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0602|回复: 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随大汗征西夏 引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2 23:0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引子

“成吉思汗住过冬,欲征唐兀(即西夏),重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1226),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尔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汗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
——《蒙古秘史》第265节

“太祖22年围西夏,闰五避暑于六盘山,六月西夏降,八月崩于萨里川哈剌图行宫,葬于起辇谷。”
——《元史》

… …黄河以其坚忍不拔的精神,环绕鄂尔多斯东、西、北三面;长城横亘在她的南端。黄河如弓,长城如弦,在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划分出一块神秘的土地,数千年来演绎出一幕幕两种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历史画卷。
在这块美丽的草原上,汉武帝沿着纵横鄂尔多斯南北的秦直道布略巡查、司马迁乘车采风寻梦、郦道元编绘江河经纬、王昭君怀抱琵琶、赫连勃勃建都立国、隋炀帝索辫赋诗、党项族创立西夏基业、成吉思汗走完人生之旅,魂归大地……<img src="./uploads/newbb/10172_4598ef226cd5f.jpg" />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23:07:05 | 只看该作者

追随大汗征西夏 (一)

(一)

早想到蒙古的地界上走走,终于来到了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市原来叫伊克昭盟,近年才改名叫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叫东胜市,这些名字很容易把人就绕晕了。

车站里人真多,也没有什么秩序,来了车就往上挤。换了车站也是一样,看来不能直接去成吉思汗陵了。于是上了一辆比较空的车,去西召(准格尔召)吧。

真安静!西召就是一个小镇。召庙不似汉地寺庙般有高墙,各处房舍就是散列着。班车掉头就走了,整个地面上就剩下我一个外人了。

四处闲逛,看到3个男孩在“枪战”。

看见了僧人宿舍,一个小喇嘛对着无人空地扫了泡尿,然后猴子一样几下攀爬就顺着一个树上了房顶。

在“佛爷商”里见到了西召的领导喇嘛。“佛爷商”应该是领导喇嘛的“官邸”,不过这里还挂了一块牌子,叫做“藏医诊所”。佛、医是本职。

佛爷的起居室很干净,摆了很多藏药书籍。我看到一张三维图画,是西召的效果图,电脑处理的。佛爷说,他也要趁着十一回塔儿寺(佛爷的派出寺)一次。现在路好了,往返一次快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23:11:33 | 只看该作者

追随大汗征西夏 (二)

(二)

    车窗不停闪现草原秋色,但是没有马。
    车过一处工地,人说这里就是成吉思汗陵了。行政区域是伊金霍洛旗。
    在一处名叫“达尔扈特人家”的“牧家乐”住下。是草原地带了,起伏不大,远远的能望见成陵的圆顶和高大的脚手架。这一片是伴生成陵的度假村,基本都是周边办农半枚的蒙古族人开设的私家旅馆。十一,对于这里来说是淡季,游人很少。
    门前空地上终于看到了蒙古马,真正的蒙古马,矮,1米1、1米2的样子,样子很敦实,但不漂亮。马背上都是蒙古木鞍了,但是这里的都比较大,而且也有不少加了环,还垫了厚厚的毯子。没有人骑马。马拴在那里都很老实的样子,但是如果外人靠近,它立刻很惊觉得避让。
   “土尔扈特人家”今天就我一个正式的客人,我一个人住一个大蒙古包。终于吃到了草原上有名的“手把肉”,名不虚传,好吃!
    天黑了,有篝火和歌声了。时代进步不可挡阿!一男一女歌舞助兴,男的操琴,电子琴,女的唱歌,新蒙古民歌。歌曲间隙总有迪曲加入,只有此时,外来的游客才会扭动起来。这一男一女不容易啊,这方唱罢那方登场… …
    … …当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西征西夏时,路经鄂尔多斯草原的包尔陶勒盖,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的美景,十分陶醉,留恋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随从要拾马鞭时,被成吉思汗制止。大汗有感而发,吟诗一首:“花角金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并对左右说:“我死后可葬此地。”成吉思汗在六盘山逝世后,属下准备将他的灵柩运回故地安葬,但灵车路过鄂尔多斯草原时,车轮突然深陷地里,人架马拉也纹丝不动。这时,大家想起了成吉思汗生前的话,于是,就地将成吉思汗安葬在了鄂尔多斯草原上,并留下500户“达尔扈特”人守护… …
  … …日本侵略中国时,为保护成吉思汗陵寝,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于1939年把成吉思汗灵柩先后迁移到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1954年4月1日,新中国的中央政府将成吉思汗的灵柩移回鄂尔多斯,在伊金霍洛旗重新修建了陵园,并将散落在各地的成吉思汗遗物逐步集中到了成吉思汗陵。现在,成吉思汗陵还分别供放着成吉思汗的夫人、胞弟以及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和其夫人的灵柩… …
    阴云低压,不见太阳。
    整个成吉思汗陵都在大兴土木,据说中国农行投入1个多亿。成陵现在在围墙上开了个小门,将“八白室”搬到一个角落里,避开工地供人瞻仰凭吊。

