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小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末(25号)老北京风情胡同游----照片征集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6-2-25 21:42:00 | 只看该作者

想起五十年前的北京老胡同,亲切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6-2-25 21:42:12 | 只看该作者

相关资料,需要的快下载,照片明天上!

详细路线图
上  午:
雍和宫集合 → 雍和宫大街 → 成贤街 → 官书院胡同 → 国子监 → 官书院  车肇店胡同 → 琉璃寺胡同 → 宝抄胡同(向南) → 豆腐池胡同 → 钟楼弯胡同 → 钟楼 → 鼓楼 → 烟袋斜街 → 银锭桥(看西山)→  后海南沿(酒吧街)  小翔风胡同 → 西煤厂胡同 → 向南恭王府 → 前海北沿 → 银锭桥 → 前海东沿 → 方砖厂胡同 → 黑芝麻胡同 → 南锣鼓巷 → 地安门东大街 → 东皇城根 → 沿皇城根公园向南 → 北大红楼 → 银闸胡同 → 骑河楼北巷 → 骑河楼街 → 骑河楼南巷 → 北池子头条 → 东华门 → 东华门路(故宫城墙)→  午门 → 端门 → 天安门 → 广场 → 纪念碑 → 正阳门 → 箭楼 → 廊坊二条吃饭(小肠陈)  

