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8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影像中的艾滋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 10:3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pan style=color:red> 题记:昨天,2005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为了纪念这一天,CRI娱乐时尚做了电影中的艾滋病专辑。所以转过来,跟大家分享。</span>
  
AIDS在人间愈演愈烈了,为什么它会爱上地球上的人类?尽管各界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行动,但其实对于已经被它侵蚀了的人来说,只是早死或晚死的问题。

每天都有许多人在为AIDS操劳着,但电影中真正阐述它的却实在不多。在《小说人生》中,艾德·哈里斯饰演的以跳楼结束生命的作家理查德·布朗,只是微小的角色。而《阿甘正传》中阿甘所挚爱的珍妮则是堕落的象征,她染上了几乎所有的恶习,如吸毒、性解放等,最后她死于一种病毒——其实影射的是艾滋病毒。

中国的《艾滋病患者》于1988年制作完成,该片更像是一部案情侦破片,从一个国外艾滋病患的遗言遗物出发,寻找到了与之有关的三名中国女性,而她们的结果是:一个远嫁日本,一个未感染病毒却企图自杀,而真正感染病毒的那位最后以自焚了却了自身。

这部影片本身反映了当时人们面对艾滋病的茫然,而又希望通过阻断艾滋病的传播,从而解决这个社会问题。但是,人们没有想到,艾滋病在国内国外都迅速蔓延,而民众对艾滋病的认识也不断发生改变。同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最危险的男同性恋

[长期伙伴] Longtime Companion 1990
<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5/11/30/ew051130008.jpg>

作为美国第一部正面描写艾滋病的影片,1990年的《长期伙伴》通过若干个小片段,讲述的是此前10年发生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开始肆虐。一同性恋者因感染艾滋病逝世,其男友在讣告上只能用“长期伙伴”四个字称最亲密的恋人。


这是一个尴尬的称呼。在那个时代,突如其来的病魔一下子让美国民众犯了迷糊。以至于当时许多民众都相信,艾滋病就是由被污染的饮水、空气等不良环境引起的。但经过善于炒作新闻的美国媒体进行的耸人听闻的报道,艾滋病在公众中造成恐慌。政府的科学家希望尽快平息这种恐慌,但他们既不能治愈艾滋病,也无法加以控制,使美国政府让公众感到失望。乱象就在这样的希冀和失望中展开。

[费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
<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5/11/30/ew051130007.jpg>

《费城故事》向我们讲述的并非一个简单的艾滋病人争取权益的故事,它直面同性恋,哪怕是在美国这样的社会中,同性恋依然是一个受到正统道德鄙夷的行为,影片中安德鲁是因为同性恋而染上艾滋病的,因此他被上司视为道德败坏,并被抛弃,于是他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诉诸法律,影片由此而展开。


片中的故事及其结局并不复杂,但他却向世人提出了一个道德问题,对于艾滋病人应该象其它病患者一样给予爱护和帮助,这在哪里都是被认可的,但对与同性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影片中,安德鲁和他的“恋人”并没有受到他家人的不平对待,但是社会的偏见依然存在,哪怕他最终胜得了这场官司,但并不等于他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影片正是在这样一种沉痛而又无奈的气氛中结束。它敢于大胆的向社会提出这一问题本身,就标志着这个社会正在前进。


影片主人公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在电影中表现出色,逼真形象,令人感动。为了演好艾滋病患者的瘦弱体形,他用节食的办法将体重减轻了30磅,并亲自与同性恋者、艾滋病人接触,直接体验生活;为了演出艾滋病人独特的绝望心态,他每天都进行造型训练,但回家后又得恢复自我,忍受着内心的煎熬。更可贵的是,他所演出的不仅是一个病人,更是一个坚强的奋斗着的爱着他的家人朋友、他的事业和整个社会的伟大角色。正因如此,汤姆·汉克斯获得了第6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和第4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银熊奖。