    所谓“八白室”就是为了便于祭奠成吉思汗专门建立的八个白色的蒙古包,基本的型制是:
   (1)成吉思汗与孛尔贴格勒真哈屯灵帐。孛儿贴是翁吉刺部人,成吉思汗正妻,生于1161年,孛儿贴生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个儿子。
  (2)忽兰哈屯灵帐。忽兰哈屯是成吉思汗第二夫人,篾儿乞部的一个分支兀洼思蔑儿乞部首领带儿兀孙的女儿。原供奉在离成吉思汗陵西南十五里的小霍洛。
  (3)古日勒别金哈屯白宫。原供奉在准格尔旗布尔陶亥的达瓦希里。
  (4)神马白骏。神马白骏为成吉思汗授之禅封的神骏,相传是玉皇大帝天马神骏的化身,它不是成吉思汗的乘骑。三月二十一的大祭日早晨将拴马桩载在神马白骏的前面,进行隆重的献奶大祭。
  (5)宝日温都尔白宫。所谓宝日温都尔是用红檀香木精工制作的奶桶。曾由准格尔旗蒙古百姓供奉。
  (6)胡日萨德格(弓箭)白宫,是供奉成吉思汗弓箭、弓套等遗留神物的白宫。
  (7)吉劳(鞍辔)白宫,供奉成吉思汗两匹神马的化身银合马和马鞍。吉劳银合马与成吉思汗授之禅封的神马白骏不同,是真正为骑乘所用的银合马,不准别人骑乘或使用。它们除了在成吉思汗四季大奠上,将搭上崇为圣物的鞍辔站立一天之外,其余时间都不上羁绊,闲放在草原上。
  (8)仓更斡尔阁(珍藏)白宫,是搭在成吉思汗宫帐跟前的珍藏室,里面存放着各种金银器皿和祭祀用品以及各种文献书籍。

    在如今不大的成陵里徘徊良久,终于向外走去,于是又看到了“查干苏鲁锭”的祭坛。祭坛上的苏鲁锭长枪很不起眼的样子,但据说是成吉思汗使用过的。
   “苏鲁锭”也译作“苏鲁德”。传说,成吉思汗有一次被敌军围困在千棵树下,四面楚歌,形势危急。成吉思汗翻身下马,将马鞍取下,朝天反置,大声喊道:“长生天呀长生天,你救我不救?”喊声刚落,只听一声巨响,这柄苏鲁锭突然从天而降,挂在树梢上不动了。木华黎根据成吉思汗的授意,站在枣骝公马的背上,将其取了下来。从此,成吉思汗把它举到那里,那里就奏起凯歌… …

腾格里的彩虹
日月星辰里诞生
彩虹落在可汗的手中
化成神圣的查干苏鲁锭


苏鲁锭
战争中的旗帜


苏鲁锭
马背民族的魂灵
马背民族的魂灵
… …

    新修的成陵有长长的甬道,甬道尽头是新的大门,新的雕塑,新的博物馆,新的酒店,贵的门票… …但不知这已沙化草原又会有些什么新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23:13:01 | 只看该作者

追随大汗征西夏 (三)

(三)

