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40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八卦] 中国风景名胜的命名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3 18:3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2年12月
第13卷第4期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Dec.,2002
Vol.13 No.4
[旅游开发与建设]
中国风景名胜的命名研究¹
张 勇
(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重庆400715)
[关键词]风景名胜;命名;旅游
[摘 要]中国风景名胜名称的来源十分广泛。总结以往的命名规律,发现我国风景名胜的命名具有鲜明的特点。风景名胜的
命名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命名时应讲求文雅别致,突出特征,充分尊重名称的历史文化延续性,科学合理
地进行景点组合命名,并注意风景名胜名称对地区城市命名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80(2002)04-0024-04
The Denomination of Scenic Spots in China
ZHANG Yong
(School of History,Culture and Tourism,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Key words:scenic spots; denomination; tourism
Abstract:The names' source of scenic spots in China is very comprehensive. From the rules
of denomination in the past, we can see some obvious characters. The denomination of scenic
spo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ourism' s plan and expoitation. While denominating,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some problems which have been presentated in the paper.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无以数计的风景
名胜。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风景名胜的名称
形形色色,五花八门,饶有意趣。风景名胜的名称就是
它的一张招牌,拥有一个好名称就如同打了一个好广
告,对提高旅游地知名度、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促进
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据笔者了解,目前旅游
学界对此问题已有一些研究,陈福季曾在《中国风景
名胜的命名原则》一文中简单地归纳出我国风景名胜
的13种形式,安宏探讨了中国风景名胜古迹地名的
若干种传播途径,柴海燕在其文章中提到了著名风景
名胜区名称对旅游城市命名的影响。不过,他们都没
有谈及风景名胜命名的特征,尤其没有从旅游角度提
出对风景名胜命名的要求。因此,笔者拟在前人研究
的基础上,对中国风景名胜命名的问题再做进—步的
探讨,以期对我国旅游业特别是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有
所帮助。不妥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一、风景名胜名称来源的广泛性
由于我国风景名胜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加之
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影响,风景名胜名称的来源
就显得纷繁复杂,十分广泛。现根据风景名胜名称的
来源,粗略将其命名形式分成以下几类。
1.因方位命名。我国有不少景观是以东西南北
中、上下前后等方位命名的,如西湖、北海、中南海、南
岳、北固山、上方山、下牢溪等。
2.因形状而命名。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论
及海南五指山的名称时说:“山有五峰,极高大,屹立
如人”,该书还说,“贺兰山盘踞数百里,上多青白草,
遥望如骏马,北人呼骏马为贺兰也”。以风景名胜的特
殊形态命名,这在我国非常普遍,如象鼻山、燕子矶、
剑门关的命名也都是如此。
24
¹[收稿日期]2002-03-28
[作者简介]张勇(1977- ),男,重庆市人,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00年级研究生。3.因物产而命名。作为地理实体,有的风景名胜
蕴藏或生长有人类赖以生存的物产,人们便以此为
名,如新疆的葡萄沟、湖南的橘子洲、上海的金山。
4.因突出特征而命名。山西恒山有一寺庙就岩起
屋,上载危岩,下临深谷,造型奇特、惊险,故名悬空
寺。以风景名胜的固有突出特征命名的还南蝴蝶泉、
响堂石窟、城陵矶等。
5.因历史事件或神话传说而命名。前者如唐蕃会
盟碑、白马寺、焚书坑、坑儒谷等;后者如黄鹤楼、虎跑
泉、飞来峰等。
6.因人物而命名。我国的陵墓、祠堂、故居众多,
