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泉水库是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境内的一座水库,位于粉红河上,建于1958年。水库正常库容为300万立方米,集雨面积为180平方千米,海拔为214米。
转自 维基百科
马氏庄园位于安阳境内的蒋村乡西蒋村,为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其地北倚寿安山,南临珠泉河,西近巍巍太行,东连华北平原,辉映于行山洹水间,尤具胜观。
中文名马氏庄园
所属地区河南安阳蒋村乡
景区等级4A级
荣誉地位中州大地第一名宅
目录
1中州第一名宅
▪ 简介
▪ 庄主
▪ 近代情况
2各区介绍
▪ 北区
▪ 中区
▪ 南区
3庄园建筑
4百官楷模
5主要景点
▪ 慈禧太后下榻处
▪ 光绪皇帝下榻处
▪ 马丕瑶旧居
▪ 马吉森旧居
▪ 马青霞旧居
▪ 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
▪ 马丕瑶进士第匾
▪ 慈禧赐马丕瑶寿字轴
▪ 马吉樟太史第匾
▪ 马氏家训
1中州第一名宅
编辑
简介
© 2014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马氏庄园
位于河南省安阳县蒋村乡的马氏庄园,是清末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前后营建50余年。被誉为“中原第一宅”。[1] 主要建筑现存基本完整。建筑群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其中北区一路,建有二个四合院;中区四路,其中西三路为住宅区,每路前后又均建四个四合院,每条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东一路为马氏家庙,前后两个四合院;南区一路,其中轴线上亦为九门相照格局,前后亦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在中心建筑的东、西、南三侧则各建一排配房环卫。三区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厅、堂、楼、廊、房、门等,共计308间。现有建筑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周围附属建筑还有马氏义庄、庢庄、文昌阁、马厩、仓库、柴草库、马氏祠堂以及北、中、南三座花园等,总占地面积在70000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达100000多平方米。整个庄园设计合理,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大型封建官僚府第”。
庄主
庄园主人马丕瑶(1831年—1895年),安阳县西蒋村人
庄园建筑
庄园建筑
,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历任山西平陆知县、永济知县,解州、太原知府,山西按察使、布政使,贵州按察使、布政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广东巡抚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他为官30多年,勤政务实,恪尽职守,忠心爱民,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和朝廷信赖,百姓呼他为“马青天”,光绪帝则褒奖他“鞠躬尽瘁”、“百官楷模”。马丕瑶逝世后,诰封“光禄大夫”、“威武将军”。马丕瑶膝下有四男三女,亦多远见卓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长子马吉森(1857年—1912年),翰林院待诏,开办安阳六河沟等煤矿,首创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前身),成立安阳矿业总公司,并任安阳商会会长。他开河南地方民族工业之先河,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次子马吉樟(1859年—1931年),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湖北提法使、按察使等职,深得朝廷器重。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等职;三女马青霞(1877年—1923年),又名刘青霞,乐善好施,酷爱教育事业,光绪帝诰封“一品诰命夫人”,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投奔革命,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女志士,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美名。孙中山先生曾赞誉她为“巾帼英雄”,并为她题写了“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鲁迅先生也曾称赞她“才貌双全”。
近代情况
