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曲非烟

早春三月古徽州-新安江-乌镇纪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8 20: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2

2-6 长春社 据说只有最右面的一根柱子是宋代的
2-7 倒钩房檐
2-8 天井中的“日”“中”
2-9 元代廊桥环秀桥—说实话摸着木头可不像元代的,不知道具体桥的哪部分属于元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8 20: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汤口-呈坎 沿途风光1

 


贴子被: 曲非烟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8 20: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沿途风光2

0-6 据说是被人承包了经营权的丰乐湖水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8 20: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8 21: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非烟MM黄山的安排

很高兴与你姐妹同行,热切期待看片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13: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歙县

从呈坎到歙县的路途不远,但是需要在岩寺换车。
呈坎的汽车站就在我们住的旅馆旁边,也就是村口,随时有车,很方便搭乘,票价3元/人。
沿途依旧是大片花田,其间还经过一座古塔—据闻是新州石塔。古塔没有什么装饰,古朴简洁,孤独的屹立在田野中,四周还有耕牛在游荡。很可惜小巴没有停车,没能捕捉到这道原始自然的风景。
车行半个小时左右就到达了岩寺镇。这里不止一个汽车站(俗称新站、老站),要换乘公共汽车才能到达新站去搭去歙县的车。后来又经过岩寺的时候才知道其实不进入新站,在站前的路口也可以等到车。
公交抵达新站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另一座古塔—岩寺文峰塔,距车站仅3分钟步行路程,目前建成了街边公园。古塔边小河潺潺绕过,即便中午时分也是宁静安详的很。
3-1 文峰塔
3-2 简介
3-3 塔边小河

中午的车很少,我们等了快半小时才等到去歙县的车,倒是开往屯溪的车很多。这里转车的人一定要问清车行方向,不然很可能被拉到屯溪去!
岩寺到歙县很近2.5元,车到歙县汽车站,出站就有去市区和渔梁坝的公共汽车。去市区步行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去渔梁坝还是建议坐公共汽车去,票价1元,汽车站前路口就有车。
3-4 歙县地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13: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梁坝

歙县境内的几个景区是出售通票的,各个景区原价相加是100多元,通票80,我们权衡了一下,在这里买了通票。所有的票价都是包含讲解的。
资料:
渔梁坝是歙县古代较大的水利工程,至今保存完好,为省内罕见。整个坝长约百余米,斜面长50米,全用一至两吨重的花岗石砌成。由于坝的落差 较大。再加上坝下乱石嶙峋,因此,练江到此,经溢洪道飞流直下,”涛声不绝于耳,声震数里之外,极为壮观。若遇竹木排筏过坝,更是惊心动魄。只见弄潮儿挑起撑篙,对准前方,瞬间,排筏冲人瀑中,便全然不见,生死不测,不久在坝下远处浪峰间复出、一始知过坝成功,观者悬心方下。
  沿着”百步阶梯”来到坝上,但见飞珠溅玉的浪花下,琴石横卧,雪白洁净,似觉可抚可弹,辅以涛声,饶有风味.坝上还有一口四方并,有人称之“小放生池”,池水澄碧,鱼翔浅底。坝的下游江岸上有新安古关,为明代防倭寇而建。立关上,别有一番滋味:下面渔梁码头,石壁高耸,樯桅林立,犹如艨艟云集,准备出征;北望渔梁坝,雪浪滚滚,气壮山河,如万张擂鼓擂击,无数将士呐喊;市观紫阳桥静卧练江之上,烟树迷茫,隽永婉约,宛如一位少妇春夜难眠,静待征夫的归返。……明代程嘉燧有诗:“禹庙渔梁口,浮舟落日过。瀑声冲峻壁,经影漾层河。楼煤青山廓,”律亭锦树彼。……”写的即是此处。


在渔梁除了赞叹古人的技艺外,看看渔梁老街也是很不错的。这里的街道依水而建,民风淳朴,还保留了古时单边码头和双边码头。同样,泛舟河上也很惬意—在船上可以远眺太平桥和长庆寺塔,还可以看到传说中的“二龙戏珠”。当地人传说,古徽州唯一没有供奉岳飞的庙宇,就是因为岳元帅当年抗金行至自地,发现了“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为了怕自此出天子,就上山断了龙脉。
泛舟:30元往返 其实路途很短,在岸上走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过如果在船上午餐或者小酌就比较有意境了 ^-^
3-5 渔梁坝
3-6 双边(两用)码头

