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61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攻略] “豫地密码·省直管县”之兰考(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0 15:1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豫地密码·省直管县”之兰考(一)时间:2014-03-17  作者:姚伟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  字体:        访问次数:12
“年轻”兰考源远流长越千年
引子
因为焦裕禄的缘故,兰考广为人知。但作为县名,“兰考”其实是个新名字,
1954年,兰封县与考城县合并,两县各取一字,取名“兰考”。屈指算来,这个县名仅仅使用了60年,在河南“很年轻”,在十个省直管县中“最年轻”。
不过,虽然“兰考”是个新名字,拆开了说,“兰”和“考”却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兰”将近1000年,“考”则将近2000年。
为采写“豫地密码”,我们在兰考走访了文史研究者李瑞军,有关工作人员高合党、王海杰、张彦等,结果发现,兰考历史地名之错综复杂,令人吃惊。这地方的“曾用名”太多了:户牖、仪邑、东昏、东明、戴国、谷县、济阳、甾县、考城、仪封、兰阳等。
这些地名有的很有来头:“兰阳”是宋真宗起的,“考城”是汉章帝起的,“东昏”则是秦始皇起的。说来有趣,“东昏”这个名源自一场雾霾。当年秦始皇东巡,走到今兰考西部,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雾霾,心中十分不爽的始皇帝,“名其地曰东昏”。王莽掌权后,嫌这名儿不好听,改为“东明”,后来这个地名送给了邻县,即今山东东明。
在所有兰考历史地名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仪封”,这个地名与“至圣先师”孔子有关。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连他的学生都不无沮丧,而一位兰考古人却看到了孔子及其学说深远的价值:“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自此后,“木铎”也成为中国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
“请见公园”再现历史场景
兰考县仪封乡南,一座文化公园安宁静谧。公园门内,一块大石上刻着“封人请见夫子处”的红色大字,进了公园,“请见亭”、“请见碑”、“请见书院”和孔子造像错落有致,可以说是一座“请见”主题公园。
显然,公园的设计者有意再现某个历史场景。
大约2500年前,一位老师带着一群学生来到今仪封地面,他们有些疲惫,也有些失落,周游列国的长途旅行,似乎毫无所获。
当时这一带叫做仪邑,是卫国南部的边城,师生们只是想在这里歇歇脚,所以当仪邑“封人”(管边界的官员)请求与那位老师见面时,学生们有些意外,面色中流露着拒绝。
“封人”语气平和:“路过我们这地方的君子,我从来没有不拜见的。”这份气度令人折服,学生们向老师引见了他。
那老师就是孔子,后来被视为“至圣先师”,但当时正处于人生磨难中。“封人”与孔子交谈的内容没有被记录下来,《论语·八佾》只记下了两人相见后“封人”的一句话: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铎是一种大铜铃,分为木铎、金铎两种,“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舌则曰金铎也”。两者的功用不同,“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打仗召集人用金铎,宣布政教法令则用木铎。官员走遍天下,沿途奋力摇动木铎,引起注意,召集民众,作为宣布文告的前奏。所谓“木铎起而千里应”,在古代,这是很管用的信息传播方式,木铎,因此有了一种象征意义。
孔子的时代,中国礼崩乐坏,人心混乱,“王道衰,政教失,强凌弱,众暴寡,百姓纵心,莫知纲纪”。
忧心忡忡、博学深谋的孔子,立足于社会教化,以恢复社会秩序为己任,周游列国,传布“仁义礼智信”,传布王道政治,不正如“天下之木铎”?