它们大都是以历史人物的名字来命名的。另外,如莫
愁湖、滕王阁等也是以人名命名的。
7.以诗词名句命名。许多风景名胜撷取文化名人
的诗词名句,加以浓缩提炼以名其胜景。爱晚亭是取
诗人杜牧的佳句“停车坐爱枫林晚”之意以名之;醉白
池则是因苏东坡《醉白堂记》中两字而得名。
8.以美愿命各。人们有时以吉祥、美丽、安康等表
达美好愿望的字眼来命名,如万寿山、永乐宫、扎什伦
布寺(意为“吉祥”的堆集)等。
另外,还有因其他原因命名的,如白塔、丹露山是
因颜色而命名,避暑山庄、西秦会馆是因功用而命名,
三峡、六盘山、千佛洞等则是以数字命名,再此就不一
一赘述了。
  二、风景名胜命名的特点
(一)名称相对稳定
我国许多风景名胜的得名甚早,有些名称从古一
直沿用至今,长期稳定不变。如“泰山”之名最早出于
《诗经·鲁颂》,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华山”山
名最早出现在《山经》和《禹贡》中,就是说公元前三世
纪以前就有这个山名了。这些风景名胜的名称经过广
泛传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后,就固定下来,不再
变动。有些风景名胜在不同历史时期名称也偶有变
动,但却不是频繁更改的,一旦确定后就流传下来。如
嵩山少林寺是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
下令修建的,因在少室山阴的密林中,故名“少林寺”。
大象年间(公元579~580年)周静帝改少林寺为陡岵
寺。到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隋文帝杨坚又复
改陡岵寺为少林寺。到了唐代,少林寺更是名声大振,
以后也就不再有变动了。
(二)命名优雅、别致
人们在给风景名胜命名时,特别留意了语言美,
故取出来的名字大多优雅动听。如独秀峰、叠彩山、桃
花源、烟雨楼、波月洞等名称,意境悠远,韵味无穷。如
前所述,风景名胜的命名还常撷取诗词名句,其中园
林建筑的命名尤为突出,如扬州的寄啸山庄、苏州的
沧浪亭、拙政园的别有洞天、狮子林的暗香疏影楼等,
其名称充满诗情画意,在给人以美的陶冶的同时也对
景色起到了一定的暗示和烘托作用。
不少风景名胜的名称还十分别致,突出了鲜明的
特征。如河北邯郸的响堂石窟,就是因为此窟石洞幽
深,在洞中拂袖能发出铿锵的锣鼓声而得名,显得与
众不同。再如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乍一听此名就给
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恨不得尽游之。
(三)常取别名、雅称
对于同一处风景名胜,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
根据不同的命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来命名。如泰山
古又称“岱山”、“岱宗”,华山又称太华山。五台山以形
状而得名,同时因其风景秀丽,气候凉爽,花草繁盛,
溪流不息,人们又称之为清凉山。西湖曾有武林水、明
圣湖、金牛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名称,其中
武林水、钱塘湖、上湖是以所处地理位置而得名,金牛
湖的名称则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后来人们因为苏东
坡将西湖比作西子,故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此外,人们还爱给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取雅称。
如黄果树瀑布有“中国第一瀑布”的雅称,天柱山的天
柱峰有“中天一柱”的美誉,黄龙寺的五彩池被称作
“人间瑶池”。这些雅称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风景名胜
的特征,有利于景观名气的提升。现在人们一提到“天
下第一关”就知道是山海关,一说到“五岳至尊”就知
道是泰山,也就是这个道理。
(四)讲求景点组合
我国素有将几个景点组合起来命名的传统,风景
区多“四绝”、“八胜”、“十景”等美称。以前,文人士大
夫以“八股”、“十景”在各地命名的现象极为普遍,以
至连鲁迅先生也谈到,在许多小县都有“八景”、“十
景”这样的称谓。大体看来,景点的组合命名按区域的
大小可分成两种情况:一类是景区内的景点组合,如
黄山四绝、西湖十景、恒山十八景;另一类是一个地区
内的景点组合,如长江三峡、大理四景、关中八景。
(五)文化气息浓厚
我国大量的景观都曾与人发生过密切的联系,蒙
有浓重的文化意识,以至景观与文化天人合一,水乳
难分。细考风景名胜的命名,我们就可感觉到这种浓
厚的文化气息。其中文人士大夫对风景名胜的文化演
染作用尤为明显。历代名人是山水文化的主要创造
25者,许多风景名胜就是以文人们的诗词名句命名的。
有的风景名胜的名称还是文人在游览之后亲自取的,
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游青阳九子山时发现此山有
九峰如莲华,乃将其改名为九华山。文人对风景名胜
名声的传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闻名遐迩的江南
三大名楼——南昌的滕王阁、武汉的黄鹤楼、洞庭湖
的岳阳楼就是因王勃的《滕王阁序》、崔颖的《黄鹤
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声名远扬并流芳千古的。
通过对风景名胜命名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
蕴含着各种丰富的文化,如帝王文化、宗教文化、移民
