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47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攻略] 牵手绿野 圆梦朝台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3-8-16 04:2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01:18: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浪子规 于 2013-8-14 15:17 编辑

牵手绿野 圆我朝台梦
(一)前序
      进入刀锋,大朝台便成为了我的一个梦想,不为500年的修行,不为祈福超度,只是想走走这条刀锋驴友口口声声要日常化的朝台路!
2013年7月29日上午10点,我、清秋、虾米(哈密)、大拿(加拿大)在队长弯刀的带领下从太原出发开车挺进五台山,开始了我们的朝台路。或许因了第一次去五台山,亦或是要真正挑战自己的缘故,我的心情如同当天的天气一般,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阴雨霏霏。尽管这次有了足够的勇气,但仍是有着诸多说不清也道不明的担忧。
经过两个多小时车程我们进入了五台山境内,车急速地行驶着,我屏住呼吸,眼睛竭力地扫描着窗外的美景,群山逶迤,薄雾缭绕,好一个蓬莱仙境!
(二)诚拜五爷 闲游五台
      到达白云寺后刀队联系了旅馆,条件甚是不错,我们三个“绿人’住的是“总统套间”,刀队和大拿俩蓝人住标间,这里床铺干净,24小时有热水供应,可以尽兴洗澡,还配有32寸液晶电视。最让人兴奋的是晚上可以给我们单独吃小灶。吃过午饭,时间尚早,按预定计划,刀队带领我们在台怀镇有序游览了几处景点。
我不是个信徒,然而当我进入五台山的那一刻,听着寺里传来的阵阵鼓磬梵唱声,那种对佛的敬畏之情便不觉油然而生!我们首先去了五爷庙,上了香,虔诚地拜了五爷。很多人来五台山都是冲着五爷庙,听说在这里上香许愿很是灵验。万佛阁内的大香炉前,无数善男信女正在虔诚的烧香祈祷,其中不乏穿着时尚的都市小年轻。万佛阁的献殿内挂满了还愿的匾,送匾人来自全国各地。听刀队说,还有人以唱戏的方式还愿,甚是奢侈、也够体面。
    出了五爷庙顺着石阶小路就上到了塔院寺,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这里,原是五台山显通寺的塔院。明代时,重修舍利塔独成一寺,因院内有大白塔,起名塔院寺。塔的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也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塔身雄伟挺拔,直指蓝天。在刀队的带领下,我们围着白塔,手转铜钟顺时针走了三圈,在佛教中,称之为转经轮。对转经轮的意义我不是很懂,但仍是很严肃很虔诚地去做了。
     出得塔院寺门,我们几个留了个影,然后直上菩萨顶。菩萨顶是文殊菩萨的住所。站在菩萨顶大照壁前向上望,石台阶仿佛一架天梯,陡峭险峻,直上天宫。在照壁前我们不失时机地闭眼摸了佛脚,便沿着石阶向上走去,一路数数,108个石阶。听说走过这108个石阶就把108种烦恼踩在了脚下了。不管传说真与假,我们是一口气一步一个台阶走上去的。矗立于石阶顶端的木牌楼上有块大匾,听旁边的导游说,上面的“灵峰圣境”四个鎏金大字是当年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的。传说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从菩萨顶下来,在刀队的指引下,我们看到了黛螺顶。此刻的黛螺顶翠色参天,白云轻抚,溢光流彩,甚是壮观!刀队介绍说年老体弱者不能实现大朝台,但只上黛螺顶便可了却朝拜五顶文殊的心愿,俗称“小朝台”。
     天色渐晚,踏着暮色,我们回到小旅馆,老板娘已为我们备好饭食,一锅小米稀饭,清炒自种的西葫芦、豆角、土豆丝各一盘,小咸菜一份,白面馒头,如此种种,对于此刻的我们来说,堪称美味佳肴!
                             (三)朝台路之东台
    翌日清晨四点半,准时乘租来的车直奔鸿门岩,满天星斗,天气甚好,刀队说赶得好或许我们能看到日出或者云海,我们也都暗暗祈祷着。临近鸿门岩眼前的群山已抹上了薄薄的曙色,一条条雾带如游龙般,在山间穿行疾走,继而天色更亮了些,我们顿感不妙,太阳要出来了!尽管如此,我们仍是一下车便飞也似的向高处攀去,但终究还是晚了。虽然没有看到日出的过程,但我们还是看到了刚刚跳出地平线的太阳,金光璀璨,光芒四溢。忙不迭地取出相机、手机,摆好POS,胡乱咔嚓一气。收好相机手机顺着石子小路开始登台。早晨的山上有点寒气逼人,尽管已将所有带着的衣服都套在了身上,尽管我们都在快速地行走着,但仍是寒意阵阵,寒战时时。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便登上了东台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台顶望海寺”的牌楼,而迎接我们的是呼啸的山风,帽子也差点被风掳去。风定神稳之后,拿出群旗咔嚓留影,之后向寺里走去。此时山上已有很多之前上来看日出的驴友、香客,有的穿着羽绒衣、有的裹着毛毯,而僧人们却都穿着棉袍,棉鞋。他们往来于寺、院之间,每个人都面露善笑,碰到人,均弯腰鞠躬,口念阿弥陀佛,我们也以佛礼相还。东台顶上的佛寺称为望海寺。寺内供的聪明文殊,是文殊菩萨的五位化身之一。铜像通高两米,金碧辉煌。东西配殿各为三间石窑洞。寺前广场还在扩建、翻修、维新。礼拜过聪明文殊,便下到寺内客堂旁的客房吃自己带的牛奶面包等。刀队吩咐不要在寺内吃肉,但我们几个还是趁僧人不在,悄悄补充了点牛肉、火腿等。当然我们是边吃边心里默默念叨着:阿弥陀佛,菩萨在上,我们没有触犯您的意思,只是我们还有漫漫长路要行,以肉补力,请您千万恕罪!眼睛也不停地环顾四周,生怕被僧人看到。我想此时用贼眉鼠眼来形容我们的样子应该最合适不过了。



