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5735|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致敬!中国流行音乐二十周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20 18:4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致敬!中国流行音乐二十周年

  二十年的探索和追求,开创了中国原创流行音乐的光辉历程
  二十年的奋斗与挫折,折射了中国优秀艺人群体的坚强信念
  二十年的光荣与梦想,凝聚了几代音乐人的汗水与泪水
  二十年的成功与失败,奠定了中国原创流行音乐的丰碑

  汇聚中国约二十位最杰出的原创流行音乐艺人的巅峰之作
  约四十场个人演唱会,代表中国原创流行音乐的最高现场水平
  超豪华的顶级制作,国内唯一真正的专业LIVE HOUSE
  向假唱和还音宣战,绝对现场捍卫中国优秀艺人尊严
  活动介绍:
  活动名称: 2006 SUPER LIVE
  活动主题: 致敬!中国流行音乐二十周年
  活动时间: 2006年7月10日—2007年2月10日
  演出地点: 中国 北京 星光现场 糖果?音乐厅
  主办单位: CCTV-3、中国流行音乐协会、中国网通(CNCMAX)、KOOOK音乐网等
  核心协办媒体:新浪网、百度 、北京电视台、 Music Radio 、FM974、新京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齐鲁晚报、扬子晚报、羊城晚报等                     
  发起单位: 中国流行音乐协会、华纳唱片、百代唱片(EMI)、艺能京文传媒控股集团、创盟音乐
  承办单位: 艺能京文传媒控股集团、创盟音乐、北京星光传城音乐文化有限公司


本文来自酷客音乐网
2#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18:46:57 | 只看该作者

十大音乐事件提名

十大音乐事件提名


1 1986年4月至5月,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主办了“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第一次设置了“通俗唱法组”。流行音乐经过此前8年的发展,终于“登堂入室”,从“半地下状态”走向整个社会。

2 1986年5月9日,“让世界充满爱———百名歌星演唱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让世界充满爱》标志着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一无所有》则标志着内地摇滚乐的正式诞生。

3 1986年8月,由音协《歌曲》编辑部在大连主办“全国歌曲研讨会”,会上基本肯定了流行歌曲(通俗歌曲)存在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批评了歌坛的不良状况。
4 1987年,第二届百名歌星演唱会在北京举行。由黑子、甲丁等人参加策划,甲丁和苏越合作创作的主题歌《世界属于你》影响很大,由王虹、徐良演唱的《血染的风采》也引起强烈反响。

5 1987年7月6日,北京电台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纪念卢沟桥事变50周年”大型演唱会,首次搭建超大型立体舞台。

6 1988年,卡拉OK进入广州;1989年6月,北京第一家卡拉OK在三里河国华商场的2楼开办。

7 1990年5月,北京工人体育馆、广州体育馆分别举办《亚洲前夜》大型演唱会,首次大规模引入港台歌手进入内地公益演出。童安格、赵传、庾澄庆、潘美辰等港台歌星大受欢迎。

8 1993年,第一届中国音乐电视MTV大赛举行,《长城长》、《月亮船》、《我是中国人》、《牵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作品获得金奖。

9 1994年4月29日,中国音像协会成立。

10 1994年8月,北京音乐台在降巩民、张树荣等人的策划下,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办了排行榜颁奖大型演唱会,首次向词曲作家、歌手颁发奖旗与奖金。

11 1995年5月8日,华语乐坛一代歌后邓丽君在泰国逝世。

12 1995年5月11日,“唐朝乐队”贝司手张炬在北京遇车祸身亡,摇滚圈内人士推出专辑纪念。

13 1995年,京文唱片发行公司为世界电影100周年而推出《爱在百年》专辑,电影界大腕儿葛优、姜文等开唱主题歌,盒带发行也达到40多万。

14 1996年,中国著名作曲家、一代民歌宗师、西部歌王王洛宾逝世。他给后人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西部民歌。

15 1997年,首届中国原创歌曲总评榜年度颁奖在广州举办。

16 1999年,中央电视台和美国MTV联合举行“音乐盛典”颁奖活动。内地的音乐人终于有机会和国际巨星同台演出。

17 2001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同一首歌”大型晚会。更注重以音乐为主体的晚会形式让新老歌手有机会同台献艺。

18 2001年,李玟在奥斯卡颁奖礼上演唱谭盾作曲的《月光爱人》,成为第一个在奥斯卡唱歌的华人歌手。
19 2001年6月23日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在北京举办音乐会,3万人到现场观看,33万人收看了电视转播。

20 2005年,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产生了李宇春等一批歌手,还由此衍生了“玉米”等粉丝团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18:48:27 | 只看该作者

