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出门远游,就有利于化解矛盾。爱情,在婚后需要加固,夫妻一起去旅行就是一种极好的加固方式见多识广、心胸开阔、 其一,旅游熏陶着人的情操,增长人的见识。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中国人常用“不知天高地厚”来贬说别人不知好歹,没有见识。《庄子·秋水》篇开头颇有寓意:秋水暴涨,河伯见百川灌河,浩瀚奔涌的气势颇是欣慰,以为天下之美尽为己有。当他顺流而东到了大海,抬头一看,无边无涯,于是望洋兴叹, 向海神承认自己浅陋,见笑于大方。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以为“白首死章句”的儒生是没有出息的,当博采众长,游历多思,才可能有成就。屈原、司马迁、李白、徐霞客、李时珍、张衡等等,哪一个不是行于 江山之助,才成就了人生的功业? 其二,旅游锤炼人的意志,开拓人的智慧。宋代王安石游 褒禅山,未及洞底,就退出来,以致“不得极乎游山水之乐”。于是他悟出:“天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苏轼游 石钟山,欲究石钟山命名之由,便月夜泛舟绝壁下,闻流水与石窍激荡共鸣之声,开释了疑问。凡此种种是极大的审美享受。在此寻幽访胜的经历中,个人意志得以锻炼,智慧又进了一步,为人类文明又增加一道亮色。后人在拜读他们的大作之时,品其文,赏其念,心智也得以升华。 其三,对山川的爱恋还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爱、对生活的爱。当代伟人毛泽东面对茫茫雪原,在诗歌中叹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昔日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无不为山河鞠躬尽瘁。唐朝大诗人李白云游山水,诗可惊鬼神,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真挚令人感动。对土地真挚的爱已深深地融入了人类的血液,成为人类生活的支柱。 所有的自然景观,无论是否人工的直接改造,归纳起来不过两大类:壮观和优美,它们都以形体、色彩、光影、声响等因 素构成。不管人类是有意还是无意地面对它,景观都给予人的身心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一定的享受。因此,今人、古人、中国人、外国人都爱旅游,这是人类情意倾注之必然。 大地山川是美的,而人类的劳动更美。当代著名日本画家东山魁夷说:“风景之美,不仅仅意味着大地自然本身的优越,也体现了当代民族文化历史和精神。”对此,马克思的论述更为深刻。马克思说:“周围的,可以感觉得到的世界完全不是从来就如此或永远不改的东西,而是工业化与社会状态的产物,是许多世代活动的结果。”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按自己的需要改造世界,或耕种、或修筑、或题咏镌刻,或寻幽勘探。几千年来数不清的人类劳动,累积在这美丽的土地,这是何等的美丽和壮阔: 北京的 故宫、 西安古城、 埃及的金字塔、 法国的 凯旋门……不一而足。 让我们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仔细端详吧!这是我们的大地,我们的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