该庄园于抗日战争初年归为公有,历为安阳县师范、安阳县第一中学、蒋村完小和蒋村粮站等单位占用。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几年,政府数次拨巨款进行了全面维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在2007年4月30日,安阳县举办了马氏庄园第一届文化旅游节,“中原第一大宅”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了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景区。凭着规划宏大的建筑群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马氏庄园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零A”景点一步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于2009年4月23日举行了4A级景区揭牌仪式。
2各区介绍
编辑
北区
位于中街路北,坐北朝南,前后两个四合院,后院之东西又各建一跨院,谓之“亚元扁宅”。多为硬山顶式的楼房,原为马丕瑶祖上旧宅。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了次子马吉樟。民国初年,马吉樟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期间进行了翻修和改建。
中区
在三区中规模最大,约占整个庄园的三分之二。它坐落在南街之北,亦座北朝南,各类建筑计158间,由家庙一路和住宅三路组成,其中家庙居东,住宅区居西,四路建筑各自成体系,左右又互相呼应。
家庙正门下层辟三道拱券门,上为读书楼五间。头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各五间,曰“东塾”、“西塾”。正房过厅五间,悬山顶式,前后带廊,高台基,名曰“燕翼堂”;后院厢房各三间,东为“遗衣物所”,西为“藏祭器所”。正殿五间,高大宏伟,名曰“聿修堂”,即享堂。前建月台。它的规格和布局是严格按照清光绪年间制定的《清会典》规定而建造的。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
住宅三路的建筑形式及格局大同小异。均南开正门,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前庭后堂,左右对称,由南向北,逐级抬高。中路大门高大宏伟,而东、西正门则均为洞券门,西路大门内又建有屏门。只有中路建有二门,内置屏门。后院又有不同:西路主房为平房五间,而中路、东路主房则各为楼房五间,东路东厢又为三间楼房。在建筑规格上,中路为高,东路次之,西路又次之。在建筑时间上,西路较早,于光绪九年(1883年)始建,中路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始建,东路则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始建。马氏兄弟分家,东路归长子马吉森所有,西路归四子马吉枢所有。
南区
与中区隔街相望,原设计为三路,其中东路建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而中、西二路仅将大门及临街房建成,后因时局变化,尚未建成。
南区东路座南向北,亦为九门相照,前后四个四合院。其中头进院和三进院较小,分别建二门、三门,门两侧各为两间廊房,东西厢房各为三间;二进院和四进院较大,其正房均为七间,东西厢房各为五间。
南区的建筑规模和规格,都明显高于中、北二区,这不仅表现在建筑体量的增大,大门的增多,而且表现在精美的石、砖和木雕建筑物件的大量使用。究其原因,南区为民国时期所建,已不再受封建社会的种种规定和限制。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老三马吉梅。
3庄园建筑
编辑
庄园建筑全为砖木结构,灰瓦盖顶。屋顶多为硬山顶式,另有悬山及平顶等。其建筑特点既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间建筑特色,又兼有山西雕刻艺术特色。另一显著特点是,无论正房,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则前后带廊,形成廊廊环绕,院院相通,尤其是雨雪天便于行走。
“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折木兴常新”。您来安阳参观、感悟马氏庄园文化的同时,将会得到多种艺术享受------这里有慈禧太后御书总长2.87米的巨幅“寿”字中堂,这里有光绪皇帝御笔亲属的碑文,这里有直径66.4厘米、重达31.75公斤的硕大铜镜,至今尤人影可鉴,这里有长近2米半、宽1米的“太史第”、“进士第”等牌匾,以及以明清家具、古玩和服饰为主的民俗展览。
据介绍,二OO六年五月至二〇〇七年四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运用”的文物保护政策,当地政府先后投资千万余元人民币对马氏庄园进行整体修缮和复原,对景区道路、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二〇〇七四月三十日,面貌焕然一新的马氏庄园正式对游人开放,盛装亮相,尽显中国清末民初建筑的深厚韵味和中国大官僚府地的旧日风采。这座“九门相照”的清代庄园以其恢弘的气势、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雕刻技巧和多彩的艺术装饰,成为中部地区旅游新亮点,引得北京、山东、安徽等地宾客竞相前往。
