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只需抬起腿就能上去车,可是古人骑马,那么高的马是怎么上去的呢?难道真的踩着人上去的吗?
上马石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
人体与马匹高度的差异,是上马石面世的根本原因,尤其在马镫还不曾发明之前。据说,早在秦汉之际,上马石就已经出现,当时主要用于驿站,用以帮助驿卒飞身上马,以最快的速度传政达令及通报军情。之后历代相传,上马石日益成为世人不可或缺之物。至明代,全国驿站共有两千多座,上马石的数量由此可见一斑。上马石最辉耀的时期,或许当属清朝。清朝统治者有骑马狩猎之祖习,曾明文规定满洲官员出门,无论文武,均须乘马,以示不忘先祖遗风。
其石面一般雕以云纹或动植物图案,有的还涂以色彩,与大门和影壁相呼应,以增添宅门空间的富丽堂皇。
大朝阳山城的上马石属清代遗物,斜坡三阶:第一阶雕有云龙,第二阶雕有一株茂松,第三阶则雕有大朵牡丹。其所有浮雕形态均保存完好,看上去古香古色而气派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