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2014年金秋徒步穿越鳌太行记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10-9 13:51:05 | 只看该作者
忘却纪念 发表于 2014-10-8 20: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10-9 13:51:12 | 只看该作者
CSI 发表于 2014-10-8 21:48
好多天的行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10-9 13:51:40 | 只看该作者
行者无疆walkers 发表于 2014-10-9 10:22
图片中从左到右依次为:土著、寒池、行者、小桂子、行者无疆。
有人问:为什么有两个行者?
答:拜托!能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10-9 13:52:22 | 只看该作者
行者无疆walkers 发表于 2014-10-9 10:37
徒步鳌太,是从今年七月份开始筹划的。由驴头“行者”发起召集令,当时计划只要有三个人,就要成行。
随后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10-9 13:58:40 | 只看该作者
烧钱的运动,始祖鸟的东西都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21:29:21 | 只看该作者
   总体天气情况:
   我们运气挺好,到达后天气应该总体不错,因为9月24日之前,太白县已经连续十几天下雨,有些队伍已经到了塘口,但因连续降雨而取消了既定行程。本次徒步过程中有两天两夜(26日-27日)下雨,其中有一天基本在小雨中行进。夜间气温最低零度左右,白天在20-5度之间。阴天时或太阳下山后风很大,特别是山脊风很大,估计最大风力有十级左右。
   在此首先对本次徒步装备的使用心得作一下简介:
1、鸟牌冲锋衣、裤:四颗星。我买的是beta AR,适应综合类型运动,穿着过程中未出现透水湿身现象,且行进中因为可打开衣和裤的通气拉链进行温度调节,行进中不需频繁更换衣物。但回来检查裤子在大腿前侧出现磨损的小洞,估计是攀爬岩石刮擦到的,心疼呀!毕竟这么贵的东东,这么不耐磨。(不知哪位大大能告知冲锋衣裤如何进行修补?)

2、鸟牌羽绒服:五颗星。轻便、体积小、暖和。
3、SKINS- A400压缩裤:五颗星。这是个好东东,同行三人均采购这款裤子,主要作为行走时保暧排汗,又作为功能性装备,防止腿部疲劳。此行六天行走时都穿着,尽管每天运动量都是高强度,但大腿均未出现酸痛现象。
4、巴塔C4排汗保暧内衣:五颗星。我带了两件,一件行走时穿,一件睡觉时穿,同时也为了确保有一件干爽的备用衣物,以防湿身失温。连续穿了六天,较好的保持身体干爽,并没有异味。
5、LA sport高帮登山鞋:三颗星。新鞋,穿着舒适感还是较好的,鞋底较软但比较抓地,适合鳌太石海地形。但在行程即将结束时,发现鞋子胶底大量脱胶,还好已快下山,不然问题可就大条了。回来送去鞋店修理,师傅说可能是出厂时间较长了,就会容易出现脱胶,目前正在修理中,不知今后还能不能用?
6、MRS 胡把 单人帐:四颗星。整体不错,但单人帐确实不方便,特别是下雨天气时大量装备没地方存放,放在帐内又挤占睡眠空间。另外,由于气温较低,帐内会形成凝露和水滴,因空间小,睡袋和物品与帐接触后会受潮。让我在夜间花了不少精力擦拭内帐的水气和睡袋上的水滴。所以我建议,还是带双人帐会好些,尽管会重一些。
其它装备在此我就不一一说了,过后结合行程再一并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10:39:51 | 只看该作者
之前收集的一些地形或等高线图,供需要的人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12:47:50 | 只看该作者
    在出发前一个星期,组织了第二次行前会,主要是审核大家的装备,了解个人物资和公用物资的情况,并逐一称重,对部分超重或不合适的装备给出解决的建议。建议个人背包总重不超过45斤,最多不能超过50斤。
   事前,自己也多次打包,个人装备大大小小共78项,加上公用物资6、7项,如计算水袋3L全满状态,总重要在48斤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14:50:20 | 只看该作者
鳌太线的地埋位置和历史人文景观介绍




鳌山——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 鳌山山名的来历
相传远古时代,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那时中华大地上洪水纵横恣肆,相互冲激,灾害连连,大地震动,地维不稳,东海龙王第九子神鳌,献出四足,以立四极,但从此不能游泳爬行,女娲念神鳌断足之功,谴断足神鳌雄镇中央,分流南北,从此天下风调雨顺,水流东去,地维沉稳。鳌山从此成为一道雄伟的龙脊,横亘在中华大地上。
鳌山位于太白山以西,秦岭中段太白县境内,海拔3475.9米,是秦岭主峰太白拔仙台西面的另一制高点,故又称其为西太白, 是陕西的第二高峰。这里也是秦岭山脉中最为原始的区域,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石海遗迹遍布山坡,山间云雾缭绕,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绝佳旅行之地。相传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多年深居西太白鳌山,精研医药,著书立说。
鳌山雄伟奇观
2009年11月10日,在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的全国十大“非著名”山峰评选活动中,十座适合旅友们观光游玩,但知名度欠佳的秀山峻峰,在众专家与网友、读者的评选中脱颖而出,宝鸡市太白县境内鳌山名列其中。
