士。下得城头,径往海边沙滩踏去。此时,海浪冲上来浮冰,海水冰冷彻骨。不过没有人在乎,站在礁石上,任海浪的碎沫迎面扑来。与你同在的,是一群洁白的海鸥,迎风斗浪。
俯身,我不喜欢贝壳,那是自然淘汰的遗物。拣拾起一块石缝中的礁石,郑重地收入行囊,我只是希望自己可以有它一样坚毅,经历了千万年的洗礼,见证了那么多的风云变幻,放在书案前头,晚上,它一定会和我说很多话,很多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