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2046|回复: 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攻略] 【游摄活动】【探路者】游燕州古城--赏油菜花--观冷热奇观--走崖壁走廊作业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22 20:38: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怎么办冲啊 于 2014-6-22 21:06 编辑

此次活动带领本溪绿野,路线是燕州城、油菜花田、冷热地、姑嫂城、崖壁走廊、荷花塘、大脚超市,以下是2014年6月21日活动照片。



该贴已经同步到 怎么办冲啊的微博

点评

@绿野中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4 20:10
谢谢辽阳版主冲,友谊长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3 09:30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0:38: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怎么办冲啊 于 2014-6-22 20:37 编辑

活动第一站燕州古城。燕州城原称白岩城,是东晋元兴二年(403年),高句丽占据辽东城(今辽阳)后建筑的。位于辽宁省辽阳灯塔市铧子镇西大窑乡城门口村东的石城山上。的军事山城。山城作不规则方形,用石块建筑,
遂改辽东城为辽城州。同年六月,唐军乘势攻打白岩城(今燕州城)。因燕州城城高地险,粮草充足,久攻不下。激战中,右卫大将军中箭,唐太宗亲自为其"吮血,将士闻之莫不感泣",誓死拼杀,攻势愈猛。其中,唐太宗爱将、大将军薛礼更是身先士卒,勇猛善战,势不可挡。迫于形势,白岩城主孙代音派人请降。唐太宗就势攻下白岩城,改其名为岩州。历史上有名的"白岩城之战"以唐军获胜而告终。燕州城成为唐朝名将薛礼征东决战的战场遗址, 至今保持着较完好的古城原貌。



点评

真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3 09: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0:4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怎么办冲啊 于 2014-6-22 20:45 编辑

第二站油菜花田很美,今年是第一年种,以后每年都会有的,秋天还可以看向日葵。

点评

燕州城下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3 09:50
这个位置在哪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3 08: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0:45:0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站冷热地。冷热地公园:姑嫂城村西北角有一座海拔570米的白石砬子山,山坡上有块神奇的冬暖夏寒“冷热地 ”,这里寒冬野草抽芽发绿,盛夏寒气袭人、滴水结冰。这一奇特地段位于山脚下,东西长约500米、上下宽约20米,山体都是白色的风化石。盛夏酷暑,人们站在“冷热地”上,顿觉凉气上涌,呆10多分钟后就凉得受不了,像在冰窖里一样;而到寒冷的冬天,这里又变得温暖异常,地上从不积雪,洞穴石缝中往外透出微微的热气,小草鹅黄嫩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0:48: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怎么办冲啊 于 2014-6-24 18:32 编辑

第四站姑嫂城。古山城构筑于奇岩危石之上,滔滔汤水之滨,雄峙于丛山峻岭之内,一台传呼、百城皆应。今重登古城,会使你发千古幽情,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感到惊叹。登城环眺,黄尘古道,辽东边墙历历在目;近俯汤水,远望群山,洞瀑交错,近水遥山,无限风情,云舒云卷,气象万千,古台上下,记有几多传奇;“鸪鸪鸟儿一声啼,当年姑嫂又复来”,令你对坚贞不屈的中国女性和巾帼英杰敬慕之心油然而生,登台鉴胜,山水风光尽收眼底。神奇的民间传说会把您带入童话世界。


