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唐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卦] 户外的批判(转)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3-12-7 22:09:43 | 只看该作者
{鼓掌}{鼓掌}老驴前辈的心得

点评

我也是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8 14: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3-12-25 23:50:16 | 只看该作者
唐潮 发表于 2013-12-20 22:16
户外“潜规则”,驴圈里的“三不问、三不借、三不准”   
一、户外 “三不问”:   
1、不问年龄和婚 ...

三不问,不用半年,就可以不问什么了,小QQ聊得可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4:13: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唐潮 于 2014-12-23 14:24 编辑

户外的批判(草稿)


                   西安 冰雨
此乃我一家之言,我不想证明我多少高明,我只是期盼喧嚣的户外能早日回归理性!
今天,我们视为伟大的登山已经从精神追求转变到商业利益和地方的形象工程-社会轻薄一面已显露毕然!现在的户外是浅薄、浮噪和急功近利的。

有人问过我,户外是什么,我说户外什么也不是,就是玩。
但从进入户外起,每个人似乎挂上一圈圣洁的光环,有了驴的称号就要比周围的人更超脱、更深沉、更有爱心、更有素质,似乎这里是一块圣洁的地方,是不容亵渎的。但是我们来于俗而不能脱去俗。大家有工作有家庭,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多少人为了理想出世而行的决心,有多少人把登山作为自己一生的职业和追求,少之又少,大多只是入世苟活的俗人。所以不要告诉我这是一块净土,它只是一种旅行方式。户外登山最早是从国外来的,其实说白了就是一项运动,和足球,篮球没有什么区别。像许多泊来品到中国都会变味,户外运动也同样,早先玩户外的很有部份是一些人生失败者、看透世俗者、情场失意者,满脸胡子、目光深沉、布满红眼丝,这些人闯西藏、走新疆,把户外的火种传播到祖国各个角落,因此现在玩户外的被打上了他们的烙印。户外玩久了,再上一层是登雪山,因此那些登雪山者在驴眼里就成了更高的追求,同样他们的精神层面似乎也要比别人高一层了。就像现在的追星族看见歌星一样,属于偶像、大师、教父那面的。于是乎,见到一些传说中的职业登山运动员,心里那个激动,狠不得把心掏给他看。其实又怎么了吗,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为事业而奋斗的普通人,他们对山的追求和大多数对自己事业追求一样,只是他们身体可能比我们好些,高海拔适应能力比我们强些,仅此而已,他们和其他运动员一样,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就象现在没有谁会把足球运动员作为理想和自由主义者的象征一样,登山者也不是哲学家、诗人和超脱世俗的圣人。有些人说登山是一项高危险运动,许多其它运动何尝不是,方程式赛车、拳击不是吗。

有人说他爱山,但是山爱你吗?

一、伪环保主义者

在众多的旅游爱好者中,户外爱好者也就是驴是环保口号叫得最高的。不说每次出行贴必有一句“爱护自然,绿色环保,严禁乱丢垃圾;”等,只要见到别得贴子有“破坏自然”,会立即高声谴责,群起而攻之,正义之形象跃然纸上。我平时进山走的是一些非驴不能走的路线,一路上垃圾按经过人数比例来说并不比旅游点的少,景区还有人打扫而这些地方可能好多年都不会有人清理。石缝、岩洞里到处都是,同时带着一些都市的“现代”气息,这些都是我们高喊着环保的驴扔的。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是什么素质都跟明镜似得,和一般旅游者也差不了多少,但是人家不开口闭口喊环保。我们,哎。。。多喊喊让大家注意一下也行,就是不要把自己标榜的太高了,再不过瘾搞几次清理垃圾行动。
去年的“高山冷水鱼”事件,贴子刚一发出就许多驴友批驳,先不说他们高山湖泊捕鱼应不应该,但是据说当地政府要在此建个高山鱼罐头厂,可见鱼产量有一定规模,他们的捕鱼是否真能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有些人以小见大,说如果都去捕鱼这美景这生灵最终会被破坏贻尽,那么一些部门在景区内搞项目开发、造人造景观、涸泽而鱼,像伐林建房、开山取石,山里的孩子弃学从商是否才是我们真正关注的重点,而不是对这些小人物叫骂,一呈口舌之快,从这方面来说,现在的户外批评还仅仅停留在低层次。在这热闹背后,我们合时才能进行深层次思考。

