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闾山大朝阳风景区外天桥沟深处的大朝阳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它始建于辽太宗时期,辽太子耶律倍让皇位于胞弟耶律德光后,携王妃高美人(云云)隐居闾山。
一日游至被当地人称为柏树沟的山谷中,见峰头怪石突兀,谷中溪水潺潺,异草成畴蜂蝶留恋之上,苍松流韵鹂雁唱和其间。尤见西侧山峰神似观世音菩萨怀抱婴儿从天际飘然降临。耶律倍遂发心愿,招募工匠于谷中建三间佛殿,内供观音像一尊。并时常在此居住,因该地背西北朝东南,故取名朝阳寺。
明朝万历年间镇守辽东总兵官李成粱坐衙于北镇(广宁府),时逢仲春,携爱妾五夫人进山踏青,因贪恋谷中美景,在朝阳寺侧设帐小住。总兵携夫人先至观音殿内进香毕,宿在帐中。其夜夫人梦中见观音菩萨抱婴儿入帐,投子入怀,即唤醒总兵备述其异,不得而解。不久五夫人身觉有孕,总兵大喜,始信观音显灵送子。即命大兴土木,扩建寺院,增设大雄宝殿,请入三世如来佛石像供俸,扩建经房、僧舍百余间,更名为大朝阳寺。而后大朝阳寺名极四方,香火四时不绝。2 L2 c1v/ s& D0 d
9·18事变后,日本人占领中国东三省,国人奋起抗日。日寇为防止抗日队伍藏身,在闾山地区实行合村、并户等清乡政策,烧毁邻近山区的民房及寺庙,朝阳寺大部房屋被焚毁,只余观音殿幸免于难。文革初期国家说是战备需要,在朝阳寺旧址上建储备粮库,寺庙遂毁于一旦。
为了弘扬佛教文化,满足广大信众需要,经市政府宗教部门同意,重建大朝阳古刹。由于原庙址被划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新址选在距原址南500米的天桥沟背倚弥勒峰,地位风水极佳。大雄宝殿、经堂、禅房采用应山式建筑风格,随山势而建,错落有致,青瓦红墙掩映在万松林中甚是壮观且非常幽静。大雄宝殿内供俸石佛坐姿像三尊,居中为本师释伽牟尼佛,左侧为阿弥陀佛,右侧为药师佛。这三尊石佛高1.8米,是明代万历年间原大朝阳寺遗存,早在抗战时期日军焚寺后朝阳寺僧侣在信众帮助下,在庙侧掘地窖封藏。1971年修粮库挖地基时被挖出,时正值文革时期,当地一史姓农民带领家人冒着被批斗的风险,乘夜色将佛像左移200米埋在果树园中。2010年闻知重建大朝阳寺慨然捐献。大雄宝殿后的石壁高50余米,壁下有一天然石洞,内供观音菩萨坐像,该石像高1.3米,为宋代雕刻,由信士收藏并捐献。正可谓千年古寺重续香火、盛世和谐再结佛缘。原永安寺释·正全法师为大朝阳寺重建后第一任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