出抢影图(左起:清秋、哈密、阿莲、加拿大)队长拍摄


                                       (四)朝台路之北台
     告别东台,切路下撤到鸿门岩,然后沿公路西北方的小路向北台进发。沿途都是起伏无边的草甸子 ,上面开满了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无名小花,行走其间,野草芳菲,花香四溢。不远处的山坡上成群的牛马在野牧。它们时而追逐嬉戏,时而静立远眺,时而埋头吃草。此种情景让我们恍惚置身于蒙古大草原上,不觉动情放歌,高亢激情的歌声飞扬于碧蓝的天空之上,欢快愉悦的笑声,盘旋于巍峨的群山之间。我们忘乎所以地享受着这份清爽激荡的同时,却也忍受着牛粪遍地的苦楚,蜿蜒的小路上,牛粪也排队绵延,稍不留神,热气蒸腾的牛粪便会热情豪迈地与你的脚来个全面拥抱。最为悲催的是清秋,步步中粪,一路被刀队戏称作“粪姐”。
      我们恣情地用欢歌声宣泄着我们的快乐,用激扬铿锵的脚步书写着我们的毅力!终于在又一个小爬升后,看到了“华北屋脊”石牌坊。在这里遇到了一位陕西驴友,他也是专为朝台而来,数句寒暄,牌前留念,稍作休息,便起身攀向北台。北台名为叶斗峰, 是五台山群岭中的最高峰,也称为“华北屋脊”,海拔已达到了3061米。仰望其巍峨雄横的山峦,宛如天柱。听说远望其山巅,呈马鞍形,佛教喻为一身双头的共命鸟。(实际情况是我在远处未望其形,故而什么也没看出来。)登上台顶,虽然已近中午,但风依旧很大。站在台顶,极目环视,苍山如海,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卸掉背包,伸开双臂,闭了眼,任凭耳旁山风呼拂,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顿袭全身!什么烦心杂念,什么痛苦仇怨,在这一瞬间统统的荡然无存了,唯有的只是空灵,从身体到内心的空灵 。
  