巍峨的太白山,横空出世,高耸云天,是我国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一高峰。在其西端是山水相连的鳌山(西太白),为陕西的第二高峰。同太白山一样,它以其迷人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无数探索者的步伐。当你走进鳌山,站在海拔 3400多米的山顶,目视四十里跑马梁在这片纯天然的原始生态区,感受鳌山的阳光,鳌山空气,聆听鳌山歌唱,鳌山呼吸,聆听旷野的天籁,就是那远古的呼唤。我的梦已醉在鳌山的生命里。鳌山顶那绚丽多彩的晚霞,恰是青藏高原的“高原红”;鳌山顶那纯净的蓝天,恰是青藏高原的“青藏蓝”。诗仙李白游历鳌山(武功山)时,借助鳌山孤高参天之气势,登山览胜,怀着对鳌山的敬仰之情,写了一首《登太白峰》的五言诗:“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1]


这首诗大气磅礴,意境高远,表达了对鳌山的无限怀恋之情。鳌山,自古集高、雄、险、奇为一身,汇灵、秀、幽、美于一体。在这片美丽富饶和神奇的土地上,有“鳌山雄姿”、“四十里跑马梁”、“六月积雪”、“斜峪雄关”、“桃川曲流”、“青峰古刹”等谜一样的自然景观。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是鳌山在海拔 3000米时的一大特点。只见水声响,不见水流淌,这又是鳌山石头暗河的奇特景观。这些独特的景观是大自然赋予神奇鳌山的又一杰作。山有水则活,水有山则灵,鳌山的山是神,鳌山的水是仙,鳌山的草木是山魂,鳌山的空气是精灵,因其高耸入云端的雄伟,壁立万仞的险峻,变幻莫测的气候,鬼斧神工的奇景。
千百年来,巍巍神奇的鳌山,在人们的视野中,是那么的遥远,又是那么亲近,是收藏在人们心中一幅天然美丽的画卷。鳌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伴随着日月星辰,春夏秋冬,不知走过了多少岁月,留在山势宏大景色独特鳌山顶上的,仍是一望无际的万亩大草甸和千姿百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每一个独特的景观,似神奇的故事在娓娓叙说;是精美的天然工艺品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珠联璧合,又像一道意境优美的山水画和诗作。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谐、纯真而有情趣。因为秦岭山脉孕育了鳌山的无限风光;秦岭山脉一个个动人的神话、优美的传说、奇妙的故事给鳌山增添了生命和灵气;登鳌山才有无限遐想,登上鳌山顶四十里跑马梁,才能真正感知到其中的神妙和雄奇美景。
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二高峰,与第一高峰太白山遥遥相望,为汉、渭水的分界线,距太白县城42公里。鳌山是一个美丽圣洁的地方,没有污染,没有喧闹,那里的蓝天、白云、草甸、森林、冰川、石山、石河、石海……令人神往,仿若仙境。
鳌山登山口位于太洋路旁,当地人称为23公里(起始地点为磨房沟),是徒步登鳌山最近的一条道路。踏着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足迹,站在鳌山之巅,体会“一览众山小”的别样风采。大诗人李白在登上鳌山之巅,感叹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写下《登太白峰》的千古佳句: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武功山指今日的鳌山。鳌山极顶的航标塔、秦国大将的白起庙、娘娘池等人文景观,药王孙思邈隐居鳌山研究中草药悬壶济世的古今佳话使得这方净土更加扑朔迷离。
鳌山东行,踏上四十里跑马梁,有许许多多形壮奇异,造型独特的天然百年松树,有如大雁翱翔、有如骏马奔腾、有如蜻蜓点水、有如虎踞龙盘,人们赞叹为“鬼斧神工造奇景,包罗万象蕴风情”。
地理位置鳌山位于太白山以西,秦岭中段太白县境内,北纬33′56,东经107′25。北距太白县城49公里(太洋公路段)。鳌山是秦岭症脊太白大梁的西端,与太白山主峰拨仙台一同组成了高耸连绵鳌太大梁。
攀登情况:鳌山一般由3条路可登顶:1.太洋公路23公里处,称23公里,(实际位置为太洋公路约50处)海拔2245米。一般鳌山从这里攀登,可1到3天,因强度不是很大,建议走1天,最快约8小时,一般用时14小时。一般走塘口下,总拔高1430米,约65里。2.塘口,此处海拔1750米,从此上鳌山强度偏大,拔高1900米 3.魁星楼,此处海拔1100米,从此上强度较大,需3天,净拔高2400米。



太白山又名太乙山,位于陕西宝鸡,秦岭北麓,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三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秦岭终南山脉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71.2米。秦岭山脉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条件就更为独特,它那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给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为中外科学家和文人学士所向往。
太白山以其高、寒、险、奇、秀富饶和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称雄于华夏。“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唐诗人杜甫有“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比喻。柳宗元的《大白山祠记》写道:“雍州西南界于粱,其山曰太白,其地恒寒,冰雪之积未尝已也”;元代朱铎《太白山》诗申有“雪花点翠屏,秋风吹不起”之诗句;元《一统志》中载:“山(太白山)极高,上恒积雪,望之皓然”;明代王昕《三才图会》中,对太白山的终年积雪的描绘是:“山巅常有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可是太白山盛夏积雪之景色奇丽、时间之久、蔚为奇观,银光四射,百里可见。非夸张于虚构,确实来历已久。
太白山由于地质地貌、山岳冰川、源泉秀水、森林群落、天象景观、奇花异草、人文历史构成了完美的景观体系,是最佳的生态旅游景区。
