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23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攻略] 太行山的气质与人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17 17:2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黎乐

人类,有太多高贵的精神气质,这些精神气质,大多以各式物和具体的象,比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拟人化或者直接人格化地象征存在着。这其中得以挥洒得从容大气豪迈酣畅的,就是中国脊梁:太行山。
亿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让太行山横空出世。它雄奇壮美、气势磅礴,它层峦叠嶂、峰险流急。一年四季中的每一天,你都可以找到一个被它吸引的理由。要说一部太行山的历史,没有任何媒介是能够说得完的。一部历史要正视它,它既不在书本上,也不在云雾深处,而是在每个人的心里。
最早对于太行山的认识,缘于《狼牙山五壮士》。年少时读书,许多先祖帝王曾在此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叱咤风云;许多鸿儒文豪曾在此激扬文字,开坛讲学,树人明理;许多将军武士曾在此金戈铁马,折戟沉沙,饮恨九泉。太行山的红色标志是灼目的。
恰巧到达太行时,这一晚的夜色,弯月如钩,群山似铁,在黑山环伺的峡谷里,老感觉应该配一呜呜咽咽的箫曲就好,才能用苍凉悲壮的曲子去烘托得了一场游子思乡的梦。开荒创世,华夏文明的肇始地之一,是我们华人回归的源头文化。当看着太行的气质时,才可以领悟得了那么多捍卫祖国的人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的一首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太多五壮士这样不同的情节,不过是太行山的沧海一粟。
当我爬山的时候,白色石灰岩与红色嶂石岩相叠置的岩面上,由于白色石灰岩抗风化能力稍弱,崖壁后退较快,常常形成较宽广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有许多就地取材用石头垒建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山舍,石墙石板顶,背倚崖壁,面临深谷,红墙绿树白石屋,美不胜收。天然的石庭石院石梯石楼几乎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石头来代替时,石器时代的那种农业发展的兴旺,都呈现在沉重的石头里。
因为我的职业,自然是知道太行山是国画山水画家的写生主要基地,每一座孤峰都大含细入地各展雄姿,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泉一溪、一洞一池都英姿勃发地创造自己,每一架山都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墨画,这一道水更是人类向大自然要的和谐相处。五代名画家荆浩在此以山水树石为摹本,形成了大山大水的全景式山水画风格,北派山水得以发扬光大,也与太行石多雄浑密不可分。金元之际文坛盟主元好问青年时期曾在此潜心学问六年而学业有成,为他成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奠定了深厚的学识基础。当年陈毅元帅在《过太行山书怀》中写道:“园田村舍景,无与江南异。”太多的摄影爱好者,画家,文艺工作者,大多沉于这祥和而宁静的画面里,也是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太行山里人得以延续和生存的重要图腾。
太行山群山交错中,梯田依山而成,或曰“山腰带”,或曰“绕山转”。沟沟梁梁间,大大小小的村庄就如散落的珍珠隐藏在山之密林深处。严重缺水导致太行的大部分地区呈现出的不是干旱的黄土高原地貌就是陡险的冲沟,苍凉荒芜,生命的生存是想象不到的艰难。而太行人民,是但凡有村庄的地方,就会有梯田,蜿蜒曲折的山路仿佛一条条丝带,将梯田与村庄的袅袅炊烟紧紧相连,远远望去,宛若水墨丹青,如诗如曲,意蕴流畅。
我看到了几许年前,萦纡在我头脑中的这座充满自然与人文深厚底蕴神秘而传奇的山。雾霭氤氲,群峰拔霄,身下是清溪如带,近处是叠嶂崔嵬,车在隧道中不时地穿梭,当明暗相接在眼前,当一山过后另一山更迭时,我宛若进入时空隧道,想到了古老的神话,想到了往昔的刀光剑影,想到了英雄的史诗,想到了抗战的豪情。
在我们前行的路上,一直有一种深沉的责任感存在着,其实是历史的厚重感。我们本质上的沉重感,主要源自于前行中的责任、压力和期盼,承受便是人生中的一种需要和方式,承受着坎坷、风霜和雨雪,同时也承受着自由、鲜花和果实。当我们站在高山之巅,放眼望去,群山肃穆,沟壑无言,我们果真能人定胜天吗?
太行山的清氧,天然屏障了风沙,还带来了旺盛的人间烟火,却疏于沟通只是因为山势的不能沟通,从而形成了一个个闭塞、原始、朴素的人文孤岛,又是一个兵家的必争之地。在鹅卵石铺就的古道上,能听到当年的十三壮士,腰系大绳,凌空作业,钢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的声音。车辙和马蹄印清晰可辧,驿路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穿沟越谷,盘桓山腰,徒步尚且困难重重而惊心胆战,更别论兵马杂辎重的通行了。可历史上依然有太多与这些径路相关联的战争史实、名人名迹、诗词文曲、神话传说,他们随处地分布与积淀在村落里、道路上、残垣断壁中,斑斑驳驳的自然文化遗产,也留给了我们无尽的体味和滋养。
当我驻足气定神闲地静观各种奇幻美景的时候,山高人小,感受到一种直入内心的震撼。神农尝草、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齐桓公的悬车束马,秦兵东伐的决战羊肠道,决定楚河汉界的飞狐口之战,八路军深入敌后驻守太行,一桩桩、一件件,古代的、当代的,盘古开天地、黄帝战蚩尤的神话经过千年来人们的口耳相传,经久不衰。这生命之山的久远,这英雄之山的峥嵘,这绝美之山的峻伟!