内地流行乐坛最具贡献的音乐人

内地流行乐坛最具贡献的音乐人

乔羽:中国著名歌词作家。因与台湾著名词作人庄奴在词坛上均为泰斗的地位,有“南庄奴?北乔羽”的美誉。改革开放以后乔羽创作的《难忘今宵》、《思念》等流行歌曲歌词表达了新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

付林:著名词曲作家,最早带动、扶植流行歌手,策划创办了最早的演艺音乐经纪人公司。

王昆:老一辈歌唱家,任东方歌舞团团长期间,培养了第一代流行歌手,最早认可崔健的摇滚乐队,并促使其首次登上首都大舞台。

阎肃:著名词作家。经常为晚会撰稿,因此被称作“春节晚会专家”。代表作有《梁祝》和《雾里看花》。

谷建芬:著名作曲家,以创作通俗作品影响一代人,后来的“天后”毛阿敏、那英都是她的徒弟。

李海鹰:在广东歌手风靡内地流行乐坛的时候成名,著名曲作家。他为《弯弯的月亮》和《七子之歌》谱曲成为最经典的作品。

徐沛东:著名作曲家,是流行音乐本土化的主要代表作家,尤以“东北风、西南风”风格的作品影响乐坛。

郭峰:百名歌星演唱会《让世界充满爱》策划人,也是这首歌的词曲作者。

甲丁:著名词曲作家,作品有《心情不错》、《知心爱人》,也是近年来春晚以及央视各大综艺、公益和专题晚会的策划人。

陈哲:著名词作家,开拓其流行音乐词风,是“西北风”主流作家。

邹友开:著名电视人,“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由此将原创音乐带进电视传媒。
卞留念:中国乐坛号称全能音乐人。吹拉弹唱、十八般乐器无一不晓。代表作《今儿个高兴》、《欢乐中国年》、《心情不错》、《愚公移山》。

苏越:著名作曲家,最早做公司经理人,成功地引入签约和包装歌手的市场运作机制。

赵季平: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音乐的里程碑和巨匠。

雷蕾:著名作曲家雷振邦的女儿,国内乐坛屈指可数的卓有成就的女作曲家之一。创作了《便衣警察》、《渴望》、《四世同堂》、《编辑部的故事》、《上海一家人》等多部影视剧主题音乐。

高晓松:校园歌曲的领头人,是将《同桌的你》和老狼推向全国的背后功臣。

三宝:著名音乐人,成功打造了孙楠,是善于将歌手的特质发挥出来的音乐人。

金武林: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曾签约大地唱片公司,发行了第一张个人专辑《严肃音乐——失乐园》,担任整张唱片的作曲、编曲、演唱。这张唱片大胆而自信地融入了多种音乐元素,在中国流行音乐界被认为是一张争议很大的唱片,直到今天仍被大家怀念。曾为歌手王菲、那英、刘德华、黎明、关淑仪、李泉﹑丁薇、陈明、林依轮、毛宁、解晓东、宝罗、马格、潘劲东、杨二车娜姆、艾雨等制作过单曲或唱片。

黄小茂:校园民谣的始作俑者,制作人,写过很多著名歌词,做过若干重要节目的音乐总监……作为中国20年流行音乐最资深的缔造人之一,他通过音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作为华纳唱片中国(香港 )有限公司总裁,他通过操纵流行左右着时尚。

张亚东:王菲10年音乐的制作人,有人戏称张亚东是“王菲背后的男人”。并帮助港台以及内地无数歌手和音乐人创作歌曲、制作专辑,其中包括朴树、王菲、黄耀明、陈晓东、陈琳等,对音乐的操控能力极强,张亚东有着深厚的音乐功底,在国内可算是首屈一指。

小柯:著名音乐制作人,曾创作萧亚轩的《最熟悉的陌生人》、莫文蔚的《两个女孩》等等。

金兆钧:资深乐评人,曾策划了“中国流行歌坛十年回顾系列活动”。

王晓峰:少有的敢于“撂狠话”的资深乐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18:50:09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年歌曲回眸

二十年歌曲回眸

朱胜民

歌唱是任何一种精神活动都不能替代的最普通、最随意、最经济的一种抒情形式,它丰富着人们的生活,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歌曲,它镌刻着时代的烙印,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变化。


“舒心的酒浓又美
千杯万盏也不醉”
(1976—1986)


1976年10月,是中国人民值得庆贺和纪念的日子。随着“四人帮”的垮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浩劫终于结束了。人们除欢呼、庆贺之外,还难以一下子转变已形成了多年的思维方式,精神的枷锁并未完全解除。这时的歌曲仍旧沿袭着“颂歌神曲”的旧路子,郭兰英含泪演唱的《绣金匾》,打动了亿万人民的心,特别是唱到“三绣周总理”时总是泣不成声;《十月里响起了一声春雷》、《周总理,你在哪里》,特别是那首有着时代意义的《祝酒歌》,唱出了打倒“四人帮”以后全国人民欣喜若狂的心情。