二、骄情做作的驴

有些人去了阿里就把自己扮得多深沉,其实他的沉默,是因为他没心里没底。眼神装出来的迷惘已经出卖了他的彷徨。说白了大家都是俗人一个,却在那里装B!!!一个画家讲的:来这里发呆的人,不知道的人以为他在想人生,其实他在自我陶醉,心里在想有没哪个女人被我的忧郁迷住? (引用)有些人去个西藏就发感叹:什么最后一块净土啊,什么天是蓝的啊,天能不是蓝的吗,不是蓝的是要下雨,这是骄情!就是个高原旅游嘛,有必要上升到灵魂高度。还有些人,动辄我是爱山的人,看见美景大发感叹,人的灵魂也能得到升华,似乎这景色就他能欣赏就他能体会,至于这么浅薄吗,懂得欣赏自然的景色不是什么难事,是人都会,不像印象派油画,需要艺术修养和知识才能理解和感受,再说现在玩户外的人多老了,什么人都有,你能说他们看到这山景心灵得到升华,转身回到社会,就不会尔虞我诈,就不会勾心斗角,把有限的身心投入到无限的人类解放事业中??

三、谨小慎微的唯装备论者-伟人习惯把惊心动魄的事看作平淡无奇,懦夫会把一些平淡无奇的事看作不可思议。

许多新驴多多少少都碰见过这样类似的事,如果你五月份去西藏转山、穿越没有GTX,没有几千的装备一些老驴会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你,能看出来是发至内心的。他们会告诉你自己什么什么装备,有多贵,但是还是不敢去,这样会死人的,同时还会表达另外一层意思,他们是老驴就你一个小P孩,什么也没有还敢闯-当然这里所说的不能走的人不包括从青海磕长头到拉萨的藏民,不包括去墨脱打工的农民工兄弟,也不包括巡逻在边防哨卡的解放军战士。我不知道是什么使这些人的斗志开始磨灭,当我们还把走青藏线说成走生死线,完成墨脱穿越要大哭一场的时候,许多国外青年把更多的目光是投向南北极穿越、完成一些未登峰计划。
我以前玩的时候没有户外的说法,就背个小包一个人走青海,穿的是迷彩服,晚上累了就住藏民家中,也没有地图GPS,找路就靠鼻下一张嘴,一边问一边走,曾经有个地方,就是看西宁日报一篇小报道,知道大概地名和所在县,一路问下去找到,看到了山顶的天池风光,听到了古老传说,据说那地方到现在还没有开发。后来有户外了,开始也没装备,上太白时也背个小包,穿个T恤,碰上下雨穿的是连体雨衣,也就这样过了,路上看见一些烧钱驴,装备一大堆,身上还别个丛林王,休息必喝咖啡果珍,大呼小叫的,生怕别人不注意他,就一个登太白搞得和上珠峰一样。我的装备是后来一点点加的,感觉要什么添什么,现在还感觉一些东西不是很有用的(如果不上海拔6000米),是专为户外的称号而买的-像冲锋衣,差的真比不上一件雨衣,十几元钱。就是不透气嘛,大雨淋着,有多少汗要出,再说了,那点汗又能把人怎么了,几百上千的。但是没有,人家上山就不把你当人看,哦,错了,当驴看,哎,都玩了好多年了,还是不能免俗,买一件吧。。。。。还有背包,几千的和几百的差别有多大,NND,你真的把50斤重的东西变成20斤我服了你,质量守恒定律在那摆着呢!


四、盲目冲动的探险者
1、现在一些驴友以冒险为乐趣以自残为目标。户外是不能避免冒险的,其运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冒险性,而且其中也是乐趣之所在。常在论坛上可见一些山友对天气恶劣和一些条件限制不很在意,这我不好多说什么,因为毕竟是有很多强驴,但我只想谈谈冒险的代价和意义关系。我知道一些军人在野外生存训练时,装备条件是很差的,生存环境是很苦的,他们照样顽强的坚持下来了,我也知道一些登山家挑战了许多人类极限,但是这些往往是以严密的组织和丰富的经验为依据的,不是闭着眼睛往上冲。另外意义也不一样,军人的意义不多说了,作为登山者,我们知道登珠峰很冒险,有很多人去了(包括没回来的),没人多说什么;如果别人说那座小山发生泥石流了,登山很危险,有多少人会去,上去了也没人理你。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它反映了冒险的意义是什么。
2、一些人的心态问题。别人说中国的网上一个砖头砸下去十个有七八是自名清高者。我们一些驴友很愿意别人赞一声强驴,所以常在论坛上对自己的冒险广而告知,或对自己的危险出行做一个宣传,让别人为他(她)担一阵子心,然后回来再大谈经历,不能否认这也是这些人冒险的乐趣所在。这样很容易在坛中造成以冒险为乐的气氛。其实我知道一些真正爱山的人不是在意这些的,他们对自己的危险很少说,他(她)可能给你说沿途的风景、民俗和趣闻,一般很少提及路上的危险,因为他们知道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选择了这种生活,那么就没必要让别人为自己担心。西安我听说有个老年登山队,最小的50多了,据说他们走的路线年轻人也很难走的下来,但他们很低调,在西安户外圈玩很久了,到现在还没见过他们是怎样一群人。

