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0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文化民族主义--中华民族重开盛世所必要之理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2 10:3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文化民族主义--中华民族重开盛世所必要之理想

印铁林

    在后冷战时代的巨大变局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全面衰退,固有文化尚未
恢复,在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号召下,中国人民很自然地全力“向钱看”,并倾向子信仰
各种宗教,搞各种迷信及怪力乱神的花样。例如,在海外的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对万事冷淡
,只管“赚钱”,并极度虔诚地信基督教。正处于冷战结束,面临二十一世纪的新旧交替巨
变的时代,中国能否安然渡过种种危机,并开创新的盛世,欲达此理想它还需要什么条件,

一、后冷战时代国际间斗争(或称竞争)的精神动力——民族主义与文化的力量

    后冷战时代以美苏两赵强为首的“两极”世界结束后,后者控制的势力范围发生变化,
并且松懈解体了。东欧挣脱俄国的控制而纷纷走向独立,东德因此方能与西德合而统一,西
德也因此不再像过去由于苏联的压力而屈服于美国。西欧的进一步统一化才得以实现,同样
,中亚西亚诸共和国摆脱俄国的控制,方促成回教国的进一步抬头。中俄大军对峙的局面消
失后,中国才能更独立地走自己建国的路线。主要的道理是:两超强世界的局面因为其一消
失而另一强也失去了着力点,受控制的国家或者直接脱离了俄国的控制,或者固失去了俄国
的威胁,也不必依附子美国的势力范围。因此 ,新时代是基本上走向以民族主义与文化的力
量为动力的相争时代。这是最自然的变化,也是最必然的结果。笔者在苏联解体后,会为拙
文“中华民族重开盛世的契机与所面临的挑战 ”(纲要写于一丸九一年,文载子一九九二年
十月海峡评论),即提出此论点,冷战这几年的变化基本上就是这样子的。
   
   一种世界性的论点是:后冷战时代是发展经济的时代,是经济力竞争的时代。这严格说
来是分析上主题的误用,并且并未言中要害。冷战的“两极”时代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意识形态之争,当冷战完结后,在未来的时代,什么将取代意识形态,这是命题的主体。经
济绝不能代替思想与信仰。一则,经济在历史上各个时代,都是社会发展,国际间斗争的重
要力量——物质力量,也就是斗争的资源,后冷战时代并无例外。二则,经济是没有方向,
没有色彩的中性的东西,经济力可服务于社会主义,也可为资本主义效劳,可用于教育或慈
善事业,也可用于吃喝玩乐。故其不可能咸为人民思想上的思想、信仰而为国家或民族的凝
聚力,因此也就不可能成为新的大时代格局的人类的精神动力。精神动力必然只能产生于精
神与思想的范畴之内。

    二、什么是传统民族主义一一小民族主义

   传统的“民族主义”一辞,源于欧洲的Nationalism。即一个单一民族(NNation)组成一
个国家,即民族国家(Nation  State).这种以单一民族为主所组成的民族国家,产生于中
古封建与教会统治势力长期以来既合作又斗争的事实,结果二者均逐渐衰败,而最自然的各个
民族力量壮大,因此较大的帝国——像奥图曼帝国,均不能存在,教会的全面影响力亦消失了
,因此形成欧洲诸多主要为单一民族的国家一一英法两国为先,其次有西班牙、葡萄牙等国
,后有意、德诸国。

    区分不同民族的主要因素是语言、宗教、血统与风俗习惯。这些划分民族的因素,都是
或为先天而无法改变;或为自幼形成而难以改变,都是自我肯定的心理自尊所不可少的因素
,因此民族间是极难以融合的。我们也可以据此了解为什么在罗马帝国崩溃后,蛮人横行欧
洲,千年多混乱、战争,并在基仔教之影响下 ,最后却形成民族国家,而产生民族主义的原
因。

传统的民族主义有下列凡个特点与涵义:

        甲、好战的潜在性:

    欧洲的民族主义是经由长期惨烈的战争所形成,所以在历史上它是与“战争”相联系的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莫法“百年战争”。英法两个民族经过百年战火的洗礼,社会经济都受
到极大的破坏,人口锐减,十室九空,然后才形成稳定的英法两个民族国家以及其固定疆域
.因此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是由战争中产生,有极敏感的要由战争去保护的倾向。
  
       乙、强烈叉敏感的自卫性与扩张性:

    由于民族国家是长期的战争中形成,因此民族国家间的任何冲突摩擦都具有极敏感的自
卫性。为了自卫,就需要强大,强大就可能会自大,自大就会寻求扩张,扩张也可说成为了
自卫。因此肩瞳相接的民族国家间最容易发生战争。一次大战的欧陆战争,以及最惨烈的二
次大战,都是民族国家间的战争。因此之故,民族主义有着极负面的影响力,在二次大战后
的人类心目中有了不良的印象。

三、什么是大民族主义一一文化民族主义?
     
