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北北 于 2014-8-29 09:05 编辑
[参赛作品] 与“狼”为伍夜爬千山
撰稿 老北 摄影 会飞的狼
这不是一只普通的狼,是一只“会飞的狼”。狼那种敏捷,睿智,神出鬼没的特点,在他身上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他就是“风雨同行户外群”的领军人物,网名叫“会飞的狼".
我与“狼”并不熟识,但对于他的“风雨人生户外群”,却早有耳闻,虽然是一个自发的业余爱好组织,但是却素有正规、专业、管理有序之称誉,并有诸多的成名之作,如“千山二十七峰穿越”,“赤步连穿”,“大连三十公里徒步”等活动。
也许是渴望能够与”狼”同行的原因,看到“夜爬千山”的贴子后,我没多加考虑就报名了。当最后确定,发现只有我们两人参加时,“狼”表现出果断刚毅的性情:“去!”受到“狼”的感染,我也增加了信心。
夜爬千山,我们两个人出行。我见到了“狼”。 “狼”中等个子,带一付眼镜,有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文静。“狼”很健谈,谈天说地,也讲了几年来户外运动的风风雨雨,言谈话语中透露他那执着、坚定、热情奔放的性格,再加上他那令男人们不大嫉妒的身材,真是天生的群主材料。file:///F:/新建文件夹/Users/1336856773/Image/BG4~@0751HJUPX~$%6030Z~2O.jpg
当太阳已经日暮西山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千山脚下。夜爬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能够在漆黑的夜晚,没有任何目视参照物的情况下,能够按预想的路线走完全程。在上山前,我们专门请人设定了夜爬千山的路线,并存在GPS的导航仪中,所以导航仪是夜爬不可或缺的专用仪器。
我们从千山脚下的“福酒农家院”上山。上山后不久,“狼”就发现我们偏离了GPS所设定的路线,而且中间有一条难以逾越的山沟,如何能与GPS线路重合。我们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觉得偏离的原因,是我们上山的起点不对,而现在折回去,已不可能。为了早些与GPS路线重合,只有在天彻底黑下来之前穿过青蛇岭到达五佛顶。“狼”说:只有加快速度,争分夺秒。于是,我们开始了急行军。通往青蛇岭的路,周围长满灌木,青藤跨过小路,在空中向对面攀附爬行,两边的青藤象蚕丝一样缠绕在一起,真是不知是树缠藤还是藤缠树,再加上绿叶覆盖,还有弥漫的野草,形成一条三尺多高的园形通天山路,遮天蔽日,一望无尽头,不愧青蛇岭的一大景观。真是“葱郁树藤笼日天,恰似青蛇绕山间;莫道山路无觅处,披星戴月蛇腹穿。"
我们弯腰行走在这园筒一般的绿色山路上,清凉的夜风吹来一团团沁人肺腑的花草气息,路边溪石中有着各种形状的墨色藓苔,别有洞天。我们不断地加快着速度。“狼”说,心都快要跳出来了,更何况比他年龄还大的我呢。但是急切的心情忽略了一切,我们继续向前。
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了乌鸦的叫声,一只、两只,越来越多。从小我就知道乌鸦是吃人肉的,这么多乌鸦的叫声,让人不寒而栗,更增添了夜爬的情趣和风险。看来,有效地预防夜间动物的侵袭,也是夜爬遇到的问题之一。乌鸦虽叫,但是它们不敢近前,它们可能非常清楚,我们是充满活力的人。乌鸦的叫声,也预示着我们临近了顶端。当我们登上青蛇岭顶峰时,已经是挥汗如雨了。但是当透着落日的余晖,目睹青蛇岭美丽壮观的景色,爽快极了,感谢上天,赐给我们这么美好的大自然,这么美好的千山。file:///F:/新建文件夹/Users/1336856773/Image/_3L0UIOI~YH)9H]9OLW7VQ3.jpg
来不及更好地休息,我们立即前行,奔向翡翠峰。天色已黑。从青蛇岭到翡翠峰有一段路,又陡又窄,而且下面就是深深的山谷。要是白天,对于登山者来说,应该不算什么。可是在晚上或夜间,就很可怕。因为路上有不少已经疏松的黄沙土,不知是否牢固,一旦踩下去滑了,后果不堪设想。“狼”带上头灯,又借用手电筒,再加上天色还有微微的光线,我们一步一步谨慎前行,终于穿越了这段危险的小路。看来,必要的照明用具也是夜爬必不可少的装备。file:///F:/新建文件夹/Users/1336856773/Image/_NS)25IGY%7DK(C$GRJA%609ZYW.jpg
经过翡翠峰,我们继续向前奔走,终于在夜幕降临之际到达了五佛顶,眺望着远近山岭的墨色轮廓,我和“狼”都松了一口气,但是我们的衣服,裤子都如同水洗了般湿透。抬头望去,已经一片漆黑了。树木变得黑蒙蒙一片,遮住了远处的群山。墨绿的山崖间有大团大团的烟雾,神秘诡谲地缭绕着、升腾着。很远处出现一个个稀稀拉拉的小火花,也分不清是星星还是灯光。萧萧的夜风吹来,不时会有一丝的瑟缩。夜幕中的千山山谷,是水墨的晕染,氤氲又洇晕。北方的针阔混交林那湿润清香的气息令人心醉。山岭上那一株株油松在黑黝黝的夜幕背景下尤其显得挺拔静美,它们是经历多少风雪雷电的肆虐洗礼,才有如此这般迷人的景象。我对它们肃然起敬。它们坚韧弯曲的树根像鹰爪般牢牢抓住岩石缝中的泥土,它们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从不会被风吹得稀疏而遭致毁灭。山谷中不时传来几声隐隐约约的钟声,我能想像到,此时龙泉寺院中那些诵经的僧尼们已经安歇,画栋雕梁之间,大红的供桌上也许依然会香气缭绕。
file:///F:/新建文件夹/Users/1336856773/Image/5IPV68HC4607P3H1PR0KS$B.jpg
虽然我们只走了原定的一半路程,但是接下来的路已是景区的游人路径了,会没有多大的困难。而且我们已经与GPS定位的路线完全重合了。回头看,真是“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往前看,“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下山的路虽然与登山路在距离上大致相同,但是由于体力的消耗,身心的疲惫,也有“蓬山一万重”的感觉。
山风徐徐吹来,似乎在告诉我们,这时不是久留之地,催促我们立即起程。于是我们又开始小心翼翼的走向下山之路.
虽然这里白天可能人群熙熙攘攘,但是夜晚之中,只有“孤影”二人,我们享受着夜爬的独特乐趣,其乐无穷。夜色中,我们看到一株挺拔巍然的老油松,其粗大的树干经历了无数次暴风雨的考验后,依旧在山崖上挺立,庄严肃穆。柏树的枝叶一团团簇拥着,夜色中呼应着这极其神秘的光影和律动。裸露的树干和枝条奏出深沉的低音,忽而如呢喃细语,忽而如细浪拍岸。象乐器般合弦着远方的南屏晚钟。一路欣赏夜景,一路疾步前行。在接近凌晨我们看到了山门,悬着的心放下了,我们胜利了,我们成功了,我和“狼”击掌庆贺难忘的千山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