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功夫出少林,这大概没有多少异议。但少林武术源自哪里?是谁初创的?明清以降,这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安阳师范学院马爱民教授的研究成果表明,少林武术是由出生在安阳的僧稠所创。
这个僧稠,就是开创了香泉寺的那个僧稠。
马爱民教授的研究成果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大概与少林武术有关,少林武术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武术流派,以武术正宗著称,在中国武术和宗教佛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前,少林武术的起源以达摩或跋陀创造两种说法流传最广。
但以安阳师范学院教授马爱民为首的11人课题小组历时11年,通过搜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并到河北的临漳、武安和河南的登封、济源、鹤壁、新乡香泉寺及安阳一带的小南海北齐石窟、龙山云门寺、宝山灵泉寺、清凉山修定寺等地考察后作出了让时人注目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达摩初游嵩洛(少林寺一带)时,少林寺还没有建立,所以达摩不可能与少林寺和少林武术发生任何关系。而少林初祖跋陀住持少林寺时,弟子们潜心修行,与世无争,完全是虔诚的佛教徒,与习武毫无关联,所以跋陀也不可能是少林武术的初创者。比较有可能的是,稠禅师担任少林寺第二任住持时,武术才渐渐流传。
2007年8月初,记者专程到安阳,会见了马爱民教授。
“稠禅师是少林寺的第二任住持。但稠禅师少年习武的地点是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有文献可考的、有大量武僧活动的佛教寺院——邺下寺院(遗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县善应镇境内)。北魏宣武帝延昌年间(512年~515年),时年33岁的稠禅师应邀来到少林寺,成为少林寺最早的武僧。稠禅师住持少林寺后,少林寺习武风气渐浓,并逐渐发展,最终形成了精湛而丰富的少林武功。”
马爱民教授还认为:“稠禅师不仅开创了少林武术的先河,他还是香泉寺的开创者。”
马爱民教授的观点存在很大争议。对少林文化有精深研究的于茂世先生认为,在历史记载中,僧稠只会武术,要说他开创少林武术的先河,有失偏颇。因为少林武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融合的产物,而不是哪一个人创立的。河南省社科院一位专家也认为,在历史记载中僧稠只是跳得高,会运气,若由此推断他开创了少林武术,是少林武术的开创者,证据远远不够。再说,所有的资料都出自《续高僧传》,这样的记述是缺乏互证的“孤证”,是不可取的。
但武术起源的争议,与僧稠创设香泉寺似不违背,卫辉人至今还保留着僧稠在香泉寺的碑记。
稠禅师何许人也?
提到稠禅师,很多人也许并不知晓,但在中国佛教史上,他应该说是巨擘式的人物,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他是名扬北朝的一代佛学‘国师大德’,又是一位‘拳捷骁武’的著名高僧。”马爱民教授说,“他在北齐地位之高,所受礼遇之重,无人可比。”
据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载:“北齐禅师首称僧稠……稠于嵩岳、怀州、邺城各地弘道,练众千百。魏孝武帝为立禅室,齐文宣帝躬身郊迎,礼貌优渥……稠之影响当甚大。”任继愈、杜继文《佛教史》称:“僧稠在北魏,特别是北齐,势力薰天。”有关稠禅师的武功记载,据唐人张 《朝野佥载》卷二云:“北齐稠禅师,邺人也,幼落发为沙弥,时辈甚众,每休暇,常角力腾为戏,而禅师以劣弱见凌,绐侮殴击者相继,禅师羞之,乃入殿中,闭护抱金刚足而誓曰:我以羸弱为等类轻侮,为辱已甚……(之后即发愤习武)。诸同列问曰:竖子倾何至,稠不答,须臾,于堂中会食,食毕,诸同列又戏殴,恐不堪汝。同列试引其臂,筋骨强劲,殆非人也。方惊疑,禅师曰:吾以汝试之。因入殿中,横踏壁行,自西向东凡数百步,又跃首至于梁数四,乃引重千钧,其拳捷骁武劲。先轻侮者俯伏流汗,莫敢仰视。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林虑山位于今河南安阳市林州境内。)“从张 的记述我们可看到,我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邺下武僧在寺院里的习武活动概况和邺人稠禅师的精深武功。这些武僧经常在闲暇的时候于寺院内进行角力(摔跤)、搏击打斗(殴击)和蹿蹦高跃(腾)等武事活动,同时,也常有一些武功较强者羞辱和戏弄一些初入寺院的小和尚,使这些刚入寺院的小沙弥感到难以忍受这种欺凌,继而发愤练功,增强自卫本领。”马爱民教授说。