编辑本段气候分界线太白山是秦岭山脉主峰,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它象一道高大宽厚的巨壁,阻挡着南来北往的气流,使南北气候有了产生明显的差异。
在这一地区冬季盛行偏北、西北气流,寒冷而干燥,降水偏少;夏季受西南及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炎热湿润;春秋季处于冬夏季的过渡期,气候变化较大,四季分明。7——9月降水量较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有利于植物生长,属典型的内陆季风气候区。
垂直分布太白山以其巨大的高山落差,形成了太白山独有的气候特点,气候随海拔而变的垂直递减规律,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估计在0.4-0.5℃之间。在特有的气候环境下动植物带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在海拔620米—3511米的山地范围内,分布了地球上数千公里范围内才有的气候带、植物带和动物带,形成了包括3个植物带、7个植物亚带、15个植被群系在内的最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根据气候和植被的特点,由下向上分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寒带、高山寒带五个明显气候带。太白山气温千变万化的特点,古诗云:朝辞盛夏酷暑天,夜宿严冬伴雪眠。春花秋叶铺满路,四时原在一瞬间。更有:“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寒,赤橙黄绿白兰紫,春夏秋冬难分辩。”的佳句。
编辑本段生物资源植物太白山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群,其种类繁多,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素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中国天然动物园”之称。从木本到草本,温带、寒温带、亚热带植物共生一林,共繁共荣。在复杂多变的地体因素和特定的宇宙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太白山特有种和新种,已知太白山有种子植物126科,597属,1850余种,有中国特有属25个,还有蕨类植物110种,藓类植物257种。被列为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植物2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独叶草、红豆杉。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太白红杉、水青树、莲香树、山白树、杜仲、星叶草、大果青扦、狭叶萍耳小草等20余种。三级保护树种有庙台槭、金钱槭、领春木、紫斑牡丹、延龄草等11种。这些珍稀植物可谓是大自然赐于太白的“稀世瑰宝”。已知的药用植物达510种,其中不少是药中质优名贵之品。更有趣的是,还有许多药用植物冠以“太白”二字。如太白贝母、太白黑人参、太白黄连、太白三七、太白茶、太白米、太白花、太白鹿角、太白黄精,太白艾,太白美花草、太白树和太白手儿参、还有专治膝关节病的特效药物太乙山黑膏等等。人们把百余草药称“三七”药,俗称“太白七十二样七”,已有50余种被载入《陕西省中草药》一书中。由于太白山森林植被的古老性,稀有种、孑遗种多,淀粉糖类植物近百种;油脂植物150种;单宁植物60余种;纤维植物百余种;芳香植物70余种。此外还有树脂植物,橡胶植物,染料植物等多种,这里还生长有少种属,单种属植物和国家保护植物。素有“太白无闲草,遍地都是宝”的盛誉。
动物太白山丰茂的森林资源、复杂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场所,是珍禽异兽的天然乐园。区内有森林动物及昆虫2007余种,野生脊椎动物有334种,其中兽类72种,鸟类218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26种,鱼类8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37种,其中一级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金钱豹、林麝5种,二级动物有:锦鸡、大鲵、中华虎凤蝶等28种,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编辑本段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西部,地处宝鸡市的太白县、眉县和西安市周至县三县交界处。地理坐标在东经107°22′25″——107°51′30″和北纬33°49′30″——34°05′35″之间。主峰拔仙台海拔3771.2米,保护区北大门黑虎关海拔1060米,相对高差2711.20米。保护区东西长45千米,南北宽34.5千米,总面积56325公顷。保护区东自周至县西老君岭,西至太白县鳌山;南起周至县龙洞沟,北到眉县营头镇黑虎关。秦岭主梁从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