北区位于中街路北,座北朝南,前后两个四合院,后院之东西又各建一跨院,谓之“亚元扁宅”。多为硬山顶式的楼房,原为马丕瑶祖上旧宅。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了次子马吉樟。民国初年,马吉樟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期间进行了翻修和改建。
中区在三区中规模最大,约占整个庄园的三分之二。它坐落在南街之北,亦座北朝南,各类建筑计158间,由家庙一路和住宅三路组成,其中家庙居东,住宅区居西,四路建筑各自成体系,左右又互相呼应。
家庙正门下层辟三道拱券门,上为读书楼五间。头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各五间,曰“东塾”、“西塾”。正房过厅五间,悬山顶式,前后带廊,高台基,名曰“燕翼堂”;后院厢房各三间,东为“遗衣物所”,西为“藏祭器所”。正殿五间,高大宏伟,名曰“聿修堂”,即享堂。前建月台。它的规格和布局是严格按照清光绪年间制定的《清会典》规定而建造的。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
住宅三路的建筑形式及格局大同小异。均南开正门,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前庭后堂,左右对称,由南向北,逐级抬高。中路大门高大宏伟,而东、西正门则均为洞券门,西路大门内又建有屏门。只有中路建有二门,内置屏门。后院又有不同:西路主房为平房五间,而中路、东路主房则各为楼房五间,东路东厢又为三间楼房。在建筑规格上,中路为高,东路次之,西路又次之。在建筑时间上,西路较早,于光绪九年(1883年)始建,中路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始建,东路则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始建。马氏兄弟分家,东路归长子马吉森所有,西路归四子马吉枢所有。
南区与中区隔街相望,原设计为三路,其中东路建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而中、西二路仅将大门及临街房建成,后因时局变化,尚未建成。
南区东路座南向北,亦为九门相照,前后四个四合院。其中头进院和三进院较小,分别建二门、三门,门两侧各为两间廊房,东西厢房各为三间;二进院和四进院较大,其正房均为七间,东西厢房各为五间。
南区的建筑规模和规格,都明显高于中、北二区,这不仅表现在建筑体量的增大,大门的增多,而且表现在精美的石、砖和木雕建筑物件的大量使用。究其原因,南区为民国时期所建,已不再受封建社会的种种规定和限制。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老三马吉梅。
庄园建筑全为砖木结构,灰瓦盖顶。屋顶多为硬山顶式,另有悬山及平顶等。其建筑特点既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间建筑特色,又兼有山西雕刻艺术特色。另一显著特点是,无论正房,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则前后带廊,形成廊廊环绕,院院相通,尤其是雨雪天便于行走。
4百官楷模
编辑
马丕瑶:(1831~1895)清代广东巡抚。字玉山。安阳县蒋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任山西平陆县、永济县知县,解
州(今山西运城)、辽州(今山西左权县)知州,太原府知府,山西按察使、署山西布政使。光绪十三年(1887)任贵州按察使,同年八月,任广西布政使。十五年(1889)秋,授广西巡抚。创建官书局,惠及读书人而广施教化。倡办蚕桑,开设机坊。二十年(1894)十月授广东巡抚。时值中日甲午战争之际,积极修复海防设施,选拔任用有才能的得力将领,兴办团练,加强武器装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初八戌时病逝于任上。终年65岁,两广总督谭钟麟奏报朝廷,诰授“光禄大夫”、“威武将军”。
马丕瑶一生克己守礼,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多次受到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恩赐。
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月二十六日,光绪皇帝御赐“福”字。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初二,光绪皇帝赏给马丕瑶头品顶戴。
光绪十七年(1891年)正月二十七日,光绪皇帝御赐“福”字。
光绪二十年(1894年)九月二十六日,慈禧太后赏给马丕瑶御笔“福”、“寿”字各一方,如意一柄,蟒袍一件,尺头二匹。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初二日,光绪皇帝御赐马丕瑶“福”字一方。
马吉森(1857-1912)字子明,马丕瑶长子,明敏通书史,曾任翰林院侍诏、直隶候补道等。马吉森一生创办了不少厂矿企业,最为著名的是安阳六河沟煤矿、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前身)。
