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乌托邦ゞ闲聊 于 2014-5-12 15:53 编辑
一面坡普照寺
编辑
普照寺,座落在中东铁路中部一面坡镇南山,筹建于伪大同元年(1932年)。由于日本入侵东北,伪康德五年(1936年)始建成。寺院建于半山腰中,可以高临下瞰一面坡全景。寺院东西占地三亩余。庙堂宏伟壮观,彩塑威严。同当时营口的“愣严寺”哈尔滨的“极乐寺”并称为东北的三大寺。它的兴建对尚志的经济文化发展有较深远的影响。
一 修庙缘起
1907年,中东铁路通车后,一面坡地区的经济渐次发达,市场繁荣,人口剧增,迅速形成了商号林立,贾客云集的局面。一面坡独特的自然风光,也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于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连接五常、延寿、方正、宾县、海林的交通枢纽,所以历来为兵所必争。中东铁路建成初年,为保护铁路运输和掠夺森林资源,沙俄仅在一面坡就驻有中东铁路护路军一个团约八百余人的兵力。为方便其官兵中东正教徒的活动,海参崴教区在一面坡路北修建东正教堂(谢尔盖教堂),并相应修建公园,疗养院设施,随之划定一面坡铁北地区为俄人活动的特别区域。一面坡恬淡幽静的自然景观,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人。旅游业的发达,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该地的经济繁荣。1932年地方绅士(戴溪泉、袁澹溪、袁春如)面对路北俄人建筑邻次栉比而阻步华人入内的状况,感到民族感情大受压抑,于是针锋相对的提出修建庙宇,此时天台寺正创建弘法支院,由定西大师和乘一大师发起,地方商会亦动员各界捐资修庙乐善好施为荣,其中公合利、裕丰恒、万兴源、德盛永、德盛泉、蚨顺泰、和顺成、同聚源各商号积极赞助,所费不资,遂于1932年捐得大洋3000元,日本侵东北没有动工,时各方人士为选择建庙地址颇费踌躇,一面坡系山间盆地,四面环山,北山因地势较陡,山麓面积小无法动工,若建南山腰可眺望一面坡全城景色,据此,一致议定在南山建庙,于1934年6月破土动工,历两年零十个月,于1936年4月工程告竣工之日。
法师取大藏经中禅语“普照众生”之意,宣名“普照寺’。是年旧寺,长春伯野寺,哈尔滨极乐寺请来僧众大师约30多人上殿诵经,讲课和进行佛事斋仪活动,(天台宗四十四代祖上倓下虚大师曾诼锡在此弘法过,1940年6月底佛教宣讲堂,讲心经。),后由哈尔滨极乐寺派来法师卢任方丈,主持普照寺,是为普照寺第一任方丈。
二 建筑格局
普照寺坐南,面北,寺后依山势筑围墙.进入山门后,院内铺设整齐石条,正为大殿,两侧配殿,配殿前出廊,内塑四大金刚(东西各二),,脚踩八大怪,森严可怕。正殿内释伽牟尼像一尊,高一米许,座前设有大铜香炉、香案、烛台等器物。后殿,阿弥佗佛站莲花铜像,观音菩萨站莲花铜像和佛事器具。庙大殿东侧有僧舍九间,房子东下角有泉井一眼,庙后僧人开辟数十亩地,尽植杏树,每到春季,杏花似锦,招来游人。每年旧历四月十八日庙会,唱戏三天,更是热闹一时,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成为哈尔滨地区有名佛事活动基地。
三 寺庙管理
普照寺伪康德四年(1936年)建成后,由极乐寺派第一任法师如光(定西)接任方丈,主持山门,后如光法师调走,由定僧法师任方丈,定僧在鞍山千山出家,当过首壮。其后是:第三任方丈 普瑞法师、第四任方丈 成懿法师、第五任方丈 申新法师、第六任方丈王宝生,依兰县人,随成懿法师在长春出家,宝生1942年出家时24岁。曾在长春伯野寺任过监院,1945年初从成懿法师到普照寺,一直到光复。东北解放后,普照寺曾一度做为解放军的医院,但寺院和僧侣并没有受到冲击,光复后僧侣有些流向南方,普照寺只剩十余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8月;一面坡中学师生“破四旧”来到普照寺。将铜钟放下,佛经搬出,举火烧梵。并将庙内佛像全部砸坏,泥塑砸碎,铜像砸扁,连同庙内铜钟和香炉一并卖到废品收购站,这对我县的文化史是一次劫难,是一次较重的损失,庙内僧侣被遣散。对六名僧徒的安排是:宝生法师,是年56岁,普照寺方丈,安排在一面坡南乐大队,翌年不堪忍受劳累和群众侮辱之苦,1967年含恨自杀。宝刚和尚,曾做过监院,俗名兰成新,令其投奔其女婿。宝朗和尚,俗名谢殿臣。伪康德十年(1943年)在长春受戒出家,当年28岁,从定僧念经,后随定僧到普照寺,在寺内做值日僧(做饭),1949年复到长春受戒,1962年3月又回到普照寺。1966年投奔其妹妹。1989年--1992年积极发起重建普照寺,未果,圆寂后,葬于庙后南山。致富和尚,俗名杨致富,安排在一面坡永昌大队。静慧和尚,安排在一面坡永昌大队。赵汝起(居士)安排在一面坡南乐大队。此后,普照寺一直做为一面坡第二中学校址。
2003年一面坡一中和一面坡二中合并,在黑龙江省佛协的指导下,尚志市宗教局和一面坡镇政府礼请释昌修师傅重修普照寺,截止到2008年共投资1800万,完成了大雄宝殿、天王殿、祖师殿、伽蓝殿、钟楼、鼓楼等建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