泊江海子,在东胜以西40多公里的地方,处在毛乌素沙漠和库布其沙漠的交汇地带。要不是遗鸥,能有几个人记住这个名字?虽然这个名字有大气魄。
遗鸥是20世纪20年代才被人类认识和发现的鸟种,所以叫做遗鸥。但第一次真正找到遗鸥繁殖群是在鄂尔多斯高原,时间是1987年。主要的聚居地就是泊江海子。
泊江海子现在建的是一个收费的风景区,叫“世珍园”。
夜幕低垂,四野寂静,仿佛这山川原野都是为我一个人存在的。这就是淡季的绝好之处。
阳光明媚,黄野也就这么明晃晃得显露向天;小草的绿色还没有褪尽,但是,她们实在太稀疏,根本不足以遮盖住这黄野大地。今年雨水不好啊。当地人都这么说。
湖水明显的下退,但倒也清澈平静。一座浮桥伸向湖里挺远,浮桥边三三两两拴着些游船。应了那句话:野渡无人舟自横。本想打船兜一圈,又怎么忍心打破这份宁静?
“蓝蓝的天空,青青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
有牛马悠闲,有飞鸟翩跹,唯有停不住的是时间!

… …目前“遗鸥的天堂”正面临被掠夺式旅游开发破坏的境地。2000年,鄂尔多斯市胜达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湿地和鸟岛开发了旅游项目——鄂尔多斯世珍园。据了解,遗鸥保护区面积达88平方公里,其核心区为10平方公里。而世珍园就建在保护区的核心地带,遗鸥等珍稀鸟类繁殖的鸟岛成了世珍园的园中园。“吃生态环境的饭,发生态环境的财”,这是记者日前赴保护区采访途中看到的一条巨幅广告词。
旅游开发过度破坏了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迫使包括遗鸥在内的鸟类数量急剧下降。据统计,2000年至2002年遗鸥筑巢的巢数分别为3587巢、2800巢、2200巢,2003年竟剧减至326巢,且孵化率低,仅孵出幼鸟100多只。遗鸥数量也从1998年的10000余只下降到2003年的3000多只… …(“内蒙古新闻网”转自“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23:14:12 | 只看该作者

追随大汗征西夏 (四)

(四)

想象不出水草丰美的鄂尔多斯是什么样子。现在的鄂尔多斯以沙漠为特色了,沙和治沙成为旅游大热点。
竟然有个地方叫“鄂尔多斯草原”!在锡尼镇,杭锦旗。当地人叫做“蒙古大营”。
草原之上突兀的立着座大门,草叶状的水泥门,门楣上赫然写“鄂尔多斯草原”。依然是沙土比小草旺盛的草原,不用说,还是雨水少的原因。
一群白色的小蒙古包,簇拥着一个大蒙古包,但是,都是水泥做的。大蒙古包是个演出、俱宴的地方,舞台上正在排练着有名的“鄂尔多斯婚礼”。
看到马群了,拴在桩子上的一群马。在深秋的还能散发热量的下午的阳光里,它们很老实,也许还打着盹。这些都是旅游用马,有合同在身。同样有合同在身的还有它们的主人,它们的主人算作是景区的“员工”了。就还叫“马倌”吧。
游客很少,马倌和马都闲着。可以和马倌聊聊天,可以围着马端详。马倌和马都特点鲜明,人是蒙古人,马是蒙古马;这可以叫气质吧,一看便知。
远远望去有户人家,是砖瓦房子,好像也有个蒙古包。我想应该是地道的蒙古人家了吧,于是打听能不能住到那里。可巧了,主人恰好在,而且一家子都在。小两口加个小姑娘。憨厚壮实的孩子她爸,后来知道名字叫六十八;孩子她妈很时尚,厚底时装鞋,黄色流行发;孩子很可爱,名字就叫阿咪,活泼好动,满地乱跑,想起恰当的一个词——“茁壮”;要不是别人说,我怎么看,这都是个小小子;孩子现在16个月大,又是感慨,这才叫生命力!
这“六十八”还不是小名,是正儿八经的大名。他说他出生的时候,他姥爷正好六十八岁,所以,他就叫“六十八”了。这里这样的名字挺多的,像什么“六十二”、“七十六”,等等。“六十八”用汉语说自然不像个名字,但是蒙古语一说,我们一听,就是个名字了,用汉语拼写出来是:吉日乃玛。
太阳西斜了,马倌们开始卸马鞍,褪笼头… …下班了。不远处一群羊结队而行,好像没有羊倌的,羊队不急不忙,但方向明确,远方能看到它们的家。
吉日乃玛家的羊群也回来了,自己回来的,几只小羊欢快的蹦跳嬉戏。阿咪跑前跑后跟着小羊玩。吉日乃玛给羊汲水喝,我以为是口井,走近了才知道,是传说中的“水窖”。这里还是比较缺水的,要去很远的地方运水,所以她家房前放着一个大水箱。
家里基本算有两处房子,一处住人,一处是仓库和牲畜圈。还有一座蒙古包,很长时间不用了,只简单的放了点杂物。
住房很新,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都还是摆设,没有电。景区有电,没有引过来;发电设备也没有到位;不管怎么说,这些都需要钱。
晚餐上的主菜自然是“手把肉”,小阿咪很贪吃,闹着,吃着。我以为只有动物有嘴对嘴的“哺育”,原来人类也是一样的,爸爸和妈妈轮流给阿咪以“哺育”,无怪乎16个月就这么茁壮!
夜色深沉,繁星灿烂,草原渐睡渐酣。只有远处的“演出蒙古包”里也许还在进行着著名的“鄂尔多斯婚礼”…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23:15:31 | 只看该作者

