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12.5公里左右,总上升和总下降1000米以上,历史4.5小时,其中等待、休息、午餐67分,平均时速3.5公里左右。具体如下: 一、白羊沟—黄楼院垭口 这是一段连续的上行路,大约半小时,途径著名的双乳峰。原计划从白羊沟开始 徒步,但鉴于当日大风低温天气,为确保赶上长峪城4:30末班车公交,临时决定从昌平包小面直达黄楼院村。这样就省去了从白羊沟到黄楼院的盘山柏油路12.7公里(上升380米),难度下调0.5。 乘车走在白羊沟山谷,并不耽误欣赏冬日美景。不时有阵风卷起沙粒和尘土敲打窗户,提醒我们修改计划是明智的,也预示着全天的挑战。 小面一路畅行,9:30左右绕过一山体塌方处,顺柏油路再走10分钟,达到达一个很小的村庄(好像不到10户人家),这就是黄楼院。村后有明显的碎石上山路,顺路上行,绕到山后,前行15分,看见第一个岔路口,旁边有人家小屋和一个废弃的车载大油罐(当天那里是一作业工地)。选择右手小路直行,走过一段洼地,继续上行,到达一个小垭口,左拐向上,很快可看见远处山腰并立着两座白色小高峰,那就是著名的黄楼院双乳峰。穿过一段林间小路,过双乳峰,向上5分钟到达黄楼院垭口。 黄楼院垭口是燕长城最低处,向右沿着绵延长城,经过大黑沟、陈家堡(罗锅城)、石峡关、帮水峪、青水顶,可直达八达岭景区;向左是本次穿越的高楼、长峪城方向。 虽然当日预报风力4-5级,可黄楼院垭口却变成了一个大风口(估计有7-8级),人很难站立行走,只能靠手杖或路边的小树和石块保持平衡。事后,有队友表示“垭口大风几乎摧毁了信心,差点放弃”。 二、黄楼院垭口—高楼 这一段主要是走古长城,没有岔路。如果天气好,不仅可以欣赏群峰之巅的蜿蜒卧龙、品味敌楼建设的别具匠心,而且可以穿越两千年历史,追寻两千年狼烟。由于低温大风,我们在这个路段,连饥渴、劳累、冷热问题都无暇顾及了,“只要没风就是好,其他的都不重要”成为大家的共识! 垭口左拐,上升一小段,翻过一块大石头,左切(左手山,右手谷)绕过第一座峰(上有敌楼)。下山谷,上城墙(已残破不堪),过敌楼,如此几度起伏,几次重复。所谓走城墙,就是走在大大小小的石块上,绝不见规整的灰砖。谷底很短,山峰不高,上升下降交替紧凑,并不觉疲累。 大风和低温似乎让人消耗的更快,在高楼之前的一个低谷的城墙下,午餐37分(其实就是避风)。先吃完的也不愿意先走一步,直到冻得实在受不了才下决心上路! 冲刺高楼,要踏着很大石块上升,因其北侧已经坍塌,上楼过程,随时有砖头石块滚落,前后一定要保持距离(我就被石头重重砸了两次,其中一次伤了肩膀!) 高楼是北京长城的最高敌楼,所在地黄楼洼是本次穿越的最高点,其南边是一片较大的草甸,也是一岔路口,往左离开长城,直接下撤到长峪城;往右可继续走长城。 三、高楼—长峪城 这是一段连续的下撤路。虽无花红草绿,但狂风不再、阳光和煦,途经京冀界碑、长峪城水库,可尽情欣赏美妙的山谷风光。 高楼左拐下撤3分钟,可见抗战纪念碑立于坡上(短暂停留),顺路快速左切(左手山,右手谷)下撤,15分到达三叉(垭口),左手直接沿东沟下撤,右手经“界碑”沿西沟下撤,两者在长峪城水库汇合。 从三叉右拐,穿树林,连续左切三个峰(左手山,右手谷),到达立有高压线塔的山峰脚下(此峰在高楼清晰可见),又见一岔路口,右切前进(右手山,左手谷),再切过一峰,可见山下明显盘山公路。向公路方向下撤,很快到达一小垭口,上立石碑。面向公路一侧书“河北”,面向山谷一侧书“北京”,这就是北京河北界碑。从“北京”一侧下去,是水泥方砖路,连续盘绕下降到谷地,走过一段平路(两边稀疏树林),再缓缓下降一段,到达长峪城水库。顺水库岸边下撤到山脚下,可见宽阔水泥路,沿水泥路步行几分钟,就到达终点长峪城。 四、长峪城游览 长峪城又称长峪口,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20年),主要用于屯兵、贮藏给养和军械,是明清时期的军事要地。它与西南的镇边城、东北的白羊城一起被称为当时的京城西北门户。站在山顶可见该城处在两山之间的隘口,具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势。虽历经500多年,但古城墙、垛口、瓮城、城门依稀可见,城内永兴寺、水王庙、真王庙、关帝庙等遗址保存完好。 如今,长峪城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是 驴友补给、休息的好地方。据说,有些农家院的饭食还相当有特色。 特别提醒: 1、长城命名一直缺乏规范,有以当地村庄或地名命名的(如陈家堡长城),有以高地、关隘、山岭命名的(如金山岭长城),有以长城构造特点命名的(如九眼楼长城),还有以著名战役、著名将领等命名的,再加上瓜分 旅游收益的因素,同一段长城往往会出现多个名称,容易造成误解。本次穿越路线是燕长城的一部分,也有多种称谓:“黄楼洼长城”、“黄台子长城”、“长峪城长城”、“黄楼院长城”、“白羊沟长城”,“白羊城长城”; 2、走长城路线如果能提前做些历史文化方面的准备,收获会更大些,毕竟古今人性、才智是可以相通的; 3、长峪城通公交,末班车只有下午4:30一趟,很拥挤,而且可能因为赶车而制约行走路线; 4、冬季 登山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山上山下的气温、雨雪、风力差别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