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蜻蜓 于 2014-5-10 10:00 编辑
雨中登泰山 提到雨中登泰山,不禁使我们想起上学的时候,学过的那篇散文《雨中登泰山》,作者李健吾。真不记得是在哪个年级学的了,回忆起来就觉得那个时候,那个年代,登泰山是一种很遥远且望山莫及的事情。没成想在今天我亲身经历了一次雨中登泰山,而且是第三次登泰山了。
泰山,又名岱山。古人以其山势雄伟,为诸山所宗而尊为“岱宗”。泰山是“五岳”之一,因居东,名“东岳”(其余为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北,山峰海拔1545米,泰山素以雄伟、庄严、挺拔、壮观著称。我国历代有许多帝王都曾来到过泰山,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为封禅。郭沫若曽说泰山“自然胜景之外,还有历代文人遗迹。泰山应当说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
随着我们国家的繁荣,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再不是一种奢侈的事情。单位也经常组织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去各地的景区旅游、休养。1989年10月和1992年10月我就两次来到泰山天津市职工疗养院休养。那个年代,没有上山的公交车和缆车,只有自己从泰山脚下的岱庙大红门登山(途径关帝庙、一天门、孔子登临处、万仙楼、斗母宫、三官庙、碧霞灵应宫、歇马崖、四槐树、壶天阁、步天桥、中天门、云步桥、五大夫松、朝阳洞、对松亭、十八盘、升仙坊、南天门、天街、孔子庙、碧霞祠、日观峰、玉皇顶,五、六个小时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筋骨、肌肉酸痛,换来的是欢笑、快乐和自豪);更没有手机、照相机来拍照。如今的变化太大了,从泰山脚下就可以坐观光车到达中天门,再坐缆车到达南天门,走一小段路就能达到玉皇顶了。
2014年4月25日—27日我受泰山酒业集团天津分公司的邀请,来到了泰安市、济南市游览了岱庙、泰山、大明湖、趵突泉,第三次登上了泰山。
26日周六早晨,阴云笼罩,雾气蒙蒙(气象预报,阴有小雨)。我们一行来到了泰山脚下。领队发给大家雨衣,统计了上山坐公交车、缆车的人数,我当然排在坐公交车、缆车的名单之列。可是我谢绝了。我虽然在这个五十人的团队里年龄大的排在第四位,可是我有一颗不服老、不服输的年轻心,仍想再次挑战一下自我。 下小雨了,正好来一个雨中登泰山。
在雨中登山的经历,没有散文说的那样有意境,那样诗情画意,反倒感觉很郁闷,很压抑。因为穿的雨衣散热不好,全身出汗都湿透了,很闷;再有都是自己闷头登山,没办法和朋友们交流和欣赏美景;更没办法拍摄留下倩影;满头是汗、浑身湿乎乎的、鞋也湿透了。
也忘了爬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爬到什么地方,雨终于停了。这才拿出手机、相机拍照。也算证明我自己登过泰山,在雨中登过泰山。
真得很累,走走停停,不时抬头望望被雨雾笼罩的而看不清楚的泰山,看见的只是红、蓝、黄、粉色雨衣的背影人。
一些年少的孩子们从我身边走过,听口音是北京来的;还有很多年轻人,河北的、河南的、东北的、山东的···从我身边缓缓走过,真是很羡慕他们!当年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呀!
看见挑担送货的登山人,艰难地攀登着···没有赞赏的语言和羡慕的目光,生活所迫呀,大家都谦让的避开,为他让路,心里默默地为他祈祷祝福。
背着孩子的父亲登山来了、抱着孩子的母亲也登山来了,看见年龄稍大又懂事的孩子,我就上前说几句话“孩子,记事了吧,瞧你爸爸妈妈背着你、抱着你登山多累呀,等你大了,也要背爸爸妈妈,爸爸妈妈老了要好好孝敬他们。”
来情绪了,时不时的大喊一声,加油!给与我同行的、不相认的人们鼓励。同时也鼓励我自己。
一会帮人家照相,一会请人家给我照。 快到了!加油!
泰山!我来啦! 拥抱泰山!
中午我登上了山顶,与同行来的人照相合影。 向下望去,满山都是在雨雾中笼罩着,
坐在饭店休息时,回忆起了那篇散文《雨中登泰山》,摘选一段与你共享··· “我们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㳠㳠,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蹚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发现沙石全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靠住二天门的石坊,向四下里眺望,我又是骄傲,又是担心。骄傲我已经走了一半的山路,担心自己走不了另一半的山路。云薄了,雾又上来。我们歇歇走走,走走歇歇,如今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困难似乎并不存在,眼面前是一段平坦的下坡土路,年轻人跳跳蹦蹦,走了下去,我也像年轻了一样,有说有笑,跟在他们后头。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从下坡路转到上坡路,山势陡峭,上升的坡度越来越大。路一直是宽整的,只有探出身子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站在深不可测的山沟边,明明有水流,却听不见水声。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想凑近了看,隔着辽阔的山沟,走不过去。我们正在赞不绝口,发现已经来到一座石桥跟前,自己还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细雨打湿了浑身上下。原来我们遇到另一类型的飞瀑,紧贴桥后,我们不提防,几乎和它撞个正着。水面有两三丈宽,离地不高,发出一泻千里的龙虎声威,打着桥下奇形怪状的石头,口沫喷的老远。从这时候起,山涧又从左侧转到右侧,水声淙淙,跟我们跟到南天门。”
在山上简单用过午餐,开始下山了。
劳累的我依然很顽皮的做出各样的动作,效仿着青年人金鸡独立··· 不停的鼓励正在上山的人,加油!
有时候还向过往的人谎报军情,嗯,快到了,加油吧!有时候善良的谎言也会起到鼓励他们顽强向上、继续攀登的作用。
终于回到车上与大家集合了,腿很酸痛,身体很疲惫,可是内心真的很畅快,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一种夙愿---雨中登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