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1日10:37
北京零频道广告公司和北京大众DV杂志社联合青年政治学院共同举办的记录片展映观摩活动,从2月底开始,每周六下午14:00在政治学院主楼1318 教室如期举行。到4月8号已经放映了包括《彼岸》、《引墨》、《老舍之死》等七部作品,其中《引墨》、《老舍之死》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
《引墨》作者郑实,用抒情的基调平静客观的直面真实的生活,讲述了一位在婚姻中困惑、绝望到省悟的女子张引墨的故事,清晰的展示了她从对先生的不满到歇斯底里到认识到婚姻更多的需要包容的复杂心理历程。引墨大胆的把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曝光给观众,让人感同身受的真实甚至琐碎的生活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共鸣,最后作者郑实和张引墨女士通过此片达成一个有趣的共识:女人昏了头才会结婚!不免戏谑不免无奈,但却是十分真实的一声叹息。
而我想起了“鸳鸯”这个词,古往今来无论文人墨客还是市井百姓都谙熟它是爱情或者爱侣的代言,但是深究“鸳鸯”两个字的构成,你会发现“鸳”上面实际是“怨气”的“怨”的上半部分,也可以说是“埋怨”的意思,而“鸯”的上面是“央告”、“央求”的“央”,实际上就是谦让包容的意思,两只鸟尚能做到在天比翼在地连理,互相包容互相谦让,何况我们人类呢?所以才有只羡鸳鸯不羡仙之说,我们那么艳羡鸳鸯,为什么不学习一下他们朝夕相处耳鬓厮磨却不至于相看两生厌的秘诀呢?鸟儿都懂得的礼让宽容,人类做到恐怕也不会难于上青天。 好好的经营和善待婚姻中决心跟你走过一生的人,牵着手一起漫漫变老其实是最大的浪漫。
《老舍之死》是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傅光明的作品,作品中深厚的文学积淀、深重的历史责任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子回顾了那个举国疯狂的时代背景下,人人自危,噤若寒蝉采钢丝一样的生活。片子结尾通过三个声称目击老舍之死并参与尸体打捞者,对当时第一时间目击情景的叙述,给我们呈现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历史场景。傅光明籍此告诉观众口传历史的多元性,这让历史学者的探究过程充满了乐趣,而只要去探究你就离历史的真实更近了一步。他说“对于历史应该不疑处存疑,有疑处更疑。”
观众中有一位老先生看了片子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为什么那个特殊时代全国人民都疯了。他说你也许有时低估了自己某方面的能力,但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准。我们的民族是有酷吏酷刑传统的,有时在某种也许是错误的感召下,万众一心的狭隘仇视被偏激标尺定格了敌人,以致于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刀向敌人头上砍去,那砍的是我们自己的同胞,但是砍的人豪气万丈,尽享屠戮的快感。他说到现在直接致使老舍自杀的当事人或者其后代仍然没有站出来对老舍的后人做深切的忏悔,一个没有忏悔精神的民族是不可能进步的民族!他的话得到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业余时间我也拍摄记录片,是个初学者,所以从第一次放映开始一直坚持每周六的观影和学习,在此感谢零频道广告、大众DV杂志社和青年政治学院,做纪录片的营销和传播在当今中国市场上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感谢他们还在关注着艰苦拍摄纪录片的人们,这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种关注和支持中,这样纪录生活的我们才更有动力和热情。不过退一步讲,即使没有人关注支持,我们这些纪录片作者们依旧会热情如故,因为我们在用镜头给这个赖以生存的世界留下最真实的影像,为我们的国家留一本立体鲜活的像册,对此我们无怨无悔,尽管有时镜头里看到的并不是歌舞升平,而是国家社会的化脓流血的伤口,但是这样可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纪录片拍摄者们快乐并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