生物地理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地理属古北界,东方落叶林省,处在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分界线上。北坡以华北植物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南坡又多含华中植物区系成分。许多植物,特别是第三纪古老的孑遗种和横断山脉植物区系有着广泛的联系。太白山是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的交汇和过渡地带,且南北坡动物差异较大,北坡以古北界动物为主,南坡以东洋界为主,并呈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地貌特征太白山是指东、西太白山及其间的主脊跑马梁与一系列南北延伸的峰岭和深切河谷的组合体,由主脊和南北延伸的峰岭构成太白山的骨架,海拔多在2600m以上。从构造成因上看,它是一个断块山地,太白山占据了太白断块的主体,其主峰拔仙台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峰,其海拔比北部的关中渭河谷地高3000余米。太白山顶面微向南倾。东西长,南北极窄;北坡极为陡峻,多深切峡谷或障谷。在中山地区山峰尖峭,在中山地区山峰尖峭,岭脊狭窄,山顶浑圆,山脊多呈套谷结构,并有多级阶发育。南坡相对平缓,河谷稍开阔,山脊多呈穹状和平梁状,除上部河段为宽V形谷外,在下部河段均发育了宽阔的槽形谷地,部分地区可见到多级阶地。在海拔3300米以上的地区,寒冻风化异常强烈,现代冰缘地貌发育,石海、石河、石流坡遍布,石环、石圈、冰冻岩柱等也大量分布。第四纪冰川地貌,在主脊及两侧保存较好,尤以拔仙台周围地区最为完整,冰斗、冰蚀湖、槽谷,羊背石、冰碛垄等,冰碛形态极为清晰。
主要河流秦岭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太白山的地貌类型决定了其充分发育的河流。主要的河流(流域面积在百平方公里以上或发源于太白山的河流)有10条:东部的黑河、红水河(下游汇入黑河)。南部的湑水河、太白河、红崖河(太白河、红崖河在下游均汇入湑水河)。西部的太白河和北部石头河、霸王河、汤峪河等。东北部的河流基本上流入渭河后汇入黄河,属黄河流域。西、南部的河流流入汉江后汇入长江,属长江流域。其中最主要的4条河流是:湑水河、石头河、霸王河和黑河,均发源于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河流不仅是汉中盆地河关中平原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补充,特别是实施的石头河、黑河引水工程,对保证西安市工业和生活用水,缓解西安市缺水状况起着重要作用。
地质组成太白山为秦岭山系的最高地段,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m,成为我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山峰。它的形成可追溯到太古代,当时秦岭地区为古海占据,早期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由于嵩阳运动的结果,使太古代地槽开始褶皱回返,初步形成了一系列东西向的褶皱构造和断裂雏形。远古代初期地壳再度下降,后受吕梁运动的影响,地槽回返褶皱与太古代褶皱一起构成了秦岭地轴。燕山运动初期,开始了以断块为主的运动形式,秦岭隆升,渭河盆地继续沉降,形成了多级断块山地。在新构造运动及后来的喜马拉雅运动中,受震荡上升运动和侵蚀剥蚀而改变了地貌形态。中生代特别是新生代以来不断的构造隆升,使太白山形成巨大的高度,并在全球气候变异下,在第四纪时太白山发育了冰川。所以,太白山的地质构造较为简单,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构成,因受到南北两侧大断裂的影响,内部有些劈理或错动产生,从太古界到新生界地层均有出露。
主要的矿产有:铁、铜、金、石墨、白云石、石英石等。
太白山岩基由花岗岩组成,以拔仙台为中心,分布于9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拔仙台一带出露的主要是变质轻微的角闪石花岗岩及片麻状构造的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这一规模庞大的花岗岩块体,主要是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地下酸性岩浆不断向上侵入,最后逐渐凝结成岩,岩基形成非一朝一夕,而是历经漫长的岁月和复杂的变化。
山体形成约6亿年前的震旦纪时,整个秦岭地区乃是一片汪洋大海,当时这里地面凹陷下沉,海水不断变深,海相沉积发育,逐渐形成石灰岩、白云岩等,海底偶有零星岩浆喷发。4亿年前的加里东运动时,这里上升隆起,逐渐褶皱成山,形成太白山之雏形。此后,在海西运动和印支运动中,多期构造变动。岩浆浸入和岩变质,使其雏形进一步发展。据地质资料记载:太白岩基的同位素年龄主要在2.06~2.29亿年之间。
地壳剧烈运动相对平静时期,太白山以缓慢上升为主,在上升幅度相对较小的低洼处,水流汇聚,形成河、湖,河、湖中沉积的泥沙,逐渐形成页岩和沙岩。地表长期外露,遭受剥蚀,使初露峥嵘的太白山渐被夷平。到距今1亿年的中生代晚期,这里地势低矮起伏不大,呈现出准平原状态。约在距今1亿至7千万年之间的燕山运动中,太白山再度上升隆起,酸性岩浆再次浸入,使太白岩基组成更加复杂化,太白山为夹在两条近东西向大断裂之间的活动地块。这时,秦岭北侧大断层以渭河谷地向下断陷,此断层以南之太白山地块,南北产生不均衡的抬升。继燕山运动之后发生的喜马拉雅运动,是太白山上升最强烈的时期。当时太白山块体以跳跃方式急剧上升,北仰南缓更加明显,渭河谷地相对迅猛下降,使脊线迫近北部翘起,形成险峻之高山。故北坡陡峻,南坡相对较缓。
从距今约7千万年开始的新生代以来,渭河谷底沉积物厚达5000~6000米,太白山顶海拔已上升到3767米。沉降和上升幅度已超过9000米。
地壳的剧烈运动,对生物界既是一种灾难性的袭击,然而又是一种迫使生物发展进化的力量。一些幸免于难的物种通过改造自身,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而发展繁荣起来,一些物种被淘汰,还有一些被迁移。新生代初,整个秦岭包括太白山都还不高,故其南北生物差异不大。后来秦岭急剧升高,方使南北自然条件产生明显差异,生物随之明显分化。第四纪冰期的到来,一批生物又被淘汰,而更多、生命力更强的新生物继之出现。据地质钻探发现,约在第四纪以来的300万年中,渭河谷底下降的最大幅度已超过3000米。时至今,太白山以上升为主的新构造运动仍在继续着,故山顶忉保留着中生代准平原的部分残石和第四纪冰川遗迹。
