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子产墓临倒塌危机 附近山体几乎被挖空2012年07月27日07:30河南商报[微博]邢军 仝存瑞我要评论(7)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
子产墓离被挖的山体仅十几米距离
转播到腾讯微博
![]()
长葛一侧的陉山山体几乎被挖空,山顶上的“子产墓”随时有被吞噬的危险 子产,郑国丞相,葬在新郑西南陉山顶上,金水河因他而得名 因采石场逼近,子产墓往南20多米、往北往东400米都已是断崖 这个郑州和许昌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仅由几位老太太轮流看护 屡禁不止的采石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利益?子产墓究竟该如何保护? 河南商报记者 邢军 仝存瑞 实习生 李凤祥/文 河南商报记者 王春胜/图 子产,郑国丞相,金水河因他而得名。他曾留下“子产不毁乡校”的千古美谈,即使死后也要固守关山锁钥。 就是这样一位千古贤人的墓冢,却正遭遇陉山脚下采石场的啃噬,且屡禁不止。 子产墓的保护该何去何从?屡禁不止的背后,到底纠结着什么样的利益? 陉山 采石场张开大口,正在吞噬陉山 子产,春秋末期郑国人。很多人觉得他离我们很遥远。 事实上,金水河是因他而得名的。也因为有了金水河,郑州这座城市才有了灵气。 子产死后,根据他的遗愿,子孙将他葬在新郑西南17公里处的陉山顶上。 “陉山晚照”,为昔日新郑八景之一。然而,这美景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侵蚀,子产墓冢也已成“危楼孤岛”。 7月25日中午,河南商报记者来到陉山脚下,远远就能看到裸露的山体。 沿山路登顶,沿途分布着大小6家采石场,路上遍是大小不一的石块。 来到南侧山前,更觉惊心。整个山体已被采石场吃掉一半,形成百余米高的断崖绝壁。方圆上百亩的采石场里,停满了采矿车、挖掘机等机械,堆满了从山上开采的石料。 墓地 临近悬崖,子产墓岌岌可危 陉山东侧有条上山捷径,因采石场作业,走动不便。商报记者遂穿过采石场,沿西北侧山路往上爬。半山腰处,一条小路通到山顶——这是采石场为方便挖掘机上山新挖的。 来到子产墓前,才知什么是“孤岛”。往南走20多米是断崖,矿车就停在附近山顶上。北侧和东侧稍好,离悬崖也不过400米。 “现在就算停下来,子产墓恐怕也难以保全。试想,山顶没有支撑,赶上阴雨连绵,发生滑坡等是早晚的事儿。所以,子产墓保护刻不容缓。”陪同记者上山的李铁城气愤地说。 这已是他第17次爬上陉山。76岁的他为保护子产墓,奔走呼号,“连命都可以不要”。 李铁城是河南省文史馆员,新郑市黄帝故里轩辕黄帝之碑就是由他撰文并书写。 2011年5月18日,他受邀为子产墓撰写碑文,拜访子产墓。然而,他爬上山顶时却发现,周围都在开山采石,子产墓岌岌可危。 这一幕让他痛心疾首,从此下定决心,要保留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现状 几位老太太,轮流照看子产墓 然而,保护却充满了无力感。 在子产墓的西南方悬崖边,曾有一景被当地百姓称为“老婆顶石”。相传子产生前爱民如子,死后无钱下葬,玉帝知悉后甚为感动,便派炼石仙母运送石头为子产建墓。仙母头顶石头披星戴月运了好几趟,最后一趟,刚到山腰恰逢鸡叫,变化不及就化为石头凝固在陉山上。 这一景曾被当地人津津乐道,但是现在,它消失在了隆隆的采石声中。它的命运,让李铁城更加担心子产墓会重蹈这一覆辙。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这样一位先贤古墓,如今只有几位老太太在轮流照看着。 7月25日,墓旁的子产庙内,王彩云、王秀荣、孔省恩热情地拿出蒲扇,让记者坐下休息。三人中最小的72岁,最大的已80岁。 “1993年村民凑钱,在原址复建了这座庙,来照看子产墓。”王秀荣说,现在,几个人轮流上山。对于山下的轰鸣声,她们痛恨,却无能为力。 