          休息中      
          登临北台牌坊


          北台坐标
                                (五)朝台路之中台-西台
      中台离北台不远,再加天气格外给力,站在北台便可清晰地看到中台,盘曲蜿蜒的山路犹如一条长龙,匍匐行进于中北台之间的众山脉之上,人走其上,如同驾龙而行,腾云驾雾,甚是美哉,甚是妙哉!前往中台途中经过一处红房子,刀队说这里是澡浴池,传说是文殊菩萨沐浴之处。其实就是个蓄水池,由于没有防护措施,池子里虫蛾横尸,也有一些生物游走其间,却也叫不上名来。澡浴池旁的庙宇正在翻修,听工人师傅说,庙里有文殊菩萨的脚印,入内近看,脚印硕大无比,不由让人浮想联翩。由于已到午时饭点,我们便在庙前台阶午餐。喝着酸奶,吃着小肉,啃着面包,沐浴着温煦的阳光,靠在自制的“沙发”上聊着闲天,好不惬意!
      又经过一段陡峭的攀升,中台顶便在眼前了。台顶有许多参差的黑褐色大石头,他们说叫龙翻石,其中还有个神话传说。传说当年五台山气侯极为炎热,文殊菩萨从东海龙宫借回清凉石将五台山变成了清凉圣境,但却一直没有归还清凉石,东海小龙王于是跑来寻宝,漫山乱翻,将翻起的石头都堆在中台顶上,后人于是将这些石头称为龙翻石。我是个喜欢联想的人,每听到一个神话故事,脑海里便会幻化还原出当时的种种情形。所以对石头并没有什多大兴趣,但它背后的故事却是让我沉迷不禁,兴奋不已。
由于乱翻石与翻修新建的杂乱,我们匆匆朝拜后便踏上了去往西台的路。
去往西台的路并不远,但稍显陡峭了一些。行至此时,我们也有点小累,便不自觉放慢了脚步。一大片一大片的云影投射在众山之上,不时变幻着形态 ,游走在众山岭之间,山因此变幻着她的图案、色彩,悠悠的,缓缓的,让人的视野也随之宽阔起来  ,继而觉得仿佛站于阿拉丁神毯之上,穿山越海,游历八方。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4.jpg     行在路上,感动处处。目睹母羊对新生小羊的百般呵护,又一次深切地感悟了母爱的伟大!母羊不顾自己产后的疼痛,低头小心地舔着小羊,小羊则在妈妈的舔抚下欲起欲站,四肢逐渐强劲起来。我们与母羊近在咫尺,它却没有丝毫退后躲避的意思,很显然,它是在用自己虚弱的身体保护孩子的安危。这不由让我想起了跪拜的藏羚羊,想起了母亲的种种。母爱,如一场春雨,似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已到西台脚下,我仍沉浸在母爱的绵长思绪中。
       西台顶上的寺庙叫法雷寺,寺内供奉的文殊化身称狮子吼文殊,狮子本为文殊的座骑,表示威猛刚烈,,取狮子说法,吼声如雷名法雷寺。唐开成五年(八四○年)时,“台顶中心有四间龙堂,置文殊像。于池东南有则天铁塔一,基圆形,无级,高五尺许,周二丈许”。明代,法聚和尚又予以重修。清咸丰年间,源修法师等又建石窑洞数间。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寺院改建成一处四合院,南北二殿为石窑洞,东西配房为木构建筑。一九四七年,这些木构建筑全部被拆,仅存窑洞八间。一九八六年,美籍华人寿治和尚投资重修了法雷寺及台顶的舍利塔,此塔塔座高大,塔身俊秀美观,在西台可谓是别具特色的一道风景。寺北有个天然水池,直径约10米,名“文殊洗钵池。这些资料其实  都是从别的资料中看到的。初见西台,感觉荒凉、寂冷、萧条,登台欲望并不强烈,但需要补水,又听说有狐狸,便切小路直插而上了。途中碰到许多居士,大部分是南方人,而年老者居多,也是来朝台的,准备在西台挂单。他们走走停停,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然,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愁容与倦意,更多的是慈善、谦和与坚定。