土壤类型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在全国土壤地理分区中,属黄河中下游,华北山地,秦岭北侧伏牛山褐土、棕壤区(Ⅳ-4c),但因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更由于相对高差很大,因而成土因素的组合复杂多样,形成的土壤类型繁多,并且在山体上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分异十分明显。按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把保护区的土壤划分为6个土类;按主要土壤形成过程以外的为一次的或附加的成土过程,划分出15个亚类。
地质构造
太白山的主体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体组成,地质学家称其为“太白花岗岩”。太白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上,几经构造变动、断层,节理十分发育,它们在各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今日太白山奇峰林立、山势峥嵘的险、奇景色。太白山高山区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千姿百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一个个高山湖泊,碧波荡漾,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古人及当地老人都称其为“神湖”,实则为“冰蚀湖”。这些冰蚀湖自古就有“太白池光”、“高山明珠”之称,被列为太白山八景之一。在拔仙台、跑马梁一带,石河、石海望之浩然,似有翻滚奔腾之势,令人眼花缭乱。由拔仙台环眺四周,角峰、槽谷、冰斗、冰坎、冰阶等第四纪冰川所特有的地形地貌历历在目。因此,太白山可谓是研究第四纪冰川最好的天然博物馆。

太白山风景秀丽,景色迷人.“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在过去寒冷的年代,太白山顶终年积雪,每当盛夏,从关中平原眺望,白雪皑皑,银光四射,蔚为奇观。
编辑本段景观特点太白山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人文景观为内涵,构成了一幅静态景观与动态景观相协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风格独特的生动画卷,这里山峦重叠翠,山清水秀,湖光山色恬静瑰丽,曲流溪涧晶莹碧透,烟雾浩渺,吐珠溅玉,奇峰怪石,如塑似画。置身其中,峡谷壁立,石径萦回,古枫垂阴,沟壑幽深。阳春,草木吐翠,万花争艳;盛夏,绿荫夹道,凉风习习;金秋,山果串串,枫叶显媚;寒冬,玉树银装,山舞银蛇,温泉吐雾。有“太白积雪六月天”的神奇,“斗母奇峰”的挺秀,“平安云海”的怡然;“骆驼神树”、“放羊古寺”的传说,“菩萨大殿”夕日的恢弘,远望山岭青翠,层峦叠嶂,飞瀑流泉,风光宜人。近看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莺飞燕舞,风光诱人。此时此刻,脱凡超俗之感油然而生,思古怀幽之情悄然而至。宁静深沉的森林,清新湿润的空气,怎不令人陶醉与神往。
景点介绍(1)拔仙绝顶--又名八仙台,海拔3771.2米,雄踞于秦岭群峰之上,为太白山绝顶,恰似一个不规则三角形锥体,孤高峥嵘,参天入云,三面陡峭,雄险无比,台顶宽阔平坦,向西南倾斜,西宽东窄,面积约8.4公顷。台上有封神台、雷神殿,登顶远眺,顿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早观日出,晚看夕阳,流光溢彩,霞光万丈,令人心旷神怡。
(2)千年冰洞--在大爷海东侧崖壁上,有一"千年不融之冰洞"。洞内常年有冰,寒气逼人,好像一个"天然冰库"。许多游人到此,必攀崖进洞,冰柱、冰台、冰塔,琳琅满目,景象万千。游客多以取山巅之冰为一大乐事,有的还带到山下,竞相炫耀。
(3)天池明珠--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6个高山湖泊,系冰川遗迹之冰斗湖、冰碛湖、冰蚀湖,水面1000-8000m2,湖面平静,碧波荡漾,清澈凛冽,洁净无杂,印月映日,呈串珠状排列于拔仙台南北,被誉为"高山明珠"、"太白天池"。湖边常有白顶溪鸲小鸟,飞行敏捷,鸣声啾啾,见人不惧,飞临水面,衔取湖中草叶,人称"净池鸟"、"净水童子"。
(4)太白积雪--太白山终年积雪,奇特壮观,历来为文人所赞颂。从春至秋,中低山野花盛开,姹紫嫣红,叶红似火,果挂枝头,山巅白雪覆盖,银光四射,百里可见,格外壮丽,留下了"太白积雪六月天"的佳话。
(5)冰川奇石--在海拔3300米以上,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角峰、刃脊、槽谷、石海、石河、石环、石玫瑰、冻融岩柱等,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如禽若兽,似人若仙,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
(6)垂直景观--太白山植被、气候、土壤、动物,均以海拔高度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景观带谱。森林植被自下而上有8个景观带:栓皮栎景观林带(海拔1300米以下)、锐齿栎景观林带(海拔1300--1800米)、辽东栎景观林带(海拔1800--2300米)、红桦景观林带(海拔2300--2600米)、牛皮桦景观林带(海拔2500--3000米)、巴山冷杉景观林带(海拔2800--3200米)、太白红杉景观林带(海拔3000--3500米)、高山灌丛草甸景观带(海拔3400米以上)。还可以感受到从暖温带至寒带不同的气候景观,也可看到各景观带内的珍禽异兽。
(7)平安云海--太白山千峰竟秀,万壑藏云,中高山地带常见云海霭雾,尤以平安云海最为壮观。平安寺周围,峡谷深幽,峰峦叠嶂,云雾翻腾,四野弥漫,峰如海岛,岭似飞舟,时隐时现,变幻无穷,景象万千,身临其境,有飘飘欲仙之感。
传说当年金渠酒坊派了两个小伙计,抬着一坛酒到斜谷关参加品酒会,时值炎夏,小伙计口渴,在行路中又找不到水喝,苦于无法,只好偷酒解渴,边走边喝。后来,碰见了一溪山水,便歇下来喝水解渴,顺便打开酒坛盖子一看,两个小伙计大吃一惊,坛里的酒不觉被他们喝去近半,这样如何交得了差,怎么办?于是,他们急中生智,掺进山水,以便蒙混过去。谁料,到了品酒会上,品酒的人打开酒坛,斟满杯品尝,却异香扑鼻.
