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2014年金秋徒步穿越鳌太行记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4-10-14 12:35:48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成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驴们!太棒了!致敬!致敬!续篇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17:08:26 | 只看该作者
   随附:导航轨迹下载地址
   推荐“海豚宾馆”在六只脚网站上发布的“熬太全程穿越(塘口上——鹦鸽下)”轨迹,经本次使用,与实际线路相符,定位准确。

网页引用:
<embed src="http://www.foooooot.com/trip/35770/trip.swf" quality="high" width="600" height="320" align="middl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allowfullscreen="true"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
flash引用地址:
http://www.foooooot.com/trip/35770/trip.sw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17:35:34 | 只看该作者

陡峭的麦秸岭,峰峦叠嶂


当地人也把麦秸岭称为“刀背峰”,喻其山峰陡峭,如刀背般锋利


翻过山岭回头看,那走过的一峰又一峰,已在脚下


众人在麦秸岭闷头行走,沉默无语。时至16:30,快翻过山岭的坡道上,不知名的“女强驴”用贴身的标志物,向已身心疲惫的驴们发出总攻的信号。如同注入一筒”鸡血“,一群人纷纷兴奋起来,并与之合影。看看驴头”行者“,笑容多么灿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17:44:38 | 只看该作者
   到了水窝子大家都松了口气,这时天有点阴沉,环顾营地是一块两座山峰间的凹地,两侧是挑高的山峰,另两侧则空旷、可俯视远处的延绵山脉。心中有点担心这种地理位置会否是“风口”?如果是,那夜晚降温后那可就“拉风了”!
   大伙各自寻找合适的扎营地,但说老实话,这地还真不平整,没多少适合搭营的。把帐搭在了一斜坡的稍平缓地,行者和土著的帐在我的斜上方,当时感觉他们搭帐位置不大合适、前高后低,后来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有了昨晚的前车之鉴,在搭帐是我就长了个心眼,在六个帐钉上都妥妥地压上石头,心中想到:“今天晚上就可安枕无忧了!”


   扎好营地后,行者带上对讲机顺着山坡往下方寻找水源,大约离营地100米处的石窟窿缝里找到水源,但水量较小,加一次水需要花点时间。


伙伴在水窝子营地约100米处取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4-10-14 20:15:13 | 只看该作者
很精彩!认真拜读,计划走这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4 22:36:02 | 只看该作者