五、山,你真能“征服”吗?

一个人要死要活的登上一座雪山,下来后志得意满,或他本人或其它记者,动辄要用“征服”二字,征服了**山,征服了**高度。当你在躲在暴风雪下的账篷里瑟瑟发抖时你还敢说征服吗?当你在高海拔大口大口喘气,脸憋得发紫时你还敢说征服吗?当你面对突然变化的天气无望的看着顶峰时你还敢说征服吗?就算这文章不是自己写得,他无知你也无知吗?你就能担待起吗?无知者无畏,无畏者自危!人在自然面前何其缈小,一个小小的地球温度升高一点就能把人类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何敢谈征服!还有人把山叫什么情人,更恶心的还有人叫“***山我的王妃”,这种人是什么玩意儿,呸。山是什么,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他孕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也许他打盹的时候你可以去挠挠痒,甚至拔根胡须,当他真的威严和暴怒的时候谁敢去直言面对。。。。人应该敬畏自然!

六、评: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里!

这是我听过的一句最虚伪的标语式口号!
出处:
你们为什么要去登珠穆朗玛?
  1924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问当时世界上最富盛名的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
  “Because it is there他说。
1924年马诺里攀登珠峰,几天之后,他和同伴欧文将生命留在了珠峰。
现在谁都在用,管你是登山的还是旅游的,张口就来,貌似清高!
请注意:当时场景是记者问马洛里先生为什么要登珠峰这个特定的概念,当事人用“it”而不是“mountains”或“mountain”,也就是回答应该是这样的:因为珠峰在那里!
我无意猜测马洛里先生当时回答记者提问时是否经过深思熟虑,是否想赋予更多的内涵已经不得而知,但是当事人这种传奇式经历让后人给了这句话更多的诠释机会。


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里!后人给他们的对话增加了另一种含意。似乎要给人宿命感!仿佛这山就是为了等待你,而在那里历尽沧桑千万年。你去吧!

当然同样我们可以问:“为什么要去那里?因为土地在那里!”,“为什么喜欢那座城市?因为人在那里?”仿佛做什么事是不需要理由的。那么又有多少人做事是不需要理由的!不需要理由为什么要去登珠峰而不去登个小山包什么的,不需要理由为什么要挑战极限而不隐于深山无人知。人要追求和探索的未知领域太多了,从这方面来说这个论据来得太泛泛而空洞。如果这样还不如:因为故乡在那里!因为心爱的女人在那里!来得实在而直接。


那户外真的是什么,要我说,对失意者,她是一块避风港,能让你暂时忘记烦恼。对得意者她是一块试金石,你的豪情志满可以在这里用金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对大多数普通人,这里只是块娱乐休闲的地方。
但是,它对环境是什么??对环境户外就是一块癌瘤,因为它不像正常细胞会吐垢纳新,不断的新成代谢,而是在逐渐得侵蚀着母体,不管你多少爱意想保护她,充其量也是破坏得进程减慢而已。就像现在探寻开发石油矿产一样,每当开发一块新的处女地,我们留给子孙的遗产就会少一块。九寨沟、喀拉斯、四姑娘山、香格里拉,一些是驴发现的,一些不是驴发现的,但当我们发现一处净土时,当我们感叹那里民风纯朴时,只要那地方足够美,足够有开发价值,要不了几年,你再去时就会发现那里的人已经充满商业气息,放眼望去以前美丽的自然景观内充斥着宾馆、商店、电线杆,还有就是索道-从景区外延延地伸向深处。当然我们可以说当地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视野更广阔了,其实这也正是我们希望看见,但是许多往往是以牺牲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为代价的。


登山者们,我们怎么才能保护和拯救我们所衷爱地山山水水??