下  午:
取灯胡同 → 杨梅竹斜街 → 青竹巷 → 琉璃厂东街 → 琉璃厂 → 和平门地铁站 → 解散



国子监                                                                    
国子监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内成贤街,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也是当时朝廷掌管国学政令的最高官署。
国子监的教学科目是:礼、乐、律、射、御、书、数等。当时谋求仕途发达的文人学士们最大荣耀莫过于毕业于国子监、殿试时考取进士金榜提名并刻名于孔庙,从而光宗耀祖,在家乡刻立牌坊;还可飞黄腾达,在朝中作官。
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代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依照"左庙右学"的建筑礼制,国子监的位置东邻孔庙。
明初,国子监先后改称北平郡学、国子学;后固定使用了国子监的名称。由于在南京的国子监称为南监,北京的国子监又称北监。
国子监现为首都图书馆。
豆腐池胡同                                                               
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宝钞胡同,西至旧鼓楼大街。明时称豆腐陈胡同,疑是陈姓做豆腐着居此。清乾隆十五(1750)京城全图,陈讹传为池。1965年整顿地名,将西段娘娘庙胡同并入。“文革”中一度改为朝红胡   
同。后撤销。豆腐池胡同西有宏恩观,明间,清光绪年间重修,为清太监的退养之地。现尚有部分遗存。东段十五号为杨昌济(毛泽东岳父)故宅,民国七年毛泽东来京曾居住于此。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                                                                    
鼓楼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上、鼓楼东大街与地安门外大街交会处。与钟楼一起,元、明、清时为北京全城报时中心。“暮鼓晨钟”使全城有序可循。
1924年后停止,1990年起,每年除夕恢复鸣钟击鼓。
鼓楼是一座单体的木结构古代建筑物。灰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项,通高46.7米,通面宽34米,通进深22.4米,檐下有单昂单翘五踩斗,旋于彩画。楼底层共有拱券式门八座;南北各三座,东西各一座。北墙东侧有旁门,内有登楼石阶梯,南北向倾斜45。,共60级,然后拐弯向西,东西向倾斜45。,亦有9级,即攀登69级石阶梯方到达二楼。
二楼四面均有六抹方格门窗,四周有廊,宽约1.3米,带木护栏,望柱高1.55米, 建筑面积为1925平方米。第三层是暗层。整座建筑坐落在高约4米的砖石台基上,通宽为56米,通进深为33 米。南北有砖砌阶梯,东西为墁坡路。鼓楼总占地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南侧门前有石狮子一对,高约1.25米。
更鼓,为报时器具,置于鼓楼二层上,原有25面,其中,大鼓1面、小鼓24面(以代表1年24个节气)。现仅存大鼓 一面。这面大鼓鼓面直径约1.5米,是用整张牛皮蒙制的,但鼓面已是刀痕累累,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日本军队所为。
鼓楼击鼓报时,有一定的规律。每晚7时“定更”,击鼓两通,共108声,以后,每个更次都击鼓两通108声,直至五更(晨5时)击最后的“亮更”鼓。击鼓也有一定的节奏,至今,北京仍流传着“紧十 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之说。
鼓楼上原有铜壶滴漏一座,但早已遗失无考。载:“鼓楼之铜刻漏制极精妙,故 老相传,以为先宋故物,其制为铜漏壶四:上曰‘天池’,次曰‘平水’,又次曰‘万分’,下曰‘收水。口安挠神,设机械,时至,则每刻击铙者八,以壶水满为度。涸则随是增添,冬则用火温之。”当时,钟、鼓二楼击鼓撞钟均以此为度,到了清代改用时辰香计时后,漏壶计时法方废止。
麒麟碑,原在麒麟碑胡同,传说是明代仇鸾府前石影壁浮雕麒麟,故名之。后因仇鸾势败,这块碑被埋在地下,清末民初出土后。被移到鼓楼内。
1949年后,成为“东城区文化馆”的馆址,1984年对鼓楼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
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它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32米。据清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闻考》一书记载,此街原名"鼓楼斜街",清末改称"烟袋斜街"。
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这条街上的烟袋铺,大都是高台阶,门前竖一个木制大烟袋当幌子。黑色的烟袋杆儿,金色的烟袋锅儿,这样的标志真可谓生动形象至极。在烟袋斜街的东口路北有一家"双盛泰"烟袋铺,门前竖着的木雕大烟袋,足有一人多高,粗如饭碗一般,金黄色的烟袋锅上还系着条红绸穗,十分醒目。这"双盛泰"的大烟袋真称得上是北京同行业中的头号大烟袋了。
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烟袋斜街的名字越叫越响,一直流传到今天。
银锭桥                                                                    
银锭桥位于西城区什刹海的前海和后海之间的水道上。银锭桥建于明代。为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因形似银锭故称银锭桥。银锭桥周围风光旖旎,是什刹海的风景之一,燕京小八景之一。过去站在桥上向南可见翠屏般的景山和琼岛白塔,向西望西山历历在目,景名为“银锭观山”。1984年,原桥拆除重建,仍以银锭为名。