   一会儿,大家着手生火做饭。五人当中,驴头“行者”厨艺最好,所以每餐均由其为主操刀,出发前的公用食物也是他为主计划,因此也最辛苦!其他人自觉分工,或打水、或生火、或切肉,打打下手。行者看大家没什么胃口,就用高压锅煮了米粥,炒了块牛肉,大家或坐或蹲或站吃了晚餐,由于天色较暗、山野风大,不一会儿就让人感觉冷风剌骨,在把各自保暖杯加满开水后,纷纷钻进帐内休息。
   在此顺便介绍一下我们在路途中的饮食。许多驴友外出行走时,为减轻重量,大多采用确保热量、突视口感的快速、简单饮食。例如我们在第四天2800营地遇上的东北长春驴友,交流过程中了解他们大多仅带“山之厨”快食米饭、面条、泡面等。而我们五人相对属于享乐主义者,这次主食主要带有:大米、面条,早餐每人煮四两米饭,晚餐每人做三两面条,中午不开火各自冲泡“山之厨”;副食品:酱卤熟牛肉9斤(分装为9个真空包装)、辣椒酱、腌鱼干、各类脱水蔬菜、紫菜、油盐酱醋。以上食品根据每人每餐定量计算、并适度留有裕量进行采购。应急食物我们每人在塘口村程秀才处委托采购了一个大号“锅盔”,作为压箱底应急备用食物,其优点是轻便、量大、但口感较差,只作为紧急状况或受困时的充饥食品。
   锅盔是西北特色的食品,大家不一定听说过,作下介绍:锅盔又称“文王锅盔”,相传它的起源与周文王相关。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在听信奸人挑唆后,将西伯侯姬昌囚禁在羑里,后来姬昌设法逃生,归国后整顿军队,扩兵练武。在征伐扰乱边境的犬戎部族时,因为要长途行军,为了给士兵带足食物,姬昌命火头军烙制一种大饼发给每个士兵,并用麻布包好背在背上。这样的大饼经久不坏,不仅解决了士兵的口粮,还成为盾牌,传说文王给士兵背的锅盔,连箭都射不穿,挡住了敌人从背后射来的暗箭。姬昌见这种大饼功用奇特,就在军中大力推广。周武王伐纣后,追谥姬昌为文王。崇尚和平的周人虽不再行军打仗,但是那种散发着麦香的大饼却令士兵们不能忘怀,为了纪念文王,这种大饼被称为“文王锅盔”,并代代相传,香飘千年。烙锅盔一般的柴火不行,必须用麦草,麦草烧出的文火一点点烤热了黑老锅,在锅底擦一点油后,就将锅盔放在锅中,一边用手轻压一边慢慢转动,这叫“上花”,这可是个细致活,上得不好叫“一朵云”,上得好叫“天女散花”。“上花”影响着锅盔的“卖相”,会吃的人凭借“花”就能判断锅盔的好坏。上过花后,把锅盔翻过来,用锥子扎些孔用于透气,再盖上麦草。用文火约莫烙四十多分钟后,就可出锅。一个老锅盔有五六斤重,直径有三四十厘米。常说“就着臊子面吃锅盔”,臊子面浓烈的酸辣味,伴着锅盔清淡的麦香味,这种浓淡的结合,从三千年前武王伐纣的兵营中,传至现今西岐人的饭桌上。
   钻进帐内后,往下一躺,特别是双腿,那个轻松的滋味呀!这个时辰大约19:00左右,帐外风声一阵一阵的,搭帐的地面还算平整,没有明显的凹凸不平,但在睡袋里翻来覆去没有睡意。过了约一个小时,感觉外面的风突然好像停了,显得格外安静,这时听到隔壁行者出帐,便问其外面的情况。行者观察了一下,说:“天空乌云密布,风停了下来不是个好兆头,可能要下雨了。”我心里有点发毛,之前最担心的就是路程中下雨、下雪,造成结冰路滑和淋湿失温,心里想:“但愿驴头是预测不准。”这是听到“行者”在外面打着灯好象在找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听他气极败坏的嚷嚷:“靠,怎么连石头都找不到。”原来他担心过一会下大雨、刮大风,想找石头加固帐蓬。我暗自偷笑,周边的石头今天扎营时都被我给搬来了。
   只一会功夫,黑夜里异常灵敏的听觉,感觉到细小雨滴飘落帐面的声息,这时我的脸估计忧成了“苦瓜状”了。“行者,你这特大号的乌鸦嘴!”大喊一声:“下雨了!”就赶忙起身将外帐的背包、衣裤、鞋子等搬进帐内,观察了一下帐外地面,希望自己搭帐的位置不会成为这个山坡排水泄流通道。
   这时狂风大作、雨粒随着风势哗啦啦、哗啦啦,一阵阵泼洒在我的帐蓬上,帐蓬迎风侧外帐被风吹得向内挤压,与内帐已经贴在一起,同时扯得帐蓬有点变形,本以为会一夜好梦的我,现在知道今晚这个愿望确实是一个梦,我将与风声、雨声、还有自己的辗转声,度过第二个夜晚。果然,风刮了一夜,雨下了一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4-10-14 23:08:07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4-10-15 11:19:48 | 只看该作者
{打招呼}{打招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4-10-15 15:12:19 | 只看该作者
精彩!{大笑啊}{大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5 22:20:33 | 只看该作者
D3:9月26日
   6:00,闹钟响起,睁开惺忪的眼睛,条件反射般的打开帐门伸头观察了外面的情况,天色微亮,一夜的风雨不知何时已停了下来,估计后来迷糊睡了一会。搭帐的地方没有积水,看来位置选择还是得当的。尽管仍然还想再躺会,但我知道必须起来了。唤醒了大家,便准备起来升火烧水准备做饭。这时听到“土著”撑着腰出帐,嘴里呻吟着:“我的老腰,我的老腰呀!”原来土著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因为昨晚他们搭帐的位置不平整,早上起来腰病就犯了。大家听说后,心中都挺担心的,因为如果现在途中腰出问题可就是大麻烦了,代表无法负重或无法攀登行走。后果轻则提前中止行程下撤,重则连做到正常下撤都困难。后来,土著自己说应该问题不太大,只是感觉不舒服,但应该可以坚持。我把自己带来的“腰部护带”拿给土著,让他行走时扎在腰部,对防止腰部受伤有防护作用。
   在吃完早饭后,天气还是阴沉沉的,大家开始打包,睡袋和衣物潮潮的,帐蓬也湿漉漉的,没有时间把它们阴干了,抖抖直接装进袋子里,但这肯定会增加点重量。
   将近8:00,天又下起了小雨,我们纷纷穿好冲锋衣,做好衣领、袖口和背包的防水措施后,向飞机梁进发。一上路,就是连续拨高,让我气喘吁吁。飞机梁山峰崎岖,山高路陡,时而蛇行状蜿蜒相连,时而孤峰突起、悬崖绝壁,行走时需要不断在山刃的峭壁上的横切,脚下只能踩在窄窄的山石裂缝沿,加上下雨石面湿滑,危险之处需要手脚并用、紧贴山体,走过后回头看时确实后怕,行进中大家不断互相提醒,前一个队员走过一个难度较大的关口后,就会向后一个队员交待注意事项和动作要领,就这样大伙在雨水和雾气中经过了一道又一道的考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