大概是因为汤姆·汉克斯演的主角安德鲁,并且演的是一个逐渐走向死亡的人,因此观众很容易对他产生同情。汉克斯的这个角色是他的连续两次获得奥斯卡影帝中第一次。看的出,它为此付出了不小的工夫,有很多细致感人的表演。影片中“安德鲁”是一个头脑精明,口齿伶俐的人物,与下一年中的“阿甘”形象对比鲜明,表演风格也与《阿甘正传》截然不同,正是“安德鲁”和“阿甘”两个人物的塑造,使汉克斯的“演技派” 形象深入人心。因此看看这部他第一次获得奥斯卡影帝的影片还是值得的。

[世纪的哭泣] And the band played on 1993
<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5/11/30/ew051130009.jpg>

1990年发行的这部艺术电影是美国第一部正面着笔爱滋病题材的影片。影片的有些观点明显是过分乐观了,在一个小故事里它要我们相信在1984年,一出电视肥皂剧里就出现了一个完整的、深度的男男之吻的镜头。这部影片贴近描写了面对“同性恋瘟疫”在自己或别人身上发生的人们的真实反应,它在同性恋电影史上的意义,比它单作为一部电影的意义,显然是要大多了。


乱象启发了1993年的美国影片《世纪的哭泣》。在影片描写的1980年,有两人死于一种看似皮肤病的奇怪病症,不久,同类的病状在城市里相继出现,年轻的病毒学医生法兰经过调查,认为该病源来自一种病毒,通过输血、性交等方式传播。而同时,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罗伯特和他的同事们只关心自己的地位和奖金,不顾艾滋病患者的死活,对这种致命病毒根本不予关注。最后,国民在艾滋病问题上对政府越来越失望。


这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吸引了好莱坞十大红星倾情演绎,真实再现了80年代初的茫然和混乱。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的价值观也开始变化:艾滋病患无所适从的无助和周遭民众不知所措的逃避,从而一步步使对艾滋病患的歧视逐渐抬头。

母婴传播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All About My Mother 1999

独身母亲玛努埃拉和儿子埃斯特班生活在马德里。埃斯特班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甚至连他叫什么也不知道。在埃斯特班17岁生日的那天,玛努埃拉带他去看乌玛.罗霍主演的经典戏剧《欲望号街车》。埃斯特班被乌玛.罗霍的演技所打动,散场后为了得到她的签名而拼命追赶。


但这时不幸发生了,一场意外的车祸夺走了埃斯特班年轻的生命。为了满足儿子最后的愿望,玛努埃拉前往巴塞罗那,去寻找埃斯特班的父亲。从一个故人阿格拉多处得知,埃斯特班的父亲洛拉已经成为身着女装的变性人,在染上爱滋病后,已经杳无音信。通过阿格拉多,玛努埃拉认识了罗萨修女。然而罗萨修女已经怀上了洛拉的孩子,并且从洛拉那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罗萨怀孕期间,玛努埃拉一直留在她身边护理她,直至罗萨因难产死去为止。玛努埃拉为罗萨的儿子起名为埃斯特班。即将去世的洛拉出现了,玛努埃拉将罗萨的儿子抱给他看,并且告诉了他关于他们死去的儿子埃斯特班的事情。最后,一件奇迹似乎发生了,刚刚出生的埃斯特班天生下来就具有对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力,而幸运地生存下去。


这部几乎包揽了1999年所有国际重要奖项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准确地描写了人们丧失亲人、面对死亡的痛苦和哀思,阿莫多瓦更加成熟的表现手法,使这部电影格外细致、感人。

乱交和滥交 [半熟少年] Kids 1995
<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5/11/30/ew051130010.jpg>

一名少女曾跟一个少年发生性行为,但不幸地,事后她竟验有爱滋病阳性反应。而这个少年,他一直喜欢和处女发生关系,以为这样便能避开所有性病感染。女孩被检查出得了艾滋病,此时她的伙伴正在一间屋子里进行狂欢,她充满绝望地走进那间充斥着狼籍的衣物、香烟、大麻和摇滚乐的房屋,她想找到那个使她得病的男孩,却被另一个男孩拦腰抱住。女孩一整天在各个她们共同的社交地点周游,寻找这名少年,但漫长的寻找使女孩非常乏力,最后晕倒在椅子上,黎明的烟雾笼罩着城市,而室内正上演着清晰的一幕:男孩将女孩的腿架在肩上……我现在依然记得导演拉里·克拉克的《半熟少年》。

吸毒 [猜火车] Trainspotting 1996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运动服和皮箱。选择一套他妈的三件套西装。……选择DIY,在一个星期天早上,他妈的搞不清自己是谁。选择在沙发上看无聊透顶的节目,往口里塞垃圾食物。选择腐朽,由你精子造出取代你的自私小鬼,可以说是最无耻的事了。选择你的未来,你的生活。但我干嘛要做?我选择不要生活,我选择其他。理由呢?没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还要什么理由?”