      大拿在我们嬉戏期间一马当先登上了西台顶,并顺利找到养有狐狸的寺院,院内建筑均在修缮扩建,一只孤狐落魄地在院内寻找着食物,皮毛暗涩,神色慌张,下嘴唇似乎有伤,始终不能与上嘴唇相拥相吻。在一间庙堂里,我们被俩师太热情接待,并赠我们以水,善词祝语连连不断,我们带着感激,带着祝福,谦逊谢别!
                                         (六)夜宿狮子窝
       去往狮子窝的前段路几乎是下切,而此时我们也已经徒步12个小时了,都有不同程度的疲惫。大拿首次徒步,膝盖略感不适,虾米由于鞋的不合适,下山成为困难,清秋也因鞋帮之故,脚腕稍有受伤,故而下切的速度稍有些缓慢,都是轻摆腰身,挪动着小碎步,宛然日本小妇人。尽管如此,但每个人的精神仍处于饱满状态,一路笑话不断,清爽的笑声也传遍山野,疲惫,痛感也在这肆无忌惮的笑声中销声匿迹。突然一阵潺潺水声传入耳内,继而一条清凉小路便在脚下,抬眼望去,前面已是吉祥寺了。
吉祥寺原名古佛庵,创于唐代,思昙和尚重建,离尘和尚继修。后名清凉桥,清凉,被佛家喻作理想境界,也是文殊菩萨说法圣地的美称,取名清凉桥,喻意越过此桥即进入文殊菩萨的美好境界。
      过了吉祥寺便是我们晚上要挂单的狮子窝了,大家虽然已经颇感疲惫,但想想所剩里程已不多,便也信步开拔了。刀和大拿先行前往挂单,我们三个缓行其后。看着他俩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真是从心底里佩服大拿的韧劲与毅力,膝盖早已疼痛难忍,却也一路铿锵而行,紧随刀队,我们休息,他仍在继续行进。此时虽是平缓的盘山石子路,但经过一天的攀升下切,我的左脚掌也已经感到了极度的胀痛。清秋此时已换下那双笨重的高帮鞋,并用绷带将自己缠成了“国民党伤病员”,虾米的鞋带也早已任其随脚晃动了。我们就这样晃行在“吉祥路上”,期待着目的地的出现。途中遇两南方年轻女子,一路跪拜,简单攀谈得知,她们已经跪拜十日有余,拜到西台,朝台便结束了。我甚是佩服她们的毅力,敬仰她们的虔诚。
       听她俩说,前面拐个弯就到狮子窝了,我们欣喜若狂,急行前往,然而,在经过数个拐弯后仍未看到传说中的狮子窝,眼前依然是形似的弯路,心想,或许过了这个弯就到了吧,然,拐弯之后又是一个弯。此时的我们走的真有点绝望了,这山路的弯究竟要弯到哪里才是尽头啊?刀队和大拿也早已走得没了踪影,此时的“吉祥路”上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看看手表,已经六点四十,按时间算,狮子窝应该不远了。咬咬牙,坚持走吧!事情总是这样,当你极其失望时,希望就不远处了。在我们又拐过一个弯时,面前便豁然开朗了,不远处已升腾起阵阵炊烟,梵音也渐渐清晰起来,琉璃塔也已矗立眼前了,终于到了!大拿早已等在了门口,房间已经安排好,卸下背上沉重的背包,一头栽在床上,真有一种永远不再起来的意思。
       在刀队的催促下我们起身吃斋饭,路上刀队就交代,在寺里吃饭,坐姿要雅,不许说话,不准剩饭,始终要保持安静,男女不可混吃。我们按要求有序地坐在餐桌前,等待师傅们上菜,循规蹈矩的样子,宛然幼儿园小朋友。晚饭是煮挂面,一位师傅先给我们盛了面,接着又一位师傅端着卤按序轮流分派,随后又一师傅端着炒青辣椒,一一问询可要否,紧接着另一师傅拿着醋壶巡回点醋。此等待遇,让我有点受宠若惊,恭敬接受,频频点头致谢。面条煮的不熟,有很多都挤在一起,直挺挺,硬邦邦的,不敢扔,不敢剩,只能龇牙咧嘴地囫囵吞了。快吃完时,又有一师傅提一桶面汤呈上来,虾米不想喝“洗碗水”,但在我的眼神督促下也无奈喝下。(哈哈哈)
躺在床上,潮湿难耐,辗转反侧,忽而想起当年傅山先生来狮子窝时的一首诗,“斜日淡金松,松林呐玉淙。新兰欢祝圖,败寺泣神宗。梦薄明灯阀,云沈黑夜钟。裂天鸣佛子,击塔一生龙。”或许当晚他亦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吧!
      狮子窝座落在五台山的狮子岭上,它东邻竹林寺。狮子窝是大护国文殊寺的俗称,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四年。传说当年文殊菩萨骑着狮子来传法,飞到这里的时候狮子落下不走了而且大声吼叫,像打雷一样。文殊菩萨乃大智圣者,顿悟到:我佛弘法喻狮子吼,看来此处必是弘法之地。于是就把这当作了一个道场,念其仙狮缘起,起名“狮子窝”。狮子窝的标志性建筑是万佛琉璃塔。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虽有起身观赏之心,怎奈困顿之身给力不足!
狮子窝一晚,刀队的“保姆服务”也淋漓尽显。我们都已困顿在床了,刀队却一锅锅水烧开,一锅锅水传送,(他住三楼,我们住一楼,而且不在一栋楼上,其中的艰苦可想而知)直至把我们的水壶全部灌满。翌日清晨五点,我们还在睡觉,他便已把水烧开送来了,又是往返数次。当时我的鼻子就酸了,有此领队,夫复何求?
                        (七)朝台路之南台-佛母洞
      早饭过后,迎着朝阳整装出发。大拿的腿明显行走困难,到达金阁寺后我们强烈建议他搭车先回白云寺,但他执意要走完最后一个台。刀队临时改变路线,不走大路,新寻小路下切,这样可以少走四五公里的路程。在经过一番迷糊的穿林涉水的攀升后,终于听到了汽车的马达声,上面就是路了!站在路颠,回望我们走过的路,再看看蜿蜒的大路,真是少走不少,但体力也耗费不少。有了前面的经验,我们便一路上切,穿越树林横穿山路。树林里松针遍地,踩踏无声,柔软舒适,蘑菇也随处可见,顺手摘了几枚,信口来一嗓子“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那种激悦之情,无以言状!南台距西台近三十公里,它们之间的距离等于其它四个台顶之间距离的总和。之前只觉得就剩一个台了,不远了,但烈日当头,长路漫漫,走的甚是心慌,到达南台已是午时十二点了。
南台号称锦绣峰,山峰耸峭,烟光凝翠,山花烂漫,千峦弥布,五彩缤纷。台顶建有普济寺,内供智慧文殊,是隋文帝诏�令始建,宋代重建时名为普济寺,后于明代成�化年间重修。听说农历四月,北面四台还是冰天雪地,而南台山腰却是百花怒放。此种奇异景观,此次是无缘得见了。