点评

一年多了。。。。说的很 朴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9-9 10:09
那户外真的是什么,要我说,对失意者,她是一块避风港,能让你暂时忘记烦恼。对得意者她是一块试金石,你的豪情志满可以在这里用金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对大多数普通人,这里只是块娱乐休闲的地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2 16:32
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0 19:41
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3 15:11
反正我看到了满山的垃圾,我捡过,后来我不捡了。我想我因该从自己做起,绝不丢弃,目前我做到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9 15:19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户外。保重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 05:32
很赞同您的观点,登上绿野这座山只有6个月,喧闹的感觉多于安静和放松,很多群把玩当成事业去做,真的不是那个味道了。 一看到什么不离不弃,山在那里的口号,便降低了被团结的兴趣。 再看到满山的垃圾,腐败的图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19 13:22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44#
发表于 2013-11-18 14:15:07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多谢支持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27 19: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4:19:35 | 只看该作者
当今虚伪的户外圈(转载)
  本文的用意不在于唤醒人们业已死亡的对自由和诚实的誓死追求,可以不在于激发人们业已忘怀的对朴实和人性的聆听欲望,也可以不在于激励人们业已抛弃的对执着和责任的勇敢承担,我宁愿它的用意只有一个:引起人们对所谓的各色各类的“户外”的深深怀疑!
  在我们乡下有猪圈,牛圈,羊圈,进了城以后我发现取而代之的是娱乐圈,摄影圈,户外圈,我要讲的是挤满把自己打扮成祈求安乐死的家猪的户外圈。
   “户外”最初简单的形式是走出家门,它的精神内核是推崇一种更为简朴的生活方式,并以这种方式去体会未知世界,体验生存的状态,认知世界的同时更是对人类本体的一种精神回归。我们所认同和提倡的自助旅行理念是:真实、简朴,并且寻找一定的意境,以一种更为朴素的方式行走和感悟。
   “户外”是良师益友,教给你的是自由而不是任性放纵,勇敢而不是无知者无畏,个性而不是简单的与众不同哗众取宠,独立而不是唯我独尊置他人与不顾,自信而不是张扬,坚持而不是固执,博爱而不是狐朋狗友,责任而不是琐事缠身疲于应酬碌碌无为,坦荡而不是来者不拒,洒脱而不是好吃懒作玩事不恭。
   “户外”俨然成为一种时尚,是刚面市的卡拉OK,或者是新款手机,是伪小资的标志,你户外了,你就高素质了,你就与众不同了,你就文化了,你就上九流了。背个大包在别人眼前晃悠,你就自我膨胀了,你就飘起来了。渐渐汇成了一种飞扬跋扈的恶流。
  圈里面成为了虚伪者、蜕变者、自以为是者的大本营。大家面带微笑,就像电影里时髦雅致的上流社会,互相打着招呼“嗨~~~!”“又去哪玩了?”在看起来随便不拘小节的举止下,他们似乎被一种情绪所感动,即,他们是特殊的。还有软绵绵、酸溜溜、小腔小调的无脑的靡靡之音。对这场腐烂的媚俗的喧闹的催化。一帮是个母的就能把他智取的帅哥在美女丛中穿梭,美女在恭维和挑逗中膨胀,到处是骚态与媚笑,粉刺形状的反叛,对肆无忌惮和标新立异进行令人眼花缭乱的追逐。
   洋人善于把从可乐到摩托的一切都折腾成文化,咱们能把从二胡到旗袍的一切折腾成商业。在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和更加轰轰烈烈的商业大潮里,我们的文化先是在一刀斩头焚书坑儒的批孔运动里抛弃了过去,接着在慌乱的开放门户中,篡改西方的同时篡改自己。在这样的背景下,伪户外文化可以与亚文化,快餐文化或文化粪坑的美女小说,时尚杂志划等号。它的特点是便与操作、流通、消化,也便于排泄,它的经典程度与文化深度皆在其以娱乐消遣性为主要功能的带领下不堪一击,而这正是它的优势或者幌子。
