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山中的空气异常新鲜,对于改善肺通气量、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功能很有益处,同时还能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山间道路坎坷不平,有益于改善人体的平衡功能,增强四肢的协调能力,尤其是行走在没有经过人为修饰的非台阶路段,可使人体肌纤维增粗、肌肉发达,增强肢体灵活度。另外,在山巅之上极目远眺,可以解除眼部肌肉的疲劳,还可使紧张的大脑得到放松和休息。
事实上,爬山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刚爬山时,两腿发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是常有的事,徒步登山者会觉得疲惫、劳累,体力严重透支,对于大城市里的工作狂们是一项非常适合的强身健体的户外运动。膝盖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正常人的膝关节平均可承重35公斤。承受重量越多,关节软骨磨损的机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伤,膝关节退化较快。登山时上下坡或上下阶梯的时候,膝盖的负重大约是3~4倍。但是不少人不知道如何保护膝盖,尤其是爬坡下山时会出现酸胀不舒,严重者还会出现剧烈的撕样疼或牵扯样疼。长久下去让很多登山爱好者不得不放弃这项运动,下边告诉徒步登山爱好者如何保护我们的膝盖,让我们一起努力,快乐徒步,永葆青春活力!
首先,我们要了解膝盖:
膝盖是支撑人体的一个关键部位,并且容易跌伤,不小心跌伤膝盖的可能性高达90%,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膝盖为位于大小腿之间的连接部位。膝的主要内部组成结构为半月板以及四条韧带。在股骨和胫骨之间有两个大的软骨盘,分别称为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股骨前下端有槽合适安放髌骨,供髌骨在糟内上下移动,这些关节表面的软骨能吸收震动,承受压力,直到它们出现毛病。软骨,特别是半月板,在运动时,是人体最易受伤的部分。
膝盖疼痛的症状:
开始髌骨尖部有酸胀不适,以后出现持续性钝疼。其规律为,开始活动时疼痛加重,活动开后疼痛减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上下楼梯、下蹲起立、负重行走、用力踢球等),凡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时,都会出现髌尖部的疼痛。病情较重的患者,在平常步行时也出现髌尖处的疼痛。患者感到膝发软无力,走路容易疲劳,致使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更不能背负重物行走。在髌尖处有明显的压疼。触摸时,可感到髌腱附着处有肿胀、钝厚的改变。有些患者可以摸到增生的骨刺尖。作伸膝抗阻试验、半蹲试验时,髌尖处出现疼痛。无论慢性或急性腘肌损伤,主要表现是蹲下或起来时,或在上楼、爬坡时,腘窝部出现疼痛,其性质可以是间断性或持续性的,大部分慢性损伤者表现为钝疼,急性损伤者则是剧烈或较剧烈的撕裂样疼或牵扯样疼。
如何在登山中保护我们的膝盖:
登山时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上山时生龙活虎,下山时一个个却拖着腿,疲惫不堪。当大腿劳累的时候,你走路时便会不自觉的“锁关节”,“锁关节”的意思就是把腿部伸的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暂时放松自己的肌肉,但是却很容易造成膝劳损,膝冲击伤,脚踝劳损,脚踝扭伤,以及腰肌劳损。最好的姿势是上下坡时保持膝关节处于微曲状态。因此喜欢登山的爱好者们更需要注重平时的锻炼,尤其是大腿正面肌肉耐力和力量的锻炼,目的不在于让你爬更远的山,而在于让你就算下山也能保持充沛的体力。
在锻炼中以下几点需要大家注意:
1.训练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不能直接参与剧烈运动。每周参加1-2次游泳、步行或慢跑等,是必不可少的训练方案。
2.注意运用大腿的肌肉群,避免膝盖受到来自脚下的直接冲击,选穿有减震功能的鞋或鞋垫。
3.出现膝盖不适症状时,适当减小运动量和运动频率,避免进行剧烈的跑、跳和负重运动。
4. 发达的肌肉可在一定情况下缓解膝盖所承受的压力,可以让膝盖的损伤降低到最小。平时多做腿部肌肉锻炼,尽量减少对膝盖的承受力。有意识地加强对股四头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韧带的锻炼,增强股四头肌内侧及大腿肌肉力量(比方说负重深蹲),结合采用肌肉伸展拉长,步行,马步或贴墙练习等方法,为髌骨在股骨端糟内平稳运动铺好道路。
5.登山前要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对膝盖的保护。
下山如何保护膝盖:
快速下山膝盖受到的冲击力约是自身体重的5-8倍,即便是一个不胖的人,从一座1000米的山峰一路冲下来,膝盖将遭受成千上万次半吨左右的打击,如果再负重,就和拿锤子猛砸自己膝盖基本是一样的,结果能好得了吗?因此在下山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下山速度一定要慢,不要跑,不要跳,要小心。下山猛冲对膝盖是最致命的。正确的下山方法是: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不是重心放在前脚上往下砸),永远要有一只脚支撑在地面上。下山使用登山杖十分必要。
2.尽可能减少负重。出发之前一定量力而行,即使是去爬座小山,直立行走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也是很正常的。一般情况下负重超过体重的1/4重量,下山就要从保护膝盖的角度控制节奏了,即使是特殊情况,负重也尽量不要超过体重的1/3。
3.开始爬山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包括拉伸,让关节、肌肉、韧带等得到良好的预热。也可以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关节润滑液的分泌。
4.使用护膝和登山杖。登山杖要选可靠的,最好是两根,上臂尽量多的分担腿的负重。
5.出发之前要正确的评估自己的体力和户外能力,确定自己是否能跟上同行者的速度或者进程安排,最好不透支自己的膝盖,挑战新难度也是要循序渐进。
6.选择合适的登山鞋,并且记住一般松软的土地、草地、碎石坡、雪地对膝盖都相对友好,不过要注意防滑,还有走碎石路的时候一定要照顾走在你下面的人。
7.不要“锁关节”,当大腿过度劳累的时候,走路时就会不自觉的锁关节,就
是把腿部伸的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暂时放松肌肉,但是却很容易造成膝劳损,膝冲击伤,脚踝劳损和脚踝扭伤。上山和下山时尽量保持膝关节处于微曲状态。
护膝的使用方法:
护膝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保温.二是制动。
护膝的保暖作用:膝盖部分是非常容易受凉的,尤其是在山上,山风又非常冷,往往腿部肌肉由于一直在运动会感觉到很热,而膝盖则由于没有肌肉运动,所以并不热,当我们感觉腿部散热很舒服的时候,其实膝盖是在受凉,这时,如果是戴着护膝的话,护膝的保温作用就能体现了.