1978年三中全会以后,歌曲创作出现了较大的突破,长期遭禁锢的爱情歌曲和抒情歌曲终于以较新的面孔再次出现了。这一时期有《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泉水丁冬响》、《妹妹找哥泪花流》、《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太阳岛上》、《青春啊青春》、《金梭和银梭》、《小草》、《假如你要认识我》、《大海一样的深情》、《再见吧妈妈》、《那就是我》、《美丽的心灵》、《大海,故乡》等等。在崭新的社会生活中到处洋溢着幸福、快乐和舒心的气氛。

《乡恋》是电视片《三峡传说》中的一首插曲,然而谁也没想到,这首歌竟成了中国现代流行歌曲的开山之作。李谷一的气声唱法,把这首歌推向了当时的“风口浪尖”上,遭到过许多人的非议,他们认为是“黄色唱法”“靡靡之音”,大有被斩杀之势。

苏小明演唱的《军港之夜》,当时不仅在唱法上受到非议,在政治上也遭到攻击。有人竟说,这首歌有损中国军人的形象,是动摇军心。这种尖刻的指责却敌不过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部队官兵热烈的掌声。

70年代末,盒式录音机开始走进家庭,这为歌曲的传播,特别是流行歌曲的普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位台湾女歌星柔柔的情歌从录音机里轻轻地飘出来,在中国大地上悄悄地传唱。数月里,她的歌声淹没了整个中国。她就是被称为一代歌后的邓丽君。

继邓丽君之后,一批港台歌星相继涌进大陆。刘文正、奚秀兰、珍妮、罗大佑、童安格、苏芮、张明敏、张雨生、费翔等也都带来了他们的歌曲佳作。《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外婆的澎湖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三月里的小雨》、《赤足走在田埂上》、《冬天里的一把火》、《故乡的云》、《溜溜地他》、《我的未来不是梦》、《跟着感觉走》、《大约在冬季》、《万水千山总是情》、《万里长城永不倒》、《兰花草》、《牵手》、《童年》、《请跟我来》、《三百六十五里路》、《东方之珠》、《迟到》、《雨中即景》、《酒干倘卖无》,这些港台歌曲使得在“文革”时期造成文化极度饥渴的大陆青年人趋之若鹜,以至于手提盒式录音机在大街上播放港台流行歌曲成为一种时髦。中国大陆的词曲作家和歌唱家们纷纷奋起迎战,用最优秀的歌曲去争夺几乎丧尽的歌坛市场,《党啊,亲爱的妈妈》、《我爱你中国》、《美丽的心灵》、《那就是我》、《十五的月亮》、《长江之歌》、《请到天涯海角来》、《牡丹之歌》、《爱的奉献》、《难忘今宵》、《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思念》、《少年壮志不言愁》、《再见吧,妈妈》等等,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电视以它强大的宣传力和影响力逐步成为现代歌曲流行的重要传播媒体。

刘欢的成名歌曲是电视剧《便衣警察》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他的演唱风格独特,此歌一经传唱,竟然成了中国公安战士的代表歌曲。

王立平的一曲《太阳岛上》,把与哈尔滨隔江相望的太阳岛描绘成北方美丽的世外桃源,不知有多少情侣游客相约而至,给哈尔滨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质的财富。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演唱者关牧村每次来吐鲁番都会受到贵宾般的欢迎,她的歌声成了吐鲁番的财神。

《长江之歌》是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作曲家王世光在完成音乐创作后,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歌词,于是,中央电视台就向全国征集《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歌词。当时应征词作有5000首之众,最终,部队青年词作家胡宏伟的歌词金榜题名,这是全国最大的一次,也是最成功的一次以曲征词的活动。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
为你把眼泪擦干”
(1986—1990)


1986年5月9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献给国际和平年”的全国百名歌星演唱会上,推出了一首以世界和平为主题的通俗歌曲《让世界充满爱》(郭峰曲),写出了世界和平这一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表现了蕴藏在每一个热爱和平的人心间的真挚愿望。从艺术上讲,它具有口语化的歌词,亲切动听、易于上口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朴实自然、不拘形式的演唱方式,和谐适当的电声乐器伴奏。这部大型的通俗歌曲组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盒带总发行达180万盒之多。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都购买了这部作品的音乐版权,随后,联合国在特别节目中向全世界五十亿人播出了这部杰作。这部作品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流行歌曲是可以表现好重大题材的。