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等。历代帝王常举行巡游、封禅等
活动,他们利用天子的威仪与权势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了风景名胜的命名,“五岳”的封号就是一个典型例
子。汉代以前对五岳的称法不一,直到汉宣宗神爵元
年(公元61年)颁布诏书,才确定以东岳泰山、中岳嵩
山、南岳天柱山、西岳华山和北岳恒山为五岳。后来隋
文帝又改南岳为衡山,之后始成定制。宗教文化在风
景名胜命名中的反映也极为明显,全国有成千上万的
寺庙、石窟、宝塔,佛教、道教分别有四大名山,道教还
有以“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命名的景观。另
外,像无为寺、大悲寺、灵隐寺这些名称还直接体现出
宗教思想观念,南京雨花台的得名则与梁代高僧云光
法师的传说有关,可见宗教文化对风景名胜命名的影
响极为深远。移民文化在风景名胜中的反映集中于分
布在全国各地的移民会馆。风景名胜还体现了各族的
民族文化,如四川九寨沟的名称来源于此处有九个古
老的藏族村寨,不少风景名胜的名称还是以少数民族
语言命名的,从中可以折射出古代民族的地理分布情
况以及他们的一些风俗观念。
(六)表达思想感情
如前所述,人们经常以美好的祝愿来命名,这只
是思想观念的一个方面。在风景名胜的名称中非常丰
富地体现出了人们的政治观念、社会思想、神鬼意识
以及个人的思想情操。在体现政治思想上,南京的玄
武湖便是一例。李源曾撰文指出,刘宋元嘉二十三年
(公元446年)宋文帝将之命名为玄武湖,即含有欲建
立武功之意。公元463年,刘宋孝武帝在玄武湖检阅
水军,并下诏改名为昆明池,这是因为西汉的汉武帝
为准备与当时的昆明国开战曾在西安修过昆明池,孝
武帝欲效法之。而像太平宫、广济寺等名称则体现了
人们渴求太平、广济天下的社会思想。
在古代社会,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有限,故
比较迷信鬼神,这在风景名胜的名称中也有反映,如
九仙山、飞来峰、灵隐寺、圣母堂、神女峰等。重庆丰都
鬼城的奈何桥、鬼门关、黄泉路、十八地狱等都是依照
传说中阴曹地府各处的名称命名的。
人们在命名时,也常借景抒怀,托物言志。拙政园
东部的归田园和怡园的锄月轩寄寓了主人一种澹泊
浑朴的意趣。藕香榭(怡园)和问梅阁(狮子林)其名又
分别展现、歌颂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与
寒梅凌霜傲雪的坚贞气节。海南的“天涯”、“海角”体
现了古代被贬至边地的官吏们的悲凉心态。从这些名
称中,今天的我们不难窥探出命名主人的各种思想情
怀。
  三、发展旅游业对风景名胜命名的要求
风景名胜的命名是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旅游地进
行形象策划(CI)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名称就
如同它的名片和广告牌,取上一个好名称,无疑能提
高景区的知名度,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对旅游业发
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
和旅游地规划时应重视风景名胜的命名工作,笔者认
为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命名应讲求文雅别致,突出特征
我们应该继承古人追求名称优雅别致的优良传
统,同时又要使其鲜明响亮、特征突出,不能千篇一
律,平淡无奇。例如,仅白塔,在《中国名胜词典》中列
出的就有7处。神州大地上以西湖为名者竟达36处,
其中也只有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等二三者为人们所
熟知。还应尽量避免简单照搬著名景点名称的做法,
在别的名称前简单加上“小”或“大”作为本景区名称
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以“小”冠名的风景名胜随处可
见,称“小西湖”的就有福建福州、河南许昌、安徽歙县
三处,其他还有小天池、小青岛、小桃源、小泰山、小华
山等称谓。由于它们的名称简单照搬别处,毫无特色,
所以在全国少有人知。
现在也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如碧峰峡、
武陵源、蜀南竹海、三江并流、香格里拉等景区的命
名。碧峰峡是一个大型野生动物园,以“碧峰”二字为
名,既文雅又突出了它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蜀南竹
海”一名既表明了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四川南部,
又突出了景区的主要观赏对象——竹子,“竹海”一词
还充分形容出此处竹林的茂盛与辽阔。“香格里拉”一
词源自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名著《消逝的地
平线》,意为“人间仙境”,名称优雅且知名度高,连国
际著名饭店集团也以此为名,旅游地采用此名无疑会
吸引众多的游客,所以,云南和四川都争着用“香格里
26拉”来命名本省内的景区。
(二)充分尊重名称的历史文化延续性
我国许多风景名胜的名称具有长期稳定性,并且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们赋予了它们丰富的历史文
化内涵,因而是不能轻易更改的。山西汾阳的杏花村
以其所产汾酒而颇具盛名,后来更因著名诗人杜牧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为后世人
们所熟知。明末,相传李自成率兵路过此地,村民以美
酒相迎,闯王书“尽善尽美”四字,村名一度改为“尽善