“一滴酒露落下口,千粒珍珠滚下喉”,那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回味无穷,妙不可言,结果名列榜首,挂了头彩。回来后掌柜问及原委,并顺山溪查水源,原是太白山流出的雪花水,此水蜿蜒流经太白山中,过岩层,滤砂砾,穿泥煤,既起了清洁作用,又带入不少矿物质。因而不惟水质清澈,又有矿物质的作用,故最适于酿酒。从此,金渠酒的名声不胫而走,三秦大地遂有“名酒产地有良泉,更需精酷过严关。借得太白灵池水,酿成玉液醉八仙”的美谈。
到了唐代,金渠酒因唐玄宗、杨贵妃、韩愈、杜甫、苏东坡等名人、骚客曾游过终年积雪的太白山,饮用过此酒,名声更为大振。天宝元年,诗仙李白奉诏从西蜀经褒斜赴长安,路过酒城,即开杯畅饮,赞口不绝,酩酊中吟成千古绝篇《蜀道难》,后人为纪念李白,建造了“太白庙”,把酒命名为太白酒。
清末民初西京(西安)南大街“万寿酒店”和东大街大差市“积美酒店”两大名号首先使用“老太白”酒标瓶装上市,这两个系列的太白酒瓶装商标启用时间为1910年前后,所以说百年老店毫不夸张。
太白酒沿用传统酿酒工艺,选用上等高粱、大麦、豌豆为原料,取太白山主峰——海拔3666米的融雪水,采用老法续渣,泥封窖池,悠火馏酒,掐头去尾,精工酿制而成。其酒液色清透明,香甜醇厚,芬芳爽口,甘润柔和,回味怡畅,风味独特,著称于世。
宗教文化太白山是一座宗教名山,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记载,太白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一洞天(德元洞天),山上有按道教神仙谱系建立起来的庙宇建筑群,即所谓“十里一寺,五里一庙”,如太白庙、文公庙、南天门、药王殿、老君庙、拔仙台、玉皇庙、三官殿、菩萨大殿等。太白山也是一座佛教禅林,其代表寺院就是山上的平安寺和黑河峪口的仙游寺等。这些庙宇中的神像、雕刻、壁画、碑碣、楹联等,也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观赏价值。也都会成为太白山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由于历史的原因,道、佛、儒三教在太白山相融相通。拔仙台曾建有一座三圣殿(三圣老,指老子、孔子、佛祖释迦牟尼),门上的楹联开宗明义。上联是“植松树栽桃李树栋梁九州昌盛万木荣”:下联是“想忠恕念慈悲思感应三教同源一心境”。这在全国其他宗教名山是很少见的。
山上寺庙建筑风格迥异,既有明清古建,又有当代修复的仿古建筑和民居形式,规模较小,有的年久失修,残破败落。一些庙宇还保存有许多楹联、匾牌、画像等,是研究太白山宗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还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神话故事、传说典故、传统庙会、民间艺术、名优特产等社会文化。
太白山不仅有独特的自然文化,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唐宋以来,有数十位古今名人学士曾慕名游览太白山,留下100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登太白山》诗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攀登。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随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明末清初,关中大儒李雪木曾长期隐居太白山下,写出了《槲叶集》。近代,国民党元老于佑任上太白山,写出了《太白山纪游歌》,盛赞太白山美景。
唐诗人杜甫有“犹瞻太白雪,喜谴武则大”之比喻。柳宗元的《大白山伺记》写道:“雍州五南界于粱,其山日太白,其地恒寒,冰雪之积未淌已也”;元代朱锋《太白山》诗中有“雪花点翠屏,?秋风吹了起”之诗句;元《一统志》中载:“山(太白山)极高,上恒积雪,望之浩然”;明代王听《三才图会》中,对太白山的终年积雪的描绘是:“山颠常有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
太白山以自身雄奇、高危、清寒、神秘多彩的身姿和文人骚客写下的许多咏太白山的诗篇及现存的历史文物和众多的遗址还有与太白山有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是太白摄人心魄的魅力所在,证明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蕴含的文化精神。