听惯了缠缠绵绵的流行歌曲后,人们觉得在精神需求上似乎还缺少点什么,于是,自1986年起,中国歌坛上渐渐刮起了强劲的“西北风”,而且愈演愈烈。以广东作曲家解承强的《信天游》为始,以后又出现《一无所有》、《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心愿》、《心中的太阳》、《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姜文在电影《红高粱》里吼唱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把“西北风”刮到了狂热的地步。这些作品用粗犷、豪放、略带悲凉的音调,彻底摆脱了港台的歌风,以巨大的冲击力震撼着歌坛。为中国通俗歌曲民族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这时期的儿童歌曲以《歌声与微笑》和《世上只有妈妈好》为代表。《歌声与微笑》词作者王健原是为上海的全国运动会而作,没想到这首歌却不翼而飞,唱遍了全国,以至有些上海人建议把它当作上海市市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插曲,在中国大陆公演后,打动了许多中国母亲,几乎成了妈妈为孩子演唱的摇篮曲。

还有一些儿童歌曲也受到孩子们的欢迎,《采蘑菇的小姑娘》、《妈妈的吻》、《春天在哪里》、《种太阳》、《小螺号》、《红星歌》、《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等等。

新时期歌曲最可喜的变化在于对普通人真实感情的重视。从歌颂“神”到歌颂“小草”?最普通的群众?,深刻地反应了这一变化的过程,歌曲与广大人民达到了心灵的交融。


“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
(1990—2000)


进入90年代,歌曲呈现出五彩缤纷、风格多样、百鸟争鸣的新局面,通俗歌曲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990年《歌曲》编辑部评出了十大金曲,排在首位的是在北京亚运会期间大红大紫的歌曲《亚洲雄风》,还有《我的未来不是梦》、《再回首》、《我想有个家》、《黑头发飘起来》等歌。1991年评出的十大金曲有《渴望》、《命运不是辘轳》、《在中国的大地上》、《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弯弯的月亮》、《都是一个爱》、《好人一生平安》、《心中的故事》、《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父老乡亲》,其中尤以广东音乐人李海鹰作词作曲,著名歌星刘欢演唱的《弯弯的月亮》影响最大,《北京晚报》把这首歌列为建国50年来最有影响的10首歌曲之一。这时的通俗歌曲已经在歌坛中确立了自己的不可动摇的地位。正如著名乐评人金兆均所言:“流行音乐实在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并不仅仅是娱乐,透过它,有很丰富的文化内容。”在现代社会里,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当代青年文化消费的主体,流行歌曲的歌词大多是年轻人的时尚语言,反映的是都市人的心态。一批风格各异的歌曲在大街小巷流行,像《爱情鸟》、《好大一颗树》、《牵挂你的人是我》、《小芳》、《笑脸》、《纤夫的爱》、《同桌的你》、《大哥,你好吗﹖》、《涛声依旧》、《大中国》、《同一首歌》、《一封家书》、《走四方》、《中国民谣》、《女人是老虎》、《春水流》、《烛光里的妈妈》、《九月九的酒》、《嫂子颂》、《蓝蓝的夜,蓝蓝的梦》、《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朋友》、《一九九七,永恒的爱》等等。

《涛声依旧》是毛宁演唱的代表歌曲。这首歌是把中国古典诗歌演绎成现代流行歌曲最成功的范例之一,词曲结合完美,风格古朴典雅,显示出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杨玉莹则以她靓丽的形象,甜美的歌喉,被誉为中国甜歌的代表。《我不想说》、《月亮船》、《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是少男少女非常喜欢的歌,而鲜为人知的是,当年那首广为流传的儿童歌曲《井冈山下种南瓜》就是杨玉莹八岁时演唱的录音。

素有中国流行歌坛“大哥大”之称的刘欢,在影视歌曲中也出尽了风头。《篱笆·女人和狗》、《北京人在纽约》、《水浒传》、《胡雪岩》、《雍正王朝》、《你是这样的人》等影视歌曲的流传,使得他在中国流行歌坛称雄多年,让众多男歌手“望欢莫及”。

用通俗歌曲表现重大题材在这一时期又有了新歌,如韦唯在春节晚会上献给残疾儿童的一首《爱的奉献》、高枫作词作曲并演唱的《大中国》和后来孙楠唱响的《红旗飘飘》。

部队歌曲《长城长》、《说句心里话》、《小白杨》、《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兵哥哥》、《想家的时候》等,都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代战士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感。

几首西藏风格歌曲的成功,再次印证了民族音乐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1995年郑钧的《回到拉萨》,1996年朱哲琴的《阿姐鼓》,1997年李娜的《青藏高原》,1998年彭丽媛的《珠穆朗玛》都是西藏风格歌曲的优秀作品。特别是朱哲琴演唱的《阿姐鼓》,是近年来第一张在欧、美热销的唱片,为此,1998年她成为了第一个在美国音乐电视制作专场演出的亚洲人,同年,她还领取了香港有线电视网最佳女歌手奖。