资料:
徽州年代最早的塔是长庆寺塔。该塔始建于北宋重和二年,位于歙县城南西干山麓,练江之滨。因塔旁原有长庆寺,故名;又因此山原有十寺,又名“十寺塔”。今十寺皆毁,唯有塔存。塔呈方形楼阁式,砖木结构,实心七层。塔高23.1米,底层平面每边5.28米。须弥座五层,束腰高66厘米,有间柱和角柱。塔身砖砌,第一层较高,自下而上递减。底层有木廊,石檐柱间宽4.33米,四面辟有券门,门内置石雕莲瓣佛座。第二层以上墙面中间均隐出窗券,各隅砌出半隐半露的方形倚柱,墙面绘佛像彩色图案。每层檐口用砖叠涩挑出,间以五层斜角牙子。叠涩砖上为木构腰檐,复以简板瓦。飞檐翼角下,悬铁制风铃,微风吹拂,叮当作响,十分悦耳。自明以来,文人雅士游歙,常以此为仗宴之地。塔经历代多次修缮,至今仍保持宋代特征,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塔不属于通票的游览范围,无论是水陆还是陆地参观都要另外收取费用。
不过在河岸远观或者在太平桥上拍照效果都很好。
3-7 太平桥山远眺长庆寺塔

资料:
太平桥又名“寡妇桥”,相传它是歙县一个姓李的寡妇独资建造的。这个无儿无女,却有万贯家财的寡妇,一心要修来世的寿福,便捐资建造这座石桥,以利行人。这个寡妇呕心沥血,费时五年,耗尽全部家财,才把大桥建成,可她万万想不到横祸天降。因为那时有条不成文的王法,规定除皇室之外,民间一律不造双孔桥。造双孔桥有模拟皇帝金銮殿之嫌,为欺君犯上罪。当地有些贪官污吏奏向朝廷,皇帝诏令歙县县令将李寡妇处以剥皮抽筋之极刑。圣旨传到歙县,民情激愤,有人大白天都打着灯笼走路,示意“有天无日,善恶倒置”。县令慑于民愤,只将李寡妇收监,想避避风头再作了结。谁知,西门外有个名叫陈天寿的剃头匠,是个没有人性的恶棍,他亲自去县衙,声称自己会剥人皮,请县太爷不要因找不到刽子手而为难。那县令同自己的贴心谋士们商量。谋士们说:“丧天良绝子孙的事断不可为,还是把那个可恶至极的陈天寿,先剥皮算个数。”第二天,陈天寿听说县令召见,乐不可支,带上剥人皮的水银和刀,天寿说:“只要先在头顶划个十字形刀口,再取水银朝天灵盖上的刀口一浇,那水银见备就跑,不需一时三刻,便皮肉分离,这叫水银灌顶法。”“本县令不相信会这样顺利,就先借你的头做个试验!”县令突然翻脸,把惊堂木一拍:“来人,动手吧!”预先作好的准备的众衙役,一拥而上,把那陈天寿按跪在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果然实验成功了。陈天寿这条恶狗虽然除了,但处死李寡妇的圣旨岂能违抗。说来也巧,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皇帝驾崩了,在国丧大祭期间,一律不能杀人,后经当地民众联合请愿,李寡妇终获赦免,削发为尼去了。从此,大家都叫这座桥为“太平桥”,再没人叫它“寡妇桥”。

渔梁坝的另一边(下游)就是有名的紫阳桥3-8。
资料:初名“寿民桥”,位于歙县城东南渔梁坝下,因西近秀丽的紫阳山麓,故有现名。桥建于明万历年间,“知府杨松年、邬元会、杨楷、洪有助……数年协事乃成”。清代曾重修,“光绪十五年(1889年),桥栏倾塌,渔梁毛祖义、姚板霖修复……”。此桥为九孔石拱桥,长140米,宽10米,高14米,孔径12.4米,所用石料为红砂岩。桥为县内古桥之最高、最宽者,往来船只可不落风帆桅杆从桥下通过。但民间传说却更加有趣。据说此桥开始募资筹建时,虽有许多人解囊应募,却未集足银两。这时,人们见一位身穿麻布衣的买发人也赶来凑热闹,便讽刺他:“凭你这副模样。也敢来出钱造桥吗?”岂知买灰人慨然允诺:“我个人单造一孔。”后来,他说到做到,单凭个人出资,在东端倚山建造起第一个桥孔,且又高又宽,气势非凡。这样一来,原来那些解囊者只好倾尽钱财,按第一孔的高度和宽度续建其它八孔,但终因财力不够,以致“虎头蛇尾”。现在看去,紫阳桥仍然是东高西低,真有点古怪。为了适应练江洪水的浪高流急,桥墩分水尖建得几与桥面同高,以便增加分洪的力度,是为江南诸石桥中罕见的奇举。现为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贴子被: 曲非烟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13: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桥头太白楼

