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狮临天下 于 2014-8-6 14:57 编辑
一粒花生,你就挂了?!
导语: 喜欢看《生活大爆炸》的美剧迷们一定都记得,霍华德因为吃了含有花生的燕麦卷发生了过敏反应而全身肿胀,而莱纳德对乳制品一直辟而远之。专家指出,现代人中对食物过敏的比例正在增加,这与现代人饮食结构、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生活压力等都有关系。慢性的食物过敏会给患者带来身心困扰,而急性的食物过敏还有可能危及生命。到底哪些食物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我们又该怎样防治?本期微专栏,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1.一粒花生就挂了?
《生活大爆炸》中易过敏的霍华德和莱纳德
美剧里经常有这样的桥段:剧中人因为误食花生被送进医院急救甚至险些为此丢掉性命。其实这并不是艺术作品的夸张,对于花生过敏的人群来说,几粒花生就会迅速引起面部和喉咙肿胀,阻碍呼吸,导致休克甚至死亡。花生过敏是食物过敏中导致死亡人数最高的一种。据统计,90%因食物过敏引发的死亡都是由花生导致的,仅在美国,每年就有约100人死于花生过敏引发的过敏性休克。美国的小学会提醒学生家长不要给学生携带含有花生成分的零食入校,也不建议学生之间分享零食。 2.容易引起过敏的美食“黑名单”
食物过敏也称为食物变态反应,是由于某种食物或食品添加剂等引起的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而导致消化系统内或全身性的变态反应。大部分能够引起免疫反应的食物抗原分子几乎都是蛋白质,大多数为水溶性糖蛋白。简单来说,就是当食物中的某种蛋白质进入人体后,被免疫系统当成入侵病原而引起免疫系统的攻击,免疫系统释放出的物质与食物结合会生成对许多化学物质,引起皮肤红肿、腹泻、消化不良、头痛、咽喉疼痛、哮喘等过敏症状。 食物的种类成千上万,但是过敏反应只由少数食物引起,约90%的过敏反应是由牛奶、鸡蛋、花生和小麦等食物引起的。食物过敏与遗传基因有关,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饮食习惯不同,机体对食物的适应性也就有相应的差异,因而致敏的食物也不同。例如,欧美人中对花生过敏的要比亚洲人多,而亚洲人中对牛奶和鸡蛋过敏的人数比例更高。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美食上了过敏“黑名单”。
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黑名单”
海鲜过敏:海鲜中含有过量组织胺会造成人身体不适,少数人因天生缺少分解组织胺的酵素,吃了海鲜之后就会引起过敏,部分表现为身体皮肤起疙瘩并伴有瘙痒症状。 芒果过敏:吃完芒果之后嘴角痒痒的,起了一些小红疙瘩?当心是芒果过敏的症状。芒果导致的过敏主要由于芒果所含的成分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因此会产生红斑和红肿,临床上叫做“芒果皮炎”。 牛奶过敏:牛奶过敏是由于免疫系统对于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主要症状是胃肠道、皮肤和呼吸的过敏反应。牛奶过敏属于食物过敏,但乳糖不耐症是缺乏需要消化牛奶中的乳糖的酶,虽然也会产生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但是其发病的机理与过敏不同。食物不耐受是一种非免疫的隐性遗传疾病,是消化系统问题,不会引起免疫系统反应,也不存在抗体的介入。 3.食物过敏,吃还是不吃?
吃,还是不吃?
目前,防治食物过敏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发现对某类食物过敏后避免摄入此类食物。然而,如果患者不小心误食,还是会引起过敏反应。日本关西医科大学开展了一项“负荷试验”,反其道而行之。在医学监测的环境里,通过让患者由少量进食致敏食物并慢慢加大进食量来缓解食物过敏症状,降低过激免疫反应。但是,这种“负荷试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其是有严重过敏症状的患者更不可在家自行实验。 4.食物过敏的检测方法?
皮肤点刺试验
皮肤点剌试验现为欧洲国家及美国公认最方便、经济、安全、有效的过敏原诊断方法。检测时,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痒的反应,或者颜色上有改变,基本上就能够比较确定过敏性疾病的存在。 如果您怀疑自己对某种食物过敏,还有一个更为简单的自测法:在正常放松状态下记录下60秒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在吃下认为可能产生过敏的食物之后,等待15-20分钟,再测一次脉搏。假如脉搏每分钟增加了10次以上,则考虑有可能是产生了过敏。应禁吃此类食物一个月,再作测试。 转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顺便爆料一下,本狮子吃肉过敏。 我又上网查了一些相关过敏原的内容同时补充在作者原贴后面:
诱发过敏反应的抗原称为过敏原。过敏原是过敏发生的必要条件。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常见的有2000-3000种,医学文献记载接近2万种。它们通过吸入、食入、注射或接触等方式使机体产生过敏现象。
常见的过敏原如下:
- 吸入式过敏原:如花粉、柳絮、粉尘、螨虫、动物皮屑、油烟、油漆、汽车尾气、煤气、香烟等。
- 食入式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海鲜、动物脂肪、异体蛋白、酒精、毒品、抗菌素、消炎药、香油、香精、葱、姜、大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
- 接触式过敏原:如冷空气、热空气、紫外线、辐射、化妆品、洗发水、洗洁精、染发剂、肥皂、化纤用品、塑料、金属饰品(手表、项链、戒指、耳环)、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等。
- 注射式过敏原:如青霉素、链霉素、异种血清等。
- 自身组织抗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受微生物感染、电离辐射、烧伤等生物、理化因素影响而使结构或组成发生改变的自身组织抗原,以及由于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也可成为过敏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