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岭西——东常洼——卧钟坨——东华水——沙岭西环越 燕山山人 强度1.0 总里程13公里,爬升1000米 交通工具,越野车加徒步登山 费用每人50元,景色超美 <SPAN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山人在金秋时节为饱赏大自然美色馈赠,独攀洼卧尖,醉享无与伦比的色彩盛宴,远眺西南方一锥尖立于丛嶂之中,与洼卧山遥相呼应,顿时生奇。回来查阅资料,方知那座山峰是河北省涞水县的卧钟坨,高1300多米,四面悬崖绝壁,一柱擎天,傲视群峰。 卧钟坨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野三坡百里峡望京坨的东南方还有一座高峰,叫卧钟坨,山顶有块卧钟似的大石头。传说它原是一口宝钟。 很早很早以前,在百花山脚下的庙里,住着高僧师徒二人,庙中有一镇庙宝钟。一天,南方来了一个道士,乘这位高僧出游之际,要到庙中偷钟。道士进庙见到宝钟,喜出望外,就不顾一切地扛起钟往外跑。可是一迈出庙门,钟就当当当直响。听到钟声响,道士赶忙加快步子跑。可他跑得越快钟响得越快。这声音惊动了看家的小庙僧,他连忙出来追赶,一边追一边喊:“放下我的钟,若不放下,我要开‘杀’了!”道士得了宝钟,哪里还听得见这些,只是一个劲地跑。眼看道士要逃脱了,小庙僧无奈,出手一把飞刀,不偏不倚,正好把道士的耳朵消掉了一个。道士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庙僧竟有如此本领,他疼得大叫了一声,钟立刻掉到地上。小庙僧跑过来不顾一切地去抢钟,那道士飞起一脚把小庙僧踢死了。小庙僧人死了,眼并未合上,两只眼珠向外冒着,就像两只剑要刺中他的心一样。那道士越看越怕,赶忙扭头抱钟跑了。 偷钟道士跑呀,跑呀,直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回头看了看,见后边没有追赶的人,心里才踏实点。于是便走上一座山顶,放下宝钟休息。这时他才感到一只耳根疼痛难忍,用手一摸,还在滴血。他正想找点东西包扎上,忽听到山脚下有吹喇叭的声音。他寻声望去,见前边一行人抬着一口大红棺材,后边尾随许多男女老少哭着先前挪动。这下道士又乐了,他自言自语道:“见红棺材,走红运,好兆头,好兆头。”正要放心大胆地顺山梁向下走,就听一声巨响,那钟冒出一道亮光向寺庙飞去。原来,寺庙的老僧,出游回来,见宝钟被人偷走了,就站在放钟的地方,双手合十,口念咒语,不一会儿,那口钟就带着一道金光飞回了寺庙。道士再看山顶的钟,剩下的外壳已变成了一个大石钟,卧在那里,再也不动了。从此以后,这座山峰就叫做“卧钟坨”了。 险峻的山峰,优美的传说,时时激励着山人探路卧钟坨。不久前六道木、依然宁静、旅长等人率先去了卧钟坨,看了他们的照片和报道,我更加按捺不知激动的心情,于是约上几个好友,驾一辆越野车去探路。 11月5日,爱水的鱼驾车,山人领路,澎湃和海洋同行,从燕山石化前往野三坡都衙村。行前,山人把卫星地图反复察看,做出设计路线图,又看了旅长的轨迹,信心满满。没想到标识的十字路口很小,又掩映在新建的民居之中,从高架桥下经过,山人就提醒同伴注意十字路口,可一直没发现,一下子开出7.5公里,快到野三坡镇了,山人赶紧停车询问,方知错过路口老远了,急忙掉头往回开。到了都衙村口,询问老乡,才找到很小的路口。 