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7月,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境内,面积18787hm2,是由草甸、沼泽、水域、林地、滩涂等多种生境组成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是多种候鸟南北迁徙不同路线的密集交汇区,是众多珍稀鸟类在华北平原中南部最理想的栖息地,其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在华北内陆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
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602年,黄河在河南杞县一带决口改道,冲刷成一片洼地,史称“千顷洼”,即衡水湖。衡水湖分为东、西两湖,其中东湖面积4250hm2,可蓄水1.23亿m3;西湖面积3250hm2,可蓄水0.65亿m3,东湖常年蓄水,西湖为沼泽、滩地和农田。总蓄水面积为7500hm2,最大蓄水能力为1.88亿m3,衡水湖水源主要来自西南部汇水、引蓄卫运河和黄河水。
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区内有水生、沙生、盐生等多种植被类型,生境多样,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安全隐蔽的栖息场所。保护区内有植物71科231属370种,昆虫12目76科194种,鱼类7目13科24属26种,两栖爬行类4目8科17种,鸟类17目47科286种,兽类5目9科17种。另有浮游植物8门9纲20目77属201种,浮游动物3门5纲18目90属174种,底栖动物3门4纲8目20属23种。在野生动植物资源中,最为突出的是在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栖息的鸟类,种类有286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金雕、白肩雕7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白枕鹤、蓑羽鹤、斑嘴鹈鹕、黄嘴白鹭、隼、鹰等43种。在这里营巢繁殖的夏候鸟有数万只,其中以须浮鸥、红嘴鸥、普通燕鸥、普通秧鸡、黑水鸡、金眶鸻、褐柳莺等最多。每年在自然保护区越冬的灰鹤有近2000只,雁类上万只。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鸨、白鹤,II级重点保护动物小天鹅以及大量的大白鹭、苍鹭、鸭类等也在此越冬。自然保护区位于严重干旱缺雨的华北平原中心地带,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及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金雕、白肩雕等国家I、II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不但是珍稀鸟类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也是开展华北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效益研究的重要场所,在保护珍稀物种,维护华北平原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稀有性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衡水湖还为衡水、冀州两市提供生活用水,为衡水湖周边地区提供工农业用水,对于蓄洪防涝、涵养水源、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及保护对象的典型性、稀有性和特殊性,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2001年11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衡水视察工作期间,十分关心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并做出重要指示:要搞好宣传,把这片湿地保护好。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河北省委和省政府、衡水市委和市政府以及各级主管部门都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极为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自成立以来,以“全面规划、优化环境、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指导思想,奉行宣传教育“立区”、资源利用“保区”、依托项目“建区”、生态环境“兴区”、科普观光“强区”五项宗旨,争取把保护区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以及国内外湿地保护的示范区。最终通过湿地保护管理、环境治理、退田还湖、恢复湿地和水源涵养林等项工程建设,把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具有“资源保护、环境优美、居民乐业、经济发达”的保护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