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0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就是农业,这就是农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6 07:5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陳雲 - 農者天下之大本——農業貿易衝突的文化底蘊
??: Thu, 15 Dec 2005 21:39:41 +0800

   
陳雲 - 農者天下之大本——農業貿易衝突的文化底蘊



2005 年 12 月 15 日

信報



  政府倡言奉行自由貿易,猶如妓女聲稱信守性愛貞操。國際資本主義的道德誡命是虛偽,實踐手段是假裝,是故貿易談判與條約遵守,一般都是雙重標準 [Vic: 對己有利時呼自由貿易,對己不利時籲公平貿易],只向窮國和窮國的農民嚴厲,而對富國及富國的農民寬容。兩百年來,國際貿易唯一文明開化之舉,是取消鴉片與奴隸(包括性奴)的自由貿易,改由官府恩准之黑幫地下經營,以便向貧民壓榨更大利益。



  拜政府決斷英明,勇於承擔國際義務之賜,香港主辦世界貿易組織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令此地有機會在世界面前表演精湛治術—香港除了是民主的樊籠,更是公民行動的監獄。灣仔街坊何幸,坐擁會展中心,親炙世貿勝景。目前灣仔警察林立,水馬石墩圍路、天橋掛網、店舖封板、坑渠上鎖、地磚黏膠、草地鋪板,天橋圍網上還掛了風格簡約的聖誕樹裝飾品。撕去皇家徽號的警察,繼回歸大典廣播貝多芬音樂掩蓋示威聲音之後,再接再厲,呈獻又一藝術新猷。捆綁後的灣仔,天羅地網,好不浪漫,擅長包紮藝術的基士圖(Christo)夫婦,見了也應讚嘆。



港人缺乏世界公民意識

  香港的殖民地歷史,源自英國因向中國輸出鴉片而發動的侵略戰爭。由買辦貿易到密集工業到商業服務,港人大抵得益於英國統治,而甘於接受殖民政府的臣服教育及社會分化政策,不反省自由貿易與自由市場的迷思,對備受剝削的中國內地及第三世界貧民採取個人愛心捐助(如希望工程、助養兒童計劃),而無心去理解其困境因由 [Vic: 是故對暴政橫行之現實視若無睹,甚或助紂為虐.]。是故,世貿會議在香港舉行,港人都只是懷著「借場予人」,與我無關的態度。官方戒備森嚴,惟恐無法完成國際任務,市民則用「等待果佗」的心情,旁觀外國農民示威。至於傳媒,親共或親政府的善頌善禱,反共但又讚同美帝極右派的,則高舉自由貿易旗幟,且不忘譏諷弱國農民之愚昧自私。「時窮節乃現」,港人大都缺乏世界公民意識。



  至於某些只懂得教科書內自由貿易的本地學者與評論人,對農業補貼與農政的理解,自是貧乏不堪。工業時代的貿易,不是商旅的駝馬叮噹、舟楫欸乃送來的民生百貨與奇珍異寶,而是跨國公司伴隨隆隆炮聲運來的經濟掠奪與文化臣服。現實中的自由貿易,不是經濟學家的損益圖表,而是一門政治藝術,夾雜治外法權(如世貿條約)、貨幣信貸、核子軍備、遠洋海軍、駐外基地、間諜密探、文化侵略,盟友與宿敵,鮮血與土地。



最忠貞的文化傳承人

  張五常教授嘗言,「政治深不可測」。美國每年的農業補貼約二百億美元,歐盟的農業補貼更高達七百億歐羅。政治家寧願雜貨店加價也要賣本國的農產品,國民寧願捱貴糧、買貴菜也要照顧本地農產,確是難用經濟理性衡量的行為。富國的農業補貼與窮國弱國的農業自保,不單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文化問題。