戏曲、曲艺风格的歌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为通俗歌曲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子。代表作品有《我们是黄河泰山》、《前门情思大碗茶》、《重整河山待后生》、《故乡是北京》、《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等。

通俗歌曲里表现阳刚之气的应该首推屠洪刚的《霸王别姬》和《中国功夫》。

民族风格的歌曲和艺术歌曲在90年代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时期的歌曲大都反映着时代的主流,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我和我的祖国》、《十月,是你的生日》、《祖国慈祥的母亲》、《爱我中华》、《公仆赞》、《父老乡亲》、《鼓浪屿之波》、《长大后我成了你》、《一个美丽的传说》、《高天上流云》、《中国的土地》、《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辣妹子》、《好日子》、《夕阳红》、《我属于中国》等,无论是大小晚会,还是比赛联欢,总是少不了这些熟悉的旋律,特别是《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已经成了邓小平改革开放和党的新一代领导核心带领人民走向新世纪的时代音调。

《常回家看看》以其平民化、拉家常的形式,表现出这个时期老年人的普遍心态,受到他们的欢迎。

20世纪之末,歌曲更是极大地丰富起来。CD、VCD、DVD、卡拉OK、MTV形成了一个空前的消费和欣赏市场。孙楠的《不见不散》、《你快回来》,孙悦的《祝你平安》、《幸福快车》,那英的《雾里看花》、《相约九八》,陈明的《快乐老家》、《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田震的《干杯,朋友》、《执著》,罗中旭的《星光灿烂》,满文军的《懂你》以及刘德华的《忘情水》,张惠妹的《听海》、《站在高岗上》,李玟的《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顺子的《回家》,周华健的《朋友》,任贤齐的《心太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张信哲的《爱如潮水》,李宗盛的《真心英雄》,罗大佑的《东方之珠》、《明天会更好》,还有席琳迪翁的《我心永恒》、《爱的力量》,惠特尼·休斯敦的《我将永远爱你》等数不胜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18:51:42 | 只看该作者

流行音乐20年关键词

流行音乐20年关键词

共同提高

2003年,我在赵传的北京演唱会上跟着数万人引吭高歌,热泪盈眶,追忆我们卑微而伟大的青春。在我的老家,迟志强的巡回演唱如火如荼地进行。
有人说这是一个怀旧的时代,而最好的手段就是音乐,如果说六零一代是诗歌的一代,那么七零一代就是歌唱的一代,每一个成长的里程上只需要用一首特别的歌来标记就可以了。
八十年代初,我第一次参加县里的歌手大奖赛,用现场乐队伴奏演唱《菁菁校园》,获得三等奖,奖金十五元,98年我和这首歌的作者谭健常一起共事工作,八十年代末,我辗转各个班级,吉他弹唱齐秦。上大学的时候,我在合唱团唱男低音,私底下听摇滚乐。参加了数次歌手大奖赛,演唱曲目是《我和我追逐的梦》、《Another Day In Paradise》、《一世情缘》。第一首自己写的歌叫《雨季电话亭》,第一次在电视上演唱自己的歌是《让我像个孩子》,第一首被收录在唱片中是给一个日本歌手雅文填的词《没有女主角的电影》,出的第一张个人唱片是《拉链门事件》。
我们这一代人都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梦想:玄衣披发,踏歌独行。

儿歌
去年回老家的时候,我爸翻出了一盘古旧的磁带,里面有我6,7岁的处女演唱作品,声音稚嫩、冲劲十足,很有摇滚少年的风范,曲目有《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我是公社小司机》、《小闹钟》、《我们从小就听党的话》、《生日歌》(英文版)等等,当时脍炙人口的还有《一分钱》、《我爱北京天安门》、《少先队歌》、《学习雷锋好榜样》,抒情的有《让我们荡起双桨》、《小燕子》、《歌唱二小放牛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有一首特有哲理的可能叫《脚印》:“朋友们想想看,道路该怎样走,洁白如雪的大地上,该怎样留下,留下脚印一串串。”一开始,死活没搞懂,后来才知道说的是人生的脚印。
当时唱的歌都是学校音乐课上教的,我记得我的第一个音乐老师是个很好看的姑娘,每次上课之前,我们这些小子都奋勇争先抢着去抬脚踏风琴,以博得老师的好感。

