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唐潮 于 2014-9-10 11:04 编辑
又有履声响深壑——把玩刘家峪到王大台的西奚古道
过节惧怕人面背、挑费高、长车队。中秋三天小假,我从一开始就打算在山里住一宿,这样就能躲过三劫,玩的从容一些。听群里的朋友提到刘家峪村去王大台村的一段深壑,走起来惊恐万分,地势险要诡异。 听景,总是尤其精彩些,也往往惹得人心悸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读起来充满惊涛骇浪,野史说范老师根本没去过岳阳,那篇文字是照着家门前一条小河写出来的。可见幻想的闸门打开后,一切思绪都会被激活了。 刘家峪可以走到黄草梁的十里坪。黄草梁山路四通八达,可组出很多精彩纷呈的徒步线路来,国家步道就设立在那里。每年十里坪的枯草都衬托着远山巅峰上的烽燧实心楼,让热衷户外的朋友们流连忘返。 独自重装,冒着小雨穿越龙门涧的崎岖峡谷路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夜晚帐篷一角的细琐声,让我在噩梦里猛醒。拉开帐门撒尿,清凉如水的夜,一轮孤月挂在向阳水萧村上空。异常落寞的鲜活感,正蜕变成钝感。曾经的执著被平和的生活所碾压,越飞越远不可及。 坐车很顺利的到达龙门口。在斋堂找黑车的时候,碰到一个现场约伴的九零后。所以在走进刘家峪的时候,并不是我一个人了。事先堆积了大量的刘家峪穿越十里坪信息,把关键地方打印出来挎在囊里。沿黄公路依旧蹲在那里,满身碎石,灰头黑脸。只是龙门口村变得富裕了,盖了多幢农家院。后来投宿的就是龙门口附近的百元标间,宽敞的院子,明亮的屋子,热水澡彩电空调独卫,只有我和伙伴住与吃。 刘家峪到十里坪是一条成熟的户外线路,至少五周岁。以前也打算走走从刘家峪到天津关的,只是很多时候,本来都想好了的事情,一恍惚就被蹉跎了。有时想想,物是人非斗转星移的,真的不能苛刻,也强求不来。 在龙门口岔口的小卖部,我让伙伴进店补足水才上路。户外线路有扎堆儿的趋势,似乎一段时间内,跟约好了一样都去一个很经典的地方玩耍。 刘家峪到东大台例外,在被我耽搁四年后,再次跃入视线,践行了。背囊里备了绳索,感觉是一种安慰。户外的原则是玩,不是玩命。在我拦住骑摩托车的老乡问路,他听到我问他山谷有没无危险的时候。略一沉思,定定的答:没有!还说一早就几十号人进去了。我想,山谷里的深壑,应该不是太难过吧。 刘家峪的村子废弃多年了,剩下农庄房屋完好,块石垒墙,木桩竹篱。据沿河口村子的老乡说,那里的住户都搬去了沿河口。村子好似坚壁清野一般,凄凄惨惨,冷冷清清,也许当摄影基地的外景地蛮好,无需额外搭建。灵水举人村头的那棵古树不知充当了多少电影电视的陪衬人。我每次从影视里认出灵水村古树又出镜的时候,都惊奇导演取景贫乏。 拍照后沿着碎石路往山里走,一路上有几个岔口,幸好被前面的队伍画上了“X”字,滴水之恩。我们两人将近十一点半入沟,不快不慢的走,速度不快也没有停下。自我三省吾身,发觉我现在的户外游荡,慢慢发生了质的转变。从开始穿越时的闷头赶路,仅仅投证明一条穿越线路的存在,发展到现在主动寻找农家院下榻了。耗费一天的时光,不再匆忙的往市区赶路。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新理念吧。 户外竞技需要更高、更快、更强。但我没有强悍体能支撑,退而求其次的去寻找深山里的诗意感觉也不错。是不是也能把户外徒步的意义拓展开来一些,不得而知了。 找到入山口的时候心里没有任何激动,那里的布条记号几乎栓满了,根本不会错失。按图索骥,发现了那个峡谷的端倪,猫腰钻过铁丝网,顺着峡谷往里走,标志是电线杆。这是一个干旱的溪流河道。山谷忽左忽右,几乎钻进一个死胡同的时候,两边山势陡然合拢,天空变得狭小。谷里光线暗淡,阴晴众壑殊。山石狰狞。尽头是个一人多高的一个断崖挡住去路。 这就是传说的险路,我觉得是三峡的缩影。对面是逐步升高的沟壑,被几块巨大的圆石塞住,说是圆石还有棱角,跌压在一起成了一个天然的大台阶。只是我们太渺小,需要努力地去攀爬。这里本来是流水的水道,如果石头上有青苔,那难度就会陡增。正因为如此,这深壑才是这条户外线路的精华,路眼所在。眼见为实,听说的断崖并不难爬。与北梯比,并没有传说中的“还要险三分”。伙伴身手敏捷的线上去,我把绳索甩上去。也轻松的爬上了。 前面的路再也没有了深壑,只是平坦的沟地。很快来到一个三岔口。这里一面通往西大台,一面通往东大台。我管这里叫晓石壁。顺着道路去东大台,路过营地。跟我一起的伙伴矮下身来,采集了一个植物。跟我说:这叫柴胡。伙伴自幼入山采草药,认识十余种。 据说我们脚下的路叫西奚古道,细纱铺就,羊肠一般顺沟通往荒草梁的天津关。在长着三棵柳的地方,一条上山的小道藏匿在路旁,这是不容错过的要津。拿出地图,我逐一核对,才放心上山。 王大台村的破落房屋就在山顶一片不大的贫瘠土地上。看着那些旧屋,顿感时空错乱的回到了文革,毛万岁的大标语,显赫的留在土坯泥墙上,斑驳破碎。这片山坡连接着西大台、十里坪、西奚古道。只是小路隐匿在植被中不易查找。 我按计划从这里返回西大台,时间到了下午四点。在山顶开始胡乱找退路,往来几次都没有发现。我的伙伴后来跟我说,当时他的脚都软了,不想再走。我在做出折返晓石壁走岔路屈西大台决定的时候,偏巧看到了东大台村的一位老乡。我请求他指引我们去西大台的路。他似乎听懂了,引领我们的走在前面,带我们去了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我们从那里的小道下去,顺利出山。只是道路在崖壁上穿过。 次日从山庄洗漱出发,赶上小雨。碎石路,伙伴嘀咕着什么,我追问过去,他才声音大点的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无处不在。在王大台陷入寻找道路恐慌的时候,我是猛扣柴扉久不开;在徒步鞋踏过深壑石头上的青苔时,有台痕上阶绿的影子。问店家订房间是“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当然,演变成电话两头的问答。 2014年9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