六河沟煤矿开办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后经清政府批准成立了六河沟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六年开发,生意兴隆。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决定加大六河沟煤矿开发力度,采取竞标出资开发六河沟新煤矿。其妹马青霞大力资助,以180万两白银中标,夺得六河沟新煤矿开发权,击败了由英商查尔暗中支持的安阳商人周益等,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洋人的威风,其爱国壮举,为后人所颂扬。
安阳广益纱厂创办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兴盛时拥有纱锭2.1万枚,工人1300余人,是当时河南最大,也是最早的纺织企业,至今还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马吉樟(1859-1931)字积生,号子诚,晚年号坚壮翁,是马丕瑶次子。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光绪九年(1883年)进
士,选为庶吉士。曾任清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侍讲、侍读、日讲起居注官、河北按察使等职。辛亥革命后,任湖北提法使、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等职。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彻底停止了科举制度,全国各省纷纷兴办新式学堂。马吉樟与其妹马青霞联合河南籍显官袁世凯、张邵予等在北京筹办“豫学堂”,马吉樟任学堂监督(校长)。
1907年1月由日本留学回国,授任湖北按察使。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马吉樟被袁世凯任命为总统府内史。
1917年去职后寓居北京,精心研释金石、潜心著述,有《益坚壮斋稿》遗世。
1931年病故,终年73岁。
马青霞(1877-1923),马丕瑶三女,与秋瑾齐名,素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称。她自幼喜爱读书,才华横溢。光绪二十年(1894年),受父母之名,嫁给河南尉氏县,人称“刘半县”的刘耀德为妻。后从夫姓改名刘青霞,也称“刘马青霞”。
结婚7年,刘耀德病逝,25岁的她拥资千万。
马青霞为人宽厚,乐善好施,热爱公益事业,曾多次不惜重金慷慨解囊。光绪帝闻报,感其业绩,诰封“一品夫人”,赐“一品夫人服饰”。
马青霞极为重视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她捐银30000两,与兄马吉樟以及袁世凯、张邵予等人在北京创办了“豫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马青霞随马吉樟东渡日本考察,其间结识了孙中山、黄兴、鲁迅、宋教仁、陈其美、何香凝、康有为、梁启超、张钟端等。在日本,她捐资6600元,与友人燕斌创办了《中国新女界月刊》。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尉县自家花园创办“华英女校”,为河南开办的第一所私立女校。又捐地30亩,创办了一所蚕桑学校。
1911年夏,马青霞捐银10000两,支持同盟会。
1912年春,马青霞被河南各大团体公选为河南国民捐总理。
1913年初,马青霞两次赴上海拜见孙中山,表示愿将全部财产捐献给国家,作为修筑铁路费用。孙中山感动不已,并为她挥毫题写了“天下为公”和“巾帼英雄”,以赞其爱国壮举。后因时局突变,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1916年,为支持“讨袁护法”运动,捐款5000元大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马青霞参加爱国学生大游行。
1922年,冯玉祥入住河南任督军,马青霞毅然决定将数百万家产捐献给国家,了却了她的夙愿。
1923年,马青霞在蒋村马氏庄园病逝,时年仅47岁。马青霞走完了她47岁的生命历程。其坎坷传奇,可歌可泣,浩然正气,感天动地,千古留芳。冯玉祥将军感其英名,曾率军在尉氏栽植千亩柏林,纪念一代女杰马青霞。
5主要景点
编辑
慈禧太后下榻处
慈禧太后下榻处位于中区中路的第三进院正房。这里曾是马丕瑶继母杨氏晚年的旧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及包括马吉樟在内的一班护驾大臣仓皇逃往西安避难。翌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才由西安返京。1902年1月1日抵达彰德(安阳),在预先马吉樟的奏请下,慈禧太后准于下榻马氏庄园。该厅木隔扇上还篆刻有“眉寿无疆”的字样。
光绪皇帝下榻处
该居室在慈禧太后下榻处的后院东厢房。马吉樟在为父、母守孝及武昌起义后回家曾在此居住。1902年1月1日,光绪皇帝随同慈禧太后一同返京时,曾下榻于此。
马丕瑶旧居