虽说这里只是个小镇,却是当年古徽州的首府,留下了无数的名胜古迹,尤以歙县古城内最为集中。
我们为了顺路,先到了太平桥边的太白楼(新安碑林)。从渔梁出来,坐机动三轮2元即到,没必要等公共汽车。
资料:
太白楼,位于歙县城西练江边,太平桥西端。相传为纪念唐代诗仙李白来歙州寻访隐士许宣平而建。现存楼阁为明代所建,清时重修,1980年又作较大修整。楼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楼平面呈凸字形,歇山顶,高瓴重檐,翘角昂起,鳌鱼腾尾。楼檐下悬“太白楼”三字匾额。后楼为五开间,中三间为明堂,左右各一厢房。太白楼现辟为李白纪念堂,为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魁星阁,位于绩溪县旺川乡石家村。于1751年,北宋开国功臣石守信第17代孙石承谟建。歇山顶,石柱粉墙,鸱吻高翘,四角悬铃,脊兽排列,顶置葫芦。正面6扇隔扇门。原悬“魁星阁”匾额。阁结构藏“贬清褒明”之意。石氏后裔,宋明俱荣,清被贬为“小家“,故仇视清廷。阁基4尺见方,高2尺,较阁楼少2.5尺,寓明在上清在下,明强清弱;阁顶七分水法,四面落檐,显示明朝最强盛时期。檐水落地17尺,喻明沿袭17代;阁四角离地19尺,每方用椽50根,相乘相加合明代276年之数。阁左有按石守信帅印比例建“印堆”平台,上植红枫一棵如“印柄”。1983年重修,增张恺帆书写的“胜揽溪山”横匾和“十里西流溪水绕青襟翠带,一村北向山峰环凤阁龙楼”揽联。
新安碑园   是一座典型的徽州私家园林式建筑,它凭太白楼,靠披云峰,借练江水,临太平桥,以曲折有致而又含蓄丰富的借景表现手法,使这座在弹丸之地依山而筑的园林,显得幽深而又奇巧。它因陈列了两套著名帖刻《余清斋》和《清鉴堂》而驰名。整个碑园由真赏亭庭院、歙池、小天都庭院、两清堂庭院、披云小筑庭院等部分组成。门边一对大狮子的就是真赏亭庭院,门上方“古墨衍芬”四字系当代上海的书法家陈从周所题。其他景区通过蜿蜒幽深的墨妙廊构成有机的整体。每个景区除在适当部位陈列碑帖外,置景各有侧重,或以山水见长,或以石峰为主,或兼有水石梅花……

我最喜欢的是碑园回廊院落中的一株红色桃花,含苞待放、娇艳欲滴,非常惹人喜爱。给我们介绍的JJ说这里原本是歙县大的富户按照江南园林的规格建筑的,颇有苏州园林的神韵。太白楼现在二楼已经辟做茶社,晴空万里的时候,独坐楼头会友品茶,遥看大江东去、古塔巍峨,也的确是件美事!


贴子被: 曲非烟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16: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徽州古城

出得太白楼,过太平桥前行不远既是徽州古城的所在了。新修的淡红砖城墙很显眼,和“古”似乎很不协调,不过一路都是大青石板路,总算平衡了些。
进城走不远就是南谯楼。

南谯楼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打更的鼓声就是从谯楼传向四面八方的。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古建筑,就是当年徽州府的南谯楼。谯楼:古时建筑在城门上用以了望的楼,夜间在楼上击鼓报更,所以也称鼓楼。南谯楼始建于隋代末年,宋宣和年间重建,明弘治十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中辟方形门阙(宋代风格),底层砖石台基,上木构高台建筑,二层楼阁,副阶周匝,悬山顶,型制奇特。唐代以前,城台均以土夯建筑,所以建筑门楼,必须在门阙靠壁立柱,南谯楼共立柱二十六根,中门阙门扇隐去二根,只显出二十四根,所以当地人。又称它为“二十四根柱”。古时楼上置有铜壶,用以滴漏定时,还有鼓具,以及察看星象推算历法的仪器。据说南谯楼历史上曾几经开关,原因是有位甚信风水的知府说,谯楼正门对着“五魁山”(谐音五鬼山),其兆不祥,会招灾引祸,便下令关了谯楼。继任的知府不信邪,下令打开城门……,关关闭闭,几经反复。我们现在见到的南谯楼,是1997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的,它基本保持了木构清代风格,门阙为宋代风格。