“北朝时期,‘角力’这一活动十分盛行。北齐文宣帝也是一个擅长角力的能手,据《北齐书》记载:文宣帝高洋在邺都常‘入诸贵戚家,角力批拉,不限贵贱’。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寺院僧人和普通百姓都非常喜爱这一活动,可见《朝野佥载》记述的北朝邺下寺院武僧们常在一起‘角力’为戏之事是可信的。稠禅师练就能‘横踏壁行’(飞檐走壁)‘跃首至于梁’(轻功),并可‘引重千钧’(力举千钧)而成为一个‘筋骨强劲’、‘拳捷骁武’的武僧,这话虽有些夸张,但确也反映出稠禅师的武功不凡。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稠禅师当时所在的邺下寺院里肯定还有武功高强的其他僧人。”
有关稠禅师的武功,从唐代释道宣《续高僧传》的记述可见一斑,据《续高僧传》载:稠禅师“落发甫尔便寻经论,悲庆交并识神厉勇”。后曾于“怀州西王屋山修习前法,闻两虎交斗,咆响震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又“遭贼怖之,了无畏色”、“威棱群贼”。稠禅师“所住禅窟前有深渊……俄有大蟒从水中出,欲入釜内,稠以足拨之,蟒遂入”。该《传》还载有稠禅师于邺西龙山云门寺“两任纲位,练众将千,供事繁委,充诸山谷”。
“《续高僧传》和《朝野佥载》对稠禅师的记述,虽有些玄秘色彩,但两书对稠禅师武事方面的说法却有可信的成分在内。”马爱民教授说,“稠禅师一生弟子众多,其中以勇著称者为昙询,据《续高僧传》载:昙询‘山行值二虎相斗,累时不歇,(昙)询乃执锡分之……各分路虎低头受命便饮气而散,屡逢熊虎交诤事略’,又能‘一踪入鸟不乱兽’。可见稠禅师的弟子也勇力过人。”
“稠禅师到少林寺时,武功禅学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马爱民说,“这在《续高僧传》也有记载,其中引用跋陀的话说:‘自葱岭以东,禅学之最,汝其人矣。’”
由于稠禅师武功高强,深为少林寺弟子拥戴,稠禅师“即住嵩岳寺(少林寺)……众僧行道宜加拥护……威感如此”。稠禅师在少林寺10余年,于北魏孝明帝(516年~528年在位)后期才离开少林寺,“后诣怀州西王屋山,修习前法”。孝明帝三次诏令稠禅师回洛阳,魏孝武帝“永熙元年(532年)即诏(稠禅师)”,都被稠禅师谢绝,继续在“怀州马头山”中修炼,此时稠禅师已52岁。北齐天保元年(550年),稠禅师“又北转常山,定州刺史娄睿、彭城王高攸等请至文墨之大冥山”。天保二年(551年)北齐文宣帝诏令稠禅师“今敕定州,令师返邺,教化群生……闻有敕诏,绝无承令,苦相敦喻,方遂允请”。据《全北齐文·孝昭帝·为僧稠起塔诏》:“故大禅师德业高迥……神游物外,可依中国之法,毗起塔,建千僧斋,赠物千件,标树芳迹,示诸后代。”弟子们分别在邺下龙山云门寺和嵩山(少林寺)等处建立“僧稠塔”以作纪念。
香泉寺的僧稠解读
或许是如今的香泉寺盛名不再,在所有关于僧稠的学术乃至评介中,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几乎都遗忘了卫辉香泉寺,或者说遗忘了香泉寺与僧稠的关系。
在百度搜索僧稠与香泉寺,只有一个条目可以将两者连在一起,点开来,上面出现这样一段文字:
“香泉寺石窟位于卫辉市西北约20公里的霖落山上,距邺城约100公里。仅凿一窟,未见纪年题记。窟内造佛与菩萨像,风格与南响堂一致。窟外右侧崖面上刻《华严经》,剥蚀已甚,难辨品名。据《续高僧传》卷十六《昙询传》记载,北齐国师僧稠的弟子昙询二十余岁时曾‘游至白鹿山北霖落山香泉寺,逢昙准禅师而蒙剃发’。昙准、昙询于此活动,说明香泉寺在北齐时期也是一处有名的寺院。石窟外的《华严经》,极有可能是此期间刊刻的。”
实际上,就现有的遗存来看,香泉寺的确是僧稠所创建。
“香泉寺的塔和碑刻都说明,香泉寺创始人就是僧稠。”马爱民说。
沿次第而上的石阶走进香泉寺西寺,在稠禅师殿前西侧,曾立有一通明成化九年(1473年)的《重修香泉寺碑》,碑高2.8米,碑文27行,1489字,详细记载了香泉寺的创建经过和历代住持法号,它成为研究香泉寺历史的重要物证,只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按碑文记载,香泉寺“其传齐僧稠禅师游化之所,因卓锡。涌泉甘洌,稠掬水闻其香而记曰:是地可以建道场矣。厥后,寺事成,即以香泉题其额”。
有关稠禅师在霖落山建造香泉寺,卫辉民间有自己的解读。
传说在姜子牙为霖落山上原纣王的行宫、后被周武王改为太庙找到了水源后,又过了1700余年,到北齐天宝七年,稠禅师来这里营建了香泉寺。当时,历经战乱,赤地千里,纣王行宫已沦为废墟。稠禅师为什么要来这几千里之外的偏僻之地修这样一个寺院呢?