   户外的商业及普及是件好事,它让你利其器而善其事。朋友和我讲读过《怎样成为亿万富翁》后的心得:想发财就要找人脉——就是发展下线。做活动、聚人气、促销售,这是一般的模式。通过各种活动来聚人气,绞尽脑汁想出一些很COOL,很IN,很HIGH不扎吗啡同样让人亢奋的事来,而从来不去引导他们尚未确定的户外精神指向,以至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没有噱头真的会饿死人吗?
   环境是一种很容易令人在不自觉中妥协的压制的牢笼,国外有个理论叫“环境决定论”中国有句话叫“近猪者赤”,你选择这个圈子是因为你觉得它纯净——但它只是相对纯净,每个人都会不自觉的受社会恶习的影响,当有了一个俱乐部形成的交流平台,恶习又惯性的传播(惯性是自由的死敌,它与质量成正比,普遍存在于人类一切景态中,包括我们的灵魂和思维,即使你想遏制它),就像一个小偷经过一段铁窗学习,反成了老偷。俱乐部变成了滋生靡烂的温床,我们就是一锅井底之蛙周身布满被加热的温水,让你脑里渐渐长出了苍蝇,之所以你看不到是因为你脑里有个苍蝇。
   一些驴的“户外”意识仅是源于户外行为的表层化渴望,驴子们穿得越来越像登山家,脑子却越来越像家猪,由此又形成了另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艳尸旅行”,驴子对于物质日益变态的强烈欲望使我们的灵魂越来越苍白扭曲。每个人都似乎对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腐烂无动于衷,当一切都不自然,不自然就成了自然。
   俱乐部更象THE HOUSE OF DOLLS 用灯红酒绿尿出昙花一现的自慰文化,将自身放到远离户外本质的半空中的海市蜃楼的小资幻影里。圈里的人就象是《夜访吸血鬼》里的一帮永远不死们,《大开眼界》里的体面的绅士淑女们,户外是他们百无聊赖吗啡扎腻了之后又一选择。
   朋友经常旅游回来对我讲:我认识了几个好朋友,我玩的很开心。我不知道朋友这个词是怎么定义的,再加上“好”字是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炫耀自己的资本,大家在一起消费,当然很开心了,我跟大灰狼一起吃涮羊肉一样开心。培根曰:群众不等于同伴,脸孔只是浮光掠夺影。进入社会的人都知道“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周星星同学讲的更好:如果有好处,我能把爹妈晃晕了。只有傻根才会相信“天下户外是一家”。一两句免费的鼓励和精神支持就叫理解了么?就叫好朋友了么?玩户外就一定不是垃圾了么?大浪淘沙,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极端恶劣或极具诱惑)才能去真正认识你周围的人。
   每日都是忙碌的,大前天在逛街SHOPPING,前天大家AA聚餐,昨天在看电影,今天上网聊天,明天一起泡吧,后天郊游,大后天拍托。大家聚在一起山呼海啸的神侃,用合肥话讲叫“聒蛋”东北话叫“裤裆里拉胡曲儿——扯**蛋”扯蛋、扯蛋就是打这来的。民族的东西就是出彩,一针见血。驴们也经常出去AA聚餐,三四个桌子围着几十个人,象是红白喜事,一帮帮反叛期与荷尔蒙迟到多年的人,一桌桌的酒囊淫虫,一顿顿润胃肥肠的饭局,美食夹拌着及时享乐麻木无聊,酒杯后隐藏着一张张行尸腐烂露骨的脸。平时见不到面还有户外QQ、论坛、短信、MSN,可以继续花鸟虫鱼走马斗鸡,打情骂俏买弄风骚,太多的选择和诱惑。户外圈丰富了驴子,驴们在为户外欢声鼓舞,驴子的声音早已淹没了户外,恰恰是户外被忽略的时候,我想明白驴子究竟在欢呼什么?他们所做的一切的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不要说“凡存在必有理”存在等于正常吗?有理等于合理吗?如果眼前是正常的户外、正常的小资、正常的糜烂、正常的狂欢、正常的麻木、正常的无聊、正常的膨胀、正常的玩物丧志,那不正常哪去了?
  小小的户外圈还横生出许多帮派“你是哪个俱乐部的人?”“XX俱乐部的人够Y挺的”“你跟哪个俱乐部玩?”告诉你:“我是东北仁,我撒尿和泥自己玩”。户外的人因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使他们更为豁达,可我却看到了一帮自私的斤斤计较的人,即使看起来平和、淡定、从容,不如说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甚至是更深的城府、小市民般的谨小慎微,厚黑的最高境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是写在脸上,后面暗藏着刀光剑影,互相指责“XX太商业”“XX太业余”“XX太腐败”相互拼比叫劲。你带20人我就发展40人,你开店我就开吧,你上六千我就上八千。真正的户外运动不在于形式上的上升,量上的积累,而在于与困难做斗争和克服困难的层次上来,有多余的精力不如多买些专业的书,多学些技术,毕竟户外也是特种旅游,你有一桶才能份给别人一勺,才能保证大家的安全。对产品的吹嘘推销属于损人利己的现代生存方式尚可接受,对户外的靡烂纵容却是损人不利己的道德缺憾无法容忍。
