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多古道,这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物产资源。京西群山之中,遍藏乌金。元明以来,京城百万人家,皆以石炭为薪,加之这里出产石材,琉璃的烧制更是闻名京城,于是,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来来回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区,再远至内蒙、山西的商旅道路。 从王平镇韭园村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登上九龙山顶,顺着山梁西行约三个小时,便到了峰口庵,一道关城横亘在山的垭口处,古道穿城洞而过,这就是号称古道中路第一隘口的峰口鞍关城。关城为拱型结构,大体完好,是当时玉河乡与王平口巡检司的分水岭,也是重要的收费关隘。遥想当年,关门一开,商旅出行,骡嘶马鸣,驼铃十里,商队络绎,山回人声,水返驼影,这样一幅京西古道图卷,已经永远地封存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京西古道曾经是一条有六米多宽的关山大道,全部是用石块儿铺砌而成。古道经北、中、南三路而进入西山腹地,会集于王平口再向西延伸,可谓咽喉,王平口因此号称“过山总路”。今天我们要探寻的就是古道中路西段最为精华的峰口鞍段。 沿着荒草丛生的古道穿城洞而过,路几乎被灌木掩盖,向前钻出灌木丛,一片壮观的“蹄窝”赫然在拐弯处呈现,这就是期盼中的京西古道最壮观的路段。虽然已经在照片中看过了很多次,但真正走进它还是忍不住惊呼。薄雾笼罩下的古道透着一丝神秘,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沿山凿出来的石路被磨的很是平滑,泛着细腻柔和的光泽,很难想象这光滑的路面和旁边粗糙的山体居然是同一种石材。在十余米的路段上,布满了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蹄窝约百余个,略有规则的向前向后排列而去,密集清晰,鬼斧神工。古道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薄雾里,那些古老的故事似乎也就此蔓延开去,任凭你的思绪飘得多远,想象多么丰富,它都能承载下来。
该贴已经同步到 weilongjushi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