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杜泵 | 转自 自然笔记网站8:30集合时间一到,大家忽然都就出现了,聚在一起相互介绍下。与马二以前一起活动过,早就认识。其余都是80后的DD MM,我这个70后不禁有点踹踹然,人生易老啊…….唉,正感慨间,车来了,排队上车开始一个多小时的行程。
半路上我们一个年轻同学站起来给老人让座,在此严重表扬下。
到达怪村站下车开始郊野长途旅行,我们一行穿过村庄,引来一片犬吠声。
旅行不忘访古,刘庄村里有个乾隆皇帝的岳父的坟墓,只剩下个石牌坊,矗立在杂草中,与周围民房很不和谐。想到乾隆岳父众多,这个牌坊价值该是不大。看了一眼就出来了。
【图1】清金成铭墓石坊 下午到了化石出土地——我们今天的工作重点,这是个已经废弃了的采石场,向下挖掘了5、6米深,两旁露出的沉积岩层层叠叠,落下的岩块中有不少植物化石,这些都提示我们白垩纪时这儿是个草丰水美的好地方,河水哗哗的流淌,两岸植被茂盛,高大的蕨类和裸子植物隐天蔽日。那个时候恐龙是动物的霸主,节肢动物和小爬行动物也爬来爬去。各个物种快活自由的生长竞争着。因为可吃的东西太多了,不少草食恐龙把自己吃的庞大无比。
不过我们不敢奢望能发现恐龙化石,这次若能发现个小小的昆虫化石就幸喜若狂了。我没有地质锤,带了把木工用的羊角锤,事实证明这个主意也不坏,轻巧的羊角锤也适合小心翼翼的敲击寻找化石。
大家散开行动,叮叮当当的敲起了石头,植物化石太多了,但没找到好看完整的。这个时候“守望祁连”和“泥盆纪的小乌龟”指导大家识别化石,解释地质现象,并不断念叨能找到昆虫就好了。
沿着沟往前走到一个拐弯的地方,守望祁连讲解说这儿曾是个河流截弯取直后的牛轭湖。因为这儿沉积的岩石颗粒比其他地方的小,是由于水流缓慢的结果,很有道理啊。
【图2】芦上坟裸露的沉积岩层 一次次满怀希望的敲打再失望然后再满怀希望的去敲下一块,下一块可能就是昆虫啊。突然,看到我敲开的一块石头里面的有一片清晰的叶子,从没看到过这样完整清楚,平行的叶脉光滑整齐,就像昨天刚放进去的一样。没能找到昆虫化石,这片叶子无疑是我第一次化石之旅的最好收获了。
【图3】卢上坟出土的白垩纪植物叶子化石。 叶脉清晰说明这是片健康新鲜的叶子,不是枯萎后从树上脱落的叶子,而且当时很快沉入泥底隔绝了空气。故事可能是这样的(以下纯属虚构):
河边的树木长得格外苍翠,叶子嫩绿。一只恐龙边走边揪树上的叶子吃,它经常咬住树枝一拽就连枝带叶拽下来,然后就囫圃吞下去,它食量大,吃的快,也不挑食。一片苏铁叶子在被恐龙的揪扯中落了下来,掉在恐龙脚下的淤泥上,恐龙淌泥前行,正好顺势把叶子踩到淤泥里。于是,偶然的事件改变了这片树叶的命运,她没有像她同伴们那样葬身动物的肚腹,也没有等到凋零飘落被微生物分解。她藏身泥土里沉入大地并与泥土一同化为岩石而成就一种永恒,并把自己倔强的生命姿态永远雕刻在白垩纪的地层深处。或许这是白垩纪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吧。
又过了1亿3千多万年,这个时间之长让渴望再见阳光的叶子等的心焦。终于在一个闷热的下午,被一个叫杜泵的化石爱好者一锤敲开,豁然开朗,她穿越了1亿3千多万年的时光,又一次看到不变的太阳和曾今熟悉的陌生世界。这个陌生的世界比起她当年变得干燥而寒冷,可怕的恐龙不见了,河流变成了石滩,植物也是陌生的,艳丽的花朵让她啧啧称奇,她只依稀认识松柏兄弟……而这片叶子本身,也变成了化石收藏品。
这个普通的化石也应该值得收藏,因为她记忆了1亿3千多万年前滋润心灵的绿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