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朝阳——探访凌河古道(之八) 徒步母亲河队员进入义县境内 | 本报记者 刘治岩 |
近日,朝阳阳光户外运动俱乐部徒步母亲河的队员们开始了第四阶段徒步活动。本报记者随同他们沿大凌河道步入义县境内。
大凌河出白石水库继续向东南流淌,于九官台门纳入衮齐老河后流入义县,流经9个乡镇,于张家堡乡木厂堡村进入凌海市,全长66.4公里,流域面积2262平方公里。“诗情共羡凌河景,古时香火塞北烟。”这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义县避暑时留下的诗句。记者在万佛堂石窟附近的凌河岸边,就看到了这样的一片美景。宁静的树林、茂密的野草,碧绿的颜色望不到头,中间还点缀着各式各样叫不出名的花,不时有鸟儿从草里腾起,飞向天空。
“早几年可不是这样,当时凌河水道千疮百孔,要不是2010年底开始实施凌河治理保护工程,今天就看不到这样的美景了。”当地居民介绍说,自从这里设立成了生态治理示范段,不仅风景美如画,而且兔子、野鸡这些几乎消失的动物又多了起来。
有关资料显示,为了恢复沿河生态,义县退田还河封育面积49148.6亩,共拉圈封铁丝网120公里,并在破台子大桥和张家堡大桥首批重点生态段植树4600亩,各类树木共计35万株。将辖区内河段划分为禁采区、可开采区、保留区三部分,关闭违法采沙场,采用招标、拍卖、挂牌的形式,边开采边恢复,严防采沙对河道的破坏。
“我小的时候,夏天喜欢坐在北城墙的加固大坝上看洪水。”当地一直居住在大凌河边的李先生介绍,在他10多岁的时候,记忆中的大凌河经常发大水。曾记得义县城北的铁路大桥被冲断,洪水进了北门口,淹了半条北大街。他记忆深刻的还有小时候院子里的洋井,井水清澈甘甜,尤其是夏季放学回家,总要压一压洋井,喝几口青纯的地下凉水,嘴里还来一声“哎!真痛快!”
沿河徒步过程中,大家发现河水出白石水库至义县县城段的河水特别清澈,两岸环境恬静优美,几乎每隔一段都会有群众在河边消遣娱乐。队员们分析认为,河水清澈源于河流的自净能力。这段河道距离城市较远,河流将城市排入的污水稀释、降解、沉淀及微生物作用后,恢复了原来水质。
队员们途经破台子大桥时,看到了奇怪现象,很多人站在河水中用棍子打鱼,还有人拎着水桶、方便袋在河里捡鱼。询问得知,上游不远处有人投药药鱼,河里的鱼到达大桥附近时,小鱼基本都被药死,大鱼虽未被药死,但漂在水面行动缓慢。因此有人用棍子击打水面,将鱼打死或震晕后捞起。这一幕让队员们很气愤,投药药鱼不但污染水质,还会将整段河流内的生物“一网打尽”,极大破坏河水生态。他们表示将致电义县凌河保护区管理部门,呼吁加强对大凌河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