  表面的政治顧慮,來自農民的投票與游說團體壓力,但更深的政治動力,則來自文化底蘊。



  農民剛毅沉實,誠信不欺,代代戀土,敬天法祖,乃國之根本,士之來源,德國民俗學稱農民為最忠貞之文化傳承人(Kulturtrager)。農業於政治文化有大功,「農政」乃安邦定國之學。戰國時即有農家思想,為九流十家之一。秦王嬴政以耕戰合一之策,掃平六國,統一中華。希特拉發動「血與地」(Blut und Boden)的軍國政策,農民忠貞擁護。中共以農村為根據地,靠農民提供兵源與補給,打敗雄師百萬之國民黨。可惜建政之後,即違背諾言,剝奪農民地權,以公社的政治集體生產組織,取締鄉族的地緣結盟,令農村在經濟和文化上破產,農民在今日依然是二等國民,受重重盤剝,流徙於城市的民工亦享受不到國民福利 [Vic: 背信負義,莫此為甚]。在本地史上,英國佔據香港之時,遭受到的武力抵抗,亦不是來自城市,而是來自耕讀傳家的鄉土。錦田鄧族鄉民於光緒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九九年)奮勇抗英,英軍開炮還擊,村民死傷無數。



  來港抗議的南韓農民,在〈韓國農民致香港市民書〉中,謂「農者天下之大本」。此語出自宋代陳敷《農書.卷中.牛說》。元代王楨《農書.自序》曰:「農,天下之大本也……古先聖哲,敬民事也,首重農。」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則稱農業「為生民率育之源,國家富強之本。」周朝之後的天子,都服膺《禮記.祭統》的禮儀,親耕於籍田以迎春,以申重農之義。工業化成功而又文教菲然之新興國邦,都深明農政大義:德國(普魯士)開新時代農政之源,日本師法德國,南韓與民國台灣則效法日本。現代化中道夭折之國,都敗在農政不修。當今中國大陸,誠信掃地,全民造假,都由於過去剝削農民過甚,以致農村凋敝,民風涼薄,如不急起補救,重拾農政,國運亦不會長久。十九世紀,德語地區的普魯士仿效英國,厲行工業化之時,汲取英國農村破敗而風教淪落的教訓,尊重農村風土,政治家(如鐵血宰相卑斯麥)以耕戰之策衛國,浪漫時代(Romantik)文人歌頌農民本性淳厚。時至今日,農民仍被視為誠信與剛毅化身,冠以Bauern-(農家-)詞首的貨品,即為貨真價實,誠信不欺。農民老實與農村藝匠虔誠製造的傳統,轉化為德國工業產品的精確與可靠的文化品牌。德國人尊為「秘密首都」的慕尼黑,既是尖端工業科技之城,亦是農民風土之鄉。日本維新,師法德國,亦得農政真傳,政府扶持農業,維護土俗,農民安心耕作及藝匠精心製煉之傳統,與工業產品之精確可靠及體貼關懷,互為表裡。至今東京仍有禾田,北海道更被視為心靈之鄉。韓國以「農心」立國,民風剛毅樸實。農心就是誠實無欺、敬天惜物之心,所謂「人無農心無以立世,國無農心國祚不長」(知否韓國辛辣麵的集團品牌就叫「農心」?)。國府遷台之後,亦大力扶持農業,穩定國本,至今台灣仍是鄉風淳厚,人情可親。 [Vic: 看台灣紀錄片”無米樂”,的確有淳厚之極的農民,但他們都快絕種啦. 因為加入WTO,一些米農被迫休耕.]



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磨心

  其他現代化國家,農民文化亦是立國根本。英國莊園貴族之安閑沉靜,紳士之急公好義,來自鄉土薰陶。美國橫掃六合的牛仔式驍勇,來自農莊,布殊總統亦居遊於德州牧場,且以之招待入幕國賓。法國、意大利之生活品味、創意工業與精密工業,亦不可一日脫離本土農作。



  美國土地廣袤而農技先進,農產可供外銷,國庫補貼農業以富農,安定國本之外,亦可打擊弱國(如拉美國家)農業,扼殺其物種多樣性、生活方式與文化傳承人,配合美式食品工業、跨國快餐店及荷里活電影,在文化上臣服第三世界,建立海外附庸或政治後院。農業生產有賴水土物候之微妙把持,收成不如工業之可靠,而農業品的替代性強—食量有限,食了外國貨,就沒有胃納食本地貨。農業的貿易衝突,往往是你死我亡之爭。



  全球化之下,不能外判或不宜外判的業務是農業,推行全球化的文化侵略或反全球化的文化自保,農業都是重中之重。農業是浮華世界的「在地」之根,是國政的深密動力,而這卻是無家國觀念的某些香港人所不能想像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