南锣鼓巷地区                                                              
是北京城内的一片居民区,与皇城只有一街之隔,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胡同、四合院、绿树,相对于红墙金瓦的皇家文化,这里的灰墙灰瓦,呈现出另一种独特的民间色彩。
元大都的中心区
南锣鼓巷地区位于东城区的西部。东邻交道口南大街,西靠地安门外大街,北接鼓楼东大街,南是地安门东大街。占地约一平方公里。
按照中国古代的营国思想,首都的道路在南北与东西方向应该各有九条干道。南北的道路称经,东西的道路称纬,简称九经九纬。今天的交道口南大街、地安门外大街,是大都九经的遗存。鼓楼东大街,地安门东大街。是大都九纬的遗存。南锣鼓巷地区便位于这四条经纬之间。它的南边是皇城,北边是大都路总管府、警巡院、万宁寺与中心阁。大都路总管府相当于明清两朝的顺天府,万宁寺是皇家的寺院,中心阁是大都的中心,是重要的城市标志。它的西部是万宁桥与烟波骀荡的什刹海。西南是通惠河。万宁桥今天还在,是元代的重要建筑遗存。什刹海旧称海子,当时大运河的北端,大都的漕运码头,最繁华的地方。通惠河也还在,只是改为暗河。暗河上面的道路即今天的东不压桥胡同。在元代,南锣鼓巷地区位于大都的中心区域。
南锣鼓巷地区在元代分为两坊,东部称昭回坊,西部称靖恭坊。两坊之间是南北方向的道路,即今天我们所称之的南锣鼓巷。根据北京城市地理专家研究,这一带的胡同基本是大都时代的遗存。但是,其时无称,今天的称谓,只可以上溯到明代而已。东部,也就是昭回坊,东西方向的胡同,从北向南是:菊儿胡同、后圆恩寺、前圆恩寺、秦老胡同、北兵马司胡同、东棉花胡同、板厂胡同、炒豆胡同。西部,元代的靖恭坊,胡同有:前鼓楼苑、黑芝麻胡同、沙井胡同、景阳胡同、帽儿胡同、雨儿胡同、蓑衣胡同、福祥胡同。这些胡同宽阔、笔直,基本上保持了那一时代胡同的原貌。这些胡同的集合,便是那一时代坊内的布局。根据历史记载,在坊的制度下,坊内不可以进行经营活动。宋以后,坊的制度开始解构,但这是一个漫长过程,不能说,在元代,这个过程,已然彻底结束,最明显的证据是,南锣鼓巷地区的胡同在那时均没有称谓,说明大都的城市单元依然是坊,而不是巷,也就是北京人所说的胡同。至今,这一带的胡同里,基本没有商业设施,只是在两坊之间的南锣鼓巷内设有不多的商店,便是坊制的遗风。
四合院的精华
四合院,是北京民居的独特样式,举世著名。什么是四合院?具体地讲,北面是正房,东西是厢房,南面为倒座。这样,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子了,中间是天井,北京人称之为院子。按照北京人的规矩,地道的四合院,应该是坐北朝南,大门设在院子的东南角。四合院可以在南北方向,也可以在东西方向组合。南北方向的组合,是纵向的组合,一座四合院称一进,在北京,大的院落,甚至有五进的。东西方向,是横向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中,称路。根据所在的方向,标以方位。如东路、中路、西路。
北京的四合院,在元代开始出现,在明清两朝成为定局。我们今天所见,大都是清人的遗留。在礼制上,清人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比如,房屋的间数,屋瓦的样式,大门的种类。即使是官居一品的大学士,他所居住的四合院的宅门,也只能是一间,与普通百姓没有区别。但是,同是一间,在大门的样式上,却做了严格的等级限制。只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才可以使用广亮大门与金柱大门,轩昂辉晔,百姓是不可以采用的。在南锣鼓巷地区,广亮与金柱,尤其是在东部的胡同,真可以用鳞次栉比形容,说明历史上这里的居民身份,即因此,这里的四合院,也壮丽深宏,前门在一条胡同,后门在另一条胡同,是北京四合院的精华所在之地。有许多四合院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比如,黑芝麻胡同13号;秦老胡同35号;板厂胡同27号;帽儿胡同5号、11号;沙井胡同15号;雨儿胡同13号;其中秦老胡同35号与帽儿胡同11号由于宅内的花园而最为著名。
秦老胡同35号是晚清时期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花园,建有假山、亭台、池榭,还有一座模仿江南建筑的船形敞轩。这座花园称绮园,至今还有刻石流传下来。帽儿胡同 11号为清末协办大学士文煜所建。分三路。东路是下房,中路是花园,西路是住宅的主体部分,总共有五进院落。中路的花园,是著名的可园,北京最美丽的私家园林。与绮园不同,可园分前后两园,前园的北面构有一座秀丽的建筑,其东是爬山游廊。后园则槐香满园,极为幽静。
历史人物遗踪
南锣鼓巷地区的历史深厚,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自明至清,迨至民国,代有人出,而且留下了斑斑可考的遗踪。
在今南锣鼓巷65 号,是明清之际著名人物洪承畴的家祠。在明的崇祯时期,洪承畴做过三边总督、蓟辽总督,后来降清,做了招抚南方,经略五省的大学士,帮助清人敉平了江南。据《燕京访古录》:洪承畴府第在后门外方砖厂东口外路东,今已废,唯府门外二铁狮巍然独存,府后门在南锣鼓巷,尚居洪氏子孙。这个府后门即今65号,院内的北房尚好,据说是原物。
炒豆胡同77号,以及板厂胡同32、34号等处院落原是清末僧格林沁的王府。僧格林沁,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咸丰八年(1858)与大学士瑞麟在大沽口驻防,整顿海防,次年击败英法联军。十年(1860),再次抗击英法联军,失守了大沽,被革去王爵。同治四年(1865)在山东追击捻军时,死于捻军之手。光绪年间在炒豆胡同南侧,今地安门东大街路北47号,为其立祠,称僧格林沁祠堂。现在祠堂与王府都在,而且祠堂的后门与王府的大门在一条胡同,这在北京是仅有的孤例。
寿比胡同6号,菊儿胡同3号、5号,是荣禄之父的宅第。荣禄是清末的重要人物,做过军机大臣,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向其告密,从而导致变法失败。荣禄在这里出生。这个宅子很大,分三路,东是住宅,中是花园,西是洋式楼房。