马克和他的一帮狐朋狗友选择了海洛因,他们在最肮脏的角落里过着最堕落的生活,吸毒、酗酒、抢劫、性交……这就是《猜火车》表象贯穿的情节。尽管Renton一直与一群吸毒者共用注射器,而当他那些狐朋狗友一个个命丧艾滋时,他却安然无恙,这真是个奇迹。

输血 [地久天长] Forever and Ever 2001
<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5/11/30/ew051130011.jpg>

《地久天长》是取材香港真人真事的感人故事,描述青年男作家子鹜(1973—1996)短短的一生。


小富患有先天性血友病,身体不能承受丝毫损伤,生命随时有危险。但他依然爱跑爱跳,每次受伤,他都要到医院治疗,逐渐成为医院常客!而在他身旁的妈妈李慧珍早已学会担当医生的角色,替小富注射,每次的治疗,都仿佛令他徘徊生死边缘,母子二人一同经历病魔煎熬。


小富最后总算长大成人,一切恍似顺利,小富相当发奋上进,成功考入大学,直至一天医院来电,告知他部分血凝素已遭爱滋病毒感染……。但他依然珍惜所剩生命,以笔名子鹜发表《海阔天空》一书,入选香港十本好书之列。爱儿逝世后,李慧珍女士为爱滋病人做义工,并延续爱儿的志愿开始写书,完成《地久天长》一书。

真实的艾滋病患者 [霓裳情挑] Gia 1998 (TV)
<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5/11/30/ew051130005.jpg>

电影追溯了超级名模吉雅从18岁掘起,到26岁陨落的悲剧性一生。吉娜出生于宾州,在父母虐待的阴影下成长,1977年搬到纽约成为模特儿,在经纪人威海明娜的保护下,逐渐跃上《大都会》、《风尚》杂志的封面,以及名牌服装凡赛斯的广告,在当时保守的七O年代,她特殊的气质风格,让人神魂颠倒,迅速风靡了全世界。但是,如日中天的声誉却迫使吉娜另寻解脱,不幸的是她选择了毒品,令她好不容易挣来的成就堕入黑暗的深渊,在她的一次毒瘾犯了时,她选择了另外一个吸毒者的针管,当里面的血液重新流回GIA的身体里时,她的命运也注定了是个悲剧。令人难过的是周围的人根本无视她的堕落和绝望,正象那个摄影师所说,“这就是生活。”多么简单的一句话,说的很平淡,对GIA来说却是如此沉重,她根本无法抗拒,于是她选择了更加堕落。最后在1986年,以26岁芳龄死于艾滋病,是美国最早死于艾滋病的女人之一。


这是HBO出品的电视电影,安吉丽娜·茱莉主演。


[夜幕降临前] Before Night Falls 2000


该片再现了著名古巴作家雷纳多·阿里纳斯(Reinaldo Arenas)从童年到逝世曲折坎坷的短暂人生历程。阿里纳斯1943年出生于极其贫困的古巴乡村,早年曾参加反卡斯特罗的运动。20岁那年在哈瓦那出版了第一部小说,这也是他在自己国家出版的唯一作品。他随后的作品不是被古巴政府没收销毁,就是后来在国外出版。因为是同性恋并对当时政府多次进行批判,阿里纳斯几次被送进监狱。可笑的是,同性恋后来反而成了他登上自由国度的车票,因为在古巴任何人只要是同性恋或精神病患者就可以离开这个国家。1980年他来到美国,不过很快发现纽约也不是他梦想中的天堂。1990年阿里纳斯在美国死于艾滋病。