    前面谈到民族的因素是长期自然融合形成的,一经形成,却难以用武力加以融合。现
在再举一些例子: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世仇。印度信奉印度教,巴基斯但信奉回教,二者水火不融,英国
殖民主义离去后,二者就分了家,并长期斗争,时有战争。印度境内有回教徒,倍受压迫。
前凡年印回冲突,印度教徒竞将一座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回教寺院夷为平地,笔者为之询在美
牟的印度教人,其仍忿忿不平答以:该地恰躁百多年前本属印度教人口云云。

      犹大人与巴勒斯但人之相仇杀。现以色列地区实为二者之老家,惟有和平相处,方是
了局,其理甚浅明。但二战后五十年来,二者之仇杀与相互不容未有间断,不知伊子胡低。
冷战后巴尔干半岛之塞尔维亚人与波西尼亚人相互残杀。死亡已达数十万人,将已有高度物
质建设之地区破坏,也在所不惜。英国与北爱尔兰之斗争。北爱尔兰信天主教,英国人信英
国国教(广义言均属基督教,均言必称那苏),北爱尔兰欲独立,英国压迫之。这个例子尤
具有特殊意义。英国曾为“日不落”殖民大帝国两百年有余,连英伦三岛本部之小小北爱尔
兰不能融合,如今尚在相互仇杀之中.英伦建设甚为先进富裕,北爱尔兰却十分贫穷,基督
之爱心何在?

    从前面举的一些例子,我们可以隐隐感到传统的、狭窄的小民族主义缺少一个重要因素
,使得民族之间难以融合,或和平相处,使得民族主义容易造成民族国家间的战争,使得多
民族国家的民族间容易产生冲突一一这个因素就是文化的包容性。

    什么是文化民族主义的要素?这个核心问题应该包涵三个方面:

      甲、文化的包容性

    文化的包容性主要根源于该文化哲学思想的包容性。欧洲文化中主要的思想来源就是基
督教。基督教讲究“博爱”,但强调“上帝至尊”及唯我独尊的“一神论”,国此有极强的
排他性。你必须信仰我,我是牧师,你成为羊群,然后才有“博爱”。基督教为了扩张其“
牧羊”领域,因此历来讲究组织,有极强的扩张性及纪律性。笔者以为这就是为什么欧洲历
史中战争最多,残杀最烈,尤其宗教战争不断的思想根源一一基督教思想中之缺乏包容性。
世界上最有包容性的文化,就是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孔子是人本主义的哲学家,不
是宗教家,笔者认为,孔子甚至是反对宗教的哲学家。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对弟子说:”
未知生焉知死”,极不愿谈神鬼及来生等问题。儒家讲王道,响往“天下为公”、“大同世
界”这都是对理想政治与社会制度的追求,因此中国几千年来可说没有宗教战争,没有假借
对“神”的不同解释而造成政权分裂或内战。犹太人在世界各地流亡三千年均不能同化,道
理至为简单,世界各地文化均缺少包容·比对犹太人及其犹大教加以压迫,犹太人自然地只
能自我团结,同样以排他的文化求自存,结果只能是:或是自存,或是被消灭,绝无融合之
事。然而犹太人唯有在中国被同化1道理同样简单:以为中国文化能包容而不压迫犹太人
,犹大人也不必排他以求自存了。

      乙、文化的哲学性与伦理性,并具有突出的理性精神及中庸精神。

    一个民族的文化,或多个民族混合的共同文化的主要基础是哲学及伦理的,而不是偏激
的宗教的,则该文化较易成为理性的,以及合于中庸之道的。文化的根源来自哲学思想,并
影响一个民族的政治及社会行为,以及其思想、心态,哲学可以简单定义为“讲道理的学问
”(冯友兰语),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为“讲道理,也就是追求真理的学问”,因此可以肯
定,以哲学为主流的文化必然是围绕著真理的文化,虽难说必定是真理,但总不会太偏狭,
太排他,这就必然使文化中具有较多的理性精神。文化中如果突出“伦理”,则这个文化将
对人际关系有较实际而稳定的影响.如果一个文化不以哲学为主,而以宗教教条为主,却突
出伦理的规定,则这个伦理必定是其宗教的”执行规章”而已如果一个文化的基础以哲学
为主,但没有突出的伦理方面的内容,则该文化可以流于过多的理论而少务实的社会意义,
换言之,该文化较不易造成社会的稳定,哲学难以“落实”到社会。

