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藏地户外 于 2014-2-27 11:03 编辑
2014,藏地户外策划了藏区四大神山转山线路--西藏阿里的冈仁波齐、云南香格里拉的梅里雪山、青海果洛的阿尼玛卿和玉树的尕朵觉沃经典徒步盛宴!
何为转山? 在朝圣者眼中,神山就是现实中的天堂——虽然是绝对坚硬的“岩石天堂”。
信奉藏传佛教的藏族人相信人要承受六道轮回之苦。如果想免除轮回之苦,只有靠修行。转山即是种修行。转山是一种盛行于西藏地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藏族笃信众山有神灵,自为神山,绕行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如果足够虔诚的转山,功德无量,当世即可成佛。
须弥山在佛教中被称为世界的中心,据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道场,在印度教中它又是湿婆大神的殿堂,人们多以为它只不过是一处虚幻的所在,一座概念的山,殊不知,它竟是一座现实的山。
《大藏经·俱舍论》记载:从印度往北走过九座山,有座“大雪山”,这就是绵延千里的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冈仁波齐,藏语意为"雪山之宝"。相传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之日,守护十方之神、诸菩萨、天神、人、阿修罗和天界乐师等都云集在神山周围,时值马年。因此,马年便成为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
据说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
今年是马年,我要去看看那现实中的天堂,怀着尊重的心和藏民们一起感同身受朝圣之旅,去体验挑战带来的快乐,去欣赏让人目眩神迷的美景,去一步一步丈量秘境。我就要出发,那么,你呢?
为何转山?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转山,是种精神。 至少我是这么看。 西藏阿里的冈仁波齐、云南香格里拉的梅里雪山、青海果洛的阿尼玛卿和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每一座神山,都有别样的风光。
“神灵之山”冈仁波齐金字塔般的威严,“雪山太子”梅里雪山的雄壮,阿尼玛卿的神秘,还有尕朵觉沃的圣洁。每一座,都是一本书,等待着懂他的人去读,去感受。
很多人都梦想着去转山,带着对它的向往和憧憬,带着单纯和执著去渴求,期待着去证实那些书中所讲,文字中所流露出的感动。每个人都向往神圣,带着不同的目的,去转山。
为什么要去转山? 因为山在那里。 因为我的灵魂在那里。 这些都很抽象。不是么?
我试图去寻找它的意义。 《朝圣之路》里的汤姆为了已故的儿子,去完成未完成的梦想,踏上朝圣之路,最终他明白了儿子“选择生活”的意义。
只有踏上那段旅程,才能真正明白转山的意义。
双手合什,闭目祈祷,以手着地,双手向前平伸,重复着前进,日夜兼程。这是大多数藏族的信徒们转山的方式。每年都有无数的信徒以这样的方式来朝拜神山,他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手上和膝上带着自己做的简易护套便三步一磕。他们有的带着牛羊和珠宝,有的只带最简单的食物,行进一年半载也不会放弃。他们绝不会少磕一步,遇有车辆阻挡或因进食、睡觉等原因暂停磕头,便在地上画线或用石头做标记,然后从标记处开始接着往拉萨磕进。 用尽全部的积蓄,只为心中的信仰。
信徒们希望什么,不得而知,只是不停地转山、转湖,直到生命的终点,最后把身体献给天葬台,把珠宝献给圣湖。我宁愿虔诚地相信,他们其实是在追寻着一种精神状态的满足和对来世的祈求。除此之外,不带有任何世俗的愿望。
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的精神生活是赤贫的。
我们去转山,虽然只是简单地徒步,但是也希望寻求内心那份在都市中难得的宁静,去面对最最真实的自己。当然,我们也为神山上空触手可及璀璨的星河,更为转山路上一次虔诚的祈福,还有重拾那遗失多年的信仰。
马年,我们一起去转山吧!
四大神山徒步盛宴: 1、朝圣阿里,转山转水转佛塔 拉萨—日喀则—珠峰—佩枯措—神湖-冈仁波齐—扎达土林—拉萨
2、朝圣梅里,徒步雨崩
丽江—飞来寺(梅里雪山)—雨崩—冰湖—香格里拉—虎跳峡—丽江
3、神山阿尼玛卿转山 西宁—大武—阿尼玛卿转山—西宁
4、朝觐徒步,尕朵觉沃转山行 西宁-清水河镇-杂朵镇-尕朵觉沃转山-赛康寺-西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