    至此五个台顶均已登完,但朝台并没有真正结束,还需要再穿过佛母洞。
    佛母洞又称千佛洞,是一个非常小的天然山洞,分内外两洞,外洞大而明,内洞小而幽,中间有一个扁圆形孔穴相通。内洞中,可以容纳五至七人。石灰岩洞壁上,山岩经过水质千百年的溶解,形成了遍布四周的乳石和石笋,夹有各种色泽,在昏暗的灯光下,犹如人体内的五脏六腹,洞形又呈葫芦形状,后人便称之为母腹。进入佛母洞就是“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复出佛母洞就是“佛母重生”,脱胎换骨。佛家认为,经过佛母生养之恩,就能洗掉人生的一切烦恼和所犯的“罪过”,获得“新生”,得到无上的欢乐和幸福。也正以为如此,佛母洞便成为了佛教信徒,特别是蒙藏佛教信徒和海外佛教信徒朝拜五台山的必到之处。当然也有不少非信徒来参观并获重生的。我和清秋本欲钻洞重生的,但向管理人员问询后得知,等待需要一小时,进出一次需要四五个小时。如此漫长的时间对我们而言太“奢侈”了,未敢多做停留,便匆匆下山了。
     从佛母洞到山下需要走1680个陡而险的台阶,无论是俯视,还是仰望,数千台阶都如天梯一般,有恐高的人,是万万上不得也下不得的。走台阶是颇废膝盖的,刚开始还能“大步流星”跨阶而行,后来就感膝盖吃力,有酸软之感。幸而旁边有马道,虽然窄而坎坷,马粪遍地,但比起走台阶还是舒服得多。
到达停车场,虾米、大拿和刀队已候在那儿了,(我和清秋在佛母洞逗留时间较长,造成了如此两个梯队的局面)看着大拿和虾米被晒的黝黑而又泛红的脸,一种敬佩之间也油然而生。从南台下来这一路几乎都是下山,他俩一个脚趾疼,一个膝盖疼,却仍毅然而然,没有一句哀怨,没有一步停留,其毅力与坚挺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到此,徒步大朝台圆满结束,朝台梦想成为现实!

                              (八)后记
      朝台结束了,回来业已数日,但内心没有任何的波澜与澎湃,相反是比以往更多的宁静与沉寂。氤氲于心灵深处的感觉,呼之欲出,却又似乎虚无缥缈。或许平凡中总是能够铸就伟大,沉寂中亦总能孕育磅礴吧!
      徒步朝台,一个让人让心灵得到完美净化的过程;
      徒步朝台,一个用心修行,用意志考验自己的过程;
     徒步朝台,一个用脚丈量艰险,用心感悟人生的过程。

3#
发表于 2013-8-14 15:15:3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