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一段资料:
京西古道的南道、中道和北道大家已耳熟能详,但在这条古道之外,京西还有一条古道,这就是西奚古道。京西古道自南向北,西奚古道自东向西,在天津关交叉。
明朝,为加强北京西北防御,在原有老长城基础上,大修内长城,明内长城有三个重要的关口,即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合称“内三关”。三关之间有道路可行,西奚古道即是在三关连线道路中的一段。
西奚古道的大至走向是:从居庸关往西南方向,经白羊城、高崖口和马刨泉、了思台等地进入门头沟区大村。出大村走马套沟到向阳口。再向西,经沿河城、沿河口、龙门口、刘家峪、王大台到天津关。再向西南、经燕家台、梨园岭,瓦窑、天河水或齐家庄、张家庄、奴才岭,进入河北省涞水县境,再经罗古台、镇厂等地到紫荆关。居庸关到紫荆关,有二百六十里。
“西奚古道”,传说是西奚族人所修,那么西奚族又是怎么回事呢?
南北朝时期。当时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有一个库莫奚族,过着游牧生活,经常向中原进贡,也进行一些交换。到了唐末,一部分库莫奚人在首领去诸带领下,来到妫州(今延庆、怀来一带),在继续过游牧生活的同时,一部分人由王妃领导开始经营农业。这位王妃选择了今黄草梁为居住地,利用黄草梁上平缓的地形种植庄稼,并利用地质大断层地形,令人在已有小路基地上,修通这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西奚古道。此路修通后,不仅为向涞水、易县一带发展提供了通道,尤其是去妫州以及辽西则更为便捷。黄草梁是近代人起的名字,原来这里的人(包括柏峪)称之为皇妃子梁、皇太妃岭或天津岭。至于这条山道,也有称“皇妃古道”的。地处妫州的西奚和在辽西的东奚,后来均归附了大辽王朝,并渐渐与契丹人相融合。后辽王朝被金王朝所灭。 而奚人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先被契丹族和女真族同化,最后与契丹和女真一起被汉族同化而加入了汉族共同体。
现在留下的西奚古道,途径黄草梁附近在天津关与京西古道相交。西奚古道的开辟,在沿线各村之间发挥了连接交通的作用,但在明代,其连接“内三关”的战略用途更为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