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白郎君
近来网上查过资料,发现马镫这个看似平常的东西竟然很晚才出现。特别是我们以为“铁马金戈”并向往不矣的三国时候,居然没有马镫,那时的人物骑马还蛮费劲的,大大影响俺的感觉。
学术界公认中国最早的马镫,出土在长沙,是公元302年制造。而且只有一只,所以有人认为不是骑马用的马镫,是上马的踏镫,而两只马镫要到十六国时才发现。这种马镫还是木心的,外面包铜皮。其承载力是很难经受实战的考验,所以可能是不习骑术的贵族文人的一种辅助马具。真正的实用的马镫是前燕时期。秦汉时期骑兵是没有马镫的,马鞍也很落后,不过是一种类似褥垫的东,如秦骑兵俑的鞍具、鞍鞯随马背趋在中间微微凹下。鞍的前后不起桥,似一块方形皮革同衬垫 物的结合品。骑坐在这种鞍垫上和骑光背马差不了多少。(但是,霍去病墓古物牛背上有一个小小的镫,难道那时骑马不用马镫骑牛反而用马镫吗?)
所以,可以断定那时骑兵上马是要手扶马背跳上去,骑的时候要两腿紧夹马丧肚子,大大影响了双手使用武器。要不以前不说“骑马”而是“跨马”。所以骑兵的优势很难发挥,在军队编制上,常常车骑不分,乘兵和骑兵编制在一起的。而挑选骑兵也很严格“取年四十以下,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趋绝伦。”体格稍差的人,能做到从容上马、跨在马上不摔下来都很难。
看了明老大转贴的三国人物都有病,真让人爆笑一顿。不过,虽然诸葛亮有腿病故而坐轮椅子之说是搞笑,但想起三国演义里别的人物都骑着马,只有诸葛亮一人坐车,显得仙风道骨不同凡响。但想到三国时候骑马那么挺不容易,做大将了,年过四十、五十,如何跳得上马?或者胖一些的,也跳不上马(可不是说周瑜啊,我已经怕了我们东吴的MM了!)总是踩着士兵的后背上马也很贻误战机,再说上马都不行更不要提夹在飞驰的战马上。
所以,我估计我们熟悉的那些三国形武将们可能坐车的时候要比骑马多。坐车可以节省很多体力,让主将有精力思考。就好象现代,到46年的时候,老一辈革命家们纷纷把马扔了坐上吉普车。而刘备入蜀时还把好马让给庞统,说明那时确实骑马不容易,刘备虽然年长,但一生戎马,肯定骑得挺油的,庞统一个书生,很难适应行军打仗的生活。刘备入蜀不带诸葛亮去可能是爱护他,如果说诸葛亮腿真的不好,怎么适应得了那么险恶的地势和紧急多变战争生活?
梦里,奔驰在荒凉的原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