   我最烦那些驴子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而且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现在人人都可以享受GRAND TOUR,旅行象一道工业流水线一样操作简单,你见到的只是证实了自己事先形成的思想先入为见,根本达不到触摸真正的灵魂和脉搏的目的。仅仅追求更高更远更多,固执与“我来了”的变态的地理上的经过和“我看到了”的感官上的满足。上下车、住宿、逛街、买门票、找小吃,旅店都差不多,每早醒来不知身在何处,回到家里想不起去过哪里。我分不清走在大理、丽江、凤凰的街上有什么区别;日喀则、江孜、甘南的寺庙有何种不同;北京、上海、广州的高楼大厦有什么差异。咱们现在不如古人了,他们应该是户外运动的先驱,当他们“登泰山而小鲁”时,泰山绝不是现在这般人潮汹涌;当他们“千里江陵一日还”时,三峡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风平浪静。
   驴子像蝗虫一样疯狂地扫荡着每块仅存的乐土,美景看多了是否会审美疲劳?各地的日出日落有何不同?“美”不仅仅源自风景,更多的是因为历尽艰辛的找寻过程。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觉自己又次被升华,其实咱们都是物质一代,狼以上品种,千万别以为自己的消费都化为精神食粮“吃进的是良心,拉出的是思想”拍拍屁股抹身回来,继续该披狼皮披狼皮,该披虎皮披虎皮,磨刀霍霍。
   驴和那些普通的游客没什么区别,别自我感觉良好自鸣得意,吹嘘自己去过的地方和经历,其他城里人确实很少有,但当地的山民已经祖祖辈辈不知走了多少遍。驴子把买来的羊头、饰品、佩刀和旅途的照片像战利品一样与人展示时,和欧洲的殖民强盗心态没什么区别,甚至更糟,还在无形中怂恿了自己和观者的虚荣和欲望。
   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无论是一片树林,一只动物,一个海子,我们对于他们都是外来者、打扰者。更何况身上还带着社会上的习气。你给山区带来的破坏就像是白人带给土著的“喷嚏”,更可怕的是你把他们变成了“你”。近的有龙井河,一只鸡居然卖到50,过去风景秀丽现在垃圾满地;远的有丽江、凤凰,更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不见苍山老妇,只闻莺歌燕舞,酒色入云霄”。有个户外广告词是“CHANGE YOUR LIFE”,但我看到的是户外在被改变。驴子已经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一种噱头,虽也纵情山水,更多的是猎奇心态泛滥,过于表达“城里人”的姿态,着实有悖于户外运动的真谛和内涵,动机不纯行为不端,只是方式现代了,手段高明罢了。更有一些驴子把旅行当作一种交友方式,每每肆意妄想路上的风花雪月,浪漫猎艳。就这一点,旅行比QQ的功能更为强大,方式更为直接,不但可视、可闻、可嗅,还可触摸,只要你够资本你可以蹭到你想要的一切。
   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理念,有自己的快乐方式,有自己寻求快乐的手段。但驴子的活动如果没有一种精神贯穿其中,那和娱乐、郊游、野炊、旅行团有什么区别?新人在活动中受到了怎样的引导?有什么东西能不断传承?又把自然置于何地?
   大家都是碗口粗的蛇,没有必要让我再添足。俱乐部的初衷本来是单纯的享受集体孤独,当圣洁的雪山被戴上弄臣的尖顶帽,理想和热血成了饭后的甜点,口号被印在了T-SHIRT上,户外精神被蒙蔽,被栽赃,被隐瞒,被利用,被强*,被阉割,集体孤独就变成皇帝新装里的群体盲动,一切被纵容,被默许。我们必须认识这个圈子的肮脏,必须承认这个圈子已经迅速地远离自然并异化着。
   户外只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自由是超越自己给自己开辟出更大的空间,自由是对自我的否定之否定,没有责任的自由是混乱,自由是一种义务,它先于权利。为了获得自由,必须先学会停止与拒绝,就像虚竹下的围棋,当你割舍掉腐败,才会发现整个世界豁然开朗。自然是绝对真实的也将是永远真实的,你必须用最真诚的心去面对。
   伪户外已经无法用《七宗罪》所涵盖。我是个自私的人,眼不见为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当我发现周围的朋友被渐渐的改变时,就有说的必要了。人总是在等一个字——“逼”,在这个字之前,人们是绝不主动,绝不行动。而在这个字之后,没有意外的话——鱼一定会死,网却不一定会破。就像尼采说的“与无聊相斗,天神亦输”。本想冲上来刺刀见红,回手只给了一枪托子;本想指哪打哪瞄准了点射,最后却成了火力覆盖。“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如果你还是要说什么都无所谓,那就让我们一起玩火自焚吧。

