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驴行杂拍 于 2014-4-6 14:10 编辑
首山,在我的印像中是.辽南大地上一座极其普通的小山而已。山不高,水不深,松树少,荒山林稀,与峰峦叠嶂,秀水常流.云雾缭绕的”三山五岳”相比简直是不可相提并 论的。在我从前的旅行,和未来的旅途名单中,相信不会有它的名字出现。
2014.3.30日随绿野户外-野狼部落一行30人去首山踏青,郊游户外活动。
在游览清风寺时,庙前一块诗碑的“燕太子丹”四个字:惊呆了我,经过复诵,使我对首山的认知一下有了巅覆性的改变。这座小山瞬间在我的心中长高长大起来,它矮小的山体所承载的厚重的华夏历史深深震撼了我:几乎改变二千年中国封建王朝历史的荆轲刺杀秦王的大事件,竟想不到发生在家乡这块古老燕国的土地上。
战国末(公元前231年),秦先后吞灭韩国.赵国,强秦大军兵锋直指燕国,亡国在即,太子丹遂派侠士荆轲咋降入秦,太子丹率众白衣素服在易水河边决别荆轲,春秋侠士高渐离击筑献曲曲调悲伧撃烈,荆轲双目怒睁和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场面极其悲壮,惊天地而泣鬼神,闻者无不落泪,歌罢纵马赴秦,慨然赴死。
在秦王宫,荆轲献燕国地图,图轴暗藏淬毒利刃,展图之机荆轲匕刺秦王不中,血溅当场被乱刃斩杀于宫廷之上。观史者读此无不扼腕叹息,悲哉.一代侠士功败垂成,饮恨九泉。图穷而匕见的壮举遂成千古第一传奇。
暴政秦王大怒,派将军王翦大举进攻燕国。燕国国小势微,国破,燕王喜及太子丹逃奔辽东,藏匿于衍水(今辽宁太子河一代),后燕王喜惧秦,将太子丹斩首献头颅与秦国,以求和苟安,秦无视,公元222年十月,秦灭燕国。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的太子,就把衍水易名为太子河,这就是太子河名称的由来。太子河因此而成为辽宁省内一条富有传奇色彩的河流。涛涛的太子河水,二千年来长流不息,英雄的名字与故事就在太子河畔人们的繁衍生息中,薪火世代相传....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今天,太子丹藏匿的地方已无从稽考了。从辽阳附近的地理环境看,太子丹很可能就栖息于辽阳市东一带,东凴山区西处平原,首山及东部山区因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现首山附近有古代长城遗址,在首山清风寺内碑文更可见有诗词缅怀燕国太子丹。
燕太子丹 勇斗强秦太子丹,凛然正气剑光寒,蓟都鏖战旌旗奋,塞外衞边鼙鼓喧。 報国赤心嗟自力,中興大业奈空拳,一腔热血英雄泪,衍水长流到九天。
明代诗人韩承训咏太子河诗云: “燕丹昔日避秦兵,衍水今传太子名。渠口远从千涧出,头边近倚一川平。 斯干自入维熊颂,如带应同白马盟。向晚渡前争利涉,隔林烟雨棹歌行。
走出清风寺,阳光明媚, 在三月暖风习习的蓝天下,身边队员们打着红绿彩旗,行走在桃花盛开的山间,向首山的主峰行进,我亦紧紧跟随。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首悲壮苍凉的歌声透过二千余年的历史烟尘,仍然激荡在我的心中,回响在我的耳畔,太子丹洒泪举杯与猛士诀别的场面如在身边,如在眼前,令我血脉贲张,令我动容,春风掀我衣,我心却怅然。
辽东千山第一峰,千载英雄觅无踪,抗秦暴政血铸史,英魂永佑故国城。 涛涛衍水流不息,山花犹是当年红,家乡川峰今又绿,我祭英雄万山重。
昨夜星辰 2014.4.05 於清明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