歌谣
俗名顺口溜,主要源自民间,方式是说唱,因为不是学院派,所以内容上难免粗俗,涉及的范围相当广,风土人情、节气、习俗、政治军事、家长里短、讽刺社会等等,“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吵着闹着要媳妇儿”这个就反映了封建童养媳的残余,看见一男一女逛马路,我们会跟在后面唱“一男一女笑嘻嘻,我马上拿起了照相机,七里卡拉没照好,照成了公鸡和母鸡。”还有一些是功能性的,比如叫花子唱的《莲花落》,因为好玩还互相传学过,后来被我爸骂了一顿,才不练了。过年的时候,小孩组织龙灯队,挨家串门,其实也是去要钱,一边舞一边还要念:“龙灯归屋,打开爆竹,爆竹打得响,挣个万万两……”这套歌谣特别长,大都是吉利话,如果主家很小气,不给钱,还有一套骂人用的。
做游戏的时候也需要用到歌谣,比如跳猴皮筋就要唱《马兰花》,还有一个游戏用的歌谣很绝“一米一米三,三三三,三面红旗,解放台湾。”这个作者一定是个高手。西游记是我们最爱的一段:唐僧骑马噔噔噔,后面跟了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了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了个沙和尚……
这一伟大的民间艺术形式后来被一直发展发扬,逐渐自成一派,而且现实批判色彩逐渐加强,成为民意的一种表现方式,在高科技时代,被手机短信发扬光大,成为高科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伪儿歌
当时有一些无聊人士,恶意篡改歌词,因其风趣、下流、贴近老百姓,在坊间流传得很广,比如一首上学歌被改成:“我要去学校,背着炸药包,一拉线我就跑,轰隆一声学校不见了。”最不堪的是改的那首《红色娘子军歌》:“向前走,向前走,走到大门口,摔了一跤,爬起来,摸摸头,头上两个包,越想越难过,就想去跳河,跳不得跳不得,家里孩子多,还有一个小老婆。”

正统歌曲
在流行歌曲出现之前,学院派的一般是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演唱的歌曲,民间的称为群众歌曲,当时的创作是很严肃的事儿,主题大都是歌唱祖国、歌唱党、歌唱美好的新生活,基调蓬勃向上,很大一部分叫革命歌曲,有团结就是力量、洪湖水浪打浪、工农兵联合起来、歌唱祖国 、我的祖国 、南泥湾、珊瑚颂、游击队歌、十送红军、松花江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解放区的天、保卫黄河、八月桂花遍地开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后来上大学军训的时候,还强化过一次。另一部分是民歌改编的,至今还依然很有生命力,甚至大家都是通过民歌认识了一个民族,这可能是最早的形象广告吧,现在的人反倒不看重这个手段了,曲目很多,不用列举了。

最早的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刚出来的时候,很被媒体批判过一阵,并引发了通俗唱法是不是靡靡之音的争论,第一次用这个概念的是苏小明的《军港的夜》,后来李谷一唱了一首《乡恋》还被人当成了学院派的叛徒,虽然上层斗争很凶,但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很快就接受了它。一时涌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泉水叮咚》、《大海啊,故乡》、《雁南飞》、《天山情》、《我爱美》、《牧羊曲》、《妈妈的吻》、《鼓浪屿之歌》、《天涯海角》、《太阳岛上》……李谷一、苏小明、程琳、朱逢博、成方圆、沈小岑等成为“第一代流行歌星”。
其实在这个概念提出之前,乐坛已经出现了流行的苗头,类似《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在希望的田野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爱你,塞北的雪》、《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等基本上和流行歌曲没什么太大区别。

影视歌曲
影视对流行歌曲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可选择的余地小,基本是演一部电影就红一首歌,比较著名的有《妹妹找哥泪花流》(小花)、《我的祖国》(上甘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冰山上的来客)、《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铁道游击队)、《九九艳阳天》、《洪湖水浪打浪》、《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人生》、《驼铃》(戴手铐的旅客)、《阿诗玛》、《刘三姐》、《知音》、《红星照我去战斗》(闪闪的红星)、《少林少林》(少林寺)……
后来电影基本被电视剧拿下了,尤其是港台、日本的电视连续剧,电视剧歌曲有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所以比电影歌曲还红,现在那些歌曲变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大家都会了大着舌头唱几首粤语歌,日语比较困难,有聪明人用中文标注出来:我塔西瓦,萨米纳塔……

