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毕加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宝贝摔烂了卖(看贴有礼)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12:45:10 | 只看该作者

毛毛马?

 要送给跟贴的美女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12:46:39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不删我的帖子,谢谢了,俺以此为生,全靠斑竹照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12:49:06 | 只看该作者

不去马场,代领礼物不妥。(领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13:10:38 | 只看该作者

是哪一种啊,要自己来取货啊

 是哪一种啊,要自己来取货啊,图个高兴

   袋鼠妈妈和雕刻马两件加起来,我说价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5-12-16 14:43:17 | 只看该作者

是毛毛马

 以前是美女可不可以?


贴子被: guangdang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12-16 15:33:55 | 只看该作者

孔雀的发张大些的图,好想欣赏一下细部~

福州脱胎漆器

   福州三宝之一,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其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 精细,结实耐用,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具有碰不坏,摔不破,不掉漆,不褪色 等优点,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三宝”。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 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 验,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产品的坯胎,然 后用夏布(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后,留下漆 布器形,再经过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工 艺品了。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榉木等坚硬木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涂漆,工序与脱胎 布坯相同。一件工艺品的工序多达四五十道,有的甚至达到一百多道。

    脱胎漆器的制作过程十分繁复:先用泥土、石膏或木模等制成内胎,以生漆作为粘剂,用夏 布、绸布等逐层裱褙,连上两道漆灰料,阴干后脱去内胎,这就是脱胎漆器的雏型了;再经过填 灰、上漆、打磨和阴干处理等几十道工序,这才做成半成品,漆器行话称“地底”,最后再加工 配上彩漆和各种装饰,才制成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产品大致可分为实用和艺术欣赏两大类。脱胎漆器除轻巧美观耐用外,还具有 耐热、耐酸、耐碱、绝缘等优点,其运用范围已扩大到工业品上。

    脱胎漆器质地坚固,而又十分轻巧,色泽鲜艳,装饰性强,经受从沸点到冰点的温度,仍可 保持不变形、不脱漆,因此广受欢迎。传说鸦片战争后,一个英国商人携带一只高一米的脱胎大 花瓶乘船回国,不幸遇到大风浪,大船沉没,人遇救,花瓶却随船沉入海底。三年后,此人不惜 重金委托打捞公司从当年的沉船中寻回这只大花瓶,却见她依然鲜艳夺目,光彩照人!于是福州 脱胎漆器的美名传遍英伦,誉满全欧洲。另一个故事是抗战前,在美国芝加哥曾举办过一次万国 博览会,福州的脱胎漆器与日本的漆器同列一个展厅,中日两国的漆器看上去都是质量上乘,难 分伯仲,评委无法评判。后来有人提议将两国的漆器一同放入锅中,蒸煮三小时,结果日本的漆 器化为泥浆,而福州的脱胎漆器却完好无损,理所当然地获得金奖。

    闻世留史的脱胎漆器作品有:荷叶瓶、竹根瓶、提篮仙女、松鹤瓶、赤宝砂大花瓶、仿制司 母戊大方鼎、流花斑纹瓶、八角天蓝双夔瓶、六角绿金络缨瓶、金锦大团结瓶、蟹青走兽瓶、天 女散花、暗花缠枝牡丹大花瓶、仿铜山水、金座天蓝瓶等等。

    福州的脱胎漆器风行海外,外国友人赞之为“珍贵的黑宝石”、“东方珍品”、“迷人的中 国少女眼睛”,成为近代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并成为国际交流中的馈赠佳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5-12-16 15:55:43 | 只看该作者

有机会真想见识一下

 我也爱玩象牙的玩意儿,真东西摆弄多了,市场上那些料器或是骨雕一般手感上也能有个谱。看你这介绍对这东西还真感兴趣,用的是什么料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5-12-16 20:07:50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个GG

 我收集飞机模型...
虽然说以藏养藏,但我买的小心,卖得更小心(至今还没卖过)
主要是金属比例模型,目前有不到40架.可惜与本论坛无关,不方便贴:)

发个连接吧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wy7215&_dir=%2F241932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22:06:33 | 只看该作者

骨雕,仅仅是骨雕,杨老爷子走了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6 22:12:4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介绍得很详细

 我拍好照片,发点细部,最好去孙河马场看真东西。对,就是老谢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