帽儿胡同35、37号,是清的末代皇后婉容结婚之前的住所。原是普通民居,婉容被册封为皇后,其父即授内务府大臣,封三等承恩公,此宅升格为承恩公府,加以改建。宅门由原来的一间,改为三启一式,两侧是坎墙棂花隔扇,中间的大门装有镀金门环。此府在民间俗称皇后府,1984年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帽儿胡同11号,北洋时期曾售与大总统冯国璋。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琨,冯国璋,是北洋政府的第三任大总统。冯国璋,河北河间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先在淮军洋枪队当教习,后随袁世凯去天津小站练兵。1915年,袁世凯称帝,冯国璋持反对态度。袁死后,冯被选为副总统,成为北洋军阀直系首领。两年后,任代理总统,次年任满去职。
东棉花胡同39号中央戏剧学院所在地,原来是靳云鹏的宅第。靳云鹏,山东人,同冯国璋一样也是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1912年任北洋第五师师长,次年升为山东都督。1919年任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皖系失败后,由奉系支持再任总理。1921年辞职到天津做寓公。
后圆恩寺7号,原是清末庆亲王奕劻次子的宅第,民国时售与法国人。中西合璧式,中部为西式楼房,前面是圆形水池,周围点缀圆明园刻石;东部是西洋风格的圆亭;西部是一座中式的四合院。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抵京,做过行辕。1949年以后,做过前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会址,现在是友好宾馆。1984年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后圆恩寺13号,茅盾故居。1974年茅盾从东四头条迁到这里,在这里生活了七年, 1981年病逝。这是一座不大的两进四合院,茅盾故后,被辟为茅盾故居。
雨儿胡同13号,清代中、晚期的四合院,建国以后,齐白石曾在此短暂居住,后因不安于枕席,而返回跨车胡同。
东不压桥胡同20号,詹天佑故居。詹天佑是大家熟悉的人物,名声藉藉,是我国第一批走出国门的留学生,他所设计的京张铁路,最为世人称道,他在八达岭火车站上的塑像,精美庄重,可惜他在东不压桥胡同的故居零落不堪了。
以上这些人物,从呼吸通天的国家元首到泽溉后人的文化巨匠,都曾经在这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与活动,从而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层积,遗踪又卓然可证,这就格外值得我们珍惜。
“瑞宾楼”的褡裢火烧                                                      
据记载,褡裢火烧发明于1876年,当时顺义人氏姚春宣夫妻俩在东安市场内摆了一个小食摊,供应一种油煎食品,它是将和好的面擀成薄皮,装进用海参、虾肉、肥瘦猪肉和各种佐料拌制的馅儿,折叠成长条,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趁热食用,由于酷似老式钱包“褡裢”而得名。姚氏经营到第二代就倒闭了,店内的伙计罗虎祥和郝家瑞在门框胡同内开设了祥瑞饭馆,1934年开业,现改名为瑞宾楼,专做褡裢火烧。
“瑞宾楼”的褡裢火烧常年不衰,极受大众欢迎。其制作关键主要是拌馅,肥瘦肉搭配要恰到好处,海参虾仁样样不能少,还得用高汤拌制,就连配料用的葱姜都要现用现剁,从不对付。
“小肠陈”的卤煮火烧                                                      
小肠陈最早经营的地界在宣武门外南横街。和所有老字号的成长史一样,“小肠陈”的卤煮一是选料精致,二是做工认真,再加上量足,于是也就慢慢地出了名。来的人多了,也就可以不间断地熬汤,时间一长,遂成就一锅老汤。现在陈家在北京各处开店,靠的就是这实实在在的老汤。
廊房二条的这家卤煮店食客众多,里外的座椅全部占满,还有六七人排队等候!好这一口的还真不少,怎么着,来一碗吧!
原料是猪肠、猪肺、炸豆腐和火烧。肠和肺洗得很干净,没什么异味,在搁进许多香料和调料的卤汤中煮了很久,已经又软又烂了,口感很好,份量也足。火烧是现切现煮,充分吸收了卤汤的味道,但还没软到脱形的程度。炸豆腐也成,软硬适度,孔洞含卤。
取灯胡同                                                                 
“取灯胡同”这地名明朝就有,嘉靖时《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中叫做“取镫胡同”,“镫”同“灯”。我国历代都有正月十五上元节点灯取乐的习俗。明初的灯市原在东城灯市口,时间在正月十四到十六三天,后来改为正月初八到正月十八日。明末灯市移到灵佑宫,火灾后又移到琉璃厂、花市及廊房头条等处。取灯胡同离琉璃厂和廊房头条很近,似应看作为灯节供应灯的地方。琉璃厂的灯市后来又演变为厂甸庙会。  
八大胡同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独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因为当年,这里曾是烟叶花柳巷的代名词。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老北京城的妓院分若干等级。最早的妓院分布在内城,多是官妓。现东四南大街路东有几条胡同,曾是明朝官妓的所在地,如演乐胡同,是官妓乐队演习奏乐之所。
内务部街在明清时叫勾栏胡同,是由妓女和艺人扶着栏杆卖唱演绎而来的。以 后“勾栏”成为妓院的别称。 明清时期,当官的和有钱的饮宴时要妓女陪酒、奏乐、演唱,叫做“叫条子”,在妓女一方,则叫“出条子”。