护膝的制动作用:由于登山运动给膝盖施加了过多的压力.加上登山中的剧烈运动,很容易使髌骨被牵移离开原有部位,从而引发膝关节部位的疾病,而带上护膝则能将髂骨固定在相对稳定的位置上,以保证其不轻易受伤害。根据功能不同,推荐两种登山用的护膝.一种是户外店中常见的那种比较厚实的,前面有一个大孔能露出膝盖的,一般是捆绑式的,再用粘扣固定的护膝.这种护膝绑紧后可以让膝盖不能轻易弯曲,可使大腿、小腿、膝盖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制动性好,适用于膝关节有旧伤者。缺点是其材质的透气性不好,不宜用作对膝盖的日常保护;另一种是套在膝盖上的薄护膝,有一定的弹性,带上后,膝盖仍旧能自由的活动,只是能明显感觉到髌骨被轻轻的勒紧了一点,这种轻度制动的护膝可用于平时运动中对膝盖的日常保护,而且透气性好,平时带着基本不会感觉到有什么不方便,缺点是制动性较弱 ,适用于膝关节正常者。
无论哪种护膝佩戴时间都不要太长,捆绑不要过紧,易引起下肢血液血液循环不畅,严重者发生下肢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所以建议膝关节正常的徒步者上山时可以不用佩戴护膝,下山时一定要佩戴好护膝。减少膝关节磨损。
登山杖的使用方法:
利用登山杖来作为下山时主要的缓冲支撑,由于下山对脚踝,膝盖,腰椎的冲击很大,建议下山时先用杖支撑前面的路,好比四条腿走路,两个手延长变成两条腿,关键是力量用到位,这样震动的力可以分担在手腕和手臂上,减轻了下肢的冲击和膝关节的疲劳。
正确饮水方法:
1.掌握好运动时补水的时间
不论什么运动,都会造成身体水分的流失。有的人运动中,汗流浃背也顾不上喝水,等到运动结束时才感觉到口渴,于是猛灌一气,这个习惯非常不好。感到口渴时,一次大量饮水,可能会导致低渗性脱水,俗称“水中毒”。正确的做法是,运动前、中、后少量多次饮水
2.选择合适的水
运动中比较理想的水是白开水,白开水进入人体后可以立即发挥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其次是矿物质水和纯净水。虽然我们为了方便都想随便买一瓶矿泉水,但其实自己在家带好温开水最好。既省钱又有营养。
3.保证所喝水的水温
在运动中会大量出汗,可以适当的补充些水分,但是无论什么季节,水温应控制在15℃以上,否则运动中喝过凉的水会给身体造成伤害。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喜欢喝冰镇的水,虽然当时感觉凉爽,但时间长了会对肠胃造成很大的伤害。
4 .适当补充温盐水
当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很长时,往往出汗相当多,这时光饮用普通的水满足不了人体需求了,可以适当的喝些温盐水,能补充身体流失的无机盐。特别是在运动后补充,能很快消除人的口渴感。
5.掌握好饮水的量
运动前30分钟一般饮用150ml水比较好,喝多了会让人产生尿意,对运动效果大有影响,这点要特别注意,在准备运动之前,不要在吃饭时喝大量的粥或者水;运动中喝水也不能过多,一般喝几口就可以,主要是润润嗓子;运动后喝水要特别注意了,不能一饮而尽的大口喝水,这样感觉很解渴,其实不仅解不了渴,对肠胃的损害反而很大。应该先喝200ml左右,停十几分钟后再继续喝。
6.不能用饮料代替水
很多人在户外运动时喜欢喝饮料,其实饮料中大多是甜味剂,只会越喝越渴,起不到应有的补充水分作用。因此在运动中要改掉喝饮料的习惯,还是以喝白开水或矿泉水为主。即使需要补充维生素,也应该适当的补充含糖量在3%以下的果汁饮料,但不要喝太多,要有矿泉水做补充。
该贴已经同步到 crf123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