     进一步言之,重视哲学与伦理的文化。则校易具有理性及中庸的精神。在世界事务及
国际政治的范围,则是维持和平的力量。

      丙、这文化应是广大地域与长远历史所孕育的。换言之,这文化应具广博性与深厚性。
这个文化的条件具有两层意义。其一,这文化由广大地域与长远历史所孕育,因此基本上具
:“验证性”。这绝不表示这文化处处都是好的,甚至有长远留下来的极不合理的坏东西,
然而文化的总体与基本精神应是合理可行的,不然早就被淘汰了.当然,对未来的社会,历
史的遗留需要经过理性的检验方能定其好坏。其二,如此孕育的文化,必具较大的生命力与
涵盖力。在未来的人类社会,在文化的较量中,必具有较其他文化更大的继续发扬光大的可
能性。

    世界上的欧洲文化、印度文化、回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中哪个文化最具有这个文化的条件
?欧洲文化的源头希腊罗马文化,尤其希腊文化,具有极高哲学性及理性精神,但后来千年
的基督教的中古黑暗时代,教会即给欧洲保存了古代言论又加入强烈的扩张、排他的一种论
文化。文艺复兴及产业革命后的欧洲文明,同时发展了理性与扩张排他的两重性,民主政治
及科学就是理性方面好的文化;但伦理方面主要是基督教,笔者以为有所不足。印度文化以
印度教为基本,强调种性阶级之不平等及轮回观念,向往于来生,现实社会之不合理及虚伪
处却比比皆是,笔者以为印度文化实难能成为世界文化之领导,其四千年历史亦证明其文化
是醌丁醣少动力,回教文化健蹶有复兴之势,然作为文化的力量去影响别的文化则恐难行。
中国文化具有五千年不断的历史,哲学思想是以儒家的“人本主义”及“王道”和“大同思
想”为主,伦理上以“修、齐、治、平”为思想,具有很高的理性精神与实践精神。产业革
命后欧洲文明的“科学”与“民主”,中国近代经由艰苦努力,可以说已经会逐步赶上来了
。中国文化长远、广大,具有包容·吐与人文主义的合理性,应该是可能是未来世界文化的
主流。中华民族应以中国文化的继承人引为光荣,团结在中国文化之下,吸收其他文化的优
良成份,去除固有文化中不良成份而开创更辉煌的中国文化,并以之贡献于未来的世界以做
为中国之理想,此可称为”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四、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

      以过去历史为基础,着眼于未来二十一世纪广大的世界舞台,和平的中国文化民族主
义应该是团结中国人,重开中国盛世的重要思想与理论,并且进可贡献于世界和平与世界文
明的张本。中国有此,则可开创伟大的新的时代;中国如不能发挥子此,则可能丧失冷战后
的世界格局给中国带来的契机。经济建设是中国开创局面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但它不是可以
团结中国民族,进而贡献世界的精神力量,人类是需要精神力量与理论去开创新的时代。

      中国文化民族主义应有下面四方面的基本内涵:

      甲、儒家人本主义为主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王道精神。对各种宗教均有包
容性有别于西方的霸道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的“一神独尊”。

      乙、社会主义的公平精神。中国固有文化中即有极强的社会主义公平精神,周朝的”
井田制”中,公私兼顾,中央公田为社会的共同责任将其耕好,收获归公。近代社会主义的
风起云涌、中国更当从中吸收经验,与中国国有文化及政治制度相结合。中国成功,也足能
以之贡献于世界。
      
      丙、民主政治的精神。中国固有文化中有人类古代思想中极了不起的民主精神。孟子
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政治制度中有“相劝”、“监察权”及“考试权
“等权力平衡及公平选才的制度,为世界各国所无。然而近代西方的民主法制思想与精神则
中国未来必应吸收,以补固有文化之不足。

      丁、资本主义的精神。今天中国大力改革开放,采取许多资本主义发展生产的方法,
社会规章制度与人民思想均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必应将资本主义之诸优点与经验融于
固有中国文化及合理的制度之中,中国建国的理论方能完备,这亦当是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
基本内涵之一。

      以上由甲、乙、丙、丁四个方面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民族主义,它是王道的,以大同
世界为理想的,以良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为基础与榜样的,正义的与包容的,以此高
尚文化为内涵的民族主义。

