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349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攻略] 手牵手,雨中行——记南太行穿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21 21:0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幸福的洋洋 于 2014-7-8 13:59 编辑

手牵手,雨中行 ——记南太行穿越(一)
   从巨大的地理沙盘上看,连绵的太行山像一堵突如其来的墙,屹立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西边。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它既是中国地理的第三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也是中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同时还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自古以来,人们提到太行山时常说“八百里太行”:那是指这座逶迤于河北、山西和河南三省之间的山脉,它的总长度约400公里。人们把太行山分为三段,即:北太行、南太行和西太行。而南太行以其雄伟壮丽,风光无限,独占鳌头。它自北向南延伸,至新乡境内明显转折,剧烈的地质构造运动,孕育出太行山水这样的绝世之作。这里的峡谷、山水、林泉,风景如画,浑然天成,似风景秀丽的山水画卷,充满了神韵。引得无数驴友和游人竞相追逐,一览南太行的壮景。

南太行穿越路线图示

     2014年4月17日,由鞍山市雪豹户外群群主发起,来自两个省(吉林省、辽宁省)三座城市(吉林市、丹东市、鞍山市)的55名驴友(其中鞍山雪豹户外29人,丹东7人,吉林极度自由户外19人)乘坐K128次列车,开始南太行穿越之旅……
    一路上,大家把酒欢歌,笑声不断,共话多年登山感言。大概乘坐18个小时的火车,于18日上午11:40分,到达河南的新乡火车站。55名驴友在此集结,合影留念。美丽而壮观的南太行,我们来了……

南太行穿越——55人新乡火车站集结  
     此时,新乡下起毛毛细雨,古朴的城市,在雨中显得格外朦胧。12:10分大家乘坐包车前往穿越南太行的第一站双底村。凭窗而望,绿油油的麦子就像绿色的毛毯平铺道的两旁,可隐隐闻到它的清香,半自动的耕作机停靠路的两侧。途经的隧道,盘旋的山路,云里雾里的山峦,时隐时现,仿佛天然的水墨画,引得身边驴友啧啧称赞。真的好美,如果不是雨天,或许看不到这朦胧的南太行,一马平川的麦田,高耸陡峭的悬崖,直插云霄的峭壁,弯弯曲曲的山路,还有那传统的青砖瓦房,红瓷镶嵌的门楼,都是那么的亲切和自然……

南太行穿越——前往双底村的路上
     行车约2个半小时,我们到达双底村一户农家度假村,15点开始进入白径古道,来到一座新建的门楼,上书“晋门”二字,入“晋门”就是有名的七十二拐了。踏着卵石、青石铺成的古道,仿佛回到那久远的年代。
   
南太行穿越——前往双底村的七十二拐
     从已建成的“白陉景区简介”石刻上得知,白径古道属太行八径之一,连通山西陵川与河南辉县,3000多年来,一直是晋东南与豫北之间的重要孔道。早在春秋时,齐晋争霸,齐师由此入而伐晋。白径古道之字形盘旋于山腰,现在栈道上还留存着多处历史印迹,目前只有景区的5公里保存完好。古道宽约2米,为了降低坡度古道共有72个拐,同时两侧建有一、二尺高的挡墙,设计巧妙,非常安全。用山间石块就地取材铺成,石灰岩山石被无数次踩踏后,会泛白色,也许这就是白陉之名的来由。白陉也是太行百姓的生存之道,直到1968年峡谷简易公路修通前,这条古道一直是晋豫客商来往的捷径。

南太行穿越——七十二拐的石阶
        我们边走边感叹古人的智慧。拐来拐去,一组倾颓的屋舍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小庙和几间石屋,年岁久远。如今小庙和石屋的屋顶均已垮塌,更显出一种苍凉。小庙中,一块大清嘉庆十八年的界碑,引起了我的注意,可惜碑上的字迹已很模糊,但仍能隐隐辨出“诚当两省之要害……”字样。不久我们就来到了窟窿山。山顶部有一透明窟窿,传说是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时挂担杖勾的地方。
  
南太行穿越——七十二拐的古庙

   
南太行穿越——七十二拐的窟窿山

     过了窟窿山,也就到达了白陉的制高点。凭栏远眺,奇峰巍峨,森林茂密,层林尽染,风景如画。古道下方几十米处,一条水渠同古道一样在山腰缠绕,其走向与古道相同,那是十里河电站的引水渠。而在更深的谷底,一条水泥公路象长蛇一样蜿蜒,正是这条公路取代了我们脚下这条古道。漫步于古道之上,古道、古洞、水渠、公路在黑毛沟大峡谷内时隐时现、遥相呼应,茂密的树木以及绿油油的芳草让太行山显出了她的柔美,简直就是一副绝美的天然油画。

