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建立以后,山西处于祖国的第二级阶梯上,山西周围的冀、鲁、豫诸省(华北平原)位于第一阶梯。一、二阶梯之间的一个天然屏障就是绵亘千里的巍巍太行山。从远古到近代,晋冀、晋豫的交通就只有少数几个孔道,这些孔道又都是峭壁巉岩,艰险难行,古人因有"太行八径"之说。数千年来,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在太行险道上设关陈兵,据险以守,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虹梯关位于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臭水峧村东约10公里处,地处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衔接处,扼守着晋豫古道。据清康熙三十二年本《平顺县志》记载:"虹梯关在张井里柏木都,县东北。二关(虹梯关、玉峡关)俱与河南林县接壤。嘉靖八年夏公建立,有碑铭。"另据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修晋豫古道碑记载:"自古上党居天之脊,如黑云之在半天,而虹梯关又如虹霓之在半天,更居上党之脊……关在万山之巅,鸟道羊肠绵亘十数里,一夫当路万夫莫开,险莫其焉。
虹梯关关隘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现存为民国二年(1913)重修,青石拱券,面东北坐西南,外临悬崖,内依峭壁,通高4.5米,宽5余米,券高3.45米,宽2.5米,进深3余米。原有门开启,现存仍有拦腰挡门窝眼。
去年秋季,曾经走了岩头村——安凹村——杏圪道村——臭水峧村——南背阳村——小梯沟——三通碑——虹梯关关隘——梯后。 行程约30公里。
特别提醒:初次走虹梯古道的驴友,过关隘后约二十几米处,有一岔路口,直上到北秋房行政村所辖的岩头村。如果再到臭水峧,还得走15公里的沙土公路,到杏圪道村后再次翻越一道山岭,下山到臭水峧村。左拐到三通碑——小梯沟——南背阳村,再翻越一道山岭即到臭水峧(其实这条道是真正的古道)约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