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东方白鹳等候鸟被猎杀、毒杀,我们一直在谴责那些非法猎手、无良商家甚至控制不住口舌之欲的消费者,一直在呼吁相关执法部门保持对滥杀野生动物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绝不能因为舆论关注消退而有所松懈。然而,在关注猎杀、毒杀候鸟违法行为的同时,我们也不该放过另一种威胁候鸟生存的行为——即人类过度开发自然,在开发同时忽视环境保护,不断挤占它们的生存空间,由此带来的候鸟生存环境恶化,导致候鸟数目不断减少。从某种程度来讲,这样的“候鸟杀手”比端起枪来瞄准候鸟的猎人更加可怕,影响更为深远。 从危害范围上来说,几支猎枪固然可能与数百上千候鸟性命攸关,然而,一旦候鸟的栖息地被大肆侵占甚至消失,那么将会对整个种群的命运产生根本性影响。当前,一些地方为发展经济不惜压缩候鸟保护区,侵占湿地大搞开发建设,使得鸟类栖息地面积锐减,原有滩涂生态功能丧失,这已经成为候鸟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以东方白鹳的生存状态为例,湿地是东方白鹳繁殖、中停的必要环境,但随着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恶化,这是东方白鹳繁殖种群趋于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今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10年间,东方白鹳迁徙的“咽喉要道”——渤海湾沿线关键区域的滨海湿地消失了59%,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湿地消失;而作为其中停的重要“加油站”,黄河三角洲的东方白鹳自然保护区附近也建起了化工厂,围垦和养殖加剧了湿地的破坏。由于全国迁徙路线艰难,一部分东方白鹳甚至丧失迁徙习性,留在了当地。
另外,从危害影响来说,比起个人或小群体为一己私利猎杀候鸟,常常要承担各种风险,轻则罚款、重则移交法办,一些地方政府破坏湿地的行为却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地方政府本应负有对候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的法律与道义的双重责任,而由于法律的缺位,他们无视候鸟保护、滥用公权的做法却始终畅行无阻,难以禁绝。若此时只是舍本逐末、避重就轻地追究打鸟人或是黑市商家的责任,当真无法服众。
对候鸟来说,最厉害的武器不是猎枪,最大的敌人也不是猎人,而是人类对候鸟生存权的漠视。人类对自然无节制地索求,其实质上是对候鸟无声无息的猎杀。这种“猎杀”表面上看不见、静悄悄的,常常令我们浑然不觉。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这场猎杀的旁观者、参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