姑嫂城位于辽阳老城东汤河岸边姑嫂城村后山上,为明烽燧遗址。传说有姑嫂二人守城,故称。此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为军事要地。用石块垒成高约4米的方形墩台,站在台上可以嘹望,又可做为放狼烟的烽火台,古称烽燧,又名狼烟台,是军事防御设施。
姑嫂城新景:
      辽阳城周边,分布几百座烽火台,用以报警,传递军情,隔一定距离即筑一座,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后也立即举火,很快传告全线戍兵,作好准备。今辟为弓长岭风景游览区。
姑嫂城瞭望台:
姑嫂城位于今弓长岭区安平乡姑嫂村北白石山之阳,村以城为名由来已久。已经千年沧桑,数百载岁月。据有关资料记载该城始建于唐,再修于明朝万历年初。
   姑嫂城名虽称城,其实是台,是明代辽东边墙辽阳段上重要的军事构筑物。它与辽阳境内百余个边墩路台构成纵横交错的军事防御网络,曾为古代战争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与凤凰城、宽甸、甜水站等六城构成一道辽阳东南军事防御体系。古山城构筑于奇岩危石之上,滔滔汤水之滨,雄峙于丛山峻岭之内,一台传呼、百城皆应。今重登古城,会使你发千古幽情,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感到惊叹。登城环眺,黄尘古道,辽东边墙历历在目;近俯汤水,远望群山,洞瀑交错,近水遥山,无限风情,云舒云卷,气象万千,古台上下,记有几多传奇;“鸪鸪鸟儿一声啼,当年姑嫂又复来”,令你对坚贞不屈的中国女性和巾帼英杰敬慕之心油然而生,登台鉴胜,山水风光尽收眼底。神奇的民间传说会把您带入童话世界。
  姑嫂城的传说之一 :
 在安平乡姑嫂村北的一个山岗上,有一座石垒的古城遗址,相传这座古城年龄可是不小了,大约有几百岁吧。
 说起这座古城,还有一段美丽的传奇故事呢!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在汤河东岸,有一个村落,叫朱卯屯,村中住有几十家农户。适值王朝衰落,天下大乱,兵戈不息,连年战争,弄的民不聊生,鸡犬不宁。朝庭为了扩充军队,把男丁不分老幼,统统抓去充军,村中只剩下小孩和妇女,不但要承担耕种纺织的任务,还要守护家园。为了抵御外族入侵,防止朝庭败兵侵扰,村中妇女也不得不组织起来自卫。
  当时村里有一青年,名叫朱卯,被朝廷拉去当了壮丁,家里只剩下怀孕的妻子闻氏和小妹蓉姑,在村中是最年轻的妇女了,为了保卫家乡,姑嫂二人商量决定建两座城池,以做固守的计策。其小姑子就在村后筑一座城,其嫂闻氏在参将峪再筑一座城,敌兵入侵时好有个照应,两城可互为犄角,能遥相呼应。小姑子筑的城迅速完工,而嫂子因身体不便,进度缓慢,闻氏只砌完了城的四周边墙,还没来得及填心,敌兵己开始攻打姑城,朱蓉儿只身接战,与敌兵从早杀到晚,累的精疲力尽,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再说另一股敌兵去攻打嫂嫂的驻地,这时,嫂嫂闻氏已知小姑城已被破,在敌军中战死。料想自己更是独木难支,更兼就要临盆,为了不受到敌兵践踏和侮辱,以保其清白名节,决定以身殉夫,临自杀前高声呼唤“他姑姑等等……为嫂我随后就来,喊罢,拔剑自刎而死”,留下一座未有筑完的空心城。
村民纪念其姑嫂忠勇可嘉,贞节可悯,为此把二人遗体葬于城南,并将石城命名为姑嫂城,朱卯屯改名为姑嫂城村,以示纪念,这个名字一直延用至今。
  姑嫂遗体被安葬后不久,双双化作布谷鸟,每到姑嫂殉难的季节,这两只布谷鸟便飞出来在空中盘旋啼叫,姑姑噔噔……姑姑噔噔的哀鸣声。
  事过千年,古城不知阅尽了几许沧海桑田的变迁,而姑嫂的孤坟已不存在,而两城依然矗立在这青山碧水之间,可那两只布谷鸟却年复一年,不误时节的回到她们战斗地方的上空、林间、田野、河畔回飞,啼叫,令人听之无不动容。念之情,民间有“布谷鸟儿一声叫,定是姑嫂又复来”的民谣,以对为保卫家乡而献身的姑嫂的怀念和哀思。