历史相关太白山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一座中华名山。夏商时称“物山”,周代称“太乙山”,至魏晋始称“太白山”。历代帝王对其封王加侯,文人墨客的足迹更是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岭岭,留下了大量赞美太白山景色的绝妙诗篇。自隋、唐以来,眉县汤峪便是关中著名的疗养旅游胜地,先后建有凤泉宫、凤泉汤、唐子城等行宫。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等名人学士也曾多次登临太白山,吟诗作画,“太白泼墨山”便传说为李白历作诗之处,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人称“药王”,长年隐居太白山中,研究太白山中草药为民治病,太白山中至今还遗留有他采药走过的栈道的捣药的碓窝。而药王的传说故事,也在当地广为流传。
森林公园1991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7月,公园正式对游人开放。从此太白山这位养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聘婷少女才向人们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讲述她传奇的故事。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的眉县境内,公园面积2949公顷,包括10个景区,180多个景点。公园海拔高度从620米到3511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国家森林公园。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被誉为眉县八景之一的“凤泉神泽”、“鱼洞仙音”,会使人怡然自乐;传说中的“唐子城”、“二郎阁”、“牛窑”、“神女碑”会把你引入美丽的童话世界;神功石、泼墨山、世外桃源、开天关、七女峰会使你身临其境,游兴大发。这里,不仅一山一水、一沟一壑、一峰一石都很别致、优美,就连山上的一林一木、一草一花、一树一枝也都那样美妙、神奇。
巨大的高差,形成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气候、动植物带明显的垂直分布。在海拔620米――3511米的山地范围内,分布了地球上数千公里范围内才有的气候带、植物带和动物带,形成了包括3个植物带、7个植物亚带、15个植被群系在内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谱。从下到上依次划分为松栎类景观林、桦木景观林、冷杉景观林、落叶桦景观林和高山灌丛景观林等五个景观林带,界限清晰,色调鲜明。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物种类繁多,在太白山复杂多变的地体因素和特定的宇宙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开成了太白山特有种和新种,如太白红杉、眉柳、太白参、太白乌头、太白贝母、太白忍冬等。园内共有种子植物1850种。由于太白山森林植被的古老性,稀有种、孑遗种多,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太白红杉、水青树、莲香树、山白树、杜仲、独叶草、星叶草、大果青杄、狭叶瓶尔小草等9种。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丰茂的森林资源、复杂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场所,是珍禽异兽的天然乐园。公园内有森林动物、昆虫169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金丝猴、大熊猫、羚牛等3种,二类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红腹角雉、苏门羚、大鲵等7种。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保存完好的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们回归大自然提供发良好场所。茂密的原始森林,能有效地调节气候、吸碳制氧、消除烟尘、吸收毒气、杀灭细菌、隔音消声、净化水源、美化环境改造人类生活环境。经西安医科大学教研室同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测定,太白山森林公园内空气离子日平均浓度为15000个/cm3,最高值为25000/cm3,是进行森林浴的“天然氧吧”。园内天然矿泉水井水温达70.9℃,水中含2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成份和微量元素,为优质医疗矿泉水,对各种骨病、皮肤病、风湿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有很好的疗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14:54:20 | 只看该作者
文化遗产经典传说