沿着曲折的河道向凉水泉村行驶,有一段路面被大水冲毁,水泥路变成颠簸的砂石路,还好,我们的越野车底盘高,如果开着家庭轿车,恐怕就要司机一个人开,其余人步行一段,到了水泥路再上车。 虽然已是初冬,但山沟的秋景依然。色彩绚烂,辉煌炫目。枫叶、柿子树也都是红红的,栎木的大黄叶子在暖阳下熠熠发光。还有山上阴面的一些叫不出名的树叶,依然绿意盎然。凉水泉村通往沙岭西村的盘山路蜿蜒迤逦,山道上白色岩石吸引我们的目光。山人觉得这里如果开个石灰窑,把200多米的小山吃进,又打通了和沙岭西的直通路,岂不是一举两得。 盘山公路很陡也很窄,几乎是单行线,如果对面来车,很麻烦,很难找到一个稍微宽敞的地方错车。胆小的人都不敢往山下望。 过了垭口,车子下行到沙岭西村。村道很原始,没有水泥路,也很窄。我们稍微向前行驶一小段,找到稍宽的地方停车。望南走不多远,就到了三岔口,我们走最左侧的路。路上遇到村民,询问得知,走中间的路也可以到卧钟坨,也需要穿越一片茂密的树林,老乡叫杨树林。但后来山人走进森林后,看到的是松树、桦树和橡树,没见到杨树。 我们还是按照既定计划,走左侧山路向东而行。这条山谷住着十几户,名为东山洼。沿着山谷上行,到了一处羊圈,遇到岔路,左右各一条。恰逢老乡赶羊,询问得知,两条路都可以走。我们还是沿着左侧的梯田而上。又走出几百米,爬升约百余米后,看见梯田中有一条向右侧森林延伸的小路。我们觉得那条路肯定是穿越森林到达卧钟坨下面的大平台。但为了更好的观赏景色,我们没有走这条小路,而是沿着梯田边上的小路直上垭口。 到了垭口,做好标记(路上没看见一个布条),垭口左侧是羊圈,右侧是通向森林的模糊的灌木丛小路。几十米之后,进入森林。初冬了,叶子大部分坠落,地上厚厚一层,踩上去很滑。走出一段林间小路,都是坡面的横切路,前面没有明显路迹。我猜想,旅长他们肯定没走这里。看山形,没有绝壁,于是我们四人选择一条水沟直接攀上。到了山顶,豁然开朗,大平台就在不远处,平台之上矗立着巍峨的卧钟坨,从北侧望,壁立千仞,斧削刀砍,煞是壮观。 我们来到大平台没有休息,也没有把登山包放在那块巨石上,而是全副武装,向卧钟坨攀登。从平台向上先趟过约20米的灌木,然后又进入丛莽。林中没有清晰的小路,我们一直向右侧(偏西)横切,到了森林边缘,下面是悬崖了,再向左直上,直到卧钟坨的崖壁根部,顺着崖壁根往前走,一路上探路前行。遇到岩石或者向上的沟缝,就探路,看是否能上去。因为看了旅长他们的游记,花落闲潭说是在卧钟坨的西面,未曾离开找到了通向卧钟坨顶的上山点。可是,到了卧钟坨西部,山人的三位朋友分三个点向上探路。山人则一直沿着崖壁根向前走,绕行到卧钟坨的南部,找到一条陡沟,这里有足迹。奋力向上,十几分钟后,终于登上山顶,但这还不是卧钟坨最高顶。山人把登山杖靠在树上,沿着起伏的小山头一直攀到最高点。随后从岩石下来,从丛林中寻得好走的小路,返回刚上来的垭口。听到崖壁下有动静,疾呼伙伴,指示他们沿着自己走的路上来。 伙伴们上来,在垭口休息片刻,都说西侧根本上不来。看来只有这一个上山点,下去后,一定要拴好标志。 在山顶,大家极目远眺。看到了西面岭根村和东华水小村,特别是蓝色屋顶格外显眼;看到了南面通往岭根村的山脊小路;看到了东面通往黄峪铺的山腰路;看到了东北方向耸立丛峦之上的洼卧山;看到了北面层峦叠嶂之上的一朵白云。 拍照完毕,顺原路下山,在关键的路口都拴好标志。然后向东(左侧)绕卧钟坨一圈,回到大平台起点,坐在草丛上吃午饭。 吃罢午饭,走东华水的北面的山腰路下山,从不同角度欣赏卧钟坨的美态,下到东华水村,才下午3点钟。 探路成功,激励着我们,同时也准备着开发这里的徒步线路,让更多的朋友大饱眼福。
该贴已经同步到 燕山山人的微博 |