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兴政,你清华大学毕业了吗
bloodyak赵兴政(设置备注)
http://weibo.com/u/1831945853
自由攀登者 KAILAS赞助运动员
巨蟹座 北京 海淀区 毕业于清华大学 公司北京爱巅... 标签
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前夕,作为这一盛事的纪念活动之一,清华大学登山队与台湾的国立清华大学登山社共同组建了一支联合登山队,进行校庆共攀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峰(6621m)的活动。活动的攀登队队长名叫赵兴政,2007年作为石嘴山市惠农区的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活动结束后不久,赵兴政成为了清华大学登山队的队长。
如果对于赵兴政的介绍就停留在他成为清华大学登山队队长的这一刻,这将会是一篇典型的励志型人物小传。但实际情况远不是这么简单。2011年春天,22岁的赵兴政作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放弃清华学业,成为一名专业攀登者。
2月16日,当记者多方联系到正在四川担任高山向导的赵兴政,并再次问他,为什么要放弃人人羡慕的学业而去“不务正业”地当什么攀登者时?赵兴政回答:“不管学多少东西,拿多高的文聘,为的不过是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现在我在攀登的过程中已经找到我的价值和终其一生要追寻的事业,学历、文聘还重要吗?”
初登雪山,“逼迫”父母签下“生死状”
在上高中时,赵兴政就是石嘴山一中的一个传奇人物:逃课、打游戏……同时又是学校成绩数一数二的尖子生,后来考入清华大学。
在大学的头两年,赵兴政的生活还算常规,除了学习外,在校学生会担任职务,奥运会期间去当志愿者。大二时,他得知校登山队在招人,喜爱冒险并且从小对登山很有兴趣的他很快去报了名。
选拔后不久,清华登山队选择在当年暑假攀登素有“冰山之父”之称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因为攀爬雪山存在风险,学校要求所有队员要让家长签署一份同意书。这份相当于“生死状”的同意书,自然在赵兴政的父母那里引来了轩然大波。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僵持后,父母终因拗不过儿子的坚持,在同意书上签了字。而这一次慕士塔格峰的攀登,开启了赵兴政对高山、对攀爬的强烈兴趣,也开启了他人生的一条崭新的道路。
在雪山下写下遗书
2009年7月,新疆慕士塔格峰的攀登,至今仍深刻地留在赵兴政脑海里,那是他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雪山。在雪山下,赵兴政写好了遗书,安排了一旦发生意外的“身后事”后,才出发上山。在雪山上,队友们瞒着赵兴政做了小蛋糕,陪他度过了第一个高海拔的生日;冲锋组第一天冲顶失败,队长为了让队员们在第二天的冲顶中保有良好的状态,在拥挤的小帐篷角落蹲了一整夜,给大家腾出地方好好休息……所有这些小小的细节,那种个人状态最自然最原始的表现,和人与人之间最直白最纯粹的相处,让赵兴政欲罢不能地爱上了登山这项运动。
“攀登的魅力,并不是只有人们通常理解的挑战极限,看到美景那么简单,还有在那种随时都有可能命悬一线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责任、信任。当你将生死抛开完成一次登顶后,那些景色反倒是其次了,行程中团队中彼此的付出,每走过一个艰难的节点时付出的智慧和努力,会让人有很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悟。”赵兴政说道。
从那以后,赵兴政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到了登山和与登山有关的知识补充上去了,同时他还萌生了将攀登作为自己的职业规划的想法。
放弃学业成为自由攀登者从新疆回来后不久,赵兴政就萌生了做一名专业攀爬者的想法。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一边参加校登山队组织的登山活动,一边在全国登山者的圈子里寻找一切攀爬的机会,同时也在想尽办法说服父母同意他的想法。
能从清华大学毕业,就意味着一份高收入的好工作,放弃这条金光灿烂的道路,去做看来是“不务正业”的攀爬,不仅在赵兴政的父母眼里,就是任何一个人看来,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赵兴政却认为他现在很幸运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就是想跳出那个循环,做自己愿意为其全身心付出的事情。”
让赵兴政深感欣慰的是,父母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最终在儿子坚定的信念下,同意了他放弃学业专职从事攀登的做法,“挺感谢父母的,被迫接受了我的选择,为我承受了那么多来自外界的压力。”
生命的意义体现在攀爬中2011年春天,赵兴政离开了清华园,成为了他梦想中的自由攀登者,也是全国不到100个自由攀登者中最年轻的一个。在户外俱乐部做攀爬教练和为登山的驴友做高山向导,是赵兴政维持自己攀爬开销的收入来源。
如今赵兴政已经征服了云南的哈巴雪山,四川的玄武峰、阿妣峰等16座雪山。接下来他的攀登计划是:5月美国麦金山,6月四川雀儿山,7月新疆……攀爬出成绩,在业内获得认可,拿到一些品牌的赞助,可以更加无后顾之忧地攀登,是赵兴政目前的目标。同时他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国内的攀爬行业带来推进,“我国的攀爬还是比较落后,尤其在观念上。中国专业做攀爬的人很少,希望我在技术和观念上都能对国内的攀爬行业起到一定的作用。”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赵兴政告诉记者,“做教练和做高山向导可能远不及我完成学业,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来得轻松,但是做的是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工作也和爱好一致,这样的状态,对我来说才是最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