村”。解放后,当地政府充分考虑到“杏花村”这一历史
悠久、声名远扬的名称更为合理,遂又改为杏花村。再
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其散文《桃花源记》中描述
了一个安详宁和、与世无争的理想世界,后来,世外桃
源便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历代文人墨客更是纷纷到
湖南境内寻找这一假想世界,在桃源县内留下了许多
优美篇章,唐末明清各代还在此修建了不少寺观。此
后,人们就用这一古老相传的“桃花源”来命名此处景
点,充分表现了人们对名称的历史文化延续性的尊
重。
(三)科学合理地进行景点组合命名
如前所述,我国素有用“八胜”、“十景”进行景点
组合命名的传统。客观地说,如果在全国范围内遍地
开花般采用这种命名方法,甚至小到一个普通的小县
也拥有“八景”或“十景”等美称,那就会适得其反,败
坏游人的胃口。但是,也不能否认,有的景点组合命名
还是比较成功的,如黄山四绝、“苏堤春晓”等西湖十
景的命名就极大地烘托出了当地的独特景色,在游客
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因此,在进行景点组合命名时就要注意科学合理
性,首先是把那些地界相连、景致相近的景点联合起
来,而不能将毫不相关的景点生拉活扯在一起。命名
还要有新意,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八景”、“十景”等
称谓。云南的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就是把金沙江、澜
沧江、怒江组合起来命名,突出它的江河风光。“武陵
源”的命名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湖南武陵山区拥有
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周围
还有索溪峪、天子山两个景区。1984年,取诗人王维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以物外起田园”之旬,正式将三
景区命名为“武陵源”。名称既显文雅,又有历史渊源,
更用其中著名的张家界带动其他两个景区的发展,
效果非常明显,1990年此景区被评为中国风景名胜
区的40佳,1992年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注意风景名胜名称对地区城市命名的影响
有些著名的风景名胜的名称会对地区城镇的命
名产生影响,一些城镇地名就移借了知名度较高的风
景名胜的名称。如济南市的大明湖路、解放路、燕子路
分别因为临近大明湖、解放阁、燕子山等风景名胜而
得名。武夷山市(原名崇安县)、赤壁市(原名蒲坼市)、
黄山市(原名屯溪市)、张家界市(原名大庸市)、都江
堰市(原名灌县)都是以具有世界知名度的风景名胜
区或旅游景点的地名代替原来知名度不高的城市名。
这种做法,起到了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强地区吸引力,
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隐藏着一
些问题,柴海燕指出,以著名风景名胜名称来命名城
市,会使原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被人为抹杀,并造成交
通混乱,影响旅游城市形象,甚至还可能影响辖域内
其他景区的发展。因此,在给风景名胜区、游览中心、
旅游依托城市命名时应综合衡量,将三者名称区别开
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如果旅游开发时要给风景名胜命名,须请
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诗人、作家等专家学
者,在分析此景观固有特征的基础上,再联系其历史
渊源和文化特征,定出一个既响亮又符合实际、既别
致又突出特征的名称。也可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采
取征集的形式,从多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最科学合理的
名称来。通过这种方式给风景名胜命名,无疑是有利
于景区和旅游业发展的。
参考文献:
[1] 陈福季.中国风景名胜的命名原则[J].地名知识,1991,(4).
[2] 安宏.中国风景名胜古迹地名传播途径谈[J].中国地名,1998,(5).
[3] 柴海燕.风景旅游城市地名变更现象透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
(2).
[4] 李源.玄武溯历史上的“借名”[J].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1995,
(6).
[5] 何勇.园林地名的艺术美[J].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1998,(1).
[6] 文化部文物局.中国名胜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连云凯]
27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18:3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11-13 22:28:59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涨姿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