点评

户外这个圈子的确已经远离自然并被异化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29 08:29
只能说大自然的包容性有多么让人望尘莫及。志同道合的三五驴友也不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24 10: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3-11-18 15:0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3-11-18 15:43:54 | 只看该作者
“户外”最初简单的形式是走出家门,它的精神内核是推崇一种更为简朴的生活方式,并以这种方式去体会未知世界,体验生存的状态,认知世界的同时更是对人类本体的一种精神回归。我们所认同和提倡的自助旅行理念是:真实、简朴,并且寻找一定的意境,以一种更为朴素的方式行走和感悟。

点评

我们所认同和提倡的自助旅行理念是:真实、简朴,并且寻找一定的意境,以一种更为朴素的方式行走和感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5 21: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5:51:19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AA户外?
不知什么时候起,人们把领队这个词引入到AA制户外。在这里领队决定的线路的制定、车辆的联系、人员的召集以及遇到危险情况时的事情处置。但是如果我们把商业户外和AA户外真正定义的话,那么喜马拉雅式登山和阿尔卑斯式登山将是最好的诠释。在喜式登山中领队就是保姆:车辆、线路、吃、住一切的一切都在他们的考虑之中,你只管走,背不动了会有背夫帮你背,走不动了甚至可以帮你架上顶,当然你必须要有足够的金钱。而阿式登山的精髓是什么:不依赖他人,不靠外界的补给,完全或主要靠登山者自身力量从事攀登各种山峰的登山活动。没有背夫来帮着背装备,没有后勤的补给支持……阿式登山强调的是在登山过程中对“独立与公平”精神的体验,同样这也是AA户外的内涵,当然还要再加一条:环保。
讲给队员的话
当前户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象我朋友说的:是人穿件冲锋衣就认为自己是驴了。但是又有多少人或他的家庭充分认识到了户外的危险和无情。许多把户外当作休闲和旅游的人,是无法面对和承受扑面而来的山难……

1、户外第一原则:永远把自己照顾好!
AA户外许多人理解成费用AA,这是当前AA户外最大的误区,其实不仅仅是费用AA,责任和风险同样AA,因此户外出行时,不是只有队员面临危险(南宁和北京灵山事件),领队也同样面临户外的危险(这次太白和新疆事件)。看过垂直极限和冰峰168小时的都知道,当有人处于绝境并且危及到其它队员生命时,割绳可能是唯一选择。这就是登山的法则,我不是说不救助,团结和互助是登山精神中最宝贵的财富,但是为什么又要把这个场景展现在大家面前,因为现实是残酷的,你必须明白,如果你想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必须去勇敢面对有一天或你本人或你的伙伴会割去你头顶的绳子。明白这个才能明白2007珠峰攀登时,为什么霍尔濒临死亡时没人去救。一些朋友进入户外时(对不起还不能把你们叫驴)总是或多或少在寻找一种依靠,这样才出现了这个领队照顾人不细致、老驴看不起我们新驴的抱怨。从1786年到1865年间,国外几乎所有海拔3000~4000公尺以上的山头都被一一的踏足,后来世界登山界称这段时期为阿尔卑斯的黄金时代。一些阿式登山的法则早已形成,在阿式登山里,不要想着别人的会帮助我,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独立地面对着大山。别人帮助你那是别人的事,但是自己要明白:我必须依靠我自己!!!

