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预防野外被蜂蜇伤
一、肇因--蜂巢及其区域受到干扰,或单蜂受到攻击,引来蜂群的报复。
二、预防要项--山野活动时穿着浅色衣服,身体不可有香(异)昧,发现有蜂在附近盘旋,就要注意它的动向,此时要停下不动,如有后续蜂飞来表示你已接近蜂巢地区,应即向相反方向轻轻移动,千万不可打扰它。
三、应变措施:
1.自保--遭受蜂群攻击时,首先要保护头部,用服装将头部遮蔽,远远逃离蜂群势力范围。
2.应对--被毒蜂螫伤部位,先要剔除蜂针 须小心 不要把蜂针尾端毒囊弄破免得毒液被挤入体内加重伤害、蜂针除去后涂氨水消毒。
注:在野外山间行走请特别注意以下六点:
1. 到野外登山郊游时,避免经过没人走的草径、草丛,这些区域可能是毒蜂筑巢之所。山岩及树枝上也要随时留心观察.有些蜜蜂是栖息在树枝上的。此外垃圾堆、花圃区也是蜜蜂经常出没的地方,切记。
2. 阴雨天气蜂类多在巢内而不外出,因巢内拥挤容易被激怒而螫人,所以在山区行走时要特别小心、每年九至十一月雨季中登山郊游,须特别注意蜜蜂危害。
3.登山最好穿戴表面光滑及浅色衣帽,避免深色、毛织品成表面粗糙的衣帽。裤子能够扎到靴子裡最好、
4. 假如走到草深及膝,一面是悬崖的单行山路上,带头的领队要特别小心,因为地形险恶是毒蜂肇祸的好场所。如果发现了毒蜂,最好的办法是绕道而行。
5.发现蜂类从身边飞过时,最好站立不动,保持镇静、观查现场环境或让它自行飞去、如果用手拍打,虽然毒蜂可能被赶走,但是后来的人也许就成为受害者。
(二)蜂蜇后症状:
1.轻者仅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灼热感,也可有水泡、瘀斑、局部淋巴结肿大,数小时至1一2天内自行消失。 2.如果身体被蜂群螫伤多处,常引起发热、头痛、头晕、恶心、烦躁不安、昏厥等全身症状。 3.蜂毒过敏者,可引起荨麻疹、鼻炎、唇及眼睑肿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个别严重者可致喉头水肿、气喘、呼吸困难、昏迷,终因呼吸、循坏衰竭而死亡。
(三)急救方法:
一、中和毒液 1.蜜蜂毒液为酸性,可选用肥皂水、5%~10%碳酸氢钠溶液洗敷伤口。拔出毒刺后的皮肤用2.5%碘酊涂搽2~4次(因为碘酊具有杀灭伤口周围的致病微生物和破坏生物毒素的作用),再以南通蛇药糊剂敷于伤口,并口服蛇药片(蛇药,没错) 2.若被大胡蜂及大黄蜂蜇伤,立即用食用醋兑一半水,也可用1%的醋酸水或3%的硼酸水清洗伤口,或以食醋纱布条敷贴;还可将鲜马齿苋洗净挤汁涂于伤口;用3%依米丁1ml溶于5ml注射用水后做伤处注射。 3.局部疼痛、红肿处理 可于患处周围用2%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注射液,以1∶1的比例皮下注射1次;四肢被蛰伤应减少活动,局部放置冰袋冷敷,以减少毒素吸收。或用紫金绽或六神丸等药研末湿敷患处,有解毒、止痛、消肿之功效。
整理民间土方:
(1)大蒜或生姜捣烂取汁,涂敷患处。
(2)选用鲜蒲公英、紫花地丁、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等,洗净捣烂,在伤口周围外敷,效果良好。
(3)距刺伤周围约2厘米处,涂一圈溶化的南通蛇药片,有解毒、止痛、消肿之功效。
(4)韭菜30克,洗净、捣烂如泥,敷患处
(5)将鲜茄子切开,涂擦患处;或加白糖适量,一并捣碎涂敷。 二、对过敏休克患者的护理 (这点在野外很难实现 作为资料 仅供参考) 蜂蛰伤发生过敏性休克与蜂毒量常无绝对关系,在机体敏感性增高的前提下,即使一处蛰伤也可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发生过敏性休克时,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液可以改善全身及局部循环,同时还可以稀释和促进毒素的排泄。 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静脉输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维生素C5.0,氢化考的松200mg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等对症处理,同时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监测,注意神志、血压、尿量、四肢皮肤色泽温度变化,记录出入量,注意保暖,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用量和输液速度,使休克得到及时纠正。
●如被蜇伤后,出现轻病毒性反应时,可服用扑尔敏等药物;若出现重症,则应立即到医院去接受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