南太行穿越——七十二拐的十里河电站的引水渠

     走了近两个小时,我们来到了那座民国十九年建造的行巅第一桥。说起来,海拔这么高,桥体又这么大,又建在太行山上,称其为“行巅第一桥”也名副其实。   

南太行穿越——七十二拐的行巅第一桥新旧对比
      
    出“白陉”牌楼就下了古道,我们从黑毛沟沿谷底公路回返。进入黑毛沟,顿觉天黑地暗、寒气袭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只见宽不过一、二十米的峡谷,深足有数百米,两侧垂立的石壁如刀削一般,而崖壁上那些摇摇欲坠的危石更让人毛骨耸然。据说,黑毛沟是太行山南段最深的一条大峡谷,长约10华里,峡谷蜿蜒、峭壁耸峙、景观遍布,集太行山水风光之雄、奇、险、秀于一身,景色极其壮美。两边悬崖绝壁犬牙交错、荫天敝日,仰头只见一线蓝天,所以有“一线天”之称。有几处斗折曲陉,前不见出口,后不见来路,似被石壁禁锢,直到转过急弯,才峰回路转,豁然开朗。走出黑毛沟返到了双底村我们租住的农舍。当天,我们徒步穿越计12公里。

南太行穿越——七十二拐的出口“白陉牌楼”


南太行穿越——黑毛沟峡谷入口处


南太行穿越——黑毛沟

     晚上,驴友们似乎饿了,亦或是换个口味吧,吃着粗茶淡饭,都感觉津津有味。屋蓬外的雨依然下着,看不到繁星点点、月色朦胧,但是大家依然兴致浓浓,畅所欲言,酒意正酣。稍息片刻,都回到各自的营房,就寝安睡,备战新的征程……

南太行穿越——双底村晚宴
   
    19日晨,天仍然下着蒙蒙细雨。6时35分,55人整装待发,进入大美南太行的第一天穿越。
    走出我们居住的度假村向东走,徒步不到一刻钟,我们来到了磨河壶口瀑布。眼前的美景把我们惊呆了:谷底岩石裸露、流水狂泻,潭瀑相连,时而收束,时而展开,酷似微缩的黄河壶口。磨河穿梭荡漾在其间,平添了无限的灵气,这里平坦开阔,清澈见底的溪流,让人心无旁骛。我们信马由缰、拍照戏水。7时10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小壶口瀑布,向红豆杉大峡谷右侧行进。雨还在下着,轻轻敲打在每位驴友的面庞,轻柔而畅快,像是在抚慰。原汁原味的南太行风光,奇峰异石倒映于水中,伴着云雾缭绕,恍如人间仙境,可以说是步步有美景,步步景不同,让人如醉如痴。

南太行穿越——磨河小壶口瀑布

    据说,红豆杉大峡谷深处有一秦家磨庄园,是一个秦姓庄园主建立的,他在峡谷中拥有大片土地,在水流上游按72盘石磨,垄断了当地水磨的经营。这条峡谷内村庄的兴起与秦庄主密切相关,所以这条峡谷叫秦家磨峡谷。我们又来到一处养红鳟鱼的地方,老板正是利用了这儿清澈的河水发了大财。

南太行穿越——红豆杉大峡谷红鳟鱼饲养池

    8时10分,我们抵达碎石坡,经过短暂的修整和小憩,在碎石坡右转上山。不到三个小时,我们登顶。品味原生态的环境,仰望雨雾缭绕的天空,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远山的重峦叠嶂,难得一见的人间美景,似乎忘记了疲惫和饥渴。

南太行穿越——碎石场


南太行穿越——碎石坡


南太行穿越——登顶风光


南太行穿越——登顶合影

南太行穿越——山间风光

    雨还在稀稀拉拉的下着,似乎预示天气骤变带给我们的诸多凶险。很快,我们顺着山路奔向下一个目的地——马武寨。走进马武寨,亲切自然,少了些许惊险,漫山呈梯田式的庄稼,祥和而温馨,古朴的石砌房屋,整洁而不失典雅。大家争先照相后,顺村庄的右侧行进,进入马武寨的马武沟。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峡壁上原生态放牧的景致。羊粪漫道都是,还伴着腥骚味,羊儿时而站在山的半山腰嬉闹,时而跳跃到崖面卖呆,似乎欢迎我们似地,左顾右盼,一点也没有害怕和恐惧的表情。我们感慨:景美羊儿肥,一幅大自然放牧的油墨画印记于心……