姑嫂城的传说之二
辽阳城东五十里那里,绕那场面是山靠山、岭套岭。就在这山山岭岭的空当儿,有一座小山平地拔起。山上有座小小的土城,叫做姑城;在山西能将峪(原名产将峪)那场,还有一座半截城垣,那叫嫂城。两座小城统名姑嫂城。
  传说好多好多年前,有这么姑嫂二人住在这场,带领全乡妇女,保护着当地的黎民百姓。就这么着,地名叫做姑嫂城。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头儿,全乡的精壮男人,都被抽去当兵了。留在家里的这些,都是妇孺老弱什么的。俗话说,“家无男人妻无主”。流窜出来的兵痞散勇,还有占山为寇的大王,抬脚就到这场偷鸡摸狗、采花盗柳。流寇走了以后,人们就聚到一块悲愤地说这道那。“老张家的新媳妇、叫那些挨砍刀的给作践了!”“老李家的大姑娘,叫那些遭斧剁的给祸豁了!”谁谁谁肥猪被赶走,谁谁谁羊被赶跑,抢走谁家娶媳妇的彩礼钱,夺走谁家死人的棺材钱,……说起来没完没了。当地黎民百姓,简直没法活下去了。
  幸好,这场住着一名叫蓉姑的姑娘,她的嫂嫂名叫文嫂,蓉姑擅长弓箭,文嫂会使大刀。姑嫂一看乡亲这么苦情,鼻口往外喷火。从此以后,蓉姑专找风雨天头,拈弓搭箭射那风摆雨洗的杨柳,常常是湿发一缕一缕披散下来。先是射那一片片的树叶,最后一箭掐断那根光秃秃的柳条,文嫂就在旁边拨拉蓉姑射来的箭杆,用以练达自己的手眼步法。这一天,她俩正在练武的时候,当地的乡约拄着豹头拐杖来了。他一看箭影刀光这惊险场面,连连杵着拐杖夸奖:“好箭法!好刀法!”
  蓉姑连忙把弯弯绣箭藏到身后,弯腰款款施礼。文嫂用手护着刀锋,飘飘低身下拜:“多谢你老夸”
  乡约双手抱拳“哪里哪里。小老儿无事不敢讨扰,只因有求贤侄女,才触达来了。”蓉姑和文嫂双双下拜“请你老吩咐吧。”
  “二位贤侄女,是这么回事儿。乡亲们都让我来求求你们,让你们带领大伙儿,一块保卫乡土,你们说行不行?”
  蓉姑脆快地说:“行!早先不是说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召集却是,‘保卫乡土,柔女敢当’,我们任了!”
  文嫂说道:“老伯,我们姑嫂二人,蒙乡亲们爱护,就是死了也得说值得。只是乡里已经没有男丁,这就需要我们女扮男装,老扮少相,演兵习武,修筑围城。到那时候,还是可以跟他们抵抗一阵子的。你说呢?”
  乡约一听精神大振。他把手里的豹头拐杖双手举过头顶;蓉姑和文嫂连忙倒身下拜,拜完,蓉姑恭恭敬敬接来统领全乡权力的拐杖。
  从此以后,蓉姑和文嫂就把全乡的妇孺老幼组织起来。大姑娘小媳妇扮成小伙子,老妇老翁扮成壮汉。少妇少女是营中的主力,老妇老翁在营中当后备军。鸡叫三遍就起身练武,敲打三更才熄灯就寝。白天派出远探,夜里埋伏暗哨。一旦发现敌情,梆声一响,全乡起来御敌。就这么着,有那不知死的鬼前来窥探,不是被四马倒窜蹄地活捉,就是在梆声喊杀声中泼命撒鸭子跑了。
  这时候,有一股坐山寇的匪徒听到风声,又听说这里没有男丁了,为什么竟有这么多的护乡民勇,就觉得这事有点怪哟。又听说领头的是聪俊的姑嫂二人。第一把金交椅的窦庆喜就想:好哇、小娘姆儿,我真得豁出一头儿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得去,去把姑嫂二人掳来,我就不爱怎么搓践就怎么搓践了吗!’原来,窦庆喜是一个色中的饿鬼,他的压寨夫人多到九房之多,他为这两个可心的佳人,甘愿出头冒险,派出精壮喽罗,亲自出马前去攻打。当这个消息被蓉姑派出去的远探侦察到手以后,蓉姑便与文嫂商议,事先摆好了阵式。
  这天夜里,窦庆喜率领喽罗来到参将峪这场儿,在朦胧月色里,望见群山虎头豹脸,望见姑嫂城前,影影绰绰尽是刀光剑影,漫山遍野都是兵丁身形。窦庆喜刚一愣怔,就听蓉姑娇喊一声,鼓点象爆豆一般响震起来,紧接,那箭矢就象漫天飞蝗,直朝窦庆喜的阵地射去。还没辨清东西南北的喽罗们,纷纷中箭倒地,有些清醒的喽罗们撒腿就跑,只恨爹娘少生双脚,妈妈不会给他肋上插上两张翅膀。