五、文化民族主义与意识形态、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个民族的文化,其哲学思想及生活习惯,均是经过长时期的孕育累积而成,对近代
的各种意识形态与制度而言一一如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或法西斯主义等等,它都是一种背
景、一种底色,一种基本色彩。不论实行任何制度,它都会给以影响,而形成一个民族独特
的政经制度。因此,一个文化的民族主义可以实行任何意识形态的政治制度。问题是,对一
个特定的文化民族主义,哪种意识形态或哪凡种意识形态的政经制度,方能与之有最自然最
好的结合。这个固有的历史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结合,方能决定政治、经济及社会等制度的具
体形式与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良好的固有文化,是造成良好具体制度的重
要条件。因此,前面论述的中国文化的优点,才能成为未来凝聚中国人,开创盛世,并进一
步贡献于世界的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要素。也因此,整理并发扬固有文化中的优良成份,
扬弃其糟粕——主要是过份家族化及自私的成份,诚恳吸收西洋文化中的好的成价一一主要
是理性主义的科学与法治,以及开拓的精神。将是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成熟与成功的重要
途径。

六、文化民族主义的战略意义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民族主义的力量是狂热的,文化民族主义的力量是巨大而狂热
的。但可减低其狂热,以“王道”及“理性”为主的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力量却是巨大的
、服人的及和平的。这正合子西洋的一句话:笔比剑更有威力(Pen is mightier than sword
)。对未来的中国一一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文化民族主义有下面几个重要的战略意义。
      
甲、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

      后冷战时代是个列国相争,又以民族主义及文化为主要依归的时代。如果中国没有一
个高远服人的理想作为建国的蓝图,则如何凝聚庞大的多民族的中华民族,正如前述,国家
的理想只谈“经济建设”,落实到个人,也就只是“赚钱”而已。在未来民族主义与文化思
潮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对中国民族是十分危险的。
  
    乙、可化解少数民族的独立或分离运动

    中国的维吾尔人、藏人及蒙古人,都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独立运动。他们与中国其他人
民主要的不同就是维吾尔人信奉回教,藏人信奉喇嘛教,蒙人亦然。他们完金基于狭窄的宗
教为主的“小民族主义”.这唯有以非宗教性,具包容性的文化民族主义化解之。坚持宗教
自由,尊重其信仰,促进政治与法制的完善,使少数民族真正感到其宗教受到尊重保护,感
到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理想是让人心服的更高层次的共同理想,则独立运动就没有意义而
自然消除了.首先要完善这“文化民族主义”及其执行的决心。
  
    丙、化解中亚回教势力的诱惑一一双向影响

    哈萨克斯但等国家自苏联解体而独立后,自然会对新疆信回教的维吾尔人具有诱惑力。
正如前面所言,在更高的文化民族主义之下,给以充分的信教自由,使其深感文化的民族主
义是伟大的,他们是真正的这大民族主义的一部分。只要合理的政经制度能充分发展,应该
是中国的新疆影响中亚各国,而不是中亚各国影响中国的新疆,维人在中国有地位,有自由
,能发展,他们就会仰望于北京,而不会倾向于哈萨克斯但或土耳其,这是个双向交通的问
题。

      丁、“台独”将成为不可能

    如果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高涨,台湾完全是这文化民族主义下的一部分,它如何能搞”
独立”,其理至明。也因此,台湾的“分裂主义”正在加强“本土化”的文化政策,欲使台
湾人以为世界上有个“台湾民族”,“台湾文化”等等,正是搞台独者练的“基本功”,其
用心可为甚苦。

      戊、中国在东亚的文化多层战略(Cultural multi-ties  Strategy  )。
   
    笔者杜撰这个文化多层战略的名词,其意义是以历史文化的渊源的深浅,将东亚各国分
为三层,最近的一层当包括朝、韩、新加坡等,第二层当包括越、棉、寮等国,第三层当为
日本(硫球或可进入第二层单独对待).国家民族间的关系是有亲疏,文化是其中重要的因
素,我们观察美国与英国之间的关系是如此不同于与其他国家之关系,便可一目了然。

     如果能建立此文化多层战略关系,则与邻国的关系将更为密切,层层相卫,疏远者将很
难分化亲密者。此文化多层关系不是同盟的关系,而是在各种政治、或经济、或军事关系之
下的一种文化的底色关氛平时诚心培养,关键时刻就会产生作用了。这是一个伟大文化民
族主义所能产生的力量。是任何力量所无法代替的。

本文作者来自台湾。现在华盛顿地区任工程师。此文原载《美南新闻》.经作者同意转载于
此,本刊略有删改。

*************************************************
* 欢迎转载, 请保留出处。
* <<北美行>> http://www.lanxun.com/bmx/
*************************************************
2#
发表于 2006-1-12 11:50:06 | 只看该作者

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在於,這個民族的人了解自己的文化和歷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