由于地处新郑和长葛交界处,郑州和许昌两地都将子产墓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秀荣她们希望,两地政府能联手还子产墓一份清净。 那么,子产墓该如何保护,郑州和许昌两地的主管部门对此又是个什么态度? 说法 缺乏强制执法权是最大的制约 7月24日,新郑市副市长刘五一带领市文物、国土、公安、安监以及观音寺镇政府六个单位负责人,组成联合调查小组前往陉山子产墓查看情况。刘五一上山时还摔了一跤。 然而,一行人在查看一家采石场时,竟被老板拒之门外,20多分钟后才得以进入。 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1987年,子产墓被郑州市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时,其保护范围以子产墓冢边线向西、北向外扩20米,东至子产庙东围墙,南至沟沿。去年,将保护范围调整为东西400米,南北430米,以子产墓冢为中心坐标,向东、西、南均至断崖,向北250米至山坳。 “我们下发过多次整改通知书,但他们一直不执行。”上述工作人员称,缺乏强制执法权是最大的制约。 新郑市国土局矿管科工作人员说,陉山在新郑境内目前有两家采石场,一家是观音寺镇贾庄采石场,另一家是诺金采石场,“前者的采矿许可证在2010年12月份已到期,后者将于今年12月到期,到期后也不会再延长。” “没有强制执法权,我们也很难办,有时我们的执法车辆和工作人员也会被对方扣下。”新郑市国土局执法三中队的韩队长说。 问题 临时开采区域,并没限制住采石 26日上午,省文物局副局长李玉东召集郑州和许昌两地文物部门,再次来到子产墓查看情况,并召开相关单位的协调会。 据了解,去年4月,许昌市紧急制止了子产墓周边采石作业,其中,就包括施工面最大的郑州铁路局长葛桥工段陉山采石场(简称“郑铁采石场”)。 之后,郑州铁路局提出在子产墓保护范围内临时开采道砟的方案。去年11月,许昌市政府批准其中一个方案,同意其在子产墓中心东南150米以外,东北、西南向长180米、宽30米、高70米的采石区域临时开采道砟。 然而,在郑铁采石场生产办公室主任王海龙看来,这一区域施工作业面太小,根本无法作业。现在的施工作业,都在采矿证许可的范围内进行。 这一采矿证,有效期到2013年底。 不过,从协调会上通报的情况来看,郑铁采石场已经超过了2011年11月划定的“临时”区域。 张琳说,当初郑州铁路局承诺了5项子产墓文物保护措施,但目前来看,并没有严格执行。 出路 立即关停、搬离采石场 从默默无闻到大众议论,子产墓的“走红”如此悲情。停产、整顿,每一次的短暂措施,事后都证明是徒劳无力。 就如与此事相关的一名官员所说,这是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很难解决。 真的很难解决吗? 2011年,郑铁采石场停工后,曾与当地政府协调,开辟新矿区,远离子产墓。然而,这一承诺,至今还未见动静。 一名官员称,陉山上所采石料是铺设铁路的上等道砟,而附近其他山脉则不具有这种优势。停工后,采石场职工生活受到影响,多次向上级反映情况。许昌市政府才想出折中办法,开辟了一个临时区域。 不过,26日与会的很多官员都希望,立即关停、搬离这些采石场,因为公众关注,当地的形象已经受到影响。 省文物局副局长李玉东建议,立即暂时性停工,寻找新的开采资源。同时,做好开采坡面的保护工作,防止滑坡。之后,由政府出面,用铁丝网将附近区域围挡。 对此,王海龙说,采石场已经停工,他也希望当地和郑州铁路局沟通,来妥善处理此事。 另一个好消息是,新郑境内的采石场也已停工。 相关链接 子产是谁? 子产,姓公孙,名侨,春秋末期郑国人(今河南新郑人)。 据说,公元前522年,执政26年的郑国名相子产逝世,因他一贯廉洁奉公,家中没有积蓄为他办丧事,儿子和家人只得用筐子背土在陉山上埋葬他的尸体。 消息传到郑国的臣民耳中,大家纷纷捐献珠宝玉器,帮助他的家人办理丧事。 子产的儿子不肯接受,老百姓只好把捐献的大量财物,抛到子产封邑的这条河水中,悼念这位值得敬仰的人。珠宝在碧绿的河水中放射出绚丽的色彩,泛起金色的波澜,从此这条河被称为金水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