(1)拔仙台──太白山顶最高点,海拔3767.2米,相传殷周之战结束之后,是姜子牙封神之地,故名“拔仙台”;现留有拔仙台庙宇遗址十六间,分前后两院,高石墙,铁瓦房庙建立在三面凌空,一面高旷坦荡的高山平原之上,十分险要,拔仙台四周悬崖峭壁,南北气流翻越之时,足下白云飘浮,头顶霞光万道,夜间狂风怒吼,推门敲窗,雪飞云涌,使拔仙台更加神奇壮观;庙宇正殿供奉周武王,旁供三太白、姜子牙、护法力士、救命药王等都是铁铸木雕,神像底坐背后铸有明万历十三年、清道光、清光绪等字样;拔仙台四周相距约两公里范围内分布有雷神庙、闻太师庙、三太白庙、玉皇殿、灵官殿,遗址有三官殿、大爷海殿等;铁瓦上铸有明万历九年、万历十三年、乾隆九年等字样。
(2)三太白──太白山主神并非太白金星,而是大太白、二太白、三太白尊神也,民国时于佑仁考证认为是尧、舜、禹。因佛道庙会参拜的是:天官尧帝、地官舜帝、水官禹帝,拔仙台西边的三官殿,即三帝殿宇;但据陕西省道协主席任法融讲及民间传说,大太白伯夷,二太白叔齐,三太白是诗仙李白。每位太白都是美丽的传说,人们总是把气节、高尚的人封为管天、管地、管水、管物之神,以便倾吐他们心中的秘密。
(3)马蹄窝和点兵场──传说东汉光武帝在刘家崖驻扎时韩信演练兵马之地;刘秀骑马登临太白山顶,见山脊平缓,纵马奔驰,留下无数马蹄所踏的“蹄窝”,自此将东西太白之间的夷平面称为跑马梁。
(4)净水鸟──在大爷海等冰川湖边,有一种黑背、红腹、白顶的小鸟、名叫白顶溪鸲,鸣声啾啾,飞行敏捷,时而掠过水面,时而停立石间,啄起水面的小草细枝,不让湖水有半点污染,人们喜欢它尽力保护湖水的美德,称诵它 是:“净水童子”、“净水鸟”。
(5)酒文化“摇篮”──太白山山高水清,土润民勤,是原始农耕的发祥地之一,自然也就成为孕育原始农耕文化的摇篮,从眉县出土的仰韶文化酒器鉴定,太白山也是孕育酒文化的摇篮。太白山清泉万淙,水质醇甘,酿造美酒得天独厚,清代诗人李雪饮太白酒后,借醉意写下了耐人寻味的佳句:“奕开星斗阵,酒饮汉湘波。不识蒲团上,何缘与雪峨。”;诗仙李白后咏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千古句。
(6)科学探奇──神秘的太白山,物种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景色迷人,驰名中外,吸引着许多专家学者来登山探险,大医学家孙思邈、德国植物学家芬次尔、地质学家白超然、昆虫学家周尧等,科学工作者、教师、学生一代又一代勇登太白,揭示大自然和华夏人文诸多方面的奥秘。
药草资源“太白山上无闲草,认得草药遍地宝”,太白山遍地药草,从古至今吸引着从医的圣人、郎中。东汉著名药医家韩康,拒汉恒帝之封,隐居太白山研究医药;梁朝医学家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着“太白芎……”;唐朝苏敬在《唐本草》中载:茯苓和茯神“壅州南山亦有”。隋末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居太白山10余年,从事研究、采集、栽种和炮制中草药,研究药性,为民治病,著有《千金异方》,收载药物800余种,并详细记载了200余种药物的采集、炮治、主治功能。后人为纪念孙思邈对医药学的功绩,称为药圣、药王。骨病专家谢士元教授也曾在太白山中探访民间草医、道医研究太白山草药对骨病的特殊疗效。
药王神山──采药人称太白山为药山、神山。据说药王孙思邈曾与三太白理论太白山属谁,三位太白讲,大爷海底藏有镇山宝钱,此山应属他们,药王取下发簪,往空中抛去,对三位太白讲,你看太白山顶上遍布银针,此山应是药山。银针便是现今人们叫的“太白茶”。从此以后,采药人上太白山,不拜三太白,只拜孙思邈。
修行持道“自古名山僧道多”,太白山庙宇据考证始建於西汉,汉武帝时在太白山建谷春神祠,有碑可考的平安寺建於隋 朝末年、唐朝初年,至今由蒿坪登拔仙台,每5─20里就有一座庙宇,据说庙宇间的距离,与人的气血活动有关,其理还待深研;从古到今,每年农历六月间,四面八方的僧道与善男信女便蜂拥而至,形成了具有民间特色的宗教文化活动。
(1)文公庙──自拔仙台往西北,翻过黑虎峡和十二重楼山,便至文公庙,海拔高度3495米,三间石块堆砌的石窑,供奉着唐代文学家韩愈。
(2)放羊寺──海拔3100米,属秦岭期夷平阶地地区,现存寺庙遗址,文物有一明朝石刻羊,高0.5米,宽0.13米,长0.8米,雕刻流畅,栩栩如生;传说当年朱元璋遇难,两只羊救了他,称帝之后,在太白山建此庙宇。
(3)平安寺──海拔2790米,寺庙四周高山耸峙,沟谷深邃,向南远眺,拔仙台、跑马梁、西太白尽收眼底,向西北眺望,桃川河流,蜿蜒曲折,晶莹如带;“平安云海”堪称一绝,变化多端,时而山下云涌,汹涌澎湃极为壮观,时而风平浪静,雾寒云滞,云海坦荡无垠;微风轻拂,露出峰巅,如海中小岛,清秀俊美;朝阳初升,云海吐红映金,霞光满天,景色为之一新;太白山千峰竞秀,万壑藏云,置身平安寺,如至仙境。
(4)斗母宫──海拔2800米,据山人张明经讲,斗母宫主要供奉韩湘子的婶娘窦氏。大殿向南,奇峰怪石处处皆是,山峰拔地而起,壁立千仞,参天入云,主峰三座,顶上各建小庙一座,无路可走,只有铁练悬索,供人攀登,十分险峻,令人触目惊心。
(5)天门雄姿──九霄天宫第一门──南天门,海拔高度3112米,位于拔仙台东南,有大殿三间,雕梁画栋,气势不凡。站在殿前,向北遥望拔仙台,高耸入云,南望群山起伏,如九天骏马,奔腾,悬崖沟壑绿树葱茏,瑶草琼花装点山景;风起耳旁,雨行足下,白云缭绕,紫气升腾,到此如入瑶池仙境,平添了几分仙气,让人心旷神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