马丕瑶旧居在中区中路的最后院的正房,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两层楼房,高台基,前有廊,硬山顶式,内楼梯。上下层匾额均由马丕瑶亲撰,曰“澹远楼”、“修身堂”,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亦由马丕瑶编撰。
马吉森旧居
马吉森旧居位于马丕瑶旧居楼之东,符合“长子居东”的习俗。它和马丕瑶旧居楼雷同。其底层前额正中镶嵌有仿苏东坡笔迹的“德有邻堂”巨型木匾。
马青霞旧居
也称马家绣楼,与马吉森旧居楼同处一院,位于东厢,三间硬山顶式楼房。底层前额正中镶嵌有仿苏东坡笔迹的“思无邪斋”大型木匾。
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
1947年6月中旬,刘邓大军出晋东南上党地区,进入豫北地区,司令部设在马氏庄园。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分别下榻于中区西路的第三进院东、西厢房。6月22日的“鲁西南作战会议”就在此院的堂屋召开,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刘邓大军的三点重要指示,详细部署了突破国民党军中央防线,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威慑南京的作战任务。6月30日刘邓大军在张秋镇至临濮集地段,强渡黄河,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黄河防线,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马丕瑶进士第匾
匾长241,宽99,厚4.5厘米。木质。金黄地,饰浅浮雕云龙纹图案。正中书“进士第”三个大字,行书。右侧书“署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大理寺卿稽查右翼觉罗学郑敦谨大总裁经筵讲官工部尚书 上书房行走翰林院掌院学士镶白旗蒙古都统倭仁 经筵讲官兵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事务万青藜 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正白旗汉军副都统熙麟为”,左侧书“同治元年壬戌科会试中式第一百八名贡士 殿试第三甲第二十名 朝考第三等第十七名 赐进士出身马丕瑶立”。均为仿宋体。
慈禧赐马丕瑶寿字轴
光绪二十年(1894年)马丕瑶服阙入都,先后两次受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召见。慈禧为庆贺自己十月的六十大寿,于九月二十五日御笔亲书“寿”、“福”二字及如意、蟒袍、尺头等,赏赐给马丕瑶,以示对其卓著政绩的褒奖和鼓励。
“寿”字轴,长2.87米,宽1.08米,撒金粉红地,正中书一巨型“寿”字,行书。字首盖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朱红御印。寿字两侧为楷书款,右款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万寿 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五日”,左款书“赐头品顶戴前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广西巡抚臣马丕瑶”。
马吉樟太史第匾
匾长242.5,宽99,厚4.5厘米,木质,黄金地,饰浅浮雕云龙纹图案。正中书“太史第”三个大字,行书。右侧书“光绪六年庚辰科会试中式第二百九十五名贡士 九年癸未保和殿复试第一等第十四名 殿试第二甲第三十七名 赐进士出身”,左侧书“朝考第二等第五名 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十二年丙戌散馆 钦定第二等第七名 授职编修国史馆协修马吉樟”。均为仿宋体。
龙抱槐 龙抱槐为马氏庄园一大奇观。它位于中区西路的第三进院内。一株胸径约20公分的葛藤犹如一条巨龙,平地卧起,向上缠绕在附近的一棵古槐上,故而得名,它们像一对亲密的异性兄弟一样,互为依存,相映成趣。
家庙门楼 下层辟门洞三道,直通家庙内院。中洞门额镶嵌有户部尚书、军机大臣阎敬铭书“马氏家庙”石匾额,刻于光绪六年(1880年)。东西门洞额分别镶嵌“追远”、“庇根”石刻匾额,为马吉樟所书。其上为读书楼,五间。马家子女凡学习成绩佼佼者都必须在这里苦读,以应科举考试。
享堂 享堂为马氏家庙的主要建筑,名曰“聿修堂”,五间硬山顶式灰瓦房,前带廊。内设马丕瑶以上四代祖先神龛、牌位及祭器等。堂前建一宽敞的祭祀平台。
文昌阁 文昌阁座落在马氏庄园附近的东南方。底层高台基,中辟一石券门洞,为通道。台上建“一殿一卷式”建筑,砖木结构,灰瓦盖顶,给人以古朴、典雅和神秘之感。马氏家族乃儒家书香世家,特别重视科举,追求功名,自然非常敬奉文昌帝君。
马氏家训
中区中路二门内设置木屏门一道,门扇上刻有马氏家训,为马吉樟所书,隶书。马氏以《易经》的第三十七卦——《家人卦》为家训。其大意是:女主内,男主外,老幼有序。家长对家人要严格要求,不失法度。全家人都要诚信庄重,各尽其责,各尽其道,和睦相处,天下安定。体现了儒家教育思想。刻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
转自百度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