靡靡之音和流氓歌曲
早在二三十年代,中国上海有一个流行歌曲的黄金时代,当时基本上是和国际水准齐平的,解放后这一传统被划定为靡靡之音,从此流行歌曲只在港台地区繁衍生息,八十年代初通过一些非常渠道又回到了大陆。
无数中国人拿着板砖录音机偷偷摸摸地听着不知翻录过多少遍的磁带,那个甜美的女声来自邓丽君,据说她的歌是反攻大陆的秘密武器,明明知道不能听,却欲罢不能。很多年以后,邓丽君成为了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偶像,她培养了一代人的审美观。
张帝也是最早进入大陆的台湾歌手,他的现场即兴问答歌自成一派,风趣机智,有特有的市井趣味,想当然成为老百姓的最爱。主流媒体批评他低级趣味,并上纲上线为流氓歌曲,其中著名的《毛毛歌》就是现形。2003年,我有幸观摩了张帝第一次在北京开的个人演唱会,张帝已经六十多了,但依然神采奕奕、思维敏捷。

校园歌曲
为港台流行歌曲树立正面形象的校园歌曲,我爸一个同事不许他儿子听流行歌,除了一首《童年》,因为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老师说过千金难买寸光阴。其实这首歌里的厌学、早恋、反叛等“糟粕”一样不少,实在不适合用来教育社会主义新一代。这首歌最早是成方圆翻唱的,最敏感的那段早恋的被删掉了。《外婆的澎湖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三月里的小雨》、《橄榄树》、《垄上行》是当时的代表作品,刘文正、叶佳修、齐豫也随之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当时在台湾把这股潮流称为民歌运动,是流行音乐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奠定了后来台湾歌坛的基石。而校园歌曲只是我们人为从中分出来的、比较适合国情的那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18:53:5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摇滚——将死亡进行到底

中国摇滚——将死亡进行到底   


离别了昨天去拥抱希望
告别夜晚等待天亮
过去的辉煌不再重要
明天更漫长
——窦唯

在许多一本正经的乐评人眼里,中国摇滚是一个十足的异类——既无传统文化的根基,又不得西方摇滚的要领;在市场化的气候下坚持艺术创作的取向,却又得不到主流艺术的承认。然而,不管怎样都不妨碍我对中国摇滚的喜爱,至少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从摇滚歌词中看到了现代汉语写作残存的一点希望,而且在80年代以来精神信仰毁灭与重生的焦灼中看到了一盏明灯——冲破禁锢,追求理想,要求以政治庶民的身份颠覆不合理的政治秩序。从这种意义上,1986——1994这几年注定要载入史册:从86年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上的崔健,到90现代音乐会上的“唐朝”,再到94中国摇滚乐势力香港演唱会上的“魔岩三杰”,中国摇滚一出生就进入了高潮,而且是极度亢奋的高潮。短短几年间,无数的有志无志青年都想过“梦里回到唐朝”,都会骑着单车在街上喊“姑娘,漂亮”,被女友甩了也会安慰自己:“我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所有的一切,用美国摇滚歌手尼尔*扬的一句话就是:“Hi Hi Hi。 My My My Rock and Roll will never die” 。然而,恰恰就是因为在瞬间达到了高潮,中国摇滚也在瞬间就跌到了深渊,真正做到了“过把隐就死”——94年后的十年里,沧海一声笑渐远,江湖未闻丝竹声。经历了自娱自乐式的丽江音乐节的凄风冷雨,“老干部大联欢”式的贺兰山音乐节的黯然谢幕后,我们更是感叹,老一辈传奇者固步自封,已成明日黄花;新一代音乐人顾影自怜,难成中流砥柱。中国摇滚的明天,不会再是“日出江花红盛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了。 

早在83年,中国内地就成立了第一支摇滚乐队——万李马王,但他们除了名字外,其他的恐怕就没有什么能值得一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摇滚要从崔健算起,从《一无所有》算起。作为中国新音乐的开山祖师和颠覆传统与经典的独行侠,《一无所有》的推出,象征着一个属于中国的摇滚时代的来临。也许迈出的这一步并不代表永恒,但留下的却是不朽的回忆。

80年代的生活是迷惘的、是对抗的,继伤痕文学和先锋诗歌完成其对时代的反思与批判的使命后,另外一种原本底层的、地下的亚文化开始雄起——摇滚。时代选择了崔健,选择了《一无所有》。它使每个人都明白,至少对大多数人而言,过去已经永远成之为过去,无数人将要“一无所有”地开创新的生活,新的意识和新的价值体系。摇滚是对80年代的一种告别,也是对90年代抑郁、沉沦的都市生活的一种提示。
在某种程度上,崔健和北岛是相似的,但他不需要用类似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样隐晦的句子来使人反抗和醒悟,他只要喊出“一无所有”就够了——这种振聋发聩的呼唤和慷慨激昂的呐喊足已对抗时代的潮流——我们空虚,我们要寻觅,我们要重新创造。从这种意义上,崔健可比做是中国的鲍勃*迪伦,中国摇滚精神的普罗米修斯。

