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户外之:疯狂的椒蒿 椒蒿,最早是闺蜜尹儿给的。她从冰箱的冷冻室里,拿出一团绿意盎然的草草,
就是三道岭的野生椒蒿。以前在饭馆里吃过椒蒿土豆丝,对那个独特的味道甚是
赏识和喜爱。 所以尹儿的馈赠令我惊喜不已。对于那一团,真正是当了调味品般谨慎的食用了很久。
去年,苏拉夏的行走路线上赫然写着拔椒蒿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报了名的确有,而
且从那次开始学会了辨识、品尝和寻找。 苏拉夏的椒蒿,需要你带着耐心和信心一路
寻觅,尽管看到的都是被掐头去尾又发出的小嫩芽,依然乐此不疲的将手伸向丛生的
芨芨草中,任由手腕甚至胳膊划出无数杂乱的痕迹,然收获寥寥。物以稀为贵,得之
不易的椒蒿,在冰箱里也蛰伏了很久才依依不舍的被裹入腹中。
6月14日的专采椒蒿之旅活动是绿野征途户外俱乐部发布的,初见,即让我两眼
放光,内心窃喜。且全程无固定徒步线路,下车就采椒蒿,转场继续采椒蒿,期
间更是无须动足,人移车动。 加之,核磁共振的惊吓使得我愈加想出去走走,赶
在结果出来之前,我要继续若无其事的徒步一次,所以早在周一我就以暂定的名
义占了坑。 尽管有了苏拉夏的经历,我不敢畅想此次的收获会是怎样的。还是悄悄准备了两 无纺布袋子:一袋子椒蒿,一袋子荨麻草,信心满满,独自出发。 户外爱好者的大增,让同行的旧识只有尘埃落定、跟我走和唯一。好在此次的重 中之重是椒蒿,与谁同行都是其次了。
东白杨沟在乌鲁木齐河上游的东侧,近似于东西走向,全长约8公里,与西
白杨沟遥遥相对。河床内多巨石,草如茵,泉水凛冽,树木参天,谷底宽广,山
花遍 地。具体位置是我去年去过的铁湖路线的沟底,由于海拔偏高,所以尽管六月中
旬这里的椒蒿依然会水灵灵、绿油油、鲜嫩嫩的。 果然,一进山的路边,仅仅是一个十分钟的小小逗留,我们便看到了丛生的椒 蒿,迎风招手,可惜刚采了一小把就被牧民遣散。因为是牧场内,所以我们悻悻 然继续前行。一旦看到了实物,心情顿时欢愉起来。 继续前行三公里到达海拔约2400米的地方,车子终于停下来了。 还没来得及舒展身体,面部已是瞠目结舌啦!我的天啊,这哪里是野生椒蒿嘛,
放眼望去,你一定会以为你进了百亩椒蒿良田呢。
根本不用抬眼寻觅,你弯着个身子挪动脚步就行了。也不用一根一根的采摘,你 尽可以放心一把抓起,揪下顶 端最鲜嫩的部分,然后头都不要回,继续走,一边走,一边采。不对,这样你感 觉不到椒蒿的疯狂和盛况,已经不叫采摘,我觉得用薅这个字更合适! 十几个队员,分散状况简直是难得的亲近。也就三五米之外,处处皆队友。每个
人的手里都是沉甸甸的,你就听唯一那个惊叹吧!
她欣喜的程度远远超过我,手 里不停,嘴巴不闲:“哎呀,天蝎,太多了,太多了!你到这里来啊!快到这里
来!!”忙得眼手不能停的我哪里有空应答。两袋子的成就仅仅是不到两个小时
的耗费。 我抬起头开始得瑟了:唯一,找年轻的摘,你那里太老了。唯一,我们坐在这里 摘会吧。唯一,袋子太重了,我们歇会吧。 等到午饭时,过来吃饭的不到十人,其余的还在拼命地薅。 跟我走的火锅虽然没有底料,却被新鲜的椒蒿唱了主角。 跟屁虫、唯一和我轮番 去河边现采摘、洗净,然后丢到锅子里,这些个薅野菜能手当然也是些顶级的吃 货。以至于我们往返了五六次才满足他们的“硕大”胃口。 饭后,我和唯一懒洋洋的提着袋子继续扫荡。或许是天热,或许是脑充血,有点
晕眩的我只好返回营地小憩。
期间牧民的无理骚扰和队员大树的私奔两个小插曲也被巨大的丰收完全冲淡了。 四点多该慢慢撤离返回的路上,依然是采椒蒿。
飘过来的那片云撒落了密集的雨 珠,这对于我、唯一和顺其自然等椒蒿达人仿佛是久旱逢甘露。
清新的空气,凉 爽的小雨,让人和椒蒿都精神为之一振。没人打伞穿雨披,任你风吹雨打,我自
岿然不动。只有移动的脚步和采摘的双手。 尽管领队跟我走在车前不停的狂呼甚
至呐喊(因为此次最疯狂采摘的人是她家“对门”跟屁虫,贪婪至晚归),我们
依然不放弃眼前的每一丛椒蒿。真正做到了自己今天给大家的总结:“生命不
息,采摘不止!”
回家看到三袋子瓷实的战果,乐颠颠先去对门送货,然后欣欣然一个个电话继续 送出。
确认后,独自在厨房快乐的捡拾、洗净、焯水、捏团、分装、冷冻。 一天的快乐,因为分享将延续到来年。这,就是户外和采摘之于我的实际意
义......
天蝎 2014年6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