《夜幕降临前》是美国一部独立制作的影片,导演朱利安· 萧贝尔原是画家和雕塑家,1996年他编导了讲述年轻黑人画家巴斯奎特生平的同名传记影片,本片是他自96年以来的第二部电影。出于对阿里纳斯的敬重,他创作了这样一部既伤感又有充满精神力量的影片。根据古巴同性恋作家雷纳多·阿里纳斯93年出版的自传小说改编,以他一生的故事为题材探讨了生命的真谛和艺术的本质。由于此片的题材涉及同性恋内容,带有一定禁忌性,因此未上映时已倍受瞩目,而且获奖呼声很高。影片最终不负众望,先后在威尼斯影展、欧洲电影节和哥伦比亚电影节上获奖。


艾滋病患者的自拍 [蓝色] Blue 1993
<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5/11/30/ew051130006.jpg>

《蓝色》是英国人德里克·加曼拍的电影。记录他患艾滋后的最后岁月。电影中,整个银幕都被蓝色所充满,背景是音乐和噪杂的医院声,喧嚣的海水声。或许这部1993年的作品的镜头是宁静的,整部片子很难搜寻出一个情节发展的头绪,也谈不上人物的塑造,贯穿整部电影的,唯有一片蓝色。《蓝色》是导演加曼在艾滋病导致双目失明的情况下拍摄的“自传”,从而“让人知道死亡是什么样的,艾滋病人的死是什么样的”。面对死亡,可以感觉到加曼的矛盾:一边是死亡来临是自然使然,毫无怨言;一边是尚深爱着自己的爱人,对爱情若即若离的需求使他不能释怀。影片于是就沉浸在象征着忧郁的蓝色调中。他知道这将是他的最后一部电影,在艺术手法上,“他拒绝表现物象、景致和人体,把电影的形式推到极致。蓝色,是裹尸布的颜色,是沉默、受难的颜色,却也是天空、大海和飞燕草的颜色。”加蔓就在这片广袤的蓝中向生命做最后的答辞与谢幕。他说,“我献给你们这宇宙的蓝色,蓝色,是通往灵魂的一扇门,无尽的可能将变为现实。”

[疯狂夜] Savage Nights 1992
<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5/11/30/ew051130001.jpg>

1986年,年轻英俊的电视台摄影师让,被检查患上了爱滋病,他很害怕,也很痛苦,经常怀着颓废的情绪,去到巴黎塞纳河边破旧的厂房区——个下层同性恋的聚集点纵欲。


在一次挑选广告模特时,让结识了纯真美丽的17岁女孩罗娜,被她迷人的独特气质所吸引;而罗娜从一开始就爱上了让,当让告诉她自己也喜欢男孩子,罗娜因为不想放弃让说她可以接受。


不久,让认识了身材高大结实的帅哥,橄榄球运动员撒米,交往中让暗暗喜欢上撒米,而撒米纯粹是想在颓废的生活中寻求一丝慰籍,他没有拒绝让的爱抚,并离开了爱纠缠的女友,搬到让的公寓来住。


当罗娜偶然撞见让和撒米在一块儿亲热时,她愤怒了,她的爱情绝对自私,不容别人来分享,于是她大吵大闹,甚至以自杀相威胁,面对这一切,让的心情更糟透了,他不时地去同性恋据点和多个烂崽寻欢作乐,不时以毒品来让自己麻醉,以此想摆脱苦闷和患病的恐惧。


罗娜因为精神状态极差被家人送往外地休养,撒米也不愿再回到倍感纠缠不清的三人世界,而让与罗娜、撒米分手后心情平静了许多,让已经知道自己病入膏肓,来日无多,他开始陷入沉思和反省,内心充满了对生命的向往。


让开始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在旅行中他似乎明白了很多……


这部影片是C·科拉尔根据自己的同名自传小说拍成,就在获得法国电影恺撒大奖的前夕,C·科拉尔因爱滋病去世。影片反映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放的法国,年轻一辈失落、颓废的精神面貌,深刻揭示了主人翁让不幸患上爱滋病后痛苦的挣扎和对生命的无比留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