《一无做有》传唱大江南北后,以崔健为首的中国摇滚就无可否认的确立下来了,这时,崔健适时推出了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作为中国摇滚史上的首张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的制作在当时几乎完美无暇。相对于他以后的作品,《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更多的表现在崔健的重塑自我上。如《从头再来》、《出走》、《不再掩饰》、《假行僧》等,这些作品都可以用他的一句歌词以蔽之:“我想要离开/ 我想要存在/ 我想要死去之后重头再来。”作为主打的歌曲《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尽管其影响力远未达到《一无所有》那样的疯狂,但它提供给我们的意识是深不可测的,在今天,这首歌仍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深邃的人文思想加上流畅纯正的器乐,带来了听觉上的全新感受。“埋着头,向前走,寻找我自己/ 走过来,走过去,没有根据地/ 人也多,嘴也多,讲不清道理/ 怎样说,怎样做,才真正是自己”。80年代末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特殊的一段时期,纯共产主义的信仰下汹涌着巨大的暗流,一触即发。自由、民主理念被不断提出,意识形态上,人们都在经历着一个怀疑——接受——怀疑的过程,迷惘与对抗成为时代的主题,作为时代精神的先驱,摇滚乐突出的反映了这一特征并加以煽动,89年政治风波中天安门上的学生就曾集体高唱《一无所有》,山河色变,尉为大观。结果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摇滚在中国受到了极其严厉的管制,连以“摇滚”命名的刊物都不准发行。

91年出版的《解决》在制作上就粗糙了许多,基本上没有什么能让人记得住的歌,专辑在整体上是极为不成熟的,我们更习惯于把它作为崔健音乐的过渡性作品——他想放弃些什么,又想建立些什么,但一切都来得不彻底。

所有的希望在《红旗下的蛋》面世后有了结果,这张专辑来得颇为大胆,人们看到了一个“面目全非”的崔健,它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接触过的音乐语言。他更加的极端,更加的不妥协。音乐上是极为精彩的,乐手出色的表演甚至掩盖了崔健的光辉,中国的民族乐器如唢呐等第一次在摇滚乐中舒展地体现出来,这一点得到了许多乐评人的称赞。在那个庸俗的POP艺术大行其道的年代,这张专辑的出现,可以说是给了那些靡靡之音一个响亮的耳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18:56:30 | 只看该作者

-- 那些歌声 --

转贴人说:

这个帖子,不仅仅是为了“不要忘记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18:57:08 | 只看该作者

--摇滚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19:00:14 | 只看该作者

张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img src=http://www.koook.com/special/pop20/images/pic7wu34824.jpg>
张楚于1968年10月生于西安.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寂寞的歌手,因为他从小四处飘泊流浪, 有人说听他的歌特别感伤,因为歌声浑厚苍茫。他大部份歌曲创作的时候都是走在路上。 10岁那年第一次离家出走,17岁考入大学,后又辍学,87年只身来到北京,88年录制了 早期作品《西出阳关》,《bopomofo》等歌,91年参加《中国火I》的录音,唱出那首广 为流传的《姐姐》。93年,张楚与中国火合作录制个人专辑,同时,88年的作品以“一颗不肯媚俗的心”为名发行专辑,这对其新专辑造成一些不良影响。94年《孤独的人是可耻 的》专辑发行,这张专辑了没有《姐姐》那样令人陶醉的伤感,更多的是对内心的抒发。 专辑中的歌曲的旋律极具无规律性。张楚的第3张专辑《造飞机的工厂》也已经发行。

<EMBED src=http://zhangchu.com/mp3/1994/张楚%20-%20B1%20孤独的人是可耻的.mp3 width=80 height=25 type=audio loop="true" autostart="true" controls="ControlPanel,StatusBar" console="Clip1"></P></EMB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19:04:15 | 只看该作者

郑钧·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郑钧
<img src=http://www.koook.com/special/pop20/images/pich744lt75.jpg>
郑钧出生在一个知识份子家庭中,年仅七岁时,父亲因病辞世,与母亲、哥哥相依为命。幼年丧父,是他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打击,同时造就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与坚毅的品格。在两度报考大学之后,郑钧於87年考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就读於工业外贸专业,因为专业原因,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外来文化,其中对他触动最大的就是音乐。在学期间,他听到了许多英、美六、七十年代优秀的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一些杰出的歌手、乐队及其作品,如The Beatles, The Rolling Stones ,The Doors, Led Zepplin, Bob Marley, Bruce Springsteen等,不仅使他非常迷恋,而且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EMBED src=http://222.33.135.214/all146/lao/357.rm width=80 height=25 type=audio loop="true" autostart="true" controls="ControlPanel,StatusBar" console="Clip1"></P></EMB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