仪邑“封人”的木铎之誉,实在有着“穿越千年,视通万里”的思想高度。当时能对孔子有这样认识的人,寥寥无几,即便孔子自己,也曾自嘲地认可别人“丧家狗”的评价。
孔子木铎金声受赞誉
来今兰考前不久,孔子和他的学生去了郑国。在繁华的郑国国都新郑,他和学生们走散了。孔子独自站在东门外等学生,茫然若有所失。
子贡沿路打听孔子,有人对他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这里读yáo),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不得意的样子)若丧家之狗。”
子贡按照指点,找到了孔子,并“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有学者解释,在当时的语境中,“丧家狗”意味着拯救时弊的担当者,但这个词无疑包含着无尽的失意和失落。
孔子一生坚忍不拔,是一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主义者。在那样一个乱离的世道,在周游列国、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漫漫长路上,孔子照样“慷慨讲诵,弦歌不衰”。正如学者魏衍华所说,是因为他“思远”、“志广”,是因为“有一个端正世道的雄心支撑着他”。
十多年里,四处奔波,历遭险难,凄凄惶惶,无人任用,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即使心理再强大,也难免有失落之感。
或许仪邑“封人”“天下木铎”之许来得正是时候。在孔子地位至高无上的后世,他学说的价值和影响自不必说,但在当时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他的所有努力并不是在枉费心机,这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如魏衍华所说:“当孔子弟子在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若有所失时,仪封人‘天下木铎’的赞誉,似乎又给了孔子师徒更坚定的信念。”
事实上,孔子周游列国虽然历遭险难、四处碰壁,却有着重大的意义。十多年的游历,让他走出鲁国,了解到更广大地域的世风民情,这对他的构建和完善儒学有着重大价值;他与当时各诸侯国人士的交流,也为后来儒学在各地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兰考人仍为这片土地上响起过孔子的木铎金声而自豪,称家乡为“过化之地”。
“封人”已逝仪封长留
因为“封人”用来赞誉孔子,“木铎”一词,后来有了丰富的文化含义,是“以匡天下”的象征物。1929年,上海《申报》悬赏征求报纸商标,最终选定采用“木铎”。此后,“木铎”成为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的传统意象。而中国教育工会的会徽、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徽,也都是“木铎”。
古老的仪邑,后来也因“封人”的缘故,成为仪封乡。后来黄河为患豫东,仪封一带“大河经行”,城池、房舍一次次被淤埋,但这片土地始终没有放弃“仪封”之名,金大正九年(公元1232年),“割考、襄(今睢县)、东明三邑地”,设立仪封县。清代仪封县与兰阳县合并,称为兰仪县,后为避溥仪讳,更名为兰封县。
仪邑“封人”无疑是值得尊敬的。他的身上,展现着兰考文化,甚至中原文化的某种特质。
求见孔子时,他所说“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文化心态。主动与高明者相见、交流,这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嫉贤妒能,而是一种包容、开放的文化气度。
兰考,乃至中原,自古为通衢之地,东南西北各色人等行经、汇聚,各种文化交流碰撞,是大中华文化形成的巨大磁力场。正是这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开放、包容的地域文化特色,最少地域偏见,最能兼容南北西东,自古至今,莫不如是。
而兰考“曾用名”众多,也与这种特殊的地理优势密切相关。
说文解字
“兰”字繁体作“蘭”,形声字,从艸阑声。最早的“兰”字见于战国文字中,从艸柬声。自秦代小篆时,始从阑声,这样的写法一直沿用到汉字简化前。汉字简化后,作“兰”,今天看来就是一个记号字了。从简化前的“兰”字来看,从艸,表明其本义应指兰草,菊科,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据《说文》,这是一种有香气的草。《周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xiu)如兰。”兰还可以指兰花,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考”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中,与“老”是同一个字,本像一老人持杖之形。同时期也已出现所持之杖变作“丂(斧柯的象形初文)”形者,从而成为从丂得声的形声字,这种字形直到小篆时还看得十分清晰,如《说文》:“考,老也。从老省,丂声。”到了汉代以后,字形上部慢慢变作“耂”,已经不容易看出最初是老人的形象了。在西周金文和《诗经》中,“寿考”是个常用词,为长寿年老之义,这里作年老讲的“考”应该是用其本义。而更为常见的“祖考”、“烈考”、“皇考”诸词中的“考”,则是对去世父亲的尊称。
(解说专家:齐航福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文学博士古文字学专家)
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河南省东北部
面 积:1116平方公里
方 言:北方方言,中原官话-郑开片
气候条件:东亚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著名景点:焦裕禄纪念园、黄河湾风景区、焦桐五彩园、刘岘纪念馆、张良园等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0 15:1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4-20 15:1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