追随大汗征西夏 (五)

(五)

继续西去。
这是什么路线?这不正是成吉思汗征讨西夏之路吗?
记得刚到东胜时,有人问,下一步去哪里?我说不知道。他说,都到鄂尔多斯了,那还不去趟宁夏?只一步之遥啊。对!目标宁夏!不!是西夏!

宁夏之前有两站:鄂多克旗(乌兰镇)和鄂多克前期(敖勒召其镇,敖镇)。公路向前,不知所终;两旁多的是向天的沙和土,所谓植被,继续稀贵。
鄂多克旗和鄂多克前旗的公路旁边经常可以看到特别的路标,标识着一种动物,久远的地球统治者——恐龙。
“… …查布苏木(乡)是鄂托克旗西部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传统牧区,地处黄河上游东岸,在自然发展过程和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许多具有地区特色的古生物化石群,尤其是这里的兽脚恐龙和蜥脚恐龙足迹化石、尾迹印痕化石完整、清晰,在不同地层都有发现,在国内实属罕见。这里还有大量的鸟类足迹,鱼类、龟类、昆虫植物化石… …”
“… …2001年9月,查布苏木文化站配合内蒙古博物馆等几级文化部门对查布西部进行联合普查,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抢救性挖掘出较完整的伊克昭龙1条、不完整的2条、早期哺乳动物零散化石100多块,鳖化石17块、鱼化石80余块,搜集到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磨盘等,新发现古遗址一处,陶窑一处。最新发现直径1. 10米大的蜥脚类恐龙脚印多处… …”
目至极处,思接千载。千百万年前,鄂尔多斯嫣然已经是王者的乐园了… …

天高云淡,响晴暖日,西部美丽光景。
车行向西,一路无停,真希望就这么继续着,在蒙古高原的秋日里… …
上海庙,很有趣的地名。据说上海是蒙古语“靴子”的读音,更近似的发音应该是“沙海”,后来就念白了。上海庙就是给靴子立的一座庙… …
… …成吉思汗曾统率蒙古铁骑扎营与此,因为这里水草丰美,适合大兵团修整,后来又几度来这里扎建行宫。这里也就成为了成吉思汗征服欧亚大陆的起点… …
… …美女爱英雄。传说当地姑娘见到如此雄才大略的英雄,芳心萌动。有一次成吉思汗要拔营开拔了,一个姑娘急中生智,偷走了大汗的一只靴子… …后来,就在这里为这只靴子立了座庙。这个地方也就叫上海庙了… …
现在的行宫当然是新建的收费景点,不过景区里倒是有个挺大的跑马场。两个挺“成熟”的小孩儿,看着几匹蒙古马,等着偶尔光顾的游客。
看到几匹马,轻捷敏感,不似当地的蒙古种马匹。我想应该是新疆产的马。正好碰到一个孤单的看车老人,有外人聊天,老人很高兴。老人说,那几匹马,是这里的领导专门从新疆买来的,就是用来赛马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23:16:53 | 只看该作者

追随大汗征西夏 (六)

(六)

