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狮临天下 于 2013-9-18 09:57 编辑
南石洋大峡谷穿行记 9月14日,廊坊绿野一行46人驱车直往门头沟雁翅镇新马套村之西,环山绕行二小时后进入马套峡谷,光线陡然变暗,凉气渐生。到了南石洋峡谷停车场,被新修的阙楼震住,高大古朴,典雅凝重,只是与周边自然生态略显突兀,少了很多野趣却也难掩激动之情。 初入峡谷还算开阔,两峡山势龙骧虎跱,给人一种压迫感,沿着铺好的水泥路徜徉前行,山石上爬着藤蔓植物,有些叶子已绿中见黄有了秋的意思。山峰上都长着低矮的灌木,森森然像是将军的铠甲。峡谷里缺水,便少了灵气。经营者煞费苦心沿着崖壁修了水渠蓄水却混浊不清灵,却也无碍这山的峭拔耸立。沿着峡谷蜿蜒前行,只见三峰相连气势如将军般俯视,对面却是单峰直立像是佛家竖起的一指禅,有人说是天王塔。要说这落差三十到百米的峰恋也没什么奇特处,唯一让我着迷的是,你从某些角度会发现在峰壁上总有那么一段由于山风野雨的侵蚀形成了很天然的石雕,犹如龙门石窟的佛像造型,栩栩如生。微风在峡谷里穿行带来叶的呢喃,峡谷的宽度由阔渐行渐窄,两边的陡峰如削,且山山连绵峰峰紧依,偶尔两峰前后错拢形成仅两三人通过的幽密弯道,以为是别有洞天,穿过去才知是另一处阳光地带。偏远的地理位置、险峻的地势,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八路军的秘密通道,山路四通八达却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路沿谷底徘徊数里,天色不觉间暗了下来,面前就是神秘峡谷的入口,抬眼望去,断崖壁立,合围成穹顶。脚下竟有些微泉水流过,清可见沙。从谷口望去,一条幽深的“巷道”蜿蜒向前,两岸潺岩陡峭,杂树丛生,不知里面有何物,心生颤微之感.深入谷底,头顶的天变成了条状。这里便是此次峡谷之行的精华段“黑沟”了。沿“巷道”向前,满目青苔,过一木板桥盘旋而上,但见溪水从崖上挂下,如丝如缕飘落下来,水声带来满谷的生气。“巷道”里处处给人无路可走的感觉,却转过弯就看到了又“天坑”,也是当地老百姓所说的“肉锅”,上有一线亮光照下,洞大口小一般动物们跑到这里无路可逃会被猎人逼得进退两难,绝望中常常撞壁而亡,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肉锅”。 从“天坑”退回到峡谷主道继续前行不久遇一牌楼,向右上行就是孤山子到达水头圆长城,向左上升到圆城子下山到水头村,两条路虽然都能到镇边城,左线比右线里程数多出五六公里。恰恰这时我们后行的八人选择了向左行,看到施工队问及前行的三十八人走到哪里了,工人竟说一个也没遇见,惶惑间依然继续前行,因为凭经验这条路也能通往水头村,大家依然自信满当地走在明暗交替的阳光里。忽然发现东边山峰之间的一个天然巨石形成的马蜂窝,也像天然的莲蓬。有一处独峰迎立路边,像天王李靖的宝塔,又像是发育过快的笋岩,在中部也有隐约的山风雕像。 峡谷将尽,开始盘升,一路被蓝色沙参包围着。峡谷花草繁茂、蜂蝶成群、盲蛛觅食、蛐蛐争鸣。至此发现整个峡谷里除了“肉锅”有点如丝如缕的山泉水,竟再没有见到溪水,也没有看到泉水。借着恢复的体力我打先锋爬上一垭口,景色截然不同。一段修复的白色古关口遗址,透过圆门看到关外的圆城子,回首来时路看远山峰峦叠嶂,远近有度地沉浸在无边的湛蓝天空下,白云偶尔升起像梦一样轻盈。从圆城子终于通过手台收到其他队友的信息,下行不久看一条向右侧切的山路,我们坚持选择直接下降,第二次错失了与队友汇合的良机。这里是一片白桦林和橡树混交林,枝柯蔓生交接,路上铺满各色青黄的落叶,在斑驳的阳光里闪烁动人,像一副印象派画作。踩着松软的落叶,拨着荆条向下穿行,空谷静得只听得到自己的呼吸,天空蔚蓝得让人屏息。终于看得到水头长城了,像一条白色长龙盘亘在蓝天下,早有薄云轻掩弦月,却遥不可及。路边的玉米长得很茂盛,田野里的海棠果红透了一树一垄,风中涌过淡淡的果香。缓坡上艾草和白蒿散发着不寻常的药香,缭绕在午后的田野里,迷醉着我们的嗅觉。 水头村并不大,房屋古旧,老人们聚在树下打牌聊天,慢慢地度过那极其悠闲的午后时光,只见小池塘里白鸭游过,振翅欲翔,激灵灵地拍出一片波澜。我看到漩涡的条纹,一条条地漫向远处又悄溯回来,而远处斜坡上的杂花野草,在夕阳里尽现着一草一千秋,在长天下点缀着一花一世界,而我恰恰在这慢慢里,知道这一切都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