原来稠禅师当时只是峨眉山上一所寺院里做饭的和尚。那时,寺院里一些和尚不修身养性,常结伙到外面拦路抢劫、偷盗打人,弄得周围的人不得安宁。
事情传到了佛祖如来那里,佛祖很生气,决定用火烧死这些为非作歹的和尚,为民除害。一天,他派最有本领的一个罗汉到这寺院里察访,以便进行惩处。
这天,寺里的住持领着一群和尚正要出门,碰上一个破衣烂衫的老头儿堵门要饭,住持一听就火了:“去去去!我这辈子总是吃别人的,还没有人敢来讨我的,想得倒挺美!”身后的和尚一把把老头儿推了个仰八叉,随后又踢了一脚:“臭要饭的,别脏了我们的台阶。”看那老头儿顺台阶滚了下去,那些和尚乐得前仰后合,好不得意。
正在厨房的稠禅师听得门口闹嚷嚷,就颠颠地跑出来。他看那些和尚都走了,就把老头儿搀起来,领到寺旁的一个山洞里,给老头儿端了碗面片汤。老头儿吃过饭后,乐呵呵地说:“你真是个心地善良的佛门弟子啊!有件大事告诉你,佛祖如来要火化这寺院里的坏和尚,时辰定在后天早上,你那时千万不敢在寺里。”稠禅师一听就傻了:“老爷爷,老爷爷,我自幼父母双亡,不得已才出家的,寺院要是烧了,那我到哪儿去呀?”那老头儿思忖了一下说:“我听一个师弟说,汲郡霖落山有一个好去处,待我回去问了,明天晚上再来告诉你。”说罢,一转眼不见了。稠禅师这才恍然大悟:这老头儿是个神仙,是来点化我的呀!
第二天晚上,稠禅师早早做好了饭,他让别人代他掌勺,自己偷偷溜到了山洞里,可是怎么也等不到那个老头儿,在他迷迷糊糊正想睡觉时,忽见一对金童玉女从洞外飘然而至,向他深作一揖说:“吾等乃西天佛祖门下的晚生,奉命来携大师前往汲郡霖落一游。”稠禅师忙问:“昨日那位神仙呢?”金童说:“不必多问。”说毕,金童玉女前引,稠禅师随后出了洞,腾空而起,朝东北方向疾飞而去。一路上万朵祥云托足,千只神鸟护佑,穿过了九九八十一条大河,飞越了九九八十一座大山,在一座奇峰前按下云头。
稠禅师举目四望,只见这里风景绝妙:松石争奇,群峰环抱,在轻纱般的云雾掩映下,似有亭台楼阁,碑殿佛雕,瞬时踪影皆无,原处沦为一处废墟。
稠禅师正在惊讶,猛然间一道金光射得他眼睛都睁不开,过了一会儿,稠禅师惊恐地睁开眼一看,只见前面云雾中端坐一人,此人浑身金光闪闪,不看则罢,一看吓了一跳。他忙跪倒在地,不住地磕响头:“佛祖在上,徒孙稠禅师向您请罪!”
“徒儿平身,老祖听得徒儿说你心诚,此行特来一训,原山不可久留,应当速移来此地,借姜子牙点开香泉之福佑,贴飞水东西两边建寺,此为二龙戏水,凤凰双展翅。”
“徒孙铭记佛祖良善之言,愿移此山作开业之举。”稠禅师说毕,抬起头已不见佛祖及金童玉女的踪影,再向四下瞅瞅,咦,这不依旧身在峨眉山那石洞里吗。
他起身出洞,正要回寺,却听殿内已响五鼓,忆起那老头前日之言,忙收住脚。就在此时,忽听天上一声巨响,平地里狂风大作,像下雨似的从空中向寺里落下许多火把,寺里的房屋顿时被火烧着,瞬间化成一片火海。那些平时为非作歹的和尚,此时大都在梦中,那走得脱!
稠禅师惊出一身汗来,待火渐熄,走出洞,径直前往东北方向云游而去。
这才有了稠禅师霖落追神牛,得金银造香泉寺的故事。后人为了纪念稠禅师峨眉梦佛祖,在香泉寺的石壁上专门刻了个佛祖像,以作纪念。
安阳师范学院的马爱民教授研究认为,出生在安阳的僧稠不仅是香泉寺的开创者,而且开创了少林武术的先河。图为香泉寺里的稠禅师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