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依窗聆雨(拒聊) 于 2014-3-18 09:39 编辑
"云蒙叠翠"战国时被列为燕国十景之一的——易县云蒙山
3月15日,北京河北地区艳阳高照,少有的空气指数良好。两辆大客车停在了易县云蒙山一个小山村的商店旁。一行90多人,徒步行走了四公里,进入山脚下。集体照了合影后就开始了登顶。登上峰顶举目眺望,但见峰峦叠嶂,翠色横空,密林古树,林壑幽雅。一扫爬山的疲惫。匆忙吃过午饭,一部分驴友又来的了云水洞。
云水洞里的泉水常年不干枯。曾经有位叫王禅又叫王谷鬼子,和王熬是孪生兄弟,相传他母亲吃了两个生谷粒,怀孕生了他俩,所以就叫谷鬼子。他两个在云水洞里修炼多年,智慧出众武艺高强,谋略过人。在云水洞里教出了高徒孙膑、庞涓等。云水洞里有他们留下的脚印古迹,云水洞前,有他们飞天时登云坨古迹。还有他们装过水的13槽。我们此次还遇到了一位修行的老人。在云水洞旁边有一个不大而简陋的小房子,房间里面的温度常年凉爽宜人。
云蒙山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25 公里处,距泰陵8公里。因为山中常年云雾缭绕,细雨蒙蒙而得名,晨曦和薄暮时分,山上雾海茫茫,云封峭壁,颇为壮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站国时期,“云蒙叠翠"就被列入燕国十景之一。
皇家森林公园,是云蒙山最为险峻壮观的区域,景区由四十一座雄奇险峻,连绵交错的山峰组成,其中北天门海拔 1125 米,是云蒙山最高峰。讲经台、鬼谷洞、神牛石等传说中的历史文化遗迹至今依稀可辨;百步峡、南北天门之艰险雄奇,可谓鬼斧神工,夺人心魄。景区内,植被丰茂,物种繁多,把云蒙山四时节令装点的各有特色,桃花、瀑布、红叶、冰雕,堪称云蒙四绝,“云蒙叠翠”为古易州八大景之一。
清乾隆年间,曾将云蒙山赐名为永宁山。因皇家陵寝清西陵就在永宁山下,作为陵寝护地,这里长年封禁,山高林密,森林植被较好。站在岭峰,眺望群山,有如绿色海洋,波翻浪滚。这里的野生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林木不下百余种,有杨、柳、榆、檀、花椒、槐、椿、五角枫、枣、山楂、核桃、红果等等,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林。另外,林中的袍子、黄羊、野兔、狐狸、土豹、狼等野兽出没,是一座天然的动物园。
云蒙山总面积 40 平方公里,由 77 道山峰、 33 道峡谷组成,顶峰海拔 1120 米。由于云蒙山地形复杂和季节的变化,四时皆有佳景。 “ 银丝沟 ” 是云蒙山 33 道峡谷中的一道,这里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观。
春季野桃花大显风采,在三月三赏桃花节期间,可以看到桃花三变的景观。早看桃花满山白,午看桃花满山红,晚看桃花满山彩。站在山下看桃花,花色粉中有白,登山看桃花,花色粉中含红,站在花中看桃花,白、粉、红三色分明。一片片白花似玉,一片片红花似火,芳香随着春风飘荡,古有 “ 云蒙桃花十里香 ” 之称。夏季的云蒙山,山清水秀,百鸟争鸣,万物腾 生。六月雨水绵绵时节,山峰上瀑布急流,浪花飞起百米之远,迎着瀑布攀崖直上,有惊无险,让人陶醉。秋季,满山的红叶,让云蒙山脱去山清水秀的轻装,各种草木的秋色汇集在一起,变成火焰闪闪的满山红。野果在这个时节全部成熟,酸的、甜的,各有风味。冬季,云蒙山变成千年沉睡的长龙,冰景在长达 2 公里的 “ 银丝沟 ” 内悄然出现。这时,游客将观赏到冰雕玉砌、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的天然云蒙山和大峡谷中的百米冰洞。进入谷内,一潭潭谷水热气腾腾,潭水的四周是各种姿态的天然冰雕,有的像人,有的像兽,奇形怪状,千姿百态,令人赏心悦目。
自东晋以来,云蒙山即是佛教和旅游胜地,历史上不少名人雅士曾隐居于此处的山水林泉之间,或涉足登临游览。原来这里曾建有许多庙堂和塔刹。有的溶洞既可观赏也可居住。如今,这里除南宋绍兴十四年(公元 1144 年)建于静觉寺的双塔仍傲然挺立外,其他庙堂建筑已大多无存。易县双塔庵双塔位于河北易县太宁寺村后的云蒙山半山腰,两塔相距约三十米,始建于辽,明代重修。
易县双塔庵北塔
双塔庵北塔高约18米,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塔,塔下须弥座上是砖雕莲瓣,其上承托塔身,首层南面开门,内有塔心室,其余三正面设假门,四侧面假窗,八个转角处装饰浮雕经幢,第一层塔檐下出斗拱,其余各层叠涩出檐,顶部砖刹。
易县双塔庵南塔
这是一座六角三层密檐砖塔,高约16米,基座之上砖雕莲瓣承托塔身,塔身转角处装饰浮雕经幢,其上是三层密檐,该塔刹部为圆锥形,十分高大,差不多占了全塔的三分之一,上雕十三层相轮。
太宁寺村附近原是佛教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过去曾建有永宁寺、静觉寺、云上寺、双塔庵等寺院,并建有五座宝塔,现在寺院均已无存,宝塔也只剩下了山上这两座。
该贴已经同步到 依窗聆雨(拒聊)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