  窦庆喜被残兵败将拥着裹着逃回山寨。他坐在分金座上晕头浆脑,抱头冥思苦想:不说他们净剩些妇孺老弱了吗!妈天,怎么这么厉害呢?
  就在这个当口,山寨的谋士于亮一晃三摇地来了。他上前躬身施礼说:“不才觉得事情跷蹊。据查,产将峪早已没有男丁了,为何这般厉害!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摸清……”
  窦庆喜性争的两手乱摆:“得了,你就别转文了,照直说吧!”
  于亮面不改色地说:“小可心想扮成算命先生,亲自前去探探底儿,不知寨主依不依从?”
  窦庆喜高兴得在金交椅上跳起来,双手乱拱说:“依从,依从,就依先生高见!”
  回头再说蓉姑她们。自从打退窦庆喜之后,全乡老幼乐成疯猴,龙灯、秧歌、狮舞什么,耍得活隆极了。蓉姑和文嫂你看我,我看你,两人脸对脸笑了。笑定,两人脸色慢慢地冷静下来。她们召集各队首领和乡约开会。会上蓉姑脸色冷冷地说:“我们的人正外面欢庆胜利,就让她们欢笑吧,跳跃吧。我们是头领,就必须想别人没有想的事儿,做别人没有做的事儿。敌人不会甘心他们的失败,他们很快就要重整旗鼓再来。兴许,他们在没来以前,还要派来密探呢!”
  乡约理着胡须说道:“密探?你说我们女扮男装,他能犯疑吗?”
  文嫂皱着双眉:“怎么不兴人家看破;就是不看破,尾后还不兴人家想破吗?”
  众家头领都愣住了,齐说:“要那么怎么办呢?”
  蓉姑心定意驻地说:“从现在起,我们都恢复女装,穿上花衣花裤,擦胭脂抹粉儿,让他们麻痹不当回事儿。”
  再说窦庆喜那边儿。他的谋士于亮,第二天早上,身穿大褂,拦肩斜背一个白布兜子,肩扛一杆白条长旗,上写“善长吉凶,明测未来”。他大摇大摆朝产将峪走来。那阵的黎民百姓,对待医卜呈相、僧道儒法都挺尊敬,并不提防他们能做什么坏事儿。他们行动也委随便。
  蓉姑已经得到讯息,连忙装起病来。
  就这么着,于亮得以自由出入。他在打卦、算命、批八字、让流年的当儿,就偷窥这场的地形地物,以话刺探这场的动静虚实。一连三天他看得明明白白,这里很少男丁迎敌,多是女扮男装,老扮少相的。就是那满山遍野的兵,也尽是稻草扎的人架子呀!于亮不禁暗笑一声:“好嘛!”
  这时候,于亮冷不丁觉得脖颈冰凉,刚一抹脖儿,紧接手被擎起来了。原来不知是谁已经把大眼枷给他扣上了。于亮刚要说话,两个脆快的声音喊道:“不要说话了。去见我们蓉帅!”
  于亮仰脸一看,竟是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心里就稳当不少。心说:尽是娘子军哪?!他被人推推搡搡进了姑城。在蓉姑室外来了一位老妇,问道:“二位小将找谁?”两个戎装的姑娘说道:“我们要见蓉帅!”“她在室内养病呢。”两个姑娘架起于亮就跑,边跑边说:“行了,我们就把他‘咔嚓’了算啦。于亮哧得心往上提,直打牙帮子。老妇慢腾腾地说:“别那么性急,等我给禀报一声再说呗!”
  蓉姑的住处,是一个两层的幽静院落,紧靠内室有两女兵把守。这两个姑娘把于亮推到蓉姑室外,发出挺大的响动,就听室内蓉姑用病病歪歪的声音问道:“什么人……哪?“是个奸细,是一个假装算命的!”
  蓉姑头发乱蓬蓬的,手扶着腰部走出门外,于亮偷眼望了一下,连忙深深打了一躬:“小可是个算命先生。占算流年,善卜未来。那里是什么奸细,望元帅不要轻信。”
蓉姑冷冷一笑,嗔怪地说:“本帅让你们捉拿奸细,谁让你们把个算命先生抓来充数呢?这是怎么说的!”随后她说了不少倒及的话儿,把奸细轻描地放了。
  于亮回去,一铺一节向窦庆喜说了个透。