南太行穿越——马武寨


南太行穿越——马武寨


南太行穿越——马武寨


南太行穿越——峡壁放牧

    告别了羊群生活的一亩三分地,进入了下一个峰景线,那就是巍然壮观,极具野性美的一线天。听说每年,慕名而来的驴友在这失去生命的有几个。听起来就很胆战心惊了,更何况是在雨中穿行,增加了不少难度。起初的行进,是滩石,稍不留神就会崴脚,湿滑的石阶也给我们制造了很多麻烦。
  
南太行穿越——一线天入口处


南太行穿越——一线天湿滑的石阶


南太行穿越——七星潭


南太行穿越——七星潭

     突然,道路陡急下跌,来到最危险的地方了。河槽石头湿滑得惊人,谷底与周围峰岭落差近千米,那凹陷的深水潭,扔下一块石头,扑腾的声音都能让你毛骨悚然。深潭旁边断断续续、不同程度受损的铁索链也让我们没有一丝的安全感。此时领队菜谱告诉大家要冷静,互帮互助。然后他身先士卒,以身范险,第一个冲在了前面,我们看着都惊呆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于是,大家手牵手,在雨中前行,纵情于驴友间生死互助一线牵的忘我精神,忘却了畏缩。

南太行穿越—— 一线天凹陷的深潭


南太行穿越—— 一线天的崖壁行走


南太行穿越——一线天湿滑的深潭


南太行穿越——一线天湿滑的深潭


南太行穿越——一线天险峻的石壁

     下午15时20分,我们很顺利地抵达了这次穿越中唯一一个未通公路、仅有七户人家的村庄——抱犊村。村子周围的山峰,植被茂密,绿荫葱葱。看着万峰层叠、云雾缭绕的景象,我们记不得刚经历过的百般疲惫与惊险,放下行囊,径直奔向天然壮景——老龙口瀑布!
  
南太行穿越——抱犊村


南太行穿越——抱犊村合影

     老龙口瀑布地处800多米高的断崖峭壁上,常年河水冲刷的河床和滩石都是红色的。虽然没有赶上雨水的旺季,也没亲眼目睹老龙口瀑布飞溅谷底的壮观景象。但是,看着这如同刀劈斧砍般险峻无比的悬崖峭壁,凭借想象,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老龙口瀑布水流湍急时一泻千里的情境,一点都不过分。

南太行穿越——抱犊村老龙口断崖
  

南太行穿越——抱犊村老龙口干涸的河道


南太行穿越——抱犊村老龙口瀑布俯视图


南太行穿越——抱犊村老龙口瀑布合影
         
    夜幕徐徐降临,55名驴友围坐桌前,细细品味淳朴厚道的庄稼人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农家宴。由于抱犊村的闭塞,交通的极不便利,纯生态的东西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房屋是石头、地面是石头、围墙是石头,还有石磨、石凳、石灶、石槽等等。村民的穿着给我们的感觉像是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

南太行穿越——抱犊村晚宴


南太行穿越——抱犊村女舍



南太行穿越——抱犊村男舍
    夜已深,抱犊村的月光格外地皎洁,回想一天30多公里的穿越路线,既惊又险的一线天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慨,驴友间亲如一家、相濡以沫的情景,一幕幕又展现在眼前......


南太行穿越——抱犊村月夜


南太行穿越——驴友老崔凌晨拍摄:抱犊村的月亮


南太行穿越——抱犊村驴友亲如一家的泡脚场景

(待续)

点评

好线路,文字很美,希望能看到美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22 18:02
2#
发表于 2014-5-21 23:00:44 | 只看该作者
{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5-22 17:53:31 | 只看该作者
沙海绿洲 发表于 2014-5-21 23: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5-22 18:02:19 | 只看该作者
好线路,文字很美,希望能看到美图

点评

呵呵,又重新做了处理,累坏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6 13: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5-22 21:1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2:20:44 | 只看该作者
鞍山沧海 发表于 2014-5-22 18:02
好线路,文字很美,希望能看到美图

到我空间看吧!认识登山前辈很高兴!
http://user.qzone.qq.com/124638802/ma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3:17:31 | 只看该作者
鞍山沧海 发表于 2014-5-22 18:02
好线路,文字很美,希望能看到美图

呵呵,又重新做了处理,累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