百顺胡同                                                                 
到了清末民初,妓院主要集中在前门外大街,一是因为这里离内城较近,官员们出城享乐比较方便;二是这里有火车站,南来北往的旅客多;三是前门外大街是京城著名的商业街,相当繁华;四是这一带是戏园子、茶馆、酒楼的集中地,吃喝玩乐,可自成一体。
据30年代末的一份统计资料,当时“八大胡同”入册登记准予营业的妓院达117家,妓女有750多人,这只是正式“挂牌”的,还不算“野妓”和“暗娼”。
老北京的妓女分为“南班”与“北班”两种,一般来说,“南班”的妓女主要是江南一带的女子,档次高一些,不但有色,而且有才。这样的妓女陪的多是达官显贵,如京城名妓赛金花、小凤仙等。“北班”的妓女以黄河以北地区的女子为主,相貌好,但文化素养差一些。“八大胡同”的妓女以“南班”居多,故多为一、二等妓院。而其它地区的妓院,大多数是“北班”。当时在京城做官和经商的人多是南方人,因此,“八大胡同”成为这些达官贵人经常出入的地界。
西壁营胡同                                                               
流传的八大胡同的说法里一种有这个胡同,那时候叫皮条营。而另一种说法里这条胡同并不算在“八大胡同”的范围内,代替它的是东北方向的“朱家胡同”。
“八大胡同”的档次也不尽相同,百顺胡同、陕西巷、胭脂胡同、韩家潭多为一等。一等妓院,也叫“清吟小班”,顾名思义,“清吟”以饮茶、谈棋说戏为主,并非只有皮肉生意。出入“清吟小班”的嫖客多为有权势的人,当然也有文人墨客。
石头胡同                                                                  
石头胡同的妓院多为二等,二等妓院也叫“茶室”。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以三等妓院居多。一、二等妓院的名字以“院”、“馆”、“阁”为主,三、四等妓院多以“室”、“班”、“楼”、“店”、“下处”命名。
走进现在的“八大胡同”,从一些老屋老楼的建筑,你仍能体会到当年的风貌。百顺胡同最初曾设有太平会馆、晋太会馆。会馆后来改为民居,据说李文藻进京朝见乾隆皇帝时,曾在这条胡同住过。如今这条胡同的老房保存得相对完好,当年从胡同西口依次排列的妓院有潇湘馆、美锦院、新凤院、凤鸣院、鑫雅阁、莳花馆、兰香班、松竹馆、泉香班、群芳院、美凤院等。
韩家胡同                                                                  
韩家潭,现今叫韩家胡同,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著名戏剧家李渔(字笠翁)曾在此居住。“四大徽班”进京后,三庆班曾设在韩家潭,老北京的梨园公会就设在36号院。这条胡同多为“南班”妓院,有名的有环采阁、金美楼、满春院、金凤楼、燕春楼、美仙院、庆元春等20多家。
陕西巷                                                                    
陕西巷当年的一等妓院有16家,其中清末名妓赛金花入主的怡香院最有名,现在这所妓院的房屋建筑和布局保存较好。“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曾设在这条胡同里。
胭脂胡同                                                                  
胭脂胡同,过去叫胭脂巷,北连百顺胡同、南通珠市口西大街。胭脂胡同的一等妓院有10多家,其中莳花馆是一家三进带跨院的大四合院,几乎占了半条胡同。据李金龙先生考证,明朝时,这个大院叫苏家大院,有名的妓女苏三(玉堂春)曾在此居住。其正门几经变故,现在已是百顺胡同居委会。
石头胡同                                                                  
石头胡同,南口在西珠市口大街,北口在铁树斜街,清末曾设有望江会馆和龙岩会馆,是二等妓院的聚集区。这条胡同比较长,有24家二等妓院,有名的有茶华楼、三福班、四海班、贵喜院、桂音班、云良阁、金美客栈等。如今,几乎都成了民居。
王广福斜街                                                                 
王广福斜街,现在叫棕树斜街,东连大、小李纱帽胡同,西接石头胡同,这条胡同的房屋较为破旧。
从前,这里集中了三等妓院,有名的有久香茶室、聚千院、贵香院、双金下处、全乐下处、月来店下处等。李纱帽胡同,原来分为大李纱帽、小李纱帽两条胡同,现在已改为大力胡同和小力胡同。小李纱帽是“八大胡同”之一。这条胡同不大,总共有21个门牌号,但是在老北京,妓院就占了近20个院子。这里的妓院主要是三等,有名的有双凤楼、鑫美楼、永全院、天顺楼、泉生楼、连升店下处等。因这条胡同离一些戏园子和饭庄较近,所以也有几所二等妓院。
朱家胡同
在早曾分为留守卫胡同和羊毛胡同,这条胡同有三等妓院20多家,有名的有怡春楼、陆生院、洪顺下处等。与朱家胡同相连的清风巷、清风夹道、朱茅胡同、燕家胡同、西羊茅胡同等,在老北京也是三等、四等妓院和土窑子的聚集地,不过没有“八大胡同”名气大。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昔日红粉飘香的烟花柳巷早已成为历史遗迹,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八大胡同”老房太多,改造起来很困难,所以京城危房改造还没有涉足这里,所以在满街大兴土木的时候,它才能得以保留。
斑斑点点的角落仍在老老实实泄露它的秘密,在这个晴朗的秋末的上午,阳光穿过那几百年仍挥之不去的烟尘,照亮了这些老房子。老屋不语,知道道不尽的,是沧桑。
而如今,八大胡同已经成为北京市的一个重要景点,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青楼的历史是一段深刻的历史,但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老北京的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6-2-25 23:21:53 | 只看该作者