    山有姿容,川有境界,滴水贵如油的地方,开山引水而成的红旗渠,集了水利工程学、建筑美学的奇迹,承载了天地间造化的瑰伟,蕴育的是古往今来的丰盈和壮丽的人文,山因水而灵,水因山而智,这境因山与水的缠绵而永恒,定格了精神对空间的巨大拥有,精骛心驰,卓绝生动!这种精神就是汗水养育、用鲜血染红的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繁衍、生存、发展的民族之魂。正是这种精神支撑起巍巍太行,这河流过的地方,流成了一种民族气质。

黄河流经成“几”字形,“几”字的沟沟里,太行与他相会,而且汇于中国的中原地区。太行山是一座与整个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山脉,黄河奔腾而过,在这条母亲河的滋润下,整个怀川大地沃野千里,广袤的麦田如棋盘一般向无际的天边伸展。
太行山,沟岔,丘陵,厚味的黄土,有山,有塬,有水,当初以为的苍茫挺拔高耸入云之类的气势磅礴,目光所及不远,浮光掠影,少了感知和领悟。在擎天拔地的雄伟中,在钟灵毓秀的锦绣中,是华夏的博大与辉煌。包罗万象的中原文化,更以太行厚重的山脉得以更加无畏地博大精深与气势之恢弘。那一种一见之下的心神激荡,太行于我的概念,实在是政治与英雄的那种结合要多得多。不得不说我未见太行之时的那种感观认知的肤浅真是到了不能再肤浅,忽略了太行山存在的无形价值。
太行山独特、险要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其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其景观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再加上它璀璨的历史人文景观点缀其中,真可谓珠联璧合,相映成趣。成千上万的人冲向太行,领略太行,扬起了一种太行的漫天黄尘,那大场面中的人,是无形的。
太行是凝固在我心中的千古难泯的梦,写不完的太行,似乎,我发现了一片树叶,就考证说这里曾经有过一片森林的历史一般,太行是深沉的,以他的沉默,忍受着一种精神人文的慢慢流失。大地的沧桑巨变孕育的太行山地貌景观,使其拥有一种无法理解的美,这种美让人“美而难言、言而难尽”。太行的历史意义,也正在试图发扬光大他,太行山的种种标识性的文学、艺术、学问、认识,甚至就是精神和人文,名片似地将这些概念推溯到太行山的初衷。这样的初衷,是一种信仰式的升华。
我想描述一下太行的心情,气质,精神,以及其它的种种,我想说的想要表达的这一切,也都是无形的。我想用典型来概括,但都无法承托起我感受的巨大。这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交汇的中国文化,得以另类丰富地呈现,应了老子的一句话,“正大气象”,真正大得有用的东西,在我们心中是无形的。
我站在太行山,几乎被灵感和冲动窒息。数不清的人物和事件熔化又凝固成片片岩石和森林,我是如此渺小,我又是如此地想融入进去,变成太行的一粒尘埃,一粒泡沫,哪怕就是岩石中的一个棱角。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7:2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