走到楼下只看到挂了博物馆的牌子,没有看到上楼的通道,偶们就回头走回了主路。前面就是更有名些的东谯楼 3-10。

东谯楼,位于歙县城内,又名鼓楼、迎和门、阳和门。楼高三层,大梁架在高台上,下为门阙,街道从中穿过。楼宽约12米,深10米,高13米,歇山顶,重檐,高脊翘角。有石阶从右后侧曲折而上。该楼始建于南宋绍兴20年,历代均有修葺。以前楼内设有铜壶、夜天池、更筹、漏箭等报时设备,有专人防范报时。

目前楼内陈列的是歙县的文物展,规模不大,但是资料很详实。站在谯楼的窗前刚好可以俯视许国石坊,也就是当地人俗称的“八角牌坊” 3-11。

许国石坊,是全国罕见的典型明代石坊建筑。立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石坊四面八柱,“口”字形,故俗称“八脚牌楼”。南北长 11. 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面积78.13平方米。许国(1527一1596),字维桢,歙县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万历十二年以云南“平夷”有功,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许氏衣锦还乡,当年即立此坊,故坊上镌有“恩荣”、“先学后臣”、“上台元老”、“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字样。字为馆阁体,明书法家董其昌书刻。
许国石坊是仿木构造建筑,有脊、吻、斗拱。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座单间双柱三楼式的石坊组成。石料全部采用青色茶园石,石料质地坚硬,粗壮厚度,有的一块就重达四、五吨,石坊雕饰艺术更是巧夺天工。每一方石柱、每一道梁坊、每一块匾额,每一处斗拱和雀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12只狮子,前后各四,左右各二,雄踞于石础之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富有“个性化”的雕饰设计,巧妙地表达牌坊主人许国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成就。
这牌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内外侧都有精美的图饰。南面雕的是“巨龙腾飞”。象征皇帝南面而王,表示许国对朝庭的忠诚;内侧雕“英(鹰)姿(雉)焕(獾)发”,颂扬皇上年轻有为。东面雕“鱼跃龙门”表示许国是科班出身;内侧雕“三报(豹)喜(喜鹊)”,喻许国在万历年间的三次升迁。两面雕“威凤祥麟”,“凤”和“麟”乃文风鼎盛,德政昌隆的太平盛世才会有的,这幅图称颂了当时的社会;内侧雕“龙庭舞鹰”,“舞鹰”谐音“武英”,暗示许国身居武英殿大学士的地位。北面为“瑞鹤翔云”,寓意天下太平,又象征许国的品格高尚脱俗;内侧为“鹿鸣图”借《诗经.鹿鸣》篇意,表示许国身为礼部尚书,常会嘉宾学子,鼓瑟吹笙,生活儒雅。 石坊上的题字都出字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之手。 坊上“先学后臣”按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读书做官,它告诉人们许国是科班出身,是凭借才智而成为国家重臣的。“上台元老”中“上台”(即上台、中台、下台之一),“三台”本来是星象的名称,而古人常用以象征“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元老”指许国历任三朝,是朝迁的重臣。

进入阳和门前是需要检票的,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看起来特别像游客,也没看到看门的大姐去查其他路人的票啊!不过她的讲解很不错,还主动给我们指路。

通票上的徽园和陶行知纪念馆我们由于时间的关系都是匆匆而过,感觉去不去皆可。从牌坊沿街步行,两边商埠林立是典型的商业街,不过风格上比较现代一些,不比屯溪老街的古朴传统。大概走10分钟按照指示牌延左手拐过2个弯之后就到了老城的精髓—斗山街。

斗山街位于徽州府治,因形似北斗星状而得名,是一条举世闻名的徽商族居的古民居街道。斗山街建于明清时期,街长300多米,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文化旅游景点。

检票处其实也是一处景点—“旌表江莱莆妻叶氏贞节之门”,这是一座木质门坊,讲述了徽州民女仗义救助被元军追杀的朱元璋,而后又不愿受诏入宫享受荣华富贵的故事。江莱莆英年早逝,妻叶氏25岁守寡,侍奉婆婆至百岁寿终,守贞尽孝,誉满乡里。元末朱元璋举事起兵,途经歙县,与部属失去联系,他躲在斗山街叶氏居所窗下的废园里。一天叶氏关窗,见草丛中蜷伏着一个人,蓬头垢面,形如乞丐。一连三天,元兵搜索风紧,不见此人挪动,叶氏猜想他定是义军,心中顿生怜悯之情,每至夜深,便将饭菜拿竹篮盛了用绳索轻轻吊下去,供他充饥。如此七天后,元兵败逃,朱元璋才钻出草丛只身离去。后来他成了明代开国皇帝,还念念不忘徽州的这位救命恩人,他曾下诏叶氏进宫,叶氏以节为重,宁死不从,朱元璋闻后感叹不已,特降旨建造了这座牌坊。