  窦庆喜探准蓉姑是个美若天仙的姑娘,侍候她的也都如花似玉。再说蓉姑又在病中,这可真是难得的机缘。他就不管不顾了,率领倾巢喽罗,前去猎艳。大队人马来到姑城跟前的时候,他看见象上次那多此兵丁,心想那准是稻草人,就没当二乎儿,率领喽罗往上就冲。刚刚爬到半截腰儿,只见滚木雷石,象瓢泼的似地从天而降,把喽罗砸得肉泥烂浆。命大的喽罗又都踩动了翻板,掉进陷井里被活捉了。少数逃得性命的喽罗,跟着窦庆喜磨回身冲。到产将峪山顶的时候,刚刚走进一个小屋,忽听婴儿“嘎啦嘎啦”哭叫声。窦庆喜打散守兵,进屋一看,原来文嫂竟在这时候分娩了。窦庆喜一双色眼望着俊俏的文嫂,心说这可是天缘凑巧,伸出右臂就要搂抱。文嫂抽出压在枕头底下的大刀,侧冷朝窦庆喜砍去。窦庆喜一歪脑袋,刀锋划得他肩膀子鲜血长淌。窦庆喜“哎哟”一声,心一发狠,一枪就把文嫂给刺死了。刚刚冲进来要保护文嫂的卫兵,一看这个情形,人人是眼里喷火,泼命地打得窦庆喜他们丢盔卸甲,落荒而逃了。窦庆喜跑到产将峪山下的时候,山上的箭头就象雨那样打来,喽罗纷纷栽倒,蓉姑抽空要来看望嫂嫂,到山下已经知道了嫂嫂的死讯。她气得两眼血红,返身就追赶窦庆喜。她报仇心切,对自己死活一概不管,加上她身穿显眼的红衣,在一座小山坡上被窦庆喜射中了,蓉姑对自己的死活满不在乎,就是没把窦庆喜杀死,她气恨难消。这时候,她眼见就要倒了,倚在一棵松树上,憋足了劲儿,拉满弓,朝窦庆喜射去。只见窦庆喜往上一跳,两手一张,仰卧扎撒见阎王去了。
  蓉姑文嫂为保卫乡土流尽了鲜血。从那以后,不论是占山为寇的大王,或是兵痞散勇小辈,都说这场的人挺厉害,再也没有敢到这场露头的了。
  乡亲们把蓉姑、文嫂分别埋在姑城、嫂城里面。每逢雨天头,或风急雨狂的夜晚,有人还能听到姑城、嫂城传出隐隐约约的喊杀声呢。
  这就是姑嫂城的传说。

点评

呵呵,还了解姑嫂城的传说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6 13:14
这里有个故事,值得讲一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3 08:36
这个城墙怎么堆起来的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3 07: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0:50:43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站岩壁走廊

点评

这地不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16 12:49
这个好去看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3 09: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0:54:02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站荷花塘



点评

小荷才露尖尖角,总有蜻蜓立上头好美的意境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6 13:16
荷花漂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3 09:07
荷花都开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2 2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0:56:28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站乡村爱情7部分拍摄地

点评

这不是开原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3 18: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0:57:27 | 只看该作者
{驴行天下}{驴行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6-22 20:57:36 | 只看该作者
{打招呼}{打招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