… …宋明道元年(1032)元昊改元显道,后又自立年号,扩建宫城殿宇,升兴州为兴庆府。废唐、宋赐姓李、赵,改王室拓跋氏为嵬名氏。下"秃发令",设立官制,制定官庶服制。1036年又在境内颁行创制的西夏文字。1038年嵬名元昊在兴庆府南"筑台受册,即皇帝位",国号大夏,改年号"天授礼法延祚",称"始文英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都兴庆府… …
这兴庆府可以说就是现在银川。
举目观瞧,这不是天安门吗?太象了,简直是具体而微。这就是银川有名的南熏门。民间传说南熏门由元昊所建,所谓伟人留地标,朴素的美好想法。实际据考证,南熏门建于宋景德年间,从1004年破土至1007年竣工。千年的沧桑,南熏门几经毁建。现在这座“小天安门”是在2001年9月竣工完成的,城楼和广场连为一体,实在是繁华之所,聚散之地… …
中华文明五千年,治乱兴衰永相连。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先后6次进兵西夏。1226年春成吉思汗亲领大军自北路攻入夏境,大军势如破竹,接连攻陷城池要塞。此时西夏上皇神宗遵顼病死,献宗德旺也惊忧而死,献宗侄南平王晛(xian音现)继位。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马不停蹄,继续进攻,至11月进围中兴府(1205年兴庆府改名中兴府)。中兴府被围半年,粮尽援绝,1227年6月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疫病流行。西夏末帝晛(xian音现)献城投降被杀,立国189年的西夏政权灭亡… …
站在王陵博物馆主楼的房顶上,四野眺望;绿色尚存,阳光还好。不远处铁色群山连绵延展,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转过身形,远远的,是看不见的,但是可以想见的一条大河——黄河。贺兰山在西,黄河在东,东西之间,平平展展。是谓风水宝地。时间不住,千年已过;故人灰飞,空留土堆。
据考古统计,这里布列着9座帝王陵墓和207座宗室、王公大臣的陪葬墓。史、志记载,王陵在当时宏伟、规整、气势庄严。蒙古灭西夏时,王陵的地面建筑被摧毁殆尽,财宝被挖劫几空。只有残垣断壁、夯土巨冢残留于地面之上。现在已经被人称为“中国的金字塔”了。
最大的“金字塔”据考证就是元昊之墓;形制尚存,气势尤在。真正站在这巨大、粗糙的土堆面前,也许你思绪万千,也许你头脑空空… …

最后一抹阳光隐入贺兰山后,疾风骤起,倏而消散。歌儿从心头响起,渐飘渐远… …

风从草原走过,
吹散多少传说,
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
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23:18:00 | 只看该作者

追随大汗征西夏 附录

附录一:

基本行程:
北京——包头——鄂尔多斯(东胜)——西召(准格尔召)——东胜——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阿镇)——成吉思汗陵——东胜——泊江海子(世珍园)——杭锦旗(锡尼镇)——蒙古大营(鄂尔多斯草原)——鄂多克旗(乌兰镇)——鄂多克前期(敖勒召其镇,敖镇)——大汗行宫(上海庙)——银川(兴庆府)——北京

附录二:

鄂尔多斯部
    “为猛隼之羽翼,为驾辇之护卫,为刚毅之明哲,将如山之白室,竭诚护卫者”等等,这是蒙文文献《蒙古大黄册》一书中对鄂尔多斯万户的记载。鄂尔多斯一词,是古突劂语,意为汗的殿宇、陵寝之地。公元十四世纪,守护成吉思汗陵寝的卫士们,改自已“艾马克”(部)的名称,始称鄂尔多斯部;所谓“八白室”的护卫者,正是鄂尔多斯人。当初称他们是全蒙古六万户之一的鄂尔多斯万户。
    清天聪九年(一六三五年)鄂尔多斯部内附归清,共六旗(后在雍正九年增设一旗,计七旗),所部六旗自为一盟,称伊克昭盟。二00一年九月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23:20:58 | 只看该作者

准格尔召

 准格尔召庙<img src="./uploads/newbb/10172_4598ef2291578.jp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23:22:33 | 只看该作者

喜鹊展翅

 喜鹊展翅<img src="./uploads/newbb/10172_4598ef2296747.jp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