牌坊本来是木制可供通行的,后来为了便于保护,将其砌在一堵砖墙之中,要是不仔细观察还真容易漏掉。

汪氏民居,这里曾被选作中央电视台《中国民居趣谈》的拍摄地。此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 1892),历时六年才建成,为典型的两进三开间上下对堂式的徽派民居。只见大厅上房四扇窗门刻有三排十二幅图案,上下两排为一组,刻着宝剑、竹笛、檀板、花篮、葫芦、宝扇、渔鼓、荷花等八仙所用法器,即“暗八仙”;中间一组是棋、琴、书、画,为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友图”。整幅图案,体现了徽商对子孙后代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刻苦学习,熟稔棋琴书画及其它托,像八仙过海那样,各显神通。上房窗棚,雕有“五蝠捧寿图”、“双鹤腾云图”。“蝠”谐音“福”,桃、鹤是“长寿”的象征。上房是正房,在徽州多为长辈的住房,窗棚所雕的图案即祝愿长辈高福高寿。两厢走道槛子门上雕有三排十八幅木雕,上下两排十二幅雕十二月花卉,中间一组刻红枣、佛手、荔枝、山楂、石榴、猕猴桃等果品。十二月花,暗寓了徽商企盼月月开花,月月红利,一年四季,财源滚滚。

黄氏孝烈砖质门坊,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旌表儒生吴沛妻黄氏。相传吴沛早年夭亡,其妻黄氏“绝食以殉”,以表节烈。
  
岳飞饮马槽(3-14),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部北征抗金,从杭州途经徽州,长途奔波,人饥马渴,岳飞牵马抵达斗山街,战马饥渴难忍,停足不前。就在这时,地下突然冒出一股晶莹的清泉,战马引颈饮了个痛快,兴奋得昂首长啸。百姓得知岳家军到来,纷纷携食带浆,夹道迎送。从此,这股泉水永不枯竭,后人立碑纪念,就是眼前的 “岳飞饮马槽”碑刻。

同样是水井,蛤蟆井(3-12)的传说更有趣。相传古时这里水源奇缺,街坊百姓生活不便,唐代贞观年间( 785 - 805 ),有人发现此处两个土坎内聚集着许多蛤蟆,便由蛤蟆居此推测这里必有泉水,因此深挖不歇,果真发现底下有两个石穴,清泉冒涌,味甘清冽,后人为纪念蛤蟆提供水信号,就将这井取名为蛤蟆井。另处,在相距不到二米南侧民宅的院内,还有一口井。所以人们又把它们戏称为“公母井”。

另一处汪氏民宅现在已经改为幼儿园,推开木栏小门,里面充满了童稚的笑闹声。这是一户经商的人家的住宅,布局上是横向延伸,正房前门共有二十四扇,每一扇门上都饰有镂空门雕,端庄典雅,每一门雕中,均镶嵌了一帧古瓷彩画,共二十四幅,恰好是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是徽商的祖训。不过据说现在窗上镶嵌的都是后来的复制品了。
  
杨家大院是斗山街里最庄严肃穆的建筑。其门前一对磨光洁净的“上马石”,门楼恢宏壮观,曾是官宦人家—明代礼部尚书的宅第。杨家大院为三进串结构,厅堂气势宏大:前厅是杨府用来接待客人的场所,下廊是礁楼,供更夫居住。后面的二、三进,均三间两厢结构,是家眷的住房,楼厅上还设有读书房。房子的右边紧连曲径通幽的后花园。目前后面的院落还有当地居民居住,只有大堂开放。
  
潘家大院以竹、木、砖、石四雕遐迩闻名。大院窗栏板上的木雕精美,纷繁美丽的花卉,簇拥拱托出众多的 “忍”字,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百忍图”,取意为“小不忍则乱大谋、“退一步海阔天空”,它宣扬 “忍为和,和为贵”的哲学思想;花卉衬托“忍”字,意在表达忍的美好, “忍”就是吉祥如意,“忍”就是邻里和睦,“忍”就是家门平安,“忍”就是和气生财……。

3-13 斗山街高墙深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9 18: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完成得不错,辛苦了!

 文写得很清楚,照片也拍得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