2、时刻关注着伙伴的安危
行进中,同一绳子相连的伙伴,如果其中一个发生滑坠,其他人是否会面临同样的危险?穿越途中,如果一名队友崴了脚或无法前行,全队将面临多大的困难?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每个队员的失误都会为整个队伍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保护好你的队友也是在保护自己,这与第一条不矛盾:永远把自己照顾好是你能生存下来的法则;保护好你的队友这是实现你们目标的保证。特别是一些技术性登山中,许多路线需要轮流交替保护,如果你一个人或带着一个受伤的队友,你是否能想象将面临多大的困难。

3、不要参加与实力与自己差别太大的AA队
许多新驴抱怨一些老驴不带他们出去,一些领队为能多带上一些MM为荣。如果FB线路到没什么,但是如果ZN或技术性线路,那么你必须问自己,我有能力参加这样的线路吗?一个实力差别太大的AA队,势必会出现信息和经验的不对称:选线路、选营地、出行装备的选择以及未知困难的处理,有些东西别人可能会细心的提醒,有些东西别人也许没有意识到,进山你的装备是否能防寒防水,鞋子是否能适应多种变化的线路,有没有多带一双,袜子有没有多带几双。一些很小的细节如果没有注意到,这时你将面临比你队友更多的危险和困难。特别是一些MM,出行时总想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领队或一些男队员身上,这也是前两次山难事件为什么是两位女孩。户外是危险的,当大家都进入极限状态时,想得最多的是让自己活下来,因此大家必须明白,有时危险来临时,事故往往会从队里最弱的队员开始。如果你想参加阿式登山,请先提高自身实力!!!

4、永远不要用到自己的极限
朋友,如果你走的是商业队,请尽情发挥你的体力,因为当你力竭时,会有协作照顾把你安全送回营地;如果你为荣誉而战,也尽情发挥你的体力,因为实现目标才是你最终选择。但是在阿式登山中,请保留一份体力去面对后面的困难,山还在那里,这次不行还有下次,只要你还活着,机会永远还在。

5、突出自己的特长
阿式登山和AA制登山我是不提倡“保姆式”领队这个概念的。其实大家出行时,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特长,人员联系和交通、导航、救护、后勤、技术等,也许会有个所谓的领队,但他仅仅是团队的沟通和仲裁者,并不能是每件事的操作者。如果你真想在登山圈中有自己一席之地,请至少学习一项自己的特长。

讲给AA领队的
1、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当发生意想不到的的情况时,要敢于“舍得”,这里不仅仅是指全队,有时是针对某一个个人。许多情况下队员没有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危险,但是领队如果发现时,必须提出和制止,也许是身体状况不好,也许是装备不齐,别存在侥幸心理,当然这个决定是痛苦的,但是有“舍”才有“得”,领队必须明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2、根据队中最弱的队员来调整计划和行程
在户外登山,一个团队的实力是由木桶效应原则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在由高度参差不齐的木板围成的木桶中,其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一个好的领队要随时注意队员的情况,按照最弱队员的体力安排好行进速度,同时根据最弱队员的实力来调整计划和行程,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团队的安全。这样的安排一些领队可能感觉不公平,但是要么你别带她或他进山,既然带了,为了安全在计划上必须考虑以队员实力。

3、不要过于照顾队员
面对一些女孩子或体力较弱的队员,有些领队往往帮他们背东西,甚至背包,这是万万不可取的,既然出来,每个人要有独立面对困难的勇气,当体力不行时,体力好的可以适当分担一些重量,但是必须保证该队员最低生活标准,一些食物和睡袋是必须的,因为当出现意外情况失散时,这些是等待救援和出山的最后依靠。

4、随时听取队员的合理化建议
领队不是万能的,很多情况下领队也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一方面队员随时要向领队提出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领队也要虚心接受,不要装懂、不要炫耀;诚实面对自己的能力极限。

5、队员的两不带
A、没有团结协作精神的队员不带:这样的队员往往是强驴,迟到、自私、独特立行,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或理念或有颗自私的心理,对领队一些决定存在着抵触情绪,许多时候自行其事,有时甚至会形成一个小圈子,这样队员对整个团队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因此领队管不住的队员千万不能带。
B、实力差别太大的队员不能带(针对ZN和技术性线路):如果实力差别太大,不仅仅是拖全队的后腿,由次还可能产生队员之间的不团结,有时一句:“人家还是新驴嘛,你就不会照顾一下。”会把你晕倒。这样的队员不管是美女还是什么还是把拒绝吧,这样对她对全队都好。

6、也许有人会说,出行招集队员时是无法了解队员的身体和性格状况的,这引出我的最后一条原则:尽量和熟悉的人一起出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15:51:54 | 只看该作者
以上各楼层文字均为转载,特注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3-11-18 18:54:57 | 只看该作者
有见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