过段时间,树开始的抽芽的时候大家再组织一次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6-2-26 16:53:15 | 只看该作者

致:天涯驴

 驴子哥 您发了咋么多啊 真n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6-2-26 17:23:4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组织,我们才得以真实体会一把向往已久的老北京胡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6-2-26 17:35:37 | 只看该作者

守望的hello

<img src="./uploads/newbb/54171_4598f38f449a8.jp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6-2-26 17:49:49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年代的石浮雕1

<img src="./uploads/newbb/54171_4598f38f5602e.jpg" /><img src="./uploads/newbb/54171_4598f38f5b059.jpg" /><img src="./uploads/newbb/54171_4598f38f602df.jpg" /><img src="./uploads/newbb/54171_4598f38f6456b.jp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6-2-26 17:53:17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年代的石浮雕2

<img src="./uploads/newbb/54171_4598f38f6aadb.jpg" /><img src="./uploads/newbb/54171_4598f38f73434.jpg" /><img src="./uploads/newbb/54171_4598f38f770b3.jp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6-2-26 18:03:22 | 只看该作者

静谧的骑河楼街

<img src="./uploads/newbb/54171_4598f38f7c899.jp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6-2-26 18:04:50 | 只看该作者

久仰,